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添富香港首席投资官王志华 港股市场大有可为

汇添富香港首席投资官王志华 港股市场大有可为

中国基金报记者 方丽 叶诗婕

中国资本市场三十余年的发展,一路波澜壮阔,既充满新旧理念的不断交织和市场生态的完善创新,更有着制度建设上兼顾时代性和适应性的数次突破。具有30年从业经历的汇添富香港首席投资官王志华,可以说是中国资本市场风云变迁的亲历者与见证者。

王志华兼具A股和港股投资经验,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投资理念。他在接受中国基金报独家专访表示,投资上成长和价值并不矛盾,核心是长期要有合理的股东投资回报。

这位从业超30年的老将直言港股市场“大有可为”。他认为,从中长期维度看,基本面仍是港股中长期股价趋势的核心主导因素,随着基本面的不断改善以及流动性预期边际改善,港股估值长期有望从离岸市场的折价特征回归到在岸本土市场的合理范围。

30年深耕A股+港股市场

坚持均衡选股

中国基金报:您拥有近30年的大中华地区股票市场投资经历,能否谈谈您的投资经历?

王志华:我正式开始证券投资生涯是在1993年,在深圳证券公司从事证券分析和自营投资。那年3月,我加盟华夏基金,彼时华夏刚成立1年。我从研究员开始,到2001年开始担任基金兴安的基金经理,后来又管理了基金兴科、华夏蓝筹核心混合等多只基金。

2008年我来到香港,此后就专注于香港市场的投资。

中国基金报:A股和港股两个市场有哪些不同?

王志华:首先,两个市场的投资者结构非常不同。A股以境内个人投资者为主,而香港市场机构投资者占比达到八九成。香港市场机构参与者多为海外机构,且以欧美资金为主。在流通股中,本地投资者所占的比例非常小。

投资者结构的不同造就了两地市场包括投资理念在内的各种差异,也导致了投资行为和投资目标的差异,两地投资者对公司的要求、回报的预期都不同。

中国基金报:您的从业经验对投资理念和投资方法也有影响,能否介绍下您的投资理念?

王志华:我的主要思路是,选择长期能带来合理股东现金回报的优质公司。

投资上经常有成长和价值之辩,但在我看来,投资成长和价值并不矛盾,核心是股东回报。所有的成长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将来更好的回报。上市公司管理层需要努力经营以赚取更多的利润,这是第一步,是CEO的责任,第二步还要持续地把利润按合理的比例分配给股东,资本分配是CFO的责任,这才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光有第一步是不够的。股票的长牛是由大股东、管理层决定的,不是小股东能决定的。

真正好的商业模式是不需要向股东反复融资的,相反,会不断持续地回报股东;反过来想,一个公司如果反复在二级市场做很大比例的股票融资,要么说明商业模式需要持续烧钱,投入资本回报(ROIC)支撑不了内生可持续增长,要么说明管理层都认为估值太贵,股价过高,股权融资本来是成本最高的融资方式,因为好股票是可以涨很多倍的,股权摊薄的成本太高了。

中国基金报:您对成长股有哪些具体要求?在筛选成长股公司时看重哪些方面?

王志华:投资一定要投最大的商机。从宏观和长期视角看,科技推动人类进步,最大的商机总是出现在能极大地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新技术领域。

回看过去两百年全球行业大格局的变迁,长期方向无疑是新经济板块。这就要求我们要从历史性高度“自上而下”地用宏观视角找到能够对我们生产、生活方式产生巨大影响的大商机和赛道,同时也通过“自下而上”地挖掘,找到新经济、新技术,如AI、智能电动汽车、新能源、生命科学等领域的投资机会。

中国基金报:能否具体谈谈如何“自下而上”选择优质标的?

王志华:选公司方面,在未来能够符合长期产业变化大方向的前提下,我们会重视研究整个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战略方针、执行力等情况。

我们也格外看重管理层的能力,很多事情需要靠人做,管理层的诚信、能力范围我们都会考察。此外,公司的内部机制也很重要,包括企业文化,人才队伍的建设和薪酬体系等会关注。

中国基金报:港交所允许未有收入、未有利润的生物科技公司提交上市申请,对于这类公司您是怎么看的?

王志华:这种类型的公司在港股中只占非常小的比例,市值上也是极少数。这些公司股价波动很大,但其中不乏优秀公司。我们考虑的方向就是要看它是否能提供股东回报。国内生物医药行业处于创业红利期,“海归”潮加上市场巨大,里面还是存在很多的投资机会。我们目前重点关注少数头部最有竞争力的一批公司。

港股估值将渐趋修复

中国基金报:港股低估值已经说了几年,对此您有什么看法?

王志华:香港这一离岸资本市场是特殊历史条件的产物,更多反映的是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基本面,而流动性则同时受到国内、海外两方面的影响。中美贸易战、新冠疫情、行业强监管等连续的重大事件对港股走势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使得港股一再成为全球估值洼地。

随着近几年股票互联互通和近期ETF互通的推出,国内投资者对港股市场的熟悉程度不断提高,未来港股市场投资者结构也可能发生根本性变化,国内投资者占比将会越来越大,港股上市公司的估值有望逐步重估,慢慢恢复。

中长期维度看,基本面仍将是港股中长期股价趋势的核心主导因素。随着基本面因素的不断改善及流动性预期的边际改善,港股的估值长期将有望从离岸市场的折价特征回归到在岸本土市场的合理范围。2022年以来,海外市场的宏观政策是从松到紧,上市公司业绩逐季下滑;而中国宏观政策是从紧到松,上市公司业绩逐季上升,海内外两个周期正好相反的方向,正是港股眼下值得关注的投资机会。

中国基金报:港股后市有哪些投资机会?

王志华:投资港股可以考虑采用买入并中长期持有的方式布局。在目前所处的通胀周期内,通胀提升了资本成本,提升了贴现率,以能源、原材料、公用事业、金融等传统经济为主的价值板块,其低估值、高分红的特征令其更受投资者短期追捧,而长久期的以未来现金流为主要估值依据的成长板块则受到抑制。

但通胀周期从来都不是一个长期现象,科技周期才是生生不息的持久常态,金融市场的发展不断推动技术进步,技术进步推动生产效率的提升。全球化是谁也阻挡不了的大潮,只是在不同阶段受短期因素有所调整,只会改变全球化的阶段性形式和程度,不会改变全球化的长期方向。

在港股长期投资布局中,既可以考虑布局在成熟期具有较好股息回报的价值型公司,也可以考虑在成长期的具有美好前景的成长型公司。简单来说,在全球行业分类系统分类标准里,11个行业按照收入对GDP的敏感程度和股市估值平均倍数这两个标准分成四类:第一类是周期成长(Cyclical growth),比如IT、可选消费、工业等;第二类是周期价值(Cyclical value),比如金融、地产、能源、原材料等,这两类适合在经济上升阶段持有,属于进攻策略;第三类是防御价值(Defensive value),比如电信、公用事业等;第四类是防御成长(Defensive growth),比如医药、必需消费等,这两类属于防守策略,适合在经济下行阶段持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9

标签:香港   大有可为   华夏   市场   通胀   流动性   基本面   股价   中国   股东   首席   周期   投资者   核心   价值   基金   公司   王志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