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要领,准备期末考试的大学生码住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鸦片战争

近代化的开端--洋务运动

近代两大历史任务--反帝反封建

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

近代中国的社会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

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纲领是 《天朝田亩制度 》

洋务运动中,洋务派首先兴办的是军用工业 。1861年的安庆军械所

1865年曾国藩支持,李鸿章筹办的上海江南制造总局

1865年李鸿章在南京设立金陵机器局

1866年左宗棠在福建创办福州船政局

1867年崇厚在天津建立天津机器局

1890年张之洞在汉阳创办湖北枪炮厂

民用企业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 ,天津电报局和上海机器织布局

中华民国创立时间1912 年1月1日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地位: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辛亥革命的局限性(失败的原因 )

①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②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③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实现中国梦为什么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答:①中国精神是凝聚中国力量的精神纽带

②中国精神是激发创新创造的精神动力

③推进复兴伟业的精神定力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两层含义

①我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社会。

②我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1987年10月25日~11月1日 中国共产党第13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 。大会通过报告 《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大会指出,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


1982年9月1日~11日,中国共产党第12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大崭新命题


外交方针政策的调整

①1978年8月同日本签订和平友好条约

②同年12月同美国发表正式建交的联合公报


和平赎买


《论十大关系》的意义

《论十大关系 》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经济方面和政治方面提出了新的指导方针, 为中共八大的召开做了理论准备 。


中共八大“三个主体, 三个补充 ”

以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计划生产,国家市场三者为主体, 而以个体经营 ,自由生产 ,自由市场三者作为补充 。


“四个现代化”战略目标的提出

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 现代工业, 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 。


农村改革实行政策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新文化运动以五四运动为界 ,前期宣传民主科学 ,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新文化运动是从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青年杂志》( 后改名《 新青年 》_第二期)开始的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是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即其倡民主和科学 。

在中国大地上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李大钊 。(马克思主义传播作出突出贡献的人 )


中国的革命道路是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1935年召开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这次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 。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 中国革命就展现了新的面貌 “新”在哪里

①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②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组织和推动下,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个高潮 。


1935年12月,毛泽东作《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的报告 。阐明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系统说明了党的政治策略上的诸问题 。

1936年12月,他写了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 总结土地革命战争中党内在军事问题上的争论,系统说明了有关中国革命战争战略方面的诸问题。

1937年夏,他在抗日军政大学讲授 《实践论》《矛盾论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 ,总结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 ,揭露和批评党内的主观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错误 ,深入论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科学阐明了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


“三三制”的民主政权建设

加强政权建设,是抗日根据地建设的首要的、根本的任务。根据地政权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在工作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即共产党员、党外进步人士和中间派各占1/3。这样做,可以容纳各方面的代表,团结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各阶级、阶层。


“一五”计划的制定(1953-1957)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三大改造是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意义是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说抗日战争的胜利是神圣战争的胜利)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20世纪中国和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这一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从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有力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彻底洗刷了近代以来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人民为最终战胜法西斯势力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中华民族赢得了崇高的民族声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 坚定了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自由、解放的意志,开启了古老中国风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历史新征程,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继续奋斗,赢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


有错误欢迎批评指正~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要领,准备期末考试的大学生码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遵义会议   新文化运动   革命战争   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   近现代史   中国共产党   纲领   天津   要领   马克思主义   纲要   政权   中华民族   民族   精神   大学生   社会   中国人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