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年中年女子带00001号烈属证进京,邓小平:以后有事直接来找我

1977年初秋,一位中年女子不远千里从兰州赶赴北京,手拿一张卷边开裂且早已发黄的烈属证,带着疑惑和为父平反的心情走进了大众视野中。

这名中年女子名为丛丹,手中的烈属证不是简单的烈属证,上面赫然印着:中华人民共和国革命牺牲工作人员家属光荣纪念证字:第0001号。

77年中年女子带00001号烈属证进京,邓小平:以后有事直接来找我

其中上面还附带着毛主席的亲笔签名!

入京后的丛丹经过几番周折成功见到小平同志,小平同志更是激动万分,许下诺言。

这位中年女子的身份是什么?她又为何千里迢迢地赶赴北京?第0001号烈属证的背后又有怎么样的故事?

决心进京,得见邓老

1951年,12岁的高锦明放学后正在写作业,家里突然来了几位兰州政府人员,敲锣打鼓热热闹闹地将一张烈属证递给母亲王竹青。

77年中年女子带00001号烈属证进京,邓小平:以后有事直接来找我

高锦明走到家门口,看到政府人员挂上了“革命烈属”的光荣牌子。

年幼的高锦明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也不理解,夜晚继父与母亲拉住她和年幼的弟弟,说着关于父亲的事情,

于是她从母亲的口中得知了她真正的父亲丛德滋,牺牲在1942年的春天。

从那一天起,母亲和继父高克明恢复了他俩的名字,高锦明的名字改为了丛丹,弟弟高锦茂改为丛甘,年幼的丛丹以父亲而自豪。

77年中年女子带00001号烈属证进京,邓小平:以后有事直接来找我

丛丹姐弟合影

在消息不通的年代里,加上父亲工作的保密性,丛丹无法从周围亲友间了解父亲丛德滋,更无法还原父亲的人生经历。

在特殊时期已经成为光荣烈士的父亲却被污蔑为“苏修特务”,致使当时刚参加工作的丛丹被停职,扣上了反革命的帽子。

父亲为什么成为了“苏修特务”?是事实还是被污蔑?几十年来,“苏修特务”之女的身份始终困惑着她,内心挣扎,犹豫良久。

丛丹从没有放弃寻找真相,到处搜集与父亲相关的资料,信件,整整打包了十二封档案袋,寻找真相的种子一直在她心里发芽。

77年中年女子带00001号烈属证进京,邓小平:以后有事直接来找我

丛丹在翻阅父亲丛德滋的资料

终于在1977年秋天,已经中年的丛丹带着十二个档案袋,踏着坚定的步伐,怀着为父平反昭雪的决心走入了北京。

她时常会想亲生父亲是个怎样的人?他又经历了什么事情?为什么后来被诬陷是“苏修特务”的身份?0001号烈属证又有什么含义?

1977年丛丹进京寻找到父亲丛德滋的旧友伍修权,在了解了丛丹的目的后,伍修权在一天傍晚带着丛丹来到小平同志的四合院中。

“看,小平同志,今天我给你带来了一位小客人,她就是丛德滋的女儿。”伍修权一进门就对小平同志说道。

77年中年女子带00001号烈属证进京,邓小平:以后有事直接来找我

小平同志笑着说:“消息我早已知晓。”走上前握住丛丹的手,慈祥地打量着她,透过丛丹仿佛看到了昔日同志丛德滋。

“孩子,你长得可真像你父亲,我与你父亲曾在山西共事,你有什么问题可以问我。”

和小平同志的见面丛丹记忆犹新,亲切的小平同志向丛丹细心地询问她的家庭情况,并鼓励她加入党组织,向她父亲学习,像她父亲一般有一颗坚韧不拔的心。

谈话最后小平同志叮嘱她:“以后有事直接来找我。”

77年中年女子带00001号烈属证进京,邓小平:以后有事直接来找我

丛丹多年的困惑与不解在入京后得到了答案,她成功解除了父亲“苏修特务”的身份,将父亲荣归辽宁故里。

她也渐渐走进了父亲丛德滋的一生中……

少年怀志,坚韧不拔

1910年丛德滋出生于辽宁省凤城县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父亲勤劳能干,母亲善良朴实。

77年中年女子带00001号烈属证进京,邓小平:以后有事直接来找我

丛德滋

全家靠种地卖菜为生,身为家中长子的丛德滋为兄妹树立了良好的榜样,贫苦的家境磨练着他的意志,他努力学习,助人为乐,受到老师同学们的喜爱。

13岁的他在1923年成功进入凤城第二师范学校,在凤城第二师范求学时期,深受社会进步思潮的影响,以笔为枪,以报刊为战场,抨击着社会混乱的现象和政府贪污腐败的现状。

少年丛德滋看到无可救药的社会现状,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的队伍中,曾在诗歌中写道:

“我们同胞的血和泪,我的国土的悲与苦,沉痛地击着我的筋骨。”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1928年中学毕业后,丛德滋顺利地考入东北大学的教育学院,加入到更加积极地抗日救亡的宣传运动中。

77年中年女子带00001号烈属证进京,邓小平:以后有事直接来找我

丛德滋在东北大学就读期间,张学良担任东北大学校长一职,然而此时的张学良还不认识丛德滋这个年轻小伙。

1931年9月18日,日本在中国东北地区发动了“九一八事变”,整个中国乃至世界的战争形势更加严峻。

在革命的熏陶下,满腔热血的他从东北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东北军领导机关国民党政府军的北平分会政训处。

77年中年女子带00001号烈属证进京,邓小平:以后有事直接来找我

一次偶然,张学良看到了丛德滋随手写下的日记,其中写着:“画山水一幅,有尺幅千里之概。”(一尺长的画卷可以画出了千里长的景象)

张学良对身边人说:“你看这人有多么自负!”

年纪轻轻却毫不谦虚是张学良对丛德滋的第一印象,他感叹这个青年人的气魄,非但没有生气反而多加关注起了他。

他发现丛德滋为人正直热情,文采斐然还有着极大的爱国心和救国抱负。因此张学良对这个后辈称赞有加,由此丛德滋进入了张学良的工作圈子。

77年中年女子带00001号烈属证进京,邓小平:以后有事直接来找我

丛德滋反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与张学良有着共同的主张,认为国共两党应一致对外。

为此,他在《东方快报》《小实报》等报刊中发表了大量的文章,积极宣传“反对内战,枪口对外”抗日爱国主张,揭露国民党卖国投降的丑恶行径。

在多次登报发布文章后,1935年夏,丛德滋被怀疑为“共产党嫌疑分子”,与众多的爱国青年一起被捕于武汉市行营军法处。

幸运的是,几个月后在张学良的帮助下,大量的有志青年们被释放,丛德滋也成功出狱,出狱后的他,经由张学良推荐进入东北军总部,担任张学良的机要秘书。

77年中年女子带00001号烈属证进京,邓小平:以后有事直接来找我

丛德滋(左)

随着国内形势的影响,蒋介石在西安成立西北剿匪总司令部,下令将东北军调到西北围剿陕甘革命根据地,因此,德滋随张学良前往西安。

在西安他仍致力于发表文章,宣传思想,在他坚持不懈的努力下,他便成功创办了《西北响导》刊物,此后不久,他担任《解放日报》的总编辑。

《解放日报》作为大众公认的优秀报刊,人们一点都不陌生。

但此报,非彼报,它仅仅存世两个月,但它却是成功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阴谋,完整记录了西安事变的整个过程。

77年中年女子带00001号烈属证进京,邓小平:以后有事直接来找我

西安事变中的《解放日报》,丛德滋任总编辑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蒋介石软禁,东北军分化瓦解,丛德滋在此情此景下心灰意冷,开始了漂泊之路,找寻着心中的信仰。在这期间他成功收获了爱情,与王竹青结为夫妇。

1937年丛德滋在山西与八路军取得了联系,结识了邓小平、杨立三等人,渐渐走向中国共产党的队伍中。

在党组织及其党内人员的安排下,丛德滋赶赴兰州,继续他未完成的写作宣传事业,成功创办了《民众通讯社》。

通讯社的第一份稿件就成功向大众宣传了平型关大捷的胜利,接下来的日子更是一直致力于抗日救国会的宣传,为我党营造了有利舆论的氛围。

77年中年女子带00001号烈属证进京,邓小平:以后有事直接来找我

丛德滋在兰州期间曾多次成功掩护进步人士,党员同志的安全撤离,为我党的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1938年,在好友谢觉哉和伍修权介绍下,丛德滋成为光荣的“中共特别党员”,开始了他的潜伏之路。丛德滋今后的潜伏道路上又存在着危险呢?

潜伏敌后,惨遭毒害

1938年,丛德滋担任中央军委情报局甘肃特派员,开始了隐蔽战线工作。

在党组织的帮助下,丛德滋与曾扩情认识,并成功进入国民党第八战区政治部,担任政治部主任秘书的工作。

77年中年女子带00001号烈属证进京,邓小平:以后有事直接来找我

丛德滋(后排左二)在延安留影,前排左二为谢觉哉,左三为伍修权

在曾扩情身边,丛德滋以潜伏者的身份为我党提供了众多有利情报,但也为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

1939年国民党顽固派在华北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国共两党的关系处于严峻形势。

1941年国民党顽固派发起了第二次的反共高潮,国民党军队围攻北移的新四军军部,9000余人除2000多人突围外大部分牺牲或被俘。

17日蒋介石将叛变的帽子扣在了新四军身上,同时取消了新四军的番号,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77年中年女子带00001号烈属证进京,邓小平:以后有事直接来找我

皖南事变之后,曾扩情将怀疑的眼光投向了身边秘书丛德滋,丛德滋被列入“黑名单”。

在曾扩情多次试探中,丛德滋察觉异样,明白危险来临。在1941年的小年夜傍晚将妻儿安顿好,托付给战友高克明,从容奔赴了曾扩情设的“鸿门宴”。

“如果晚八点没回来,就是被捕了,你应该镇静,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坚定意志。”丛德滋离去时看着妻子,镇定且决绝地说道。

丛德滋被捕后,在大沙沟监狱遭遇了惨绝人寰的对待,身高一米八的他被关在狭窄的牢笼里数月。

77年中年女子带00001号烈属证进京,邓小平:以后有事直接来找我

曾扩情

敌人的种种酷刑没有磨灭他的意志,他始终保持着不屈不挠的信念。被捕后,党内同志展开多次营救,张学良之师莫德惠也曾向蒋介石求情,但行动都以失败告终。

一年多后,1942年4月19日丛德滋烈士在监狱被秘密处决,年仅32岁。年仅3岁的丛丹,永远失去了她的父亲。

丛德滋被敌人称因脑膜炎去世,但其真正的死因究竟如何?经过多番查阅,我们得到了答案,即丛德滋烈士拒不供述,被虐待毒死。

在党内同志和亲友的帮助下,将丛德滋的遗体从白塔山的破窑洞里搬出,葬入兰州“五省义地”坟园。

77年中年女子带00001号烈属证进京,邓小平:以后有事直接来找我

青山依旧,烈士已去

解放后,中央开始解决烈士遗留家属问题。

据相关部门统计2000多万烈士在为新中国的建设中,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中奉献了自己的生命,烈士已去,只留下青山依旧。

1950年,国家内务院制定了《革命烈士家属、革命军人家属优待暂行条例》等一系列烈士、烈属抚恤优待方法,1951年国家开始颁发第一批烈属证。

77年中年女子带00001号烈属证进京,邓小平:以后有事直接来找我

丛德滋战友谢觉哉(当时任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部长),在中央落实烈士遗属之际,第一个就想到了已经牺牲的丛德滋以及他的家属。

谢老将丛德滋的个人和遗留家属等情况上报毛主席,毛主席在听完汇报后思索良久,言:“我从西安事变时期就听说过丛德滋。”

郑重地为丛德滋烈士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第00001号烈属证,这也就是第00001号烈属证的由来。


第00001号烈属证代表的是一位老上级,老朋友对战友的怀念,其中也包含了新中国对于先烈们的敬意。

77年中年女子带00001号烈属证进京,邓小平:以后有事直接来找我

谢觉哉

在父亲的好友伍修权、谢觉哉等人口中,丛丹渐渐还原了一个心怀抱负,有着远大理想,甘于奉献的高大父亲的形象。

与此同时,在政府相关人员的解释中,丛丹也得知了“苏修特务”称号的由来。

上世纪中苏关系破灭,加上受特殊时期影响,伍修权等一些中共高干和烈士子女被污蔑为“苏修特务”。

伍修权作为丛德滋入党介绍人的身份,丛德滋也一并被污为“苏修特务”,最终一切真相得以大白,丛德滋烈士的生平事迹被众多人了解。

77年中年女子带00001号烈属证进京,邓小平:以后有事直接来找我

故事的最后,丛丹知父亲自年少离家,却一直没有回到他的家乡辽宁。

因此,将父亲的部分物品和奖章捐给了辽宁故乡,时隔三十多年,她成功帮助父亲回到了他梦寐以求的故乡。

第0001号烈属证背后是千千万万个丛德滋,丛丹更是代表了千万个烈士后代们。他们的精神需要传递,他们的事迹需要怀念,如今幸福的生活下我们需要铭记!

从2014年开始,我国将每年的9月30日设立为烈士纪念日,常怀念才能勿忘怀。

无数先烈们为新中国付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的精神将永远流传,国家的英雄不会被人民遗忘,谨以此文致敬英雄烈士和其家属!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烈属   皖南事变   西安事变   凤城   解放日报   东北军   兰州   特务   烈士   蒋介石   国民党   家属   年中   父亲   身份   同志   女子   邓小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