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狂发货币还清债?

一、为什么不狂发货币来还债?我的个人观点

前几天掌柜的交流群里有群友分享,现在债务这么多,干脆狂发货币,用通货膨胀稀释掉,岂不是更好么?


这是从货币政策的角度提出了解决债务问题的一个方法,但这么做只会弊远大于利!原因如下:


1、会严重挤压跨周期经济政策(财政、货币)操作空间;我们知道,经济周期是有上下波动的,经济政策包括货币政策(盯着增长、物价)和财政政策(盯着增长和就业)。目前我国处于经济下行周期,大水漫灌提振经济,必然会使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再等到经济上涨时,可能会出现进一步膨胀,乃至滞胀,这时候可能会出现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失效。


2、会造成资本外流;通胀已经成为全球问题,欧美国家的通胀率将近10%,创二战以来新高,主要发达国家都在通过缩表、加息来遏制通胀的蔓延。随着美联储加息,我国降息、中美之间的利差已经倒挂,我国的10年期国债利率已经低于美国,美元指数飙升;如果搞大水漫灌,利率下行,资本会加速流向美国。


3、会加剧国内通胀压力、贸易条件恶化。大水漫灌,国内物价上涨,人民币贬值,我国出口商品换取外汇的能力就会下降。更重要的是,宽松货币资金必然流向房地产和股市,会进一步推升资产价格和股票价格,带来资产泡沫,造成虚假繁荣。泡沫破灭前,在利益驱动下人们习惯性地认为自己不会成为市场中“接最后一棒的人”,于是房价和股市再创新高,而真正创造社会财富的实体经济却无人问津。大水漫灌的结果会使得实体经济和金融经济的加速背离,对中国经济结构和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造成严重的后果。


所以,狂印人民币搞MMT的货币政策,以“通货膨胀税”的方法来解决庞大的债务问题,只会南辕北辙,火上浇油,恶化经济。



二、目前面临的问题

1、房地产市场出现较大的波动,涉及到房企、家庭、银行和地方政府,四个方面都出现了问题。房企停工、现金流中断、债务问题加剧,企业的拿地、投资意愿不强,整个产业链处于收缩的状态,对国民经济造成了严重的拖累。由于疫情的影响,失业率上升、工资下降,家庭部门收入水平下降,预防性储蓄上升,消费水平下降、投资更加谨慎。由于背负着大量的房贷,家庭的生活压力上升,进而使得部分地区出现“集体断贷”的情况。对于银行部门来说,主要是坏账率和不良资产率上升,叠加企业投资观望的状态,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有所减弱。地方政府则由于卖地收入的减少,以及房价下跌带来的相关收入减少,叠加防疫支出增加,财政的收支平衡遇到较大挑战。


2、中国当前的宏观杠杆率到达了280%,与英国、美国处于一个段位,说明中国的总体负债水平已经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准了。虽然经过“供给侧改革”,中国企业部门的杠杆率有所下降,但是国有企业和居民部门的杠杆率仍然较高,只有政府部门杠杆率相对低于英美,还有一定的空间。



三、财政政策发力是更为妥当的办法

今年以来,货币政策上,政府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实行精准的、结构性的货币政策。报告显示,上半年,人民银行降低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上缴结存利润9000亿元,合理增加流动性供给。6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1.4%,比上年同期高2.8个百分点;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1万亿元,同比多增3.2万亿元。整体上,中国的货币政策是中性偏松的,这一方面可以提供相对充足的流动性,刺激市场主体的活力


同时,今年以来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政府支出规模,通过“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政策,拉动基建和投资,一定程度上稳住了经济基本盘。但是,由于俄乌冲突带来的全球通胀压力、供应链瓶颈和国内疫情多点散发带来的不确定性。7月14日召开的总理座谈会上,李克强总理提出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支出力度。


在这些背景下,财政政策将是首要政策发力点。中央专项债加快推进形成实物工作量,各地的基建和城市更新计划加速推进,“以工代赈”的方式兼顾增长与就业,短期内能够较好地对冲不确定性带来的经济波动。




为什么不狂发货币还清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漫灌   货币   财政政策   通胀   大水   通货膨胀   杠杆   美国   债务   货币政策   中国   物价   支出   部门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