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期间,为何被俘士兵不反抗?40年后,一位老兵道出真相

1945年美国先后在日本广岛和长崎两座城市投放了原子弹,在全世界内引起了巨大反响,这是核武器首次被应用在战争之中,也是迄今为止的最后一次。两枚原子弹罪在一时,功在千秋,它大大推进了日本投降的步伐和二战结束的征程,与此同时一些日本官员也如雨后春笋一样冒了出来,从仁义道德层面疯狂指责美国。

西奥多·范·科克少校是当年广岛原子弹的领航员,面对日本的谴责,科克少校只是举了三个例子就让日本鸦雀无声,分别是巴丹死亡行军、偷袭珍珠港以及这最为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南京大屠杀是中国人心中永远的伤痕,人们在沉重的祭奠在日军暴行中死亡的同胞时,也有些疑问为何没有奋起反抗,40年后答案从一名老兵口中说出。

南京大屠杀期间,为何被俘士兵不反抗?40年后,一位老兵道出真相

南京沦陷

1937年12月13日,南京在一片飞机的轰鸣声和日军的叫嚣声中沦陷,在清扫完南京的军人后,日军对手无寸铁的百姓开始了四十多天的屠杀。据不完全统计,南京大屠杀中遭受迫害的民众共计多达三十多万人,这是一场史无前例、震惊全球的屠杀事件。

无论二战后的日本怎样欲盖弥彰,南京大屠杀死去的同胞的每一滴血都是最惨重的历史。现在的学者对南京大屠杀经过仔细分析后,认为南京当时沦陷的主要原因,在于守军将领唐生智。

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全面展开了自己的侵华计划,之后国军在淞沪会战中失利,大大助长了日军的嚣张气焰,他们对自己三个月侵占全中国的计划可谓是胸有成竹。为了让侵华战争有更显著的战果,他们将目标瞄准了当时国民政府的首都南京。

自知不敌的国民政府竟然在选择撤退还是抵抗的事情上斟酌不定,如今看来这真是一个政府的悲哀。当时以唐生智为首的一众将士选择了上书坚守南京,既然有人愿意担此重任,蒋介石也没有拒绝的理由,最终唐生智率领十万大军,目标坚守南京两个月之久,为后援部队的休整和全面反击争取时间。

不过唐生智显然高估了自己的领军能力,因为在指挥上的犹豫不决不够果断,国军士兵在南京战场上人人自危犹如一盘散沙一般。唐生智把挹江门这条唯一能够撤退的道路封死,想要率领全军背水一战,但没有奇迹发生了,战争后期因为他的决策,战士和平民反而全部被困在了南京城,如同一群待宰的羔羊。

南京大屠杀期间,为何被俘士兵不反抗?40年后,一位老兵道出真相

南京大屠杀

其实唐生智作为敢于挺身而出的国军将士,勇敢的想法是无可挑剔的,不过就是在战场上犯了一些致命错误。他本身也为南京作出了许多努力,曾经率军奋勇抵抗,还联合国际组织成立安全区,不过这一切努力都在狂妄的日军手中幻化为了泡影,最终在1937年2月12日唐生智选择了带兵撤退,但在这时撤退甚至都已经成为了奢望。

日军在尚未攻进南京城前,就对南京附近的地区开启了一番狂轰滥炸,甚至还提出了史无前例、丧失人性的航空部队使用法,其内容归总为一条就是日军可以对手无缚鸡之力的市民展开空袭,而不担任任何责任,实在是丧心病狂。

等到五万名日军如入无人之境气势嚣张地闯入南京时,首先遭殃的就是那些手无寸铁的普通民众以及一些已经缴械投降的战士,毫无疑问等待他们的将会是一片惨绝人寰的人间地狱。集体枪杀、活埋、火烧各种各样的死法在日军手上发生,我们无法相信这些非人的手段是从活生生的人类手上造成的。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日本当年《东京日日新闻》刊登的一篇新闻,是关于两名日本军官比赛杀人的头条,当时两名少尉向井敏明和野田毅,比赛谁用最短的时间杀够百人,这也直观的显现出当时日军思想的严重扭曲与丧失人性。

既然无论如何都是死路一条,那为何当时的民众不选择群起而攻之负隅顽抗呢?在南京大屠杀档案中,记录了一位名为唐光谱的后勤兵,四十年后从他口中我们了解到了当年大家为何没有反抗的真相。

南京大屠杀期间,为何被俘士兵不反抗?40年后,一位老兵道出真相

为何不反抗

南京抵抗的时候,唐光谱还是一名勤勤恳恳的后勤兵,但当南京沦陷后,群龙无首的战士们失去了保障人人自危,唐光谱不停息的接连跑了一夜,但还是被无处不在的日军逮捕。

在俘虏营中,唐光谱等人被整整关了三天滴水未进,他们轻信了日本只要投降就会有良好待遇的说法,以为只要自己不抵抗,就会讨来一点水与一点饭。但事实证明他们还是低估了日本的残忍,这样美好的说法只是日本为了缓解情绪的欺骗,他们不但没有换来食物,反而像小白鼠一样被枪杀,被拉去做人体实验。

当唐光谱老人回忆起那段岁月,总是泪流满面悲伤不已,他伸出五根手指说道“饿你整整五天五夜,连路都走不动,你拿什么去反抗?”

再加上当时日军对南京城的侵略是蓄谋已久,可对众多不知情的民众和士兵来说,却是不折不扣的突发事件。短时间内想要召集在一起并肩作战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这也为日军侵略如此顺利提供了另一种说法。

南京大屠杀期间,为何被俘士兵不反抗?40年后,一位老兵道出真相

小结:

南京大屠杀是中国至黑的时刻,时至今日它仍然是笼罩在每一位中国人心头的乌云,它又像一把利剑悬吊在我们心头,悲哀地向我们倾诉那一段沉痛岁月。

历史的教训无疑是惨重的,知耻而后勇的代价太过于沉重,但好在如今的中国在新一代手中容光焕发屹立于世界中心,向南京大屠杀受害同胞默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科克   广岛   人人自危   手无寸铁   惨绝人寰   国民政府   少校   国军   史无前例   南京   日本   原子弹   日军   同胞   民众   士兵   真相   年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