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子能力|父母的“非注意盲视”该怎么避免?

听到这个题目一定会想:什么是“非注意盲视?”其实“非注意盲视”,就是把注意力放在某件事上,而忽略了其他所有的事情。意思是说:我们总会选择性地注意一些自己很介意的事情。


一位妈妈说:“我对孩子吃饭慢,难以忍受。”另外的妈妈说:“我难以接受孩子写作业磨蹭。”还有一个妈妈说:“孩子喜欢把袜子脱下来,放在客厅的电视柜上,我天天提醒他要放进洗衣机里,孩子怎么也记不住。”心理学家称,父母的这种现象就是“非注意盲视”


在《培养优势》一书当中写道:选择性注意是过滤信息,避免大脑信息输入过载的一种方法。通常人们大脑接收的信息都比处理的信息多,通过选择性关注某个方面,代价是忽略其他方面。比如父母会把注意力放在吃饭慢、写作业磨蹭、袜子乱放这些事情上,孩子的其他行为被忽略掉了。妈妈选择性的把目光放在了自己最不能忍受的事情上,从而变得吹毛求疵起来,看不到孩子的其他优点。一个小问题掩盖了孩子所有的优势。其实根源就在于父母自己。


教子能力|父母的“非注意盲视”该怎么避免?


在微博上有这样一句话:“你的今天就是孩子的明天,你今天对孩子喊,就别怪他明天对着你叫;你今天抱怨他不如别人优秀,就别怪他明天抱怨你不如别人有权势。”很多父母都没有意识到,当我们不能忍受孩子的某种行为时,其实就是在恼怒自己。比如妈妈不能忍受孩子的袜子乱放,其实妈妈自己就是一个随手乱放物品的人。当孩子也出现了这种行为时,让他不得不面对自己的那些问题。他潜意识里也很讨厌自己有这样的毛病,却不能正视,下意识的把不满情绪都发泄到了孩子的身上。他冲孩子发脾气的时候,自认为是在帮助孩子改掉坏毛病,其实是不愿意看到那一面的自我


美国成功教育家拿破仑希尔说过,每个孩子都有许多的优点,而父母恰恰相反,他们总是盯着孩子的缺点,认为管好孩子的缺点,才能让孩子更好的成长;其实这么做,就像蹩脚的工匠,不能造出完美的瓷器一样。


教子能力|父母的“非注意盲视”该怎么避免?


那么作为父母,怎么样才能正确地面对“非注意盲视”,把坏事变成好事呢?下面我将给大家三个方面的建议。


1

转移“非注意盲视”的焦点


在非注意盲视里,父母大多会把关注点放在孩子的缺点上,从而忽略了孩子的优点。此时父母的情绪是消极的,看到自己屡禁不止的坏毛病,一而再再而三的重复发生在孩子身上时,体内的无名火就开始上升了,最终导致鸡飞狗跳的结果。如果父母能够把“非注意盲视”的焦点转移到孩子好的方面,在教育孩子上未尝不是一种好方法。如果我们多关注孩子的优点,适当忽略孩子的缺点,在表扬优点之后再去纠正他的缺点,一定比揪住缺点不放,效果更好。


教子能力|父母的“非注意盲视”该怎么避免?


2

孩子的优点和缺点并非对立


我的女儿一直很有礼貌,她每天都会向幼儿园的老师问好,可是有一天我送她上幼儿园的时候,因为前一天晚上她没有睡好,所以没有精神。到了幼儿园,她不仅没有向老师问好,还嘟着嘴不高兴。我提醒她的时候,她依然不理。事实上,人都是有情绪的,就父母而言,平时也有疲惫不开心的时候,此时我们会懒得跟别人打招呼,难道我们也是没有礼貌的吗?所以在教育孩子上,千万不要盯着孩子的一个小缺点不放,要善于去引导和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教子能力|父母的“非注意盲视”该怎么避免?


3

关注自己的感受,控制自己的情绪


每个家庭亲子关系不和谐的原因都差不多。孩子吃饭慢,写作业磨蹭,喜欢玩游戏,不听爸爸妈妈的话,我们可以生气、愤怒、失望,但是我们不能一味的沉浸在这些负面的情绪里不能自拔。如果我们一味的沉浸在这些负面的情绪里,只能使我们自己越来越生气,越来越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这样下去,非但不能对孩子起到震慑的作用,反而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导致亲子关系崩塌。所以做父母的要关注自己的感受,控制自己的情绪,不为发泄情绪而发火,问问自己的真实想法,努力摆脱眼前的困境,允许孩子一点一点的改变


教子能力|父母的“非注意盲视”该怎么避免?


声明:以上内容选自《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系列丛书,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6

标签:希尔   父母   教子   选择性   负面   袜子   注意力   幼儿园   缺点   优点   情绪   事情   明天   能力   妈妈   孩子   信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