太原县城(50)201114

二十多年前读老作家慕湘的抗战小说《晋阳秋》,知道了在太原市区西南还有过个太原县城,由此过来找寻小说中出现的一些遗迹,也由此认识了这座古城。

古太原县城也称明清太原县城,位于晋阳湖以南的新、旧晋祠路之间,因独特造型、不规则城垣、曲线形成的街型、高低错落的建筑而有着活城之说。

明洪武四年(1371)移平晋县治到晋阳故城南后,于洪武八年(1375)复称太原县,隶属于太原府,一九四三年日伪改晋泉县,光复后称晋源县,一九五一年八月改为晋源区,现为晋源街道。

古太原县城是在晋阳古城废墟上建立起来的,规模虽不及晋阳古城二十分之一,但古老建筑风格、浓郁风俗民情,都与晋阳古城一脉相承。

县城内有九街十八巷,设四门,四周城堵五十一堵,敌台三十二座,城高三丈,壕深一丈余,两岸列植柳树。

北门城门洞向北,瓮城门洞向东开,是取丹凤朝阳之意,瓮城内外出路南北两侧各有一眼水井,象征着凤凰双目,东西内门洞各向正东正西,外门洞皆转向南,如同凤凰双翼,南门为凤凰之尾,尖端直指南方,县城四条大街交汇的十字街中心凸起象征着凤凰腹部,从整体看,县城如俯冲落地的凤凰占据在高台之上,故又被起名为凤凰城。

东门外的太原县城牌坊

牌坊内侧

东大街的太山寺

栖息于山门梁上的鸟儿

山门内侧是戏台

太山寺正殿与东西配殿

东横街民居

东横街62号民居

东横街民居

民居院内

某院落街门

县城文庙棂星门

文庙院内

北大街北望

修复的民居院门

墙上有旧标语痕迹

位于北大街路西的关帝庙

关帝庙正门

关帝庙院内

郭松办公室

光绪三年的牌匾

关帝庙三代阁

残破建筑物

街头小照壁

新修复的临街院门

北大街上的商店

北大街22号民居

县城北门又称“德化门”

德化门外瓮城内

瓮城门洞向东开

十字路口西大街侧的五道庙

西大街西望

西大街民居

西大街鞋店

尚未修复的商店残垣

晋源电影院

尚未修复的民居

西大街上

西大街民居

西大街民居

普贤寺侧门

普贤寺

普贤寺内

普贤寺内

旧建筑

旧建筑

县城西门

又称“望翠门”

西门门洞

西门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太原   关帝庙   德化   县城   牌坊   横街   院门   门洞   文庙   凤凰   民居   西门   院内   古城   西大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