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营大通铺,时常入梦来

天晓

睡过军营大通铺的人都知道,过去睡大通铺是一道特别亮丽的军营风景线。

军营大通铺,时常入梦来

故事要从我1976年当兵开始。那时候当兵条件比较艰苦,因为军营驻地在东北白城,所以当时发的军装都是皮帽子、大头鞋、棉手套,没到军营时只发一个棉被没有褥子。到军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再次发装,包括褥子白布袜子等。当时没发枕头,我好奇地问班长为啥?班长告诉我部队不发枕头,发的白棉布包袱皮就是做枕头用的,可以包上秋衣当枕头。当战士睡大通铺那些年,白布包袱皮就成了跟我走南闯北的枕头。

记得到军营的当天领完装后,班里的大通铺上,堆满了我们12个新兵蛋子发的东西。大通铺很简单,用砖垒成的座基上搭床板,床板上面铺的是谷草做的床垫,非常简陋。当时姓闫的新兵班长操一口地道的陕西口音,为每个人指定了大通铺上睡觉的铺位,我被分到了大通铺右起倒数第二的位置。分配完铺位后,班长教我们怎样整理内务,从此学会了把被子叠成"豆腐块"。

当时睡大通铺的方向也是有明确规定的,要求必须头朝里睡,班长告诉我们头朝里比较安全,起床时也方便。真正的军营生活,就这样从睡大通铺启始拉开了大幕。

可能是刚到军营,或是第一次这么多人睡大通铺不适应,新兵连的第一个晚上怎么也难以入睡,其他新兵战友很快就进入梦乡了。十几个人睡在一个大通铺上,咬牙、放屁、打呼噜,影响睡觉的各种“噪音交响曲”,阵阵响起,睡到半夜还有人说起了梦话。渐渐地这种噪音交响曲,成了催眠曲,不知过了多久也跟着战友进入了梦乡之中。

军营大通铺,时常入梦来

1976年新兵连全班合影前排左二为笔者

我在新兵连训练的时间只有一个多月,新兵训练没有结束就被团机关管理股选去当文书,提前告别了新兵生活。我当兵的团是汽车第37团,这是一支英雄的部队,当年在抗美援朝战场上,被誉为“拖不垮打不烂的钢铁运输线”。到这样英雄的团队机关当文书,心情非常激动。

刚到机关就开始跟着老文书熟悉工作,老文书叫边兵社河北兵人很好。事情的发展令我没想到,原本老文书是要下到司训队学开车的,不知何故又不去了,这样我就成了"超编户"。后来领导把我安排到了管理股主管的警通排警卫二班,主要任务是担负团机关的警卫。这样我就从一个人的单人床,又搬到了十几个人的大通铺。

警卫二班的班长叫魏春甲,比我早入伍两年。分到班里班长把我的铺位安排在他边上,挨着班长右数第二个。说句心里话,从提前选调来风风光光当文书,到 “被待业”分到警卫班,心里的落差还是很大的,当时还不满18周岁的我情绪一落千丈。因为当文书是大家都认为有发展有出息的,这个消息早就写信告诉了父母和亲朋好友,结果文书没当成被“贬”到班里,一时间不知怎样和家里及朋友们解释,虚荣心和上进心同时在内心挣扎。

虽然心里和情绪受到极大影响,但工作上还是表现积极。都说军营是锻炼人的大熔炉,确实如此,军营生活催人成熟,这件事让我一下子长大了许多,逐步懂得了一切必须靠自己不懈努力才能获得,不能计较一时得失,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很快我就从没当上文书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工作积极肯干,受到各级领导的好评。虽然没有当上文书,但自己一直没有放松学习,有时间就练习写字,看一些手头上现有的书。当兵从家走时我带了两本书,一本是艾思奇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另一本是《哲学小词典》,这两本书为我军营起步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学习基础,养成了自律的学习精神。如果说这两本书,是我后来登上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的台阶,也并不牵强。由于当时我字写的相对还可以,加上平时不停的练,老家河南的股长李绍增,就让我帮助抄写当时的流行"手抄本",更激发了我练字和学习的热情。我们排长王建礼68年河北白洋淀兵,军事素质超好,并写得一手好字,人非常严肃,但仍是排里战士的偶像,现在叫粉丝。

军营大通铺,时常入梦来

1977年与警通排战友合影前排左-为笔者

当时警通排的工作比较杂,除了站岗警卫还要负责团里的菜地种菜任务,每天都很累很累。那时候的人比较简单,思想积极要求进步,做完每天正常的工作外,还都想积极表现,扫厕所、帮厨、打扫营院等等,这些能够体现大小劳动积极主动的事,大家都争先恐后抢着去干,这些看是小事,奖励、入党、提干到时候都是要“加分”的。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也没有放松学习,因为我知道,我们是被文革耽误了学业的一代,不学习将来的路会走得更加艰难。

正是这种学习上不断充电准备,机会终于来了,我被选中参加团里举办的报道学习班,通过一个多月的报道班学习,又被选调到了团宣传股报道组搞报道。 到报道组工作暂时告别了大通铺,但在睡大通铺中学到的乐观向上,不怕挫折的精神一直激励着自己努力前行。

由于报道成绩优异,1979年我入党提干心想事成。提干后我并没有留在团机关,而是下到了汽车连当汽车排长。我在报道组期间1978年初到团司训队学习了开车,清楚记得,当年训练改革,新训司机如果考试全优可以直接发正式驾驶证,这项改革《解放军报》当年还在右头条位置进行了报道。全队一百二十多名学员,我成为直接考取驾驶证的几名幸运者之一,并留在司训队当了助教。

军营大通铺,时常入梦来

提干当了排长,我又开始了睡大通铺的生活。我被分到汽车五连二排当排长,排长没有单人床同战士一起睡在大通铺上。我当排长时,排里的很多兵入伍比我早,我排三个班的班长都是73年和75年的兵,但战友感情真挚深厚。刚到排里时,由于我们连队担负赤峰方向的国防施工运输,任务非常重,所以老兵们都主动帮我这个新排长挑担子。那时跑一次车当天回不来,都是住在施工部队第二天返回,路上每一次出车都有一个排长或副连长在车队收尾,便于处理车辆事故和抛锚抢修。我每次负责收尾时,71入伍的山西老兵史臣生都主动和我一起负责收尾工作,他驾驶技术好修车有经验,每每想起来都十分感动。一次我收尾,正赶上我排新司机徐大学在赤峰乌丹城边,把一个当地百姓的脚压坏了,这是我当汽车排长第一次处理事故,整个处理过程非常顺利,被压百姓、地方交通部门和连队领导都很满意。

汽车兵当时是最风光的兵种之一,"离地三尺高人一等",但风光背后是万般的艰辛,有时车坏在路上,一天一夜修不好也是常有的事,吃饭冷一餐热一顿的,所以那时汽车兵患胃病的也较多。当时赤峰地区风沙大,我们多次被风沙困在路上,收尾车辆首当其冲。现在想起来,那种与风沙冰雪挑战的感觉,战友间相互帮助的情谊,依然历历在目,难以忘怀。我们当年战胜暴风雪胜利归建的事迹,还上了《解放军报》。

在排长岗位上一年,我又调到了机关,从此告别了大通铺。军旅生涯40多载转瞬而逝,大通铺留下的并非只有记忆,更多的是精神寄托和人生激励。

大通铺告诉我一个简单的道理,做事要从点滴开始,不畏艰苦,不断学习,正确看待成败挫折,切莫好高骛远;做人要低调真诚,有团结精神,平等待人,珍惜友情。

军营曾经睡过的大通铺,常常睡中入梦来,仿佛耳边还能听到战友的梦话和呼噜。可惜的是,军营大通铺没有留下任何影相,搜遍网上也只能找到现今士兵床铺的照片。如今的军营早已没有了大通铺,更好的条件取代了昔日的艰苦,但大通铺留给一代军人的精神激励,永远不会消逝!

军营大通铺,时常入梦来

(部分照片选自网络,侵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通铺   军营   赤峰   汽车兵   铺位   排长   收尾   新兵   警卫   战友   班长   枕头   文书   机关   精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