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谁家没个50万?三句话,我被专家开除了国籍

因为刷到了一条视频,我被专家开除了国籍。


就在刚刚,我看完了一条搞笑视频,嘴角的笑意还没收拢,手指习惯性得往下一拨,下一秒,我就被开除了国籍。


屏幕中,一位西装革履的大叔对着我说:中国人谁家没个50万呢?我们没那么穷,国内家庭平均总资产300万很正常,现在谁家没个50万现金呢?


视频中展现的文案告诉了我这个男人的身份:经济学家,陈浩。


这已经不是我第一次有被专家冒犯到的感觉了,2021年5月,厦门大学的赵燕青教授在由《经济观察报》主办的蓝筹年会上发言表示:可以对不生孩子的年轻人进行适当性惩罚,比如不可以购买保障性住房、增加养老金缴纳额度、退休后少领养老金等。


前不久,多地油价暴涨进入10元时代,有记者就此事采访了复旦大学的经济学教授林采宜,她给出的回答是:我国人口密度非常大,在大城市,尤其是一线城市,公共交通出行非常方便,经济成本、环境成本都很低。中国百分之八九十的老百姓乘公共交通出行,所以油价上涨对他们的生活没有影响。


而她的同事黄有光则更为干脆的表示:油价现在还是太便宜了,建议涨到23元/升,这样可以大幅缓解交通压力。


不知道什么时候,专家们的发言越来越不现实,听起来越来越刺耳。


面对如何解决低收入人群获得收入的问题时,有专家给出了开私家车跑滴滴、将闲置房屋出租的解决方案,面对年轻人就业形势严峻的问题,有专家给出了:先结婚生娃再就业、放弃高薪职业,去物流快递、机械制造等行业锻炼的建议。


更奇葩的要属2022年5月19日,这一天,连续三条专家建议冲上热搜,它们分别是:专家不建议年轻人掏空六个钱包凑首付;专家称买房比租房划算;专家称今年6到10月是购房好时机。


这些自相矛盾的建议同时出现,引发了舆论的热议和倒戈,于是一组新的话题迅速生成并冲上了热搜榜一,它的名字叫做:建议专家不要建议。


不知何时起,奇葩的专家建议越来越多,层出不穷的经典言论也一度让专家沦为“砖家”,教授演变为“叫兽”,但曾几何时,中国的专家们,是社会前行的路灯,是社会长青的基石。


石油地质学家邱中建,曾指挥中国石油勘探队先后发现了大庆油田、塔里木油田。截止今天,大庆油田每年的原油产量仍然轻松突破千万吨,而塔里木油田,更是为那个横跨中国的西气东输工程提供了能源基础,为中国的能源安全塑就了一块又一块的丰碑;

经济学家吴敬琏,其提出并论证了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合理性与必然性,为中国的改革开放确立了方向与目标,被业内称为中国经济学良心。


当代表着知识与权威的专家和教授这两个名词,被各路专家与教授们的言论不断地污名化时,许多人不由的产生了一丝迷茫:中国的专家,究竟怎么了?


01


我们常听过一句话,贫穷会限制你的想象,而富裕,同样也会限制你的想象。


就和农民无法想象皇帝耕种时用的是不是金锄头一样,皇帝在听闻百姓没有大米吃的时,也会随口问左右侍从一句,何不食肉糜?


各种被网友们屡屡吐槽的专家言论,本质上是一种脱离了实际生活,站在云端俯瞰民众而给出的建议,就像我们前面提到过的,经济学家陈浩为何能讲出中国人谁家还没个50万,国内家庭平均资产300万的话?


原因很简单,因为这是他的生活常识。作为投资管理公司的首席策略师,他所接触到的圈层能很容易的拿出50万现金资产,而300万的家庭资产也有数据来源可以考据,中国人民银行曾经在2019年对全国30个省的3万户城镇居民进行了资产负债调查,结果显示家庭户均资产总额为317.9万元。


可是中国不仅仅只有城镇居民,还有更广阔的农村居民啊,中国经济周刊在2019年发布了一份《中国家庭财富调查报告》,报告中显示2018年城镇和农村家庭人均财产分别为29.2万元和8.7万元,差额接近3倍,而在农村家庭的财产构成中,有50%是房产。


经济学家林采宜又为何会说出油价上涨对居民生活没有影响的话,因为她是招商银行私人银行的客户,而招行的私人银行门槛,为1000万元。


我并没有引导大家仇富,只是阐述一个观念,那就是在一些专家们的心目中,钱对他们来说其实只是一个抽象的符号。


对于钱的购买力,他们很难有具体的概念,以至于没有办法去想象为什么北上广深的打工人要为每个月上万元的房贷发愁,假如你的银行卡里躺着百万元的存款,你会为今天菜市场的鸡蛋价格是1块钱还是1块5发愁吗?


在中国,有6亿人会为这个价格的波动而发愁,根据数据统计,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有6亿人,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有9.64亿人。


当专家们的逻辑与观点构建于云端之上,构建于对客观事实缺乏足够了解的基础之上,知识权威的崩坍,则成为了必然。


03


你是否和我有着一样的感觉,在听到下面这些专家的建议时,有被冒犯到。


建议年轻人能早买房就早买房,买房就是孝敬父母;

年轻人买房很容易,贷款延长到80岁就好了;

花钱就是最好的爱国方式,把钱花光,为国争光;

年轻人结婚不生孩子,应该适当惩罚,禁止买房。


这些听起来就离谱的话,为何会从一位又一位饱受高等知识教育的专家们口中说出,很简单,这些话虽然说的是我们,但却不是对我们说的。


在经济学中,有一种假设,叫理性人假设,在这种假设中,人类的行为有两个特点,一是自私,所有行动的动机都是利己的,二是完全理性,既在面临选择时,人们都会倾向于选择最小成本最大收益的行为。


理性人假设是构建经济学的最基本前提,这也是许多经济学专家们思考问题的出发角度,在整个社会经济的宏观尺度下,躺平思潮的蔓延与否并不影响问题的解决,因为当躺平的成本足够高昂,理性人假设下的民众自然会放弃躺平。


必须说的是,前面提到的所有令我们反感的措施,在宏观的层面来看,如果实施的话,都有助于达成专家们想要的生育率、失业率或者其他的经济数据。


而这,也是其令我们反感的原因,这些建议的提出,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在宏观尺度上解决经济问题,但却拒绝站在微观尺度上考虑个体的生活状态与感受。


他们认为三胎的诞生,只需要一个多胎补贴和少子补缴社会抚养费即可达成,却拒绝更进一步的走进人们的生活,去了解一个孩子的养育成本对于普通家庭有多昂贵,去探寻双职工家庭遍地的现在,如何解决孩子上下学接送以及陪伴难题。去发现女性因为生育成本,所面临的职场困境。


这些问题是根,而宏观尺度的经济数据,不过是根源的表现所在,当治标不治本的建议普遍泛滥,专家建议在人们的眼中,自然会沦为滑稽与荒诞的代名词。


罗翔老师曾说过一句话:公平与正义,不仅仅要在书上得到体现,更重要的是,要在每一个个案中得到回响。


同样的,一个专家的建议,应该不仅仅只是立足于自己的领域和宏观数据之上,更应该对微观尺度下的个体生活有足够的了解。


比起专家们的建议,或许我们更应该聚神倾听一下民众们,是如何看待专家建议的,毕竟普通老百姓虽然不是专家,但却是生活的实战者,我们比谁都知道,如何更正确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9

标签:塔里木   专家   国籍   经济学家   尺度   中国   民众   理性   教授   年轻人   成本   资产   中国人   建议   家庭   数据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