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孝庄秘史》到《甄嬛传》:带你感受清朝选秀女真正的流程

在电影和电视剧中,凡是涉及清宫剧必然要提及“选秀女”这个万恶的制度。究竟这个制度怎么来的?哪些女孩可以参加“海选”?秀女选拔的流程是怎样的?在选秀过程中又会遭遇哪些禁忌?今天白羽就跟大家好好聊一聊。

从《孝庄秘史》到《甄嬛传》:带你感受清朝选秀女真正的流程

一、“选秀女”源自部落联姻

清朝的选秀女制度跟中国历代相比,有着明显的游牧民族特色。清朝入关以前,身上还保留着农奴时代的残余。八旗的旗民对于皇帝有着特殊的人身依附关系,皇帝也将八旗旗民视为“私有财产”。

因此,皇帝有权对八旗中所有的未婚女子拥有优先随意挑选权。在八旗中十三岁到十七岁的未婚女子,全部都要经过皇帝的“选阅”,只有在落选之后才可嫁人。皇帝挑剩下的再由王公贵族挑选,王公挑剩下的再由重臣挑,质量依次递减。

从《孝庄秘史》到《甄嬛传》:带你感受清朝选秀女真正的流程

这一做法明显要比欧洲万恶的“初夜权”要显得高级一点点,却又比中原文明的后宫选送制度要低级一点点。

事实上,清太祖努尔哈赤基本上没有使用过“选秀女”这一优先条件,他后宫也是粗糙的可怜。《清史稿》记载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筑城三层,启建楼台”。实际上,只不过是五间青砖瓦房,十分简陋,绝对不是什么金碧辉煌的宫殿。

从《孝庄秘史》到《甄嬛传》:带你感受清朝选秀女真正的流程

初代清后宫完全没有建立后妃制度,汗王的妻室既没有号位,也不分等级,一律都称福晋:“太祖初起,草创阔略,宫闱未有位号,但循国俗称福晋。福晋盖可敦之转音,史述后妃,后人缘饰名之,非当时本称也。”

努尔哈赤的福晋见于史料记载的共有十四名,其中大多数是在后金政权建立之前娶(抢)来的。当时正处于兼并战争时期,有的是努尔哈赤掠夺被征服部落的女子作为妻室;有的是部落酋长屈服于努尔哈赤的武力,情愿结亲和好,以表归顺。

从《孝庄秘史》到《甄嬛传》:带你感受清朝选秀女真正的流程

到了皇太极称帝之后,需要有一套封建的后妃制度与之相适应。于是,他立博尔济吉特氏哲哲为皇后,并在崇政殿行册立之礼。这是清代历史上以正式大礼册立的第一任皇后,即孝端文皇后(孝庄的姑姑)。

同时受册封的还有东宫(关睢宫)宸妃,西宫(麟趾宫)贵妃,次东宫(衍庆宫)淑妃,次西宫(永福宫)庄妃,于是“五宫并建,位号即明,等威渐辨”,清代后妃制度就这样初步创建起来了。排名最后的庄妃,就是顺治皇帝福临的生母,孝庄文皇后《孝庄秘史》的女主才首次亮相。

按照以上规则,穿越而来的你,从天而降的你,记得千万不要落在努尔哈赤或者皇太极的马背上,不然会有很大概率会被他们转手送给手下的将军,又或者送给吴三桂、耿精忠这帮开国将领笼络人心。

从《孝庄秘史》到《甄嬛传》:带你感受清朝选秀女真正的流程

二、选秀女的流程

穿越者们在选秀女之前,一定要瞪大双眼,看清楚选秀女的种类。一旦选错,那就爱慕骚瑞。

清朝选秀女分为两类:一类是八旗秀女,被选中者大都居后廷主位,地位尊贵。另一类是包衣三旗秀女,即出身世仆的宫女子,主要负责承担宫廷杂役,且都是包衣之女。

由于篇幅原因,这里只讲述大家最关心的八旗选秀女程序,《养吉斋从录》中详细描述了“选秀女”的盛况:

从《孝庄秘史》到《甄嬛传》:带你感受清朝选秀女真正的流程

挑选八旗秀女事宜,由户部负责。每期按照满、蒙、汉的先后顺序,再以女孩们的年龄长幼为先后,造册后再到各旗核实情况。如果遇到生病,或者其他特殊情况没有参与选拔的,下一届可以补挑。

从《孝庄秘史》到《甄嬛传》:带你感受清朝选秀女真正的流程

超过17岁的女孩,谓之“逾岁”。要在本届合例女子之后,再进行遴选。每天选两旗,按照人数多寡分批次进行。

最初选秀女时车辆拥挤,引发了清朝“路怒症”,甚至出现了“应选者争路不得进,不特坠珥遗簪”现象。如果此时谁胆敢污言秽语,泼妇骂街,可以直接领取容嬷嬷的特制钢针套餐一份。

量大,管饱。

从《孝庄秘史》到《甄嬛传》:带你感受清朝选秀女真正的流程

到了嘉庆年间,额驸丹巴多尔济创造了“排车”法,使选秀女的方法变得简单便利。这种方法就是为送选的秀女准备骡车,每人还要付给车银费一两(报名费)。这就是《甄嬛传》开头出现的,骡马车依次进入的名场面。

被选看的秀女要一般在挑选的前一天,由该旗参领、领催等先排车。排车的规矩是优先后妃们的亲姐妹,后妃兄弟家的姐妹或女儿。最前面的是前一次被选中留牌子,然后是参加复选的女孩,再次是本次选送的秀女。

分先后排定顺序,女孩们坐在马车中,开始准备入场。

从《孝庄秘史》到《甄嬛传》:带你感受清朝选秀女真正的流程

一般由正黄旗开始,按照满洲,蒙古、汉军的顺序进场。接下来就是镶黄旗的满、蒙、汉,鱼贯衔尾而进,车树双灯,各有标识。

车子从黄昏开始排队,到了夜里从后门进入,到神武门外排队,一直等到第二天早上开始觐见。

开始选秀时,女孩们从神武门下车到顺贞门外恭候,由户部司官负责管理。至时,太监按班引入,每班六人,立而不跪。入选的女孩按照年龄大小,由小到大排列,供太后、皇帝进行选看。

从《孝庄秘史》到《甄嬛传》:带你感受清朝选秀女真正的流程

太后皇帝看中的,留名牌,谓之“留牌子”。

定期选看,选看而不留者,谓之“挥牌子”。

定期选看,选看而不留者,谓之“搭牌子”。

牌子一般会专门写上,某官某人之女,某旗满洲(或蒙、汉军)人,年龄等事项。有记名者,再行选阅,不记名者,可以自行聘嫁。

从《孝庄秘史》到《甄嬛传》:带你感受清朝选秀女真正的流程

辛辛苦苦十多年,就为了让皇帝在人海中多看你一眼。那么,能不能选秀之前拼命打扮?争取闪瞎皇帝的狗眼?

为了防止此类情况的发生,皇帝规定:所有的备选秀女严禁穿着“时俗服饰”,这就跟后世选美时严禁整容、化妆、穿奇装异服是一个道理。穿越者们如果想依靠后世的化妆术蒙混过关,或者依靠现代服饰把自己打扮的花枝招展,大概率会被撵出去,容嬷嬷磨好了钢针第二次等着你。

从《孝庄秘史》到《甄嬛传》:带你感受清朝选秀女真正的流程

秀女第一轮初选完毕,未被选上的由本旗专车带回来。

如果顺利被选上,除了极少数之外,一般全部都先封“答应”。然后再逐步晋升为常在、贵人。

册封嫔妃则比较难,除非生育过皇子。

从《孝庄秘史》到《甄嬛传》:带你感受清朝选秀女真正的流程

三、选秀女的范围

清朝入关后,随着国际统一,战乱平息,皇室婚姻中的政治色彩减弱。选秀女就成了维护世家利益的纽带,所以清朝历代都通过“选秀女”邂选后妃。选秀女作为重要仪式载入《会典》,既是朝廷宫闱典制,也成为了爱新觉罗氏祖宗家法。

关于选秀女的目的,清史稿记载得很清楚“或备内廷主位,或为皇子、皇孙拴婚,或为亲、郡王及亲、郡王之子指婚。”

从《孝庄秘史》到《甄嬛传》:带你感受清朝选秀女真正的流程

顺治朝规定,凡满、蒙、汉八旗官员,领护军士和闲散壮丁的女儿,年至十三岁时,都要参加每三年一届的挑选秀女,到年至十七岁以后“超龄”,就不再参加海选活动。

“选秀女”的范围仅限于满、蒙、汉军八旗内,突出了八旗旗籍。“宫中不蓄汉女”,摆明了满汉不通婚,也是与历代不同之处,反映了满洲的民族特点。(只有汉军八旗可以参加选秀)

康熙皇帝又增加一条新的规定,后族近支或母族系宗室觉罗女者,均可声明免选秀女。这一规定是为了防止出现近亲结婚,导致出现伦理问题。

从《孝庄秘史》到《甄嬛传》:带你感受清朝选秀女真正的流程

乾隆八年时为了照顾一些偏远地区的八旗官员规定:路途遥远,不免往返跋涉之劳,嗣后外任文官同知以下,武官游击以下之女,停其选送。这个规定将外地文官正五品以下,武官从三品以下,都不用再参加选秀女。

可是,到了乾隆二十三年,又出现了新规:“嗣后遇到阅选秀女之年,将各旗佐领下附人之额鲁特及岁之女,一同入选。”这样一来,挑选秀女的范围又扩大到各旗佐领属下的额鲁特蒙古之女了。

嘉庆五年时,皇帝在选秀女的过程中,看到了自己亲姊妹和其他人一样参加备选秀女,心中顿时很不是滋味。

从《孝庄秘史》到《甄嬛传》:带你感受清朝选秀女真正的流程

原来,公主下嫁后的生的女儿一样要被挑选,选中后入宫再作皇帝的妃嫔或配给近支宗室。这就从人伦和血缘上实在说不过去,而清朝过去一直如此。从此以后,皇后、妃、嫔的姊妹,以及亲兄弟、亲姐妹的子女要带内务府报备,另起一班,不必跟随大部分秀女一起参选。(迎春、探春、惜春作为皇妃妹妹都在此列)

道光年间,又增加了一条规定,八旗满、蒙、汉内旗人抱养汉人之子为嗣所生的女子,不必备选秀女。因为这些人将来要编入民籍,再次强调了“宫内不选汉女”的清朝祖制家法。

由于清代皇室恪守满族传统,比较注重限制帝王的女色,所以后宫嫔妃在颜值上处于对不起观众的水平线。所以,穿越者们切记,不能长得太好看,不然进不了皇宫,挑不起宫廷斗争。

从《孝庄秘史》到《甄嬛传》:带你感受清朝选秀女真正的流程

四、未参选不得嫁人

选中记名的秀女,在记名期内(一般为五年)不许私相聘嫁,违者上至都统、副都统、参领、佐领,下至族长及本人父母,都要受到一定的处分。

不在被选范围内的女子、或入选后未被选中、或记名后复选时落选的女子,才可以自由嫁娶。

如果应选女子十七岁“逾岁”以前,因某种原因从未入选,或选中留牌子的秀女久不复选,而记名期已过,这样的女子只好终身不嫁。

那么可不可以不参加选秀?直接嫁人?

从《孝庄秘史》到《甄嬛传》:带你感受清朝选秀女真正的流程

乾隆六年时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两广总督玛尔泰的女儿恒志,年已过十七,但从未入选秀女,玛尔泰为此曾专折奏请为女完婚,结果遭到皇帝的申斥。《红楼梦》中的薛宝钗从13岁起作为秀女进入贾府,一直到20岁都没有参加过选秀活动。

钗在奁中飞的判词,似乎有了新的诠释。

在报名阅选秀女时,如果确实是身有残疾,或者长得实在不堪入选者,需要由族长、催领、骁骑校、佐领等的层层具结,呈报到各旗都统,声明原因,由都统咨行户部,由户部奏准皇帝,才准免选。

从《孝庄秘史》到《甄嬛传》:带你感受清朝选秀女真正的流程

从史书和清代流传下来的画像可以看到,清代列朝皇帝钟爱的皇后大多是仪态端庄、敦厚贤淑且知书达理的女子,靓丽的容貌并不是后妃当选的主要标准。

在同治帝选后的史实中,我们可以看到皇后阿鲁特氏长相并不出众,但雍容端庄,气质高贵,娴熟诗书,德才兼备,而慧妃富察氏虽然长相秀丽,出身高贵却只能成为妃

按照中国的传统观念,“好色”似乎是极不名誉的,“美女祸国”从来都是帝王和他们的大臣们翻云覆雨的护身符,因而这一标准总在若即若离、讳莫如深的扑朔迷离中。那么,在大清朝当上了皇后、嫔妃、答应、常在之后又能享受哪些待遇?我们下期再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努尔哈赤   清朝   满洲   乾隆   都统   福晋   后妃   汉军   户部   秘史   清代   皇后   牌子   皇帝   流程   女子   制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