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败退台湾时,因飞机超载无奈丢下十面石鼓,如今成镇国之宝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8年年底,国民党大势已去,蒋介石就开始做逃亡准备,他命人将大量的黄金、白银和重要文物运往台湾,为此甚至不惜动用当时数量稀少的飞机。

然而,就在飞机将要起飞的时候,人们才突然得知,有一架飞机严重超载了,必须要减负才能飞行。

于是10块看似不起眼的“大石头”,被丢了下来。

可蒋介石等人不知道的是,这10块大石头乃是“镇国之宝”,是有着“中国第一古物”之称的“陈仓石鼓”!

那这个“陈仓石鼓”究竟有何历史渊源?它之后的“结局”又是怎样呢?

蒋介石败退台湾时,因飞机超载无奈丢下十面石鼓,如今成镇国之宝

起源

听闻这个故事后,想必很多人的第一想法都是

陈仓石鼓到底是什么?

其实,陈仓石鼓的本体就是10面造型奇特的“花岗岩大石”

只不过这些大石头“圆来见方、上窄下宽、高约三尺,中间微凸”,形似石鼓,所以才有此一称。

这10面石鼓的“价值”,主要来自于两点,一是年代、二是文献。

关于这10面石鼓是什么时候被刻凿的,历史上一直颇有争论。

蒋介石败退台湾时,因飞机超载无奈丢下十面石鼓,如今成镇国之宝

比如说,韦应物和韩愈就曾认为这是周宣王时期的产物,韩愈还特意为此物写了《石鼓歌》

可是罗振玉和郭沫若等人则是认为,这应当是先秦时代的产物,具体考证可见《石鼓文考释》以及《石鼓文秦刻石考》等文章,

总的来说,其历史极为悠久,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一个见证,极富年代感。

与此同时,在这十面石鼓上还刻有文字,而且历史上各朝各代的文人骚客们基本上都认不出来,这也使得陈仓石鼓愈发被人们推崇。

就今天来看的话,陈仓石鼓的篆刻时间应当是在战国晚期,秦惠文王之后的时代。

因为石鼓上所记载的10首古诗,形象地描绘了一个“秦王出猎”的故事。

那些石刻上的文字,虽然近于小篆,但是又没有小篆的拘谨,在章法布局上更是独立而不失整体神韵,笔力刚劲坚强、整体别具奇彩。

像这样的宝贝,被人们所发现和珍视,只不过是一个时间的问题而已。

蒋介石败退台湾时,因飞机超载无奈丢下十面石鼓,如今成镇国之宝

发现

果不其然,在公元627年,一位牧羊老人就发现了这10面陈仓石鼓,当时他将此事传回乡里,想要乡人去解读一下石鼓上的文字。

结果竟无一人能识,石鼓自此名声大噪,甚至围绕石鼓还诞生了许多鬼神之说。

神州各地的文人们,纷纷闻名来到陈仓,一是想看自己能不能认得上面的古字,二是对其进行拓印,遍寻名家共同研究。

可令人感到震惊的是,百余年时间过去了,居然还没有人能认出这上面写的到底是什么,只是平白其增了几分历史的底蕴。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肃宗来到庸城避难,恰好提供了石鼓的事情,好奇之下,当即命人将石鼓送来,让他和群臣在这里“把玩”了一段时光。

只可惜,彼时叛军一路追赶,唐肃宗以及诸多大臣也只能望风而逃,好不容易运来的石鼓,由于太过沉重,唐肃宗等人也只能选择丢弃。

只不过他们也不想让叛军拿到这样的宝贝,于是他们在仓促间把10面石鼓运到了荒郊野外,给埋了起来,对外则宣称是“损毁了”,陈仓石鼓这才逃过一劫。

蒋介石败退台湾时,因飞机超载无奈丢下十面石鼓,如今成镇国之宝

一时间,天下人都为此感到遗憾,毕竟陈仓石鼓极富历史底蕴,而且当时“盛名”也已经传了百来年。

好在安史之乱被顺利平定,陈仓石鼓也在公元806年被再次挖了出来,在814年被送到了当地的孔庙。

只不过由于几番动荡,这时候的陈仓石鼓已经出现了残缺和遗漏。

石鼓残缺不难理解,毕竟是被长期曝光于荒野,至于遗漏的,则是10面石鼓中,不知为何有一面竟被“消失”了,骤生憾事。

可就是那剩下的9面石鼓,在凤翔孔庙中同样过得不安稳,由于安史之乱时的李唐王朝元气大伤,所以此后唐朝一直在走下坡路,等到晚唐更是动乱不到。

凤翔孔庙正是在一次次是动荡中坍塌的,连带着庙中所藏的9面陈仓石鼓,也不知何时便被他人盗走了。

至此,陈仓石鼓脱于庙堂、遁迹于草莽江湖。

蒋介石败退台湾时,因飞机超载无奈丢下十面石鼓,如今成镇国之宝

复还

等到陈仓石鼓重新回到人们的视线之中,那已经是另一个朝代了,那就是北宋。

某次宋仁宗在查阅前朝档案的时候,偶然间翻到了陈仓石鼓的故事。

蒋介石败退台湾时,因飞机超载无奈丢下十面石鼓,如今成镇国之宝

由此萌发了极为浓厚的兴趣,他以高官厚禄而许之,让天下人去为他寻找陈仓石鼓,几经波折后果然有所收获。

找到陈仓石鼓的不是别人,正是当时的凤翔之府司马池,此人也是砸缸者“司马光”的父亲。

可是等司马池发现自己找到的陈仓石鼓只有9面时,他的心中非常焦急,因为这样恐怕不能投君王所好。

一旦到时候由他人献上第10面,恐怕还会抢了他的功劳。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实在找不到第10面陈仓石鼓的司马池,索性伪造了一面,然后将其一同送到宫中。

不出意料,他得到了宋仁宗的大力褒赞。

只可惜,司马池到底是小觑了天下英才,宫中的那些名家学者们,很快就发现了司马池伪造的那面石鼓,并将这件事情告诉了宋仁宗。

得知自己受到了欺骗的宋仁宗怒而发难,直接给司马池定了一应罪名,可惜司马池机关算尽,最终非但没讨到任何好处,反而还惹得了宋仁宗厌恶。

真正在这件事情中获利的,还是陈仓石鼓,更准确地说应当是那丢失的第10面石鼓“作原鼓”。

甚至有很多人说,只这一面鼓,就能抵得过前面9面。

只可惜,无论是当时重金悬赏的宋仁宗,还是一掷千金跟随风潮的各路文人墨客们,都没能找到作原鼓。

反倒是公元1052年,一位金石收藏家获得了线索。

蒋介石败退台湾时,因飞机超载无奈丢下十面石鼓,如今成镇国之宝

团聚

说来也有趣,这位名叫向传师的收藏家,之所以能够获得作原鼓的线索,还是因为他一次无意间的对照拓本。

当时,他花费重金弄来了一份太氏石鼓文拓本,原本只是想拿来和自己手中的拓本做个比较。

可是他却发现这份拓本中,竟然有关于“作原鼓”的部分。

要知道,在当时作原鼓都已经丢失200多年了,这也就意味着太氏家族的这份不可能是当地流传下来的。

也就是说,这座原鼓,恐怕就在太氏家族。

蒋介石败退台湾时,因飞机超载无奈丢下十面石鼓,如今成镇国之宝

按耐住自己心中的狂喜,收藏家来到了太氏所在的村庄,可是等到了那里之后,他十分震惊。

因为那里极为荒凉,而且到处都是焚烧后的痕迹,全然看不到太氏家族的丝毫繁华景象。

一番问询后,收藏家才知道这里在半年前偶然爆发了瘟疫,而太氏家族一家全部都死于瘟疫之中。

当地官府为了防止瘟疫蔓延,索性将房子、财产还有尸体都烧了个干净,如今是只剩一片灰烬了。

向传师得知这个消息后,也是失望至极。

因为作原鼓肯定是不在这里了,否则当地官员不可能没有发现,或许这面石鼓是被太氏族人藏到了某个地方。

可如今太氏家族的人都没有了,当真是问无可问。

就这样,千里迢迢赶来的向传师准备回家了,但是当日天色已晚,于是他就简单地找了个客栈,准备先安顿下来。

次日一早,他被后院里的磨刀声给惊醒了,他穿上衣服循声过去查看,发现屠夫在一块大石上磨刀。

而那块石头状若大鼓,依稀之间还能看到一些斑驳字迹,向传师上前查看后泪流不止——这正是丢失的那一面石鼓。

终于找寻到了丢失两百年的“作原鼓”,向传师却未想独占,反而是写信给了当时的凤翔知府,让他连夜调集兵队前往此处,把石鼓给运回去。

至此,10面陈仓石鼓终于“团聚一堂”了。

蒋介石败退台湾时,因飞机超载无奈丢下十面石鼓,如今成镇国之宝

跌宕

原以为10面陈仓石鼓这次团聚后,能够享得安稳,可是宋徽宗的一个“迷惑操作”,却让陈仓石鼓再度陷于战乱之中。

当时,为了表达对这10面陈仓石鼓的喜爱,宋徽宗居然下令让人在石鼓的文字槽缝间,填注黄金。

这使得后来靖康之变,金兵掳走徽钦二帝时,顺带着,把陈仓石鼓也给抢走了。

虽然后来金人“买椟还珠”,只挖走了黄金,反倒把石鼓丢在了荒野,但是这也使得陈仓石鼓又一次遭到了破坏,这方面的损失是难以估量的。

南宋时期,陈仓石鼓被重新挖出,送到了孔庙里,得到了一定的看护,在随后的元明清三代,陈仓石鼓也都没有受到太大的破坏,一直留在北京地区。

直到上世纪30年代,日军开始侵华,为了保护国宝,人们又开始给陈仓石鼓更换位置,从北京运到了南京,经过短暂停留后又运送到了重庆地区。

好不容易抗战胜利了,这批国宝又被从重庆运回南京。

可即便到了这个时候,我们也不能说“陈仓石鼓”就安稳了。

蒋介石败退台湾时,因飞机超载无奈丢下十面石鼓,如今成镇国之宝

因为随着国民党在解放战争中的颓势,蒋介石开始谋求退路,打算把很多国宝都送到台湾去,陈仓石鼓也不例外。

据记载,蒋介石至少往台湾运送了277万两黄金、1520万银元以及5496箱文物。

不过好在,陈仓石鼓最终还是被留了下来。

原来,蒋介石当时运宝贝的时候,为了保证快捷安全,真正的好东西基本上都是用飞机运的。

可是装有陈仓石鼓的那架飞机在起飞前却发现,飞机超载无法起飞。

要想保证飞行安全,这架飞机就必须减负,但飞机上当时装的都是宝贝,究竟该丢哪一样呢?

当时负责运输的工作人员终归是不识货,他们最终把目光盯在了陈仓石鼓的身上,一番讨论后,他们把10面石鼓丢了下来,其他人扬长而去。

等到了台湾过后,文物专家们在统计后得知少了“陈仓石鼓”,那可是气急败坏。

因为在他们看来,陈仓石鼓的价值实在太大了,甚至有一些台湾文物专家,在临终之际都心心念念惦记着陈仓石鼓,直言与其失之交臂乃是终生之憾。

至于那些留下来的石鼓,自然是被我们好好地收藏了起来。

不仅如此,作为最古老的文物之一,陈仓石鼓还位列于九大镇国之宝之中,号称大秦帝国的东方红。

一时间赞誉无双,而在未来,陈仓石鼓也会被我们一直好好保留下去……

蒋介石败退台湾时,因飞机超载无奈丢下十面石鼓,如今成镇国之宝

思考

陈仓石鼓能够流传下来,自然是中华之幸,值得每个国人为之高兴。

可是在高兴之余,我们也不禁陷入思考,如今还有多少文物流落在外,乃至于永久损毁了呢?

比如说商朝时期的“双羊尊”,那是中国青铜器时代的典型代表,是堪称国宝中的国宝文物。

可是在1860年火烧圆明园后,我们就将其遗失了,如今他收藏在英国不列颠博物馆里,归来之期遥遥。

蒋介石败退台湾时,因飞机超载无奈丢下十面石鼓,如今成镇国之宝

比如说宋朝时期的五色鹦鹉图,这是一副典型的中国画,是宋代绘画名家宋徽宗赵佶所作,也是他为数不多的代表作之一。

可是结果呢?在民国时期,这一幅名画就流入了日本。

如今这幅名画更是被收藏在了美国波士顿美术馆里,国人想看一眼,还得千里迢迢漂洋过海,这属实讽刺。

蒋介石败退台湾时,因飞机超载无奈丢下十面石鼓,如今成镇国之宝

再比如说著名的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这东西是清朝时期铸作的,我们就不谈其历史沉淀了,甚至也不谈及工艺。

就是光从象征意义上来说,这样的宝贝在火烧圆明园后流落海外,那也是值得心痛的。

可直到今天,我们也才将12兽首中的七尊拿回来,就这还包括了天价拍卖的方式。

而目前仍有5尊兽首下落不明,还不知什么时候才能找到到踪影。

蒋介石败退台湾时,因飞机超载无奈丢下十面石鼓,如今成镇国之宝

文物承载着历史的印迹,证明着文化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这些文物丢失,归根到底在于战争。

不过文化财产回归原属国,是天经地义、合法合理的,我们要奋勇争先,努力发展,才能早日将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拿回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石鼓   台湾   凤翔   蒋介石   大石头   圆明园   石鼓文   拓本   司马   飞机   孔庙   收藏家   国宝   文物   无奈   发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