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婚之夜“入洞房”,你知道为啥新婚第一夜叫“送入洞房”吗?

结婚一直都是人生的喜事,不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过去的人比较内敛,所有的私密事情似乎都很隐晦,在说到新婚之夜的夫妻之事时会说“洞房花烛夜”,这句话也成了人们对于人生大事的代称,可是谁不向往佳人相伴的美好生活呢?只是看着“入洞房”一词,很多人无法理解,这个说法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新婚之夜“入洞房”,你知道为啥新婚第一夜叫“送入洞房”吗?

上古帝王的传说

人们的许多习惯或许都是从历史的经验中慢慢演变而来的,从母系氏族社会的不知父亲是谁,到父系氏族社会的宗法制度的建立,人们慢慢的就固定了自己的生活习惯,除了“人文始祖”炎帝和“人文初祖”黄帝之外,远古的时候还流传着三个上古的圣王“尧舜禹”,是华夏大地上的圣王,开创了许多的事情。

尧相传是禅让制的第一个王,是有着美德加持的一个圣人,生活中也有着无数的小故事流传出来,关心百姓的尧,常常去往部落里关心百姓的生活,后来无意中望见远方一个手持火把的佳人,正所谓“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哪有男的不爱美人,从此之后尧内心是时常牵挂,就要去寻找这位佳人。

新婚之夜“入洞房”,你知道为啥新婚第一夜叫“送入洞房”吗?

多次寻访不得的尧,终日内心都是思念的想法,在有一天走到“仙洞沟”的时候,在姑射仙洞门口遇到了危险,一只大蟒阻挡了去路,就在此时那个手持火把的佳人竟救了尧,大蟒也很识趣的颤抖着离开,看着英俊的尧,佳人和尧在姑射仙洞互许了终身,这或许就是人们对于“入洞房”最早的认知。

文人的粉饰

“入洞房”能够深入人心没有文人墨客的粉饰和宣传可以说是难上加难,“成家立业”是人生不得不过的一个阶段,作为人生喜事的洞房花烛夜,或许是许多人内心期盼的时刻,就连皇帝那种三宫六院的人都不能免除“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欲望,更何况是其他的人对于佳人那种期待。

新婚之夜“入洞房”,你知道为啥新婚第一夜叫“送入洞房”吗?

魏晋时的社会虽然有些动乱,但是人生的生活态度却是非常洒脱和务实的,务实中又不乏那种隐晦之情,陆机写诗说“甲第崇高闼,洞房结阿馈。曲池何湛湛,清川带华薄。邃宇列绮窗,兰室接罗幕。淑貌色斯升,哀音承颜作。人生诚行迈,容华随年落”,这是魏晋君子们的所行所思,虽然和结婚无关,然而处处显示的是婚后的生活和人们对于未来才子佳人生活的期待。

新婚之夜“入洞房”,你知道为啥新婚第一夜叫“送入洞房”吗?

有了前人的投石问路,就会有后人的临摹和发扬,唐朝的那种奢华和浪漫风情,让“入洞房”和婚姻最终成了约等号,朱庆馀在诗中写道“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姑舅,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有了拜堂和红烛的衬托,办喜事的样子一下就印入了人们的眼帘,从此“入洞房”成了结婚的代名词。

新婚之夜“入洞房”,你知道为啥新婚第一夜叫“送入洞房”吗?

凤求凰的不易

婚姻从来都是不易的,都说人生最美好的事情是可以有个能陪你坐摇椅的人,可是想实现这样的人生却越来越难了,现实的婚姻很少看到像赵孟頫和管道升的“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更多的是陈阿娇那样的长门宫怨气,婚姻的维持需要的是两个人共同的努力和奋斗,而不是一个人的施舍,另一个人的卑微。

司马相如在长安成名以后,替陈皇后写下“悬明月以自照兮,徂清夜于洞房”的孤独,而他的妻子卓文君也远在蜀中独守空闺,在“凤求凰”的美好誓言墨迹未干时,司马相如在长安耐不住寂寞,开始有了其他的想法。

新婚之夜“入洞房”,你知道为啥新婚第一夜叫“送入洞房”吗?

卓文君不愧是一代豪女,写下“皑如山上雪,皎如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妻子的诀别诗,让司马相如一时惊醒,他们两个人真的算是情投意合,文化水平算是不相上下,后来司马相如就再无想法,终和妻子一起白头偕老,两人也成就了婚姻的佳话。

结语

两个人的“洞房”才是生活的开始,恋爱是为了走向婚姻的修炼,“洞房”是为了白头偕老修炼的开始,人生的长路漫漫,不是那么容易走的,需要互相的鼓励和扶持,也需要互相的监督和疑问,在问题中回忆曾经的美好,寻找自己本来想要的一切,只要没有争吵和谩骂,生活终是向着“摇椅和夕阳”前进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司马相如   洞房   长安   红烛   洞房花烛   隐晦   氏族   摇椅   魏晋   火把   新婚   佳人   内心   想法   婚姻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