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良崮战役整编74师被俘19676人,这些人都去哪了?

孟良崮战役整编74师被俘19676人,这些人都去哪了?

1947年5月16日,孟良崮战役结束,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74师被全歼。

根据华东人民解放军第二十号公报,孟良崮战役共毙伤国民党军13000人,俘虏19676人,合计歼敌32000余人。

被俘的这些都是74师的官兵?

整编74师有啥牛的?

74师俘虏政策有什么特殊?

被俘的这些官兵都去哪了?

孟良崮战役整编74师被俘19676人,这些人都去哪了?

被俘的都是整编七十四师的官兵?

整编74师进攻孟良崮的部队包括51、57、58三个旅和直属部队,约25000人。

配属的榴炮营和战车连以及扩编的三个新兵团留在临沂,另外少部分官兵随副师长邱维达留守南京,还有部分苏北作战在徐州等医院养伤的人员。

留守的这三个团后来成了重建整编七十四师的老班底。

参见:孟良崮战役:整编74师留守三个团后来去哪里了?

孟良崮战役共歼灭整编74师一个师部、三个旅部。

师长、旅长等将官一个也没跑出去。

孟良崮战役中整编74师的官兵逃出包围圈的有官兵1000余人,大多是包围圈外围和战役初期突围的部队。

同时被歼灭的还有整编83师一个团(19旅57团),可以参见57团团长罗文浪的回忆录。

孟良崮战役罗文浪回忆:李天霞忽悠张灵甫那一连人马是我派去的

这个团是前期被歼灭两次又重建的,只有600余人。奉命前来救援张灵甫,本来打出了包围圈,害怕被追究,团长又带着他的人马自投罗网冲进包围圈,和整编74师共同作战,一起被歼灭、被俘虏。

孟良崮战役整编74师被俘19676人,这些人都去哪了?

5月16日,孟良崮上已经枪炮声稀疏,粟裕看见各纵队上报统计的歼灭人数和预计的编制人数差距很大,下令部队搜山,结果在山沟发现静默隐蔽的7000余人。

有人说他们是弹尽粮绝,坐以待毙。这一点,可以参看被俘的整编74师57旅少将旅长陈嘘云的回忆录。57旅,原来的陆军74军57师,也就是常德保卫战赢得“虎贲(huben)”盛名的那支部队,仅剩下师长、副师长等83人为火种重建的。

黄埔军校网站有陈嘘云关于孟良崮战役的回忆录,解释了这7000人马为什么没有抵抗,集体投降,而并不是因为弹尽粮绝。他说是张灵甫怕他投降,把他叫到师部,结果他的部队群龙无首,不知所措。

孟良崮战役,华野五个纵队围着整编七十四师,这五个纵队的一部分,还有其他各纵队,拼力阻止外围的整编25师、整编83师、整编11师、整编65师、整编48师,第7军等国民党军各救援部队,阻援战斗共歼敌8000余人。

也就是说,孟良崮战役毙伤整编74师和整编83师57团的人数总共5000人。

1947年5月23日中央军委关于孟良崮战役情况的通报中提到:孟良崮战役初步战果统计,俘虏为15349人,毙伤9000人,阻援部队毙伤俘4000余人。

孟良崮战役被俘的这19676人,主要就是整编74师官兵,前来救援的整编83师19旅57团,还有各个纵队阻援打援战斗中陆续集中的俘虏。

孟良崮战役整编74师被俘19676人,这些人都去哪了?

整编74师有啥牛的?

整编74师前身为陆军74军,是国民政府战略预备部队,按照美国陆军轻装快速反应部队装备和训练的,因此并不是很多读者认为的重装机械化部队。抗日战争中,74军在王耀武指挥下,可谓战功赫赫。

作为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守卫南京的“御林军”,1946年5月,74军整编为整编74师的时候,部队进行了大的整训,虽然是一个师的番号,架子还是一个军的架子。因此,师部直属部队比较多。师属的工兵营、通讯营、特务营、搜索营、骑兵营、汽车连、卫生队、文工队、野战医院等,各旅也有相应的工兵、通讯等直属机构。

连以上军官大多黄埔军校毕业,军医必须大学本科,士兵大都是28岁以下体格健壮有点文化的青年。部队整训完,还有1500多名官兵因为不符合条件作为编余处理。出京之前全军达到了32000多人。人数上远多于其他绝大多数国民党军同级部队。装备这块就不用提了,都知道他全副美式装备。

《红日》电影里解放战士马步生吹嘘七十四师在南京校阅时,两万多人,眉毛不动,眼睛不眨,美国人看了都竖大拇指,歪瑞谷德,顶好顶好。

作为首都警卫部队的整编74师在南京确实出尽了风头,这次校阅,张灵甫安排了51师8000多官兵参加,空地组合,步炮协同,军容风貌,战术表现受到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也受到蒋介石的高度赞誉。

马步生说他是受不了74师的治军严格,才跑到49军的。

他说的也并不虚。张灵甫崇拜西特勒,治军严酷。整编74师受过美国顾问的训练,尤其是在思想控制上更为严格,这一点也高于其他国民党部队,更远远高于杂牌部队。

孟良崮战役整编74师被俘19676人,这些人都去哪了?

整编74师从上到下,有严密的政工组织。各个连队中,都有指导员、宣传队员、督战队、还有明的暗的特务组织。士兵有点思想动向,犯点错误,被打小报告,轻则被关禁闭,打军棍 ,重的就会被枪毙。每次大战之前,张灵甫都会找出几个犯了错的士兵大开杀戒,杀鸡骇猴。这也使得74师的士兵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思想反动、顽固,也不敢轻易背叛。

74师官兵生活待遇也普遍让其部队很是羡慕。士兵不仅大米白面敞开吃,每天还能发肉罐头、香烟、饼干、果汁等。张灵甫还动用师长特别经费,在大战间隙,将自己的夫人王玉岭等大批军官家属接到前线与亲人团聚。军官家属也因此自感优越。

李云龙版电视剧《红日》里,74师参谋、士兵给汤恩伯说话言语不敬,这有点胡编。但是74师从上到下牛皮哄哄,傲气十足,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国共两军也是出了名的。

牛叉背后,有抗日铁军部队的光荣历史,有现实的优越地位,有令人羡慕的物资条件,这些也都是官兵的底气。

在听到华野要打74师的时候, 一个还带着74师毛巾的解放战士,像电影《红日》里马步升一样,说:“你们要能灭了74师,那就可以倒提着枪杆上南京了。”

经过两次涟水战斗的损伤,这支王牌部队伤亡6000多人,已经元气大伤,但是从上到下,那骄人的傲气还是一点没减。

几十年后的两个老兵在大西北聊天,说起来当年的孟良崮战役,其中一个还在不经意怀念和吹嘘覆灭了的74师。结果两人剑拔弩张,恶语相向。于是发现一个是当年亲历伤亡的华野战士,一个是74师的解放战士。从此两人势同水火,再不来往。

孟良崮战役整编74师被俘19676人,这些人都去哪了?

整编74师负伤被俘官兵也得到了尽量救治

在解放军铁桶一样的包围圈里,面对四面八方喊杀震天的解放军进攻,74师伤兵无处转运,悲号阵阵,官兵们很快就失去了已有的骄狂,纷纷投降。

由于孟良崮战役发起突然,对战场的卫生后勤来说,也是一场“遭遇战”。

华野来不及仔细研究,更不可能充分准备,只能紧急调配各个纵队的卫勤力量,争取部队打到哪里,救护就跟到哪里。

距离战区较近的野战军第5医院、第11医院,星夜兼程,赶到指定位置,救治一线伤员。

第2医院和第8医院,负责接收后送伤员的救治。

伤员转运总站在沂源东里店,共收转4803人。

华野各纵队孟良崮参战部队的伤亡总计9300人,其中伤员7504人。这个数字,没有8纵的统计,而10纵和特纵没有伤员。

伤员从战场及时能够后送,得益于支援前线的群众。

不仅周围几个县里各级干部带领民兵跟着主力当向导,搞运输,转运伤员。

老区人民都自发纷纷加入运送弹药粮食和抢救伤员。

蒙阴野店烟庄村的“六姐妹”,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这场战役前后一个月的支前民工达到了69万人。

国民党军的受伤官兵也得到了尽量的救治。

中枪后血流不止的整编74师的上将旅长陈嘘云就是被小战士背下孟良崮,又被及时转运到后方医院得到救治。

送到解放区的四千多被俘军官里,有530名伤员,编成了5个伤号队,调医务人员专门给予救治,还单独增加营养。

日益恢复健康的国民党军官在壁报上写到:“没有共产党救我,我的尸体已经在孟良崮上腐烂了。”

孟良崮战役整编74师被俘19676人,这些人都去哪了?

陈毅召集整编74师被俘高级将校召开时事座谈会

孟良崮战役后,1947年6月9日,陈毅组织了孟良崮战役中放下武器的整编74师高级将校时事座谈会。参加人有少将参谋长魏振钺、少将副参谋长李运良、51旅少将旅长陈传均、少将副旅长皮宣猷、58旅上校副旅长贺翊章、上校运输团长黄政等十余人。

陈毅讲到:“贵军在抗战中的战功表现很好,战斗力亦堪称国民党军之冠,可是一到内战战场,仍然逃不脱被歼灭的命运。各位应深深研究其中的原因。”

魏振钺等分别谈了对时局的看法:抗日时期,不抗日就要当亡国奴,所以人人奋勇。国民党靠借外债打内战,越打人民生活越困难。当军人表面要服从,内心哪个想打内战呢?到解放区看看,亲眼见到大批老百姓热情支持解放军。几十万军队和山东三千万老百姓比较,力量就比较渺小了,怎么能不失败。

最后一致公推副参谋长李运良起草反对内战通电,发给蒋介石、白崇禧、顾祝同、汤恩伯等。

抬头是:“南京主席蒋、部长白、徐州总司令顾、临沂副总司令汤”。

57旅少将旅长陈嘘云住院养伤未参加,但也在反内战通电上签了名。

陈毅将军询问了陈嘘云的伤情,命令医院给予好好治疗。

粟裕并没有参加这次座谈会。

58旅副旅长贺翊章表示:“陈军长谈话真诚坦白,实在感动人,有机会很想见到粟裕将军,听聆教诲。”

孟良崮战役整编74师被俘19676人,这些人都去哪了?

国民党被俘的将官和上校等高级军官,生活上受到更好的优待, 和中下级俘虏不在一起。

他们和前期被俘的李仙洲、马励武、杨文瑔等国民党高级军官,在风景秀丽的昆俞山里修心养性,互称“同学”,吃饱喝足就学习,不用劳动。

军事斗争形势紧张,高级军官就由海上转移到了东北根据地,中间还遭遇国民党军舰,有惊无险。

57旅少将旅长陈嘘云,直到1975年才最后一批从抚顺战犯管理所被释放,成为政协委员,安享晚年。

孟良崮战役:昔日仇敌,今朝同志,陈嘘云与陈茂辉

而前期被释放的51旅少将旅长陈传均,下落不明,据传是在老家被镇压了。

这真是造化弄人,如果老实呆在功德林或者抚顺也能晚年幸福的吧?

整编74师被俘四千多中校以下军官被送到华东解放军官训练处。

孟良崮战役后,整编74师被俘的中校以下军官,分两批,每批两千余人,送到了位于渤海军区的华东解放军官训练处。

这些人里面有74师51旅152团中校副团长周亚球、58旅172团中校副团长秦明徽、师直独立营中校营长王璠等。被俘前,他们在孟良崮上饿了两天两夜,衣衫褴褛,面色憔悴,在解放军强大攻势下,不得不放下武器投降。

入校典礼的聚餐席上,58旅172团中校副团长辛明,自动带领十余名将校举杯欢呼:

“敬祝毛主席、朱总司令、陈军长健康”。

一些读者对被俘的军官数量有疑问,觉得整编74师总共32000人,军官就有4000多人么?

有的读者是没看清楚,这里的统计,两批人员是中校以下军官。

孟良崮战役整编74师被俘19676人,这些人都去哪了?

这里不用看整编74师战前的编制了,看看国民党一兵团战斗详报也能说明问题。

《第一兵团蒙阴东南地区战役战斗详报》:“我军亡官1717名,亡兵11253名,伤官1392员,亡兵7479名,失踪官167员,失踪兵3315名。”

以上总数25323人,符合整编74师出战的人数。

按照国民党军自己的战果扩大数倍,自己的损失缩减数倍的一贯做法,上报的伤亡军官(不承认有投降的)就已经三千多了。

华东解放军军官训练处的俘虏,共有6746人,编成为5个大队27个中队。并不都是军官,校尉士兵也多编混各队。有重点的,是二大队主要是尉官,其中十中队主要是主官,还有最让解放军头疼和防范的政工、谍报和特务。

这里的四千军官,除了整编74师的,还有莱芜战役等前期俘虏,也包括孟良崮战役阻援打援的俘虏。


整编74师的特殊俘虏政策

我军历来对俘虏政策是给予优待,愿意参加解放军的欢迎,不愿意参加解放军的发放路费回家。

而对这支国民党的王牌部队的被俘军官则采取了特殊的政策对待。

首先是“一个不放”,事后很多年也证明,这条政策完全正确。

这支部队中下级军官大多数是军校毕业的职业军人,放回去,当然不是回家种地,而是多再回老部队重新与我军为敌。

因此,被俘的中下级军官也一个不放,在解放军严加看管下,审核甄别,教育改造。

尽管有的军官思想有了很大转变,表示要为人民做些事情,少数转变的比较明显,被放回去做统战工作。罗文浪算是一个。

张灵甫的副官杨占春也是被放回去的。但是他带给王玉玲的那份张灵甫遗书,多有存疑。

74师绝大部分中下级军官,思想相当顽固,吃饱喝足不干活就想着闹事。被调去修公路,不仅对抗改造,还密谋造反逃跑。这种恶劣情况在其他国民党军俘虏里面很少见。

因为看管的解放军战士普遍对74师仇恨很深,警惕心、责任心也很强,再加上上级确定以管制不使逃跑的严格要求,74师能逃跑的并不多。

在看管修路,来回转移中,还是逃跑了33名。

“七月分兵”以后,鲁中形势恶劣,不断转移的队伍带着大批俘虏和老弱病残,困难很多,就剔出了234名,予以释放,大部分交给渤海军区转送到济南的国统区。

由于战事紧张,时间紧迫,各纵队对74师俘虏期望过高,开始抢着要,待几天就觉得不合适又退回来,给训练处增加了很大工作量,这也其他战役或者其他部队俘虏有所不同,也显示了74师这支国民党嫡系部队的思想教育根深蒂固,改造困难。

到后来训练处没有精力再仔细甄别教育,就把除了确有把握释放及补充部队之外的俘虏,全部交给渤海军区监管训练了。

这里的一部分军官,思想顽固到解放以后,闻听蒋介石反攻大陆和抗美援朝的消息还蠢蠢欲动,结果被人民镇压,可悲地为已经覆灭的蒋家王朝殉葬。

孟良崮战役整编74师被俘19676人,这些人都去哪了?

对整编74师俘虏“提高一级”

有很多网友误传,对俘虏的整编74师官兵的生活待遇等“提高一级”。

还有的说为了吸收74师官兵参加解放军,“提高一级”对待,比如原来在74师当排长的,到解放军来就当连长。

这就纯属子虚乌有了。

对这只王牌部队俘虏的甄别,确实让华野政工干部很是费了一番脑筋。

华野对整编74师的审俘工作,“提高一级”对待。

简单说,就是对班长的审查,按尉官对待。对尉官的审查,按校官对待。

华野组织人员,花了很大功夫,一对一的审核74师官兵,对部队的组织编制、官兵训练、政治工作、战役战术、卫生补给等各个进行深入调研,写成了十余万字的《蒋军七十四师调查研究》,下发全野战军学习。

朱德总司令闻听还专门把这份俘虏供述的材料要去研讨,陈毅就将缴获张灵甫的铝合金行军桌和手枪送给了总司令。

电影《大决战》有这个镜头,总司令笑着对陈毅和粟裕说:“康克清拿它当宝贝”。

这套战利品,直到朱德逝世前一个月,才由他亲自交代捐赠给了西柏坡博物馆。

据俘虏供述,这次战役,74师之所以有这么多人缴枪投降,也得益于我军一直以来认真执行的俘虏政策。特别是师长信任的58旅特务排长率先投降,带动其他人纷纷放下武器。

孟良崮战役整编74师被俘19676人,这些人都去哪了?

整编74师的士兵自愿加入解放军

国民党军队和我军最大的不同,就是我军官兵一致,而国民党军则官兵分明,等级森严,当官的欺压士兵是习惯。

整编74师在张灵甫手下,治军严格,曾经在南京召开的国民党全军整军大会上,被蒋介石誉为政治和军事训练的“模范军”。

整编74师底层士兵大多也都是穷苦出身,被俘后,目睹解放区人民翻身,军民亲如一人,悔悟以前受到的欺骗性教育,很快就有1400多人自愿加入了解放军。

在我军一个连队召开的欢迎解放战士的晚会上,解放战士一边吃着糖果,一边痛骂:“国民党当官的说,共产党抓到蒋军嫡系官兵一定要拨皮抽筋,完全是放屁”。

士兵卢万定痛诉了自己的遭遇,他兄弟四个,三个被抓了壮丁,而他四十多岁了最后也没逃脱被抓壮丁。这次幸亏共产党给解放了,他表示以后坚决参加人民军队,拿起枪和蒋介石拼到底。

整编74师的官兵普遍文化水平高,技、战术水平高,熟悉新式武器,很多解放士兵成了解放军部队骨干,在随后的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中,也涌现出了一批战斗英雄。

而让他们怀念的那个曾经在抗日战争中的“辉煌”称号,则在解放战争中因为重建的74军一次次的被歼灭,而烟消云散了。

2005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整编74师中将师长张灵甫的家人以及这支部队曾浴血抗日疆场的官兵后人,领到了大陆官方颁发的抗日战争参战纪念章。

一身戎马,埋骨他乡。

功过是非,后人评说。

孟良崮战役整编74师被俘19676人,这些人都去哪了?

资料来源:孟良崮战役纪念馆

图片由讲故事的摄影师摄于孟良崮战役纪念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战役   旅长   纵队   伤员   少将   南京   师长   我军   官兵   俘虏   军官   国民党   解放军   士兵   部队   孟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