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胀屡创新高,是否会传递给“中国”,民众应该如何应对?

世界经济增速放缓,通胀率创新高,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当前形势?

全球通胀屡创新高,是否会传递给“中国”,民众应该如何应对?

自二战以来,世界拥有了近70年的相对和平稳定的发展,但是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转变,世界局势变得越发动荡,同时受疫情影响,世界经济增速普遍放缓。

当习惯高速发展的国家经济体面临急刹车时,就会想尽办法去挽救。为此美国就先后释放了近5万亿美元的流动性,同时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都纷纷效仿跟进。近几年,美欧等主要经济体出台了一系列非常强劲的货币和财政刺激政策,导致经济过热。但是这种盲目行为,必然会导致通胀爆发,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快速飙升,而对于生产制造业就会形成沉重的打击。实体企业发展受到制约,就会形成持续的恶性循环。

全球通胀屡创新高,是否会传递给“中国”,民众应该如何应对?


当前美国6月份通胀率已经达到9.1%,创近41年峰值,并且还有持续飙升的态势。欧元区CPI同比增长8.6%,续创历史新高。不仅欧美等发达国家陷入严重的通胀,同时像土耳其、阿根廷、巴西等新兴经济体也正遭受通胀的严重威胁。

同时受疫情影响和俄乌争端,同时全球恶劣气候变化,今年以来国际能源、粮食价格大幅上涨,全球经济身陷困扰。其美欧等主要经济体通胀率飙升。

全球通胀屡创新高,是否会传递给“中国”,民众应该如何应对?


进入下半年,这一现象会否“传递”给中国

当今全球经济已经高度融合,每一个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国际经济形势也会严重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

输入性通胀不可避免,同时为恢复经济发展我国央行近几年也在持续执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当前国内物价也呈现持续上涨的态势,比如蔬菜、水果、肉类、鸡蛋、日用品等价格都在高位徘徊。特别是最近几个月,猪肉价格涨势惊人。国内普通百姓明显感受到物价上涨所带来的生活成本的增加。

从数据来看,6月份中国CPI同比上涨2.5%,上半年平均上涨1.7%,涨幅明显低于其他主要经济体。

虽然我国也遭遇输入性通胀的压力和疫情的反复的影响,但是我国在加大力度保供稳价的同时,在宏观调控上则选择更加科学稳健的政策取向,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有效遏制通胀预期发散。

全球通胀屡创新高,是否会传递给“中国”,民众应该如何应对?

首先:我国持续加强粮食、煤炭等重要商品产供储销体系建设,以国内保供稳价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司长万劲松表示,中国全力稳定粮食生产,加强调控稳定生猪产能,强化蔬菜产销衔接。以来,中国食品价格平均上涨1.4%左右,远低于美欧国家7.5%至9.5%的涨幅。

其次,能源方面我国能源消费量大于能源生产量,还需要从海外进口能源。中国亦持续加大煤炭增产增供力度,完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引导煤炭价格在合理区间运行,通过稳煤价来稳电价、稳定用能成本,居民用电、用气价格始终保持基本稳定。美欧等主要经济体居民用电、用气价格大幅上涨的现象并未在中国上演。

总体来说,我国上半年物价总体平稳,但是受到国际通胀高企,乌克兰危机、疫情反复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半年的物价运行也存在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国际能源、零食价格依然在高位震荡,输入性压力仍然不可小觑,新一轮的猪肉涨价周期开始,也会进一步推动CPI上涨。

全球通胀屡创新高,是否会传递给“中国”,民众应该如何应对?


从国内来看,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八连丰”,同时今年夏收小麦产量高、品质好,粮食储备相对比较充裕。虽然近期猪肉价格上涨较大,但是生猪产能总体合理充裕,牛羊禽蛋和蔬菜水果生产正常、供给充足,保供稳价具有坚实的物质基础。

自疫情爆发以来,国家对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应对冲击方面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同时我国工业供应链相对比较完备,远超全球其他新兴经济体,全国供应链复工生产相对比较稳定,国内供需相对稳定,所以国内物价还相对平稳。虽然通胀依然存在,但也无需太过恐慌。

全球通胀屡创新高,是否会传递给“中国”,民众应该如何应对?


作为普通老百姓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当前形势呢?

通胀来袭,经济增速放缓,在这个特殊时期,做好开源节流很关键:

开源:随着物价全面上升,我们的生活成本不可避免的会明显增加。受国际环境、疫情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这两年各个行业受损严重,直接体现在就是我们的收入增加越来越困难。这种情况下,有必要考虑通过业余时间做一份副业,比如开网约车、送快卖、自媒体、网络电商等,通过副业来增加自己的收入,这样对抗通胀更为有效。

节流:收入受限甚至下滑,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开支

无论我们是工薪阶层,还是创业者,当经济形势不好时,能够保有自己的“实力”很关键,但未来预期不乐观时,我们需要“高筑墙、广积粮”,同时节约成本、减少支出。比如装修、换车、换房等,稳定的资金储备就是我们应对危机最踏实的保障。

特殊事情我们对于投资理财更要慎重,不能盲目,虽然动荡时期也会伴随风险机会,但是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一定要量力而行

全球通胀屡创新高,是否会传递给“中国”,民众应该如何应对?


首先:不要盲目创业

当前市场环境不是很乐观,虽然我国的经济得到了稳步的发展,但是多个行业受到的冲击还没有结束,尤其是传统行业的竞争越发激烈。伴随国际通胀加剧,原材料全面上涨,生产业运营成本也被推高,企业盈利空间被极度压缩。

尤其是当前准入门槛低的店铺、餐饮竞争持续加剧。虽然网络贸易持续完备,直播、电商看似红红火火,但是背后是残酷的价格战,缺乏竞争力的产业竞争已经趋于白热化。

如果我们想创业,尤其是没有多少资金储备的年轻人,建议从小处着眼,例如直播带货(无货源模式)、自媒体、地摊等方式开始尝试,不能急于规模化经营。

其次:谨慎投资理财

世界局势动荡,各国调控政策频繁,资本市场大起大落频现。即使在国内,我国A股也因政策、通胀等因素频繁震荡,受资本影响因素加大。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亏钱的概率要远大于赚钱。与此同时,各种公募基金也频频出现了亏损现象,甚至很多知名基金品牌亏损严重,即使是银行类理财产品也出现了亏损,在银行不在保底的情况下,我们投资理财一定要慎重、慎重、再慎重。

全球通胀屡创新高,是否会传递给“中国”,民众应该如何应对?


三、尽量不要借债消费

当我们习惯了高消费,同时伴随着身边各种信用卡、信用贷等产品越来越丰富便捷。很多人往往会不自然地就会陷入透支消费的陷阱。现在很多人的工作以及收入都不是很稳定,在这种情况之下,不能及时还款而致使逾期的人越来越多。央行:全国信用卡数量突破7.66亿张——逾期半年上总额超906.38亿元。这还仅仅是信用卡数据,还有众多的网贷等等。

一旦透支消费成为一种习惯,那么总有一天会陷入无法自拔的债务陷阱里。有债务的尽量减少开支缩减债务,同时也做好自己的财务规划,尽量避免借债消费。

四、保证稳定的收入来源

对于很多年轻人,辞职、跳槽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但是当前市场整体形势严峻,就业率越来越高。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上半年,16-24岁城镇青年失业率已经高达19.3%。

当前经济增速放缓,企业承压严重,很多大厂都纷纷裁员,中小微企业用工数量也是急剧减少,招聘需求萎缩严重,所以能够有一份工作一定要珍惜,不要轻易辞职。

如果对当前工作不满意,那么也一定要尽力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同时可以积极寻求副业增加自己的收入来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通胀   中国   通胀率   副业   疫情   物价   民众   经济体   因素   能源   收入   稳定   我国   国内   价格   全球   国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