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贷危机下,哪些公司还能涨?

在人类经济的历史上,每一次金融危机的爆发点都不尽相同,但起因却无一例外都是因为债务危机。明斯基的“金融溃败三部曲”指出银行信贷经历三个阶段;对冲、投机、庞氏。在第一个阶段,当危机刚过后不久,贷款人都非常谨慎,贷款意愿不强,难以确保有能力还本付息,此时市场整体的杠杆率还不高,更多是“对冲”需求。


当市场恢复信心,资产价格不断上升,借款人信心也逐渐恢复,通过抵押资产申请加大贷款额度,市场也处于对资产价格看涨的阶段,生意大有可为,此阶段经济飞速发展,银行也乐意加大贷款额,此为“投机”阶段。


当飞速扩张的信贷规模造成的非理性繁荣导致市场参与者在利润的推动下持续加大杠杆,信贷规模大到根本无法偿还,只能借新还旧根本无法承担任何的资产价格下跌,此为“庞氏阶段”。但世上没有只涨不跌的资产,当价格转向,人们为了还清债务变卖资产导致资产价格下跌,这个转折点被称为“明斯基”时刻。


不论是上世纪90年代的日本房地产危机和2008年美国的金融危机都是“明斯基”时刻。而爆发点的不同也会导致传导的链条的不同在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日本房地产危机,主要是日本的房价泡沫破裂,受到影响的先是房地产链条上的行业和人员。然后是沿着房地产上下游延伸,导致建材和空调需求下滑,最后传导至实体经济,导致日本经济“失落二十年”,GDP至今还在原地徘徊不前。


而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是从房地产金融衍生品开始,所以次贷危机最早开始失业的是雷曼公司这样的投行员工和BIG这些大量持有次贷的保险公司。受伤最惨重的都是杠杆最高的部门。


在距离我们较近的2007年-2009年金融危机中,标普500指数受到影响的熊市行情长达17个月,并且创下历史最高57%的跌幅。


而在这种环境下哪些公司涨幅最大,抗风险能力最强?


次贷危机下,哪些公司还能涨?



表现较好的行业


1.消费行业(必需品消费)、医药行业、能源行业


在金融危机时,消费者会消费降级,不论是在日本还是欧洲,必需消费品行业和廉价零售都在危机中表现出不错的抗跌能力。在日本优衣库的表现较好,而在美国榜单里的罗斯百货是廉价百货、麦当劳是廉价快餐、沃尔玛是必需品零售。医药和能源行业同理,作为必需消费品不会因为经济危机的发生而缩减消费。


2. 公共事业


公用事业行业的股票被称为“代理债券”,因为这个行业的股票通常支付相对较高的股息,而且公用事业公司的主要业务是发电、输电、天然气配送,水务配送,这些业务的风险比其他标准普尔500指数中的公司相对要小得多。次贷危机之前,公用事业公司虽然表现不及大型科技公司抢眼,但也是稳步上行,再考虑到不菲的分红,公用事业的整体投资回报是优厚的。在次贷危机之前公用事业公司的连年上涨已经使得公用事业股票市盈率较往常来说整体偏高,再叠加联储加息引起的国债收益率上行,使得公用事业在危机中整体出现一定的下跌,但相较标普500指数50%的跌幅来说,公用事业股表现较为稳健,危机中有一定的抗跌性,危机后有一定的成长性。


3.成长期的科技公司:奈飞


当时DVD租赁行业还很流行,为了那两小时的观影享受需要忍受令人难受的租借经历:首先你借DVD得专门开车跑一趟租赁店,来回耗费至少20分钟;看完后,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再跑一次归还DVD;耽误了或者不小心忘了就得支付高额罚金,比买新的DVD还要贵;租赁店的店面容量有限,当下热门的可能已经被其他人借走,而相对小众的影片就更不齐全了;完全无法确定跑这趟是否能借到想要的DVD。

奈飞很清楚网络视频服务终将取代DVD租赁,必须把握时机迅速将会员转移到流媒体平台上来。2008年时奈飞上线了全新的流媒体服务。2009年到2011年间奈飞的DVD租借业务仍保持每年约30%的增长,而与此同时会员在线观影的时长也在快速增加,成为当时涨幅最大的公司。



表现较差的行业:


1.金融行业(保险、银行)


作为次贷危机的风暴中心,保险和银行因为高杠杆的特性在危机中跌幅是影响最大的,雷曼兄弟的破产至今还是教科书级别的案例。BIG虽然被救下来了但相较最高点也跌去90%,银行虽然受到的波及较小,但是股价在金融危机期间也普遍大跌。


在巴菲特的致股东信中提到:银行业并不是我们的最爱,因为这个行业的特性是资产约为股权的20倍,这表明资产只要发生一点问题,就有可能把股东权益亏光,而偏偏大银行出问题早已是常态而非特例,许多情况是管理当局的疏失。就像我们去年提到的“习惯性需要”——也就是经营主管会不自主地模仿其同行的做法,不管这些行为有多愚蠢。许多银行公司都有旅鼠那种追随领导者的行为倾向,所以现在他们也必须承担像旅鼠一样的命运。虽然巴菲特对银行业的评价并不高,但在危机之后巴菲特抄底的银行公司也使他获利颇丰。


金融行业是危机中表现最差,但危机过后也有较好的表现,如果从危机时最低点算起,金融行业个股的涨幅是十分惊人的。难点在于抄底非常容易抄在半山腰上。


2.可选消费品、科技行业(汽车、奢侈品)


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消费低迷,出口萎缩,美国汽车行业被重创。当时三大汽车公司中,通用和克莱斯勒均申请破产保护,而只有福特没有破产。而因为汽车、家电、电脑手机等电子行业的消费下滑,半导体行业往往同样表现不佳,在金融危机中小幅跑输标普500指数,但危机后涨幅可观,仅次于科技行业。科技行业同样如此,危机中企业和个人的投资和消费意愿降低会抑制其表现,危机过后的涨幅惊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危机   公用事业   公司   杠杆   日本   跌幅   美国   涨幅   金融危机   资产   阶段   银行   价格   行业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