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任过国防部长的开国中将,上甘岭战役名震中外,向毛主席报告美军有三怕一怕夜战二怕近战三怕死

文/韩纪民

担任过国防部长的开国中将,上甘岭战役名震中外,向毛主席报告美军有三怕一怕夜战二怕近战三怕死

秦基伟,我军著名战将。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1929年参加红军,1930年入党。战争年代,历任团长、师长、纵队司令员、军长等职。先后参加鄂豫皖苏区反“围剿”、川陕苏区反“围攻”和长征,率部参加百团大战、洛阳、淮海、渡江、广东、广西等战役战斗。抗美援朝战争中,他直接指挥上甘岭战役,打出国威军威,名震中外。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曾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什么叫革命到底?就是死了算

秦基伟,1914年11月16日出生于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七里坪区秦罗庄一个中农家庭,有一姐一兄。8岁时,父母送他进私塾,但他生性好动,常常逃学,到河沟捉鱼摸虾,或帮助受欺侮的孩子打架。父母怕惹出事,勉强让他念了不到一年书,就让他回家干农活。当年,黄安连年灾荒,瘟疫流行,秦基伟家连遭横祸,母亲、父亲、伯父、哥哥相继离世,嫂子改嫁,姐姐出嫁。秦基伟小小年纪就过着孤苦伶仃的生活。1927年11月,年仅13岁的秦基伟,手持红缨枪参加黄麻起义。1929年8月,他领着本村7个小伙伴跑上大别山,找到工农红军第11军第31师,被分到第3团机枪连当战士。

1931年底,秦基伟任红四方面军总部手枪营第2连连长,参加鄂豫皖苏区第3次反“围剿”,一直跟随徐向前总指挥在前线作战,出色完成了保卫总指挥部任务。黄安战役,有一次敌人已冲至总指挥部附近,徐向前右臂中弹。秦基伟见状,便一手抡着驳壳枪,一手挥起马刀,大吼“冲啊!”率领全连冲入敌阵,拼死肉搏。徐向前带伤指挥,友邻火速驰援,经半日血战,歼敌2000多人,战局转危为安。

担任过国防部长的开国中将,上甘岭战役名震中外,向毛主席报告美军有三怕一怕夜战二怕近战三怕死

◆秦基伟(中)。

1932年6月,蒋介石对鄂豫皖苏区发起第4次大“围剿”。秦基伟率第2连为第一梯队,参加攻打麻城县的陡坡山战斗。他带1个排率先出击,冒着弹雨,第一个奋勇攀上敌陡坡山阵地山崖豁口,不幸被一颗子弹击中右臂,当即从豁口上摔下来。此战歼敌1个团,秦基伟却身负重伤。10月,第4次反“围剿”终因张国焘的战略指导错误而失败。红四方面军主力撤离鄂豫皖苏区,西征转移。秦基伟的伤,由于缺药,伤口感染,疼得钻心。部队连续恶战,伤员日增,大多只能藏到老百姓家中养伤。一天下午,两个同志来秦基伟住的老乡家看望,临走留下两个银元宝。秦基伟判断,敌情紧急,主力要快速摆脱敌人纠缠,只能轻装转移。这两个同志,分明是代表组织来告别的。他心想:我胳膊是伤了,但两条腿还是好的,就是死也不离开红军!于是,部队出发时,他悄悄跟在队伍后头,不远不近,跋山涉水,尾随跟进。一直走到11月初,到达鄂陕边界。红军在漫川关打了一场恶仗,突围后要过秦岭,必须再疏散隐蔽一批重伤员。此时秦基伟伤情恶化,首长决定把他安置到一座寺庙养伤,他坚决不从,激昂地说:我当红军就要革命到底。“什么叫革命到底?就是死了算!”“我一不坐担架,二不骑牲口,就是爬也要爬过秦岭去!”首长深受感动,派一名小通信员照顾他。秦基伟右臂吊着绷带,以超人毅力,忍受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两次翻越秦岭,一次翻越大巴山,随军转战1500公里,于12月中旬到达四川北部通江县。

1933年4月,秦基伟任红江县中共县委委员和军事指挥长。他单枪匹马,依靠组织,发动群众,仅半年多就拉起一支2000人的游击队。次年2月,游击队编为红四方面军总部警卫团,秦基伟任团长。后警卫团与红第31军92师274团合并,仍由秦基伟任274团团长。1934年春,张国焘搞“肃反”扩大化,有人无端地检举秦基伟,张国焘亲自审查,虽毫无结果,却撤了他团长的职,调任总部任训练参谋。秦基伟毫不计较职务高低,心想:只要能当红军,干什么都行。半年后,秦基伟问题搞清了,改任补充师师长。1935年3月,红四方面军开始长征。由于张国焘分裂主义错误,秦基伟3次爬雪山,2次过草地,历尽千辛万苦。1936年11月,秦基伟随西路军在河西走廊,以少敌众,同国民党西北“剿匪”第2防区司令马步芳部血战临泽城。几经恶战,西路军归于失败。秦基伟突围中遭敌俘获,在敌向西安押解途中机智逃脱,终于找到红31军接待站,重新回到红军队伍。

奋战太行,鏖兵华北,敌后抗战显神威

1937年10月,秦基伟只身受命,奔赴山西太谷县,组建人民武装。他以“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军事教官身份,开办起游击战训练班,不到一个月,训练班就发展到300多人。不久,太原告急,国民党人员仓皇南逃,秦基伟趁势组织人打开军火库,用17支步枪和一批军装,武装起训练班,成立“太谷抗日游击队”,任总指挥。11月27日,上级决定,太谷、榆次和平定3支游击队合编为独立支队,秦基伟任司令员,赖际发任政委,对外称“秦赖支队”。秦赖支队当时只500多人,百余条枪,成员绝大多数是各界青年,其中男女学生就有100多人。工农干部和“学生兵”互不服气。秦基伟便以身作则,带动工农干部向学生兵学文化,同时要求学生兵向工农干部学打仗。工农干部和学生兵互学互助,部队战斗力提升很快。从这时起,秦基伟养成每天写日记的习惯,此后20多年戎马生涯,从未中断。

敌后抗战,秦赖支队运用毛泽东的游击战术,实行“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打击日军”方针,仅几个月,就在17个县内建立起拥有100多万人口的抗日游击根据地。同时,部队发展如滚雪球,不到半年,就发展到5000多人、1000多条枪。他们配合第129师首先打破日军“六路围攻”,接着又配合主力粉碎3万多日军的“九路围攻”。此后,晋冀豫军区成立,秦基伟兼任该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赖际发兼任政委。

担任过国防部长的开国中将,上甘岭战役名震中外,向毛主席报告美军有三怕一怕夜战二怕近战三怕死

◆抗日战争时期,秦基伟任第一军分区司令员留影。

1940年6月,晋冀豫军区撤编,组建太行军区。第129师成立10个新编旅,秦基伟任新编第11旅副旅长。百团大战,秦基伟率部参加平汉铁路破击战,在南起沙河、武安,北至石家庄以南数百里铁路线上,展开全面大破击,圆满完成作战任务。百团大战后,日军对太行山抗日根据地实行“烧光、杀光、抢光”三光政策,加之自然灾害严重,太行军民面临极为艰苦的局面。秦基伟受命率2个团到太行军区第一军分区任司令员,执行打开新局面任务。为求生存,谋发展,他号召发扬红军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做“咬牙干部”“咬牙战士”,克服一切艰难困苦。经半年多斗争,第一军分区所辖7县内,普遍开展起被称为“格子网”内的敌后游击战。群众踊跃参战,日伪军成百个据点和碉堡陷入人民的分割包围之中。为确保平汉铁路畅通,日军只得在沿线两侧加修碉堡和加派护路队。秦基伟就组织游击队员和民兵混入被强征的民夫中,伺机破坏工事,袭击护路队,并不断组织大规模破袭战,把日军交通线打瘫痪。1941年12月,仅一次连续6夜破袭战,就摧毁日伪军占领的铁路、公路70公里,拆除其封锁墙和填平封锁沟约110公里,攻克碉堡52座,毙伤日伪军880多人,沉重打击了日军“囚笼政策”。

1942年,日军发动残酷的“五月扫荡”。5月17日,日军出动2.5万多人,向平定、赞皇、邢台一带连续合击,并于24日控制了太行区北部制高点峻极关。八路军野战政治部主任罗瑞卿和抗大副校长滕代远率领的部分机关干部和学员,被包围在浆水镇一带,万分危急。得知此消息时秦基伟已率部跳出敌包围圈,他一面回电告知罗瑞卿等转移路线,一面亲率部队驰援。他首先指挥一支小分队乘夜暗袭击日军,分散其注意力;然后以主力连夜把罗瑞卿、滕代远及所属人员解救出来。秦基伟坚持主动出击,一年中共进行大小战斗1200多次,毙俘日伪军1700多人,使太行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在敌军“扫荡”中不断发展壮大。

担任过国防部长的开国中将,上甘岭战役名震中外,向毛主席报告美军有三怕一怕夜战二怕近战三怕死

◆1943年,秦基伟(右二)与战友们在河北临城合影。

1944年,秦基伟领导第一军分区军民发起春季攻势,半个月连克日伪军据点28个;夏季攻势又拔掉敌据点14个,把敌人苦心经营的包围太行抗日根据地的三道“钢铁封锁线”大部摧毁。1945年6月,秦基伟乘胜发起元(氏)获(鹿)战斗,再克大小据点数十个,进一步巩固了冀西抗日根据地,扩大了游击区。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20日,中央军委决定,成立晋冀鲁豫军区,辖太行、太岳、冀南、冀鲁豫4个军区,秦基伟任太行军区司令员。为促使日军向八路军缴械投降,秦基伟未及上任,就率部解放赞皇城。接着挥师下太行,收复临城、内丘、高邑,而后又协助友邻攻克邢台、邯郸等城市,歼日伪军万余人。

巧克郑州,攻坚淮海,带出新锐劲旅第九纵队

为加强逐鹿中原力量,1947年8月,组建了由秦基伟任司令员、黄镇任政委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9纵队。郑州,自古兵家必争之地,守敌1.1万多人。1948年10月,中原军区遵照毛泽东制定的作战方针,决心夺取郑州。攻郑部署是:调集4个纵队从四面围攻,其中第9纵队担负西北方面的攻城任务。这是9纵第一次参加大城市攻坚战。受领任务后,秦基伟多次亲临第一线,对敌情、地形进行反复研究。依据各方情报,秦基伟判断:第一,郑州之敌守备空虚,信心不足,弃城逃跑可能性很大。第二,若守敌果真逃跑,北逃新乡可能性最大。据此,秦基伟在准备使用主力保证完成攻城任务的同时,另抽调部分兵力设伏于通往黄河北岸的公路两侧,准备“张网捕鱼”。果然,10月21日,当解放军4个纵队即将兵临城下之际,22日拂晓,守敌慌忙弃城向西北方向逃窜,钻进9纵的口袋阵。秦基伟立即命令各部队“迅速合击,全歼逃敌”!经10小时战斗,第9纵队仅以几百人伤亡,全歼郑州逃敌1.1万人。入城后,秦基伟兼郑州市警备司令。鉴于攻郑其他3个纵队装备、物资、财力都很紧张,秦基伟严令:除担任警备任务的第26旅外,其他部队不得入城;所有缴获一律上交,支援兄弟纵队。中原军区副司令员陈毅称赞:“9纵成熟了,可以打大仗了!”

担任过国防部长的开国中将,上甘岭战役名震中外,向毛主席报告美军有三怕一怕夜战二怕近战三怕死

◆秦基伟在淮海战役前作动员报告。

11月6日,淮海战役拉开帷幕。秦基伟奉命率第9纵队沿陇海铁路挥戈东进,11天行程400公里,前出徐(州)蚌(埠)之间地区,阻击北援徐州之敌。他们协同兄弟部队一举攻克军事重镇宿县,提前完成包围徐州的战略任务,有力地保障了华东野战军围歼黄百韬兵团。紧接着,秦基伟又奉命配合兄弟纵队阻击由蒙城向宿县进逼的敌第12兵团(即黄维兵团)。该兵团为蒋介石嫡系,号称国军精锐。26日,秦基伟统一指挥9纵和豫皖苏独立旅发起突破浍河的战斗。他出敌不意,兵分两路,在浍河上架设浮桥,强渡偷渡结合,一举突破敌第14军浍河防线。而后乘敌惊慌混乱,向南猛插猛打,歼敌2700余人,缴获大量武器弹药,协同兄弟部队把敌第14军基本打瘫痪。黄维兵团进退不得,只好龟缩在以双堆集为中心,横宽约7.5公里、纵长不足8公里的狭小地区内,固守待援。敌在所有村落构筑环形工事,以民房为核心,地堡群为骨干,配备强大火力,作困兽之斗,称之为“硬核桃”战术。叫嚣“要让共军啃掉牙胀破肚子”败北于阵前。中原野战军大都没有重火器,战场又是开阔地,如何破解敌军火力优势,砸烂“硬核桃”,便成为战术上的大难题。第27旅攻打小张庄敌军据点进展受阻。秦基伟亲赴该旅,和指战员一起研讨砸“硬核桃”战法,得出结论:向平原野战筑垒之敌进攻,制胜之钥在于缩短敌火力下运动距离;而开展大规模近迫作业,挖交通壕抵近敌军,正是提高部队生存力的关键。秦基伟下令,部队暂停攻击,展开大规模近迫作业。指战员一连苦干3个通宵,挖成3条宽能走担架、深可没头顶、每条长达250米的交通壕,直抵敌前沿。12月1日晚,第27旅以2个团兵力,利用交通壕迅速运动接敌,乘敌不备,突然发起攻击,经12小时激战,全歼小张庄守敌1个团1800余人,首创砸烂“硬核桃”成功战例。总前委第二天即通报表扬9纵的创造精神,并推广他们的经验,整个战局为之改观。我军构筑起一条条交通壕,纵横交错,如同绞索,从四面八方把黄维兵团的12万人马紧缚起来。12月6日,总前委发布全线总攻击令。9纵连续奋战9昼夜,协同友邻攻克敌军村落据点5座,撕开了敌防御圈东北方向口子。12月15日,秦基伟率9纵首先协同兄弟纵队一举攻占杨四麻子村,全歼守敌。而后一鼓作气,直捣双堆集,迅速攻占其兵团部所在地,黄维兵团全军覆没。其中,9纵歼敌8500余人。

1949年2月14日,第9纵队改称第二野战军第4兵团第15军,秦基伟任军长,谷景生任政委。

浴血朝鲜,英雄辈出,扬威上甘岭

1951年2月17日,第15军编为志愿军第3兵团第15军入朝参战。军长秦基伟,政委谷景生。3月下旬,15军入朝。在开赴战役地域和参加第5次战役的50多天里,秦基伟积极组织部队开展“争取打敌机光荣立功”活动,共击落、击伤美机83架(其中击落56架),全军荣记集体一等功。战役地面作战,从4月22日到5月21日,15军连续奋战30昼夜,歼美军9400余人。第5次战役后,美军利用高度机械化装备,全线反扑,形势严峻。志愿军首长急令15军迅速在芝浦里地区组织防御,迟滞敌军行动。战斗从5月29日打响,至6月7日,秦基伟指挥部队坚守10天,共毙伤“联合国军”5700多人。战后,彭德怀发来一份充满感情色彩的电报:“秦基伟:我十分感谢你们!彭德怀。”

担任过国防部长的开国中将,上甘岭战役名震中外,向毛主席报告美军有三怕一怕夜战二怕近战三怕死

◆秦基伟于朝鲜战场留影。

1952年三四月间,第15军奉命开赴前沿阵地,接替第26军防务,在朝鲜中线的平(康)、金(化)、淮(阳)地区组织防御。接防后,秦基伟组织部队边战斗边施工,历时5个月,硬是把防守的一座座山头掏空,建立起以坑道为骨干、支撑点式的防御体系,为而后取得上甘岭战役胜利,提供了保证。此次防御作战,15军涌现出一级战斗英雄邱少云,为全军推出一个勇于牺牲奉献的光辉楷模。

1952年10月14日凌晨3时,美军为改变其在朝鲜战场和谈判桌上的被动局面,发起了“金化攻势”(代号“摊牌作战”)。他们集中重兵,向上甘岭地区五圣山前沿的 597.9 和 537.7 高地北山进行规模强大的火力准备,上甘岭战役开始了。597.9 高地和 537.7 高地2座小山头总面积3.7平方公里,此地虽小,却是志愿军中部战线战略要点五圣山的前沿阵地。美军企图先占上甘岭,再取五圣山,在中部战线打开缺口,向中朝施加军事压力。14日这一天,敌集中重兵向志愿军阵地发起猛烈进攻,一天竟达二三十次之多,硝烟弥漫,一片火海。当时,2个高地上坚守的只有几个步兵连。为减少伤亡,秦基伟决计少用兵力坚守表面阵地。同时,伺机组织反击,与敌反复争夺。 14日激战整天,我伤亡500余人,歼敌1900余人。19日,反击战中出现了以身堵枪眼、为部队开辟前进道路的特级英雄黄继光,激励了全军战斗意志。从14日至20日,敌我双方激战 7昼夜,我以伤亡3200余人的代价,歼敌7000余人。当得知上甘岭大部分表面阵地被敌占领后,秦基伟毅然决定:前沿部队全部转入坑道,坚持坑道作战!

担任过国防部长的开国中将,上甘岭战役名震中外,向毛主席报告美军有三怕一怕夜战二怕近战三怕死

◆秦基伟(中)在朝鲜战场研究作战方案。

10月25日,秦基伟在军指挥所召开作战会议,分析上甘岭战斗状况。兵团王近山代司令员给秦基伟打电话,说了一个活话:“现在有两个方案,一是打,二是撤。” 王近山是二野名将,人送绰号“王疯子”,以敢打硬仗狠仗恶仗著称,但在上甘岭严酷的形势面前,这位“硬将军”也有点踌躇了。秦基伟认为:上甘岭打胜了,能把美军的士气打下去一大截。战斗要坚决打下去,就是要跟美国人比这个狠劲凶劲,这是朝鲜战场全局的需要。秦基伟的决心,得到兵团和志司批准,决定调第12军副军长李德生率领2个步兵师配属15军作战。秦基伟连夜召开军党委常委会,决定:营无闲人,厩无闲马,全军动员,全力以赴,支援上甘岭!并立即从军机关和直属分队再次抽调1200余名干部和战士,包括自己的警卫员,补充到减员严重的第45师13个战斗连队,大大增强了坚守坑道的力量。与此同时,秦基伟决定进一步加强后勤保障。由机关和后勤人员组成一支8500多人的徒步运输队,昼夜不停地冒着美机轰炸扫射,不惜流血牺牲,把各种急需物资送进上甘岭坑道,再把伤员和烈士遗体抢运回来。有时1个运输排上去时四五十人,回来时只剩四五人。就这样,英雄的志愿军形成坑道内外紧密结合、奋勇作战的整体,把美军主力死死地拖在上甘岭2个小山头上。

担任过国防部长的开国中将,上甘岭战役名震中外,向毛主席报告美军有三怕一怕夜战二怕近战三怕死

◆1952年10月,秦基伟在朝鲜战场听取第45师135团英雄八连指导员王士根关于坚守上甘岭的汇报。

经过10昼夜艰苦卓绝的坑道保卫战,志愿军部队终于赢得时间,做好了总反击准备。秦基伟决定,先攻取597.9 高地表面阵地,再收复537.7高地表面阵地。10月30日,总反击开始。志愿军强大的炮群把成吨的钢铁砸向美军。22时25分,我以10个连的兵力,对占领 597.9 高地表面阵地之敌进行内外夹击。经5小时激战,全歼守敌4个连,打退敌人1个营的多次反扑。31日凌晨,597.9 高地表面阵地全部被我军收复。11月1日,经兵团批准,秦基伟又将作为军预备队的第12军31师91团投入战斗。志愿军部队连续7昼夜,同美军展开反复的阵地争夺战,击退在飞机、大炮和坦克掩护下美军4个多团的多次反扑,我以伤亡2500人的代价,毙伤其6000余人。至11月5日,全部夺回并巩固了这个高地的阵地。11月11日,秦基伟乘胜把反击的矛头指向537.7高地北山。3个精锐步兵连在强大炮火掩护下,出敌不意,突然袭击,经2小时激战,全歼守敌1个营,恢复了这个高地的全部表面阵地。敌军不甘心失败,从12日起每天出动几十架飞机狂轰滥炸,先后投入16个营的兵力疯狂反扑。我军越战越勇,经16昼夜血战,先后击退敌130多次进攻,又歼其1800多人,终于全部收复和巩固了阵地。历经43天血与火的搏斗,到11月25日,上甘岭战役以我志愿军的全胜和美军的彻底失败而告结束。

1953年6月初,秦基伟奉调回国。毛泽东于6月16日在中南海住所亲切接见了他。毛泽东问他会不会抽烟,秦基伟觉得在领袖面前吞云吐雾不太合适,就推说不会抽烟。其实,那时他一天没有两包烟下不来。毛泽东问:美国佬好对付吗?秦基伟说:美国佬没什么了不起的,并不可怕。他有三个长处:一是机动快,二有制空权,三是后勤及时充足。但他也有三条缺点:一怕夜战,二怕近战,三怕死。有这三条,他就注定要败在我们手里。毛泽东笑着说:张牙舞爪到处要吃人的大老虎也被志愿军战胜了,可见确实是一个纸老虎。秦基伟说:通过和美帝作战,更证实了主席关于“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是英明正确的。我们同美帝作战就是靠贯彻主席的军事思想取胜的。毛泽东说:你们打的也是铁老虎、钢老虎,它们貌似强大,凭钢铁多,凭武器装备优良。我们是凭指挥员的智慧,凭战士的勇敢,凭正义战胜他们。秦基伟回驻地后,警卫员发现他只喝茶不抽烟,心里挺纳闷:军长平时烟不离手,今天是怎么啦?秦基伟严肃地对警卫员说:“我在毛主席面前讲了‘不会抽烟’,怎么能够言而无信呢?”此后,秦基伟果真戒烟了。

担任过国防部长的开国中将,上甘岭战役名震中外,向毛主席报告美军有三怕一怕夜战二怕近战三怕死

和平时期,秦基伟先后任云南军区副司令员,昆明军区司令员,成都军区司令员,北京军区第二、第一政委,北京军区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等重要领导职务。他是中共第十、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中共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第十三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不管在哪个领导岗位,秦基伟都发扬战争年代那种革命的拼劲,善于学习、善于创新,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所在必有政声,为党、国家、军队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续写了新的辉煌。1997年2月2日,名震中外的战将秦基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3 岁。

本文为《党史博采》原创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侵权必究

维权支持:河北冀能律师事务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上甘岭   名震中外   太行   守敌   坑道   朝鲜   近战   司令员   纵队   志愿军   夜战   作战   国防部长   高地   日军   军区   兵团   怕死   阵地   中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