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南明河分布式下沉模式 打造水环境治理中国样板

来源:新华网

2022年7月8号到9号,2022(第四届)中国城市水环境与水生态发展大会在贵州省贵阳市召开,来自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内外多所高校的院士专家,以及城市水环境治理保护相关企业代表,围绕水生态保护与城市水环境治理开展学术报告研讨交流。

全长185公里的南明河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当地人的母亲河,在贵阳“江从白鹭飞边转,云在青山缺处生”的美景绕不开南明河。

流域水环境治理本是世界性难题,尤其在喀斯特地带复杂的地质条件下,面临着生态基流小,土地资源少的难题。

“我了解到贵阳南明河经过多年治理,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如今已蜕变成一条景观之河、生态之河。”多次到访贵州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涂瑞和表示,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高度重视与中国的合作,支持中国在地区和全球环境治理进程当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支持分享中国的经验和良好实践。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涛认为,贵阳以“水清、岸绿、景美”的南明河水环境治理模式,对于我国大中城市的水环境治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河湖是地球的血脉、生命的源泉。”对于复苏河湖生态,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胡春宏表示,流域性是江河湖泊最根本和最鲜明的特征,复苏河湖生态环境要从流域的角度,深入研究生态系统需水特性、科学制定河湖生态修复标准,同时高度重视河湖生态修复潜在影响。

在南明河治理过程中,企业和政府面临着如何共同解决管理机制的问题。作为贵阳引入的技术实力雄厚的社会资本,中国水环境集团对南明河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认真、系统的研究,首创性提出了“适度集中、就地处理、就近回用”的系统规划治理理念,一改全世界“大集中”处理排放的传统技术路线。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在南明河流域沿岸星罗棋布新建、改扩建下沉式再生水厂21座。通过创新技术,节省投资45%,节省土地千余亩,再生水向南明河进行5亿方/年的生态补水,南明河逐步恢复流域生态系统功能,重塑了南明河生态多样性,河道自净能力提高,建立了可持续的生态河道健康体系。

“发源于、原创于南明河治理的分布式下沉再生水生态系统在8年前没有技术标准,南明河治理项目的成果得益于政府主导、科技支撑以及全民参与,通过机制创新、依法治理实现长治久新。”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水环境与水生态分会副会长、中国水环境集团董事长侯锋博士表示,南明河治理是前所未有的挑战,也是将自己及专家团队近十年的技术研究成果成功实践的宝贵机会。

“过去城镇污水是把它当做污染物来进行收集,再到城市边缘去处理排放,南明河案例就打破了全世界百年来走的这条路线,把城镇污水作为稳定的城市水资源来进行科学的收集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大大节省了投资,提高了水环境利用率。”侯锋说。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过程,就是将生态产品所蕴含的内在价值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过程。目前,南明河进入了第九个治理年代,河道生态修复185公里,水质实现长年Ⅳ类、连续8个月Ⅲ类,实现了水资源的100%利用,沉水植物覆盖率达80%。

开幕式上,大会还举行了2021年年度报告——《长江大保护•大事件》发布和大会优秀论文颁奖仪式。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大学环境学院院长任洪强、贵州省科协党组书记向虹翔、中国成套设备进口集团公司总经理杜黎龙为获奖者颁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4

标签:贵阳   自净   喀斯特   中国   中国科学院   水环境   贵州省   联合国   河道   分布式   流域   样板   生态   模式   环境   科学   城市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