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华夏文明之璀璨,展山西考古成果之辉煌

瞻华夏文明之璀璨,展山西考古成果之辉煌

瞻华夏文明之璀璨,展山西考古成果之辉煌

瞻华夏文明之璀璨,展山西考古成果之辉煌

瞻华夏文明之璀璨,展山西考古成果之辉煌

瞻华夏文明之璀璨,展山西考古成果之辉煌


在山西考古博物馆二进院西展厅内,展出已五月有余的“考古的温度——山西十三五考古成果展”成了无数市民和游客的打卡地。这场展览主要选取了2016年—2020年山西出土文物387件套,以此来展示十三五期间的主要成绩,弘扬探索未知、揭示本源的学术精神,同时展现了一幅考古工作者的自画像,让观众看到文物背后考古人的热情与坚守。

现在就跟随“迎泽发布”,一起来认识山西在华夏文明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同时感受考古的温度。


瞻华夏文明之璀璨,展山西考古成果之辉煌


走进大门,来到序厅,映入眼帘的是山西省地理位置图,图中有许多红色圆点,代表山西考古涉足的工作地点和活动范围。“十三五”期间,山西考古工作者共实施228项田野发掘工作,揭露面积达21.4万余平方米,完成3000余件青铜器、牙骨角器、玉石器、陶瓷器的保护修复。在蓝色星空图上部有许多明亮的星星,每颗星都代表一项考古成果,底部是考古工作者不同工作状态的缩影,寓意着考古人青灯黄卷,风餐露宿,仰望星空,脚踏黄土。


瞻华夏文明之璀璨,展山西考古成果之辉煌

瞻华夏文明之璀璨,展山西考古成果之辉煌

瞻华夏文明之璀璨,展山西考古成果之辉煌

瞻华夏文明之璀璨,展山西考古成果之辉煌

display

KAOGU

瞻华夏文明之璀璨,展山西考古成果之辉煌

瞻华夏文明之璀璨,展山西考古成果之辉煌

瞻华夏文明之璀璨,展山西考古成果之辉煌

瞻华夏文明之璀璨,展山西考古成果之辉煌



面向右侧,再穿过一道门,便是主展厅。但进入主展厅之前,请在门外驻留片刻,如果你仔细察看,便会发现大门原来被“安置”在一孔古老的窑洞里,大门两边涂抹白灰的墙裙以及门前玻璃板下的地面都是从吕梁离石信义遗址(原址)搬迁而来,距今已有4500年历史,如此近距离地感受四千多年前的窑洞,一股古老沧桑之意油然而生,但切记墙壁可观而不可触摸。


瞻华夏文明之璀璨,展山西考古成果之辉煌


接下来,让我们在青灯的指引下,脚踏古地,穿越时空的大门,近距离探索古人的遗迹。

进入主展厅后,仿佛穿越进了另一个世界,琳琅满目的文物、一处又一处古人生活场景的还原让人目不暇接。展区分为四个单元: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从这四个单元的取名,便可以感受到考古工作对于研究历史的意义。


瞻华夏文明之璀璨,展山西考古成果之辉煌

春秋 鼓座丨这件鼓座器身由三条盘绕蜿蜒的蟠龙构成,造型奇特,器身饰细密的蟠虺纹,底径近90厘米

瞻华夏文明之璀璨,展山西考古成果之辉煌


瞻华夏文明之璀璨,展山西考古成果之辉煌


在第一单元“延伸了历史轴线”中,人们可以看到西侯度遗址、丁村遗址等最新研究成果,以及旧石器考古发掘研究所带来的突破性成果。

一号展柜中展示着从西侯度遗址和狼涧遗址中发现的240多万年前运城盆地内古人类所使用的工具,以及与石器共存的动物化石。西侯度遗址是目前发现欧亚大陆最早的人类活动遗存,其石器和年代问题一直备受学术界关注。2005年以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单位重启相关工作,经过中外专家十余年的不懈努力,通过多次地层系列样品采集,终于确认西侯度遗址的年代为距今243万年。该成果于2020年发表在法国《人类学》杂志。


瞻华夏文明之璀璨,展山西考古成果之辉煌

据考古工作人员介绍这是旧石器时代的古人们,通过砸、砍石头,制成各种石器之后,所剩下的“废料”的拼合


随着人类的不断演化,距今20-10万年前活跃在汾河两岸的丁村人,步入了早期智人的行列,经过长期的劳动经验积累,石器打制技术提高。二号展柜中,研究人员通过石器拼合,复原了10万年前丁村人石器制作、加工的操作链,还原了一幅10万年前人类的生活场景。“丁村遗址群1978-1980年发掘报告”荣获中国考古学会旧石器专业委员会“裴文中奖”、“山西省第九次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瞻华夏文明之璀璨,展山西考古成果之辉煌

奉茶备酒图(复原件)

瞻华夏文明之璀璨,展山西考古成果之辉煌

奉茶备酒图茶桌上摆着多种茶具,包括茶碗、托、罐及茶筅

瞻华夏文明之璀璨,展山西考古成果之辉煌

备酒图为四名女侍,头梳双平髻,神情严肃,身着右祍窄袖长袍,面向酒桌向北而行



瞻华夏文明之璀璨,展山西考古成果之辉煌

第二单元“增强了历史信度”,通过介绍距今7000-3300年前山西早期文明进程中的生业、艺术、建筑和矿冶遗存等领域,对史前人类的生产生活模式进行新探索和新认识。


瞻华夏文明之璀璨,展山西考古成果之辉煌

石雕蚕蛹 丨这是一只极小的石雕蚕蛹,长1.8厘米,最大径0.5厘米,是目前我国年代最早的蚕(蛹)形文物


农业是文明的基础,在五六千年前,身处中原核心的山西,就在农桑方面取得了几个关键性突破,出现了养蚕缫丝、成熟粟作、谷物酿酒等技术,引导了关系基础生存的衣食向高层次发展。四号展柜中这枚夏县师村发掘出土的石雕蚕蛹就是一个很好的印证,其产自仰韶早期,是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蚕蛹文物之一。


瞻华夏文明之璀璨,展山西考古成果之辉煌

瞻华夏文明之璀璨,展山西考古成果之辉煌

瞻华夏文明之璀璨,展山西考古成果之辉煌


仰韶中期的彩陶是史前艺术巅峰时期的杰作,其发源于晋陕豫交汇地区的西阴文化,这一表现在山西尤为突出。山西目前发现最为完整、最为精美的花瓣纹彩陶,便是展厅中间的这件发现于方山峪口的红地黑彩两枝花彩陶盆,堪称中国彩陶的经典之作。


瞻华夏文明之璀璨,展山西考古成果之辉煌

新石器时代·彩陶盆



瞻华夏文明之璀璨,展山西考古成果之辉煌


第三单元“丰富了历史内涵”主要展示的是商周秦汉考古领域的重要新发现与重大研究成果,以“殷商方国—周代封国—秦汉帝国”的递次演进为内核,勾勒出山西在公元前1500年至公元200年共1700年间从方国林立、封邦建邑,到逐步实现天下一统这一关键历史进程中的独特贡献。


瞻华夏文明之璀璨,展山西考古成果之辉煌


学界素有“晋南无晚商”之说,而绛县东吴与闻喜酒务头两处商代墓地的发现,打破了这一说法,填补了晋南地区商代方国遗存的空白。十号展柜中展示的是闻喜酒务头的最新发现,闻喜酒务头(殷墟4期)发掘了殷墟时期“甲”字形大墓5座,墓主可能是仅次于商王的方国首领,出土了大量带“匿”字铭文的铜器。该墓地的发现,确认了一处新的殷商方国,证实了晋南地区在晚商时期仍是商文化的统治区域,入选“201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瞻华夏文明之璀璨,展山西考古成果之辉煌

商 “卷父己”铜尊

瞻华夏文明之璀璨,展山西考古成果之辉煌

瞻华夏文明之璀璨,展山西考古成果之辉煌


更为罕见的是这把剑首为柳叶形的青铜短剑,为国内首次发现,全世界目前仅采集过两件。还有展厅中央这件体现春秋时期晋国青铜铸造业鼎盛发展的大型青铜鼓座,是目前发现的同类文物中的“东周之最”。


瞻华夏文明之璀璨,展山西考古成果之辉煌

柳叶形的青铜短剑


瞻华夏文明之璀璨,展山西考古成果之辉煌

第四单元“活化了历史场景”展示的是北朝至明清时期,中国历史经历的两次民族融合高潮(北朝—唐、宋辽金元),重点阐释山西在北魏至明清时期发挥的独特历史地位。17号展柜中的这组出土于大同市平城区天泰街北魏墓地的乐舞俑,面部丰满,五官明显,造型生动,正是平城时期多民族交融的乐舞文化的展现。


瞻华夏文明之璀璨,展山西考古成果之辉煌

彩绘骆驼俑

瞻华夏文明之璀璨,展山西考古成果之辉煌

瞻华夏文明之璀璨,展山西考古成果之辉煌


更为精彩的是展厅中间独立展示的大同市一处北魏平民墓葬区出土的一对拥抱在一起的夫妇。该墓葬是一座同穴单棺合葬墓,距今1500年左右,两位墓主紧密拥抱在一起,姿态自然、动作舒展。这种拥抱葬在北魏平城地区多有发现,反映了当时人们“生同衾死同穴”的爱情观。


瞻华夏文明之璀璨,展山西考古成果之辉煌

瞻华夏文明之璀璨,展山西考古成果之辉煌


除了场景还原和实物展示,展厅内还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更加生动地为游客展示了考古工作者的工作场景。通过触屏便可以观看一处墓葬考古遗址的3D效果图,点击物件还可放大查阅详情,颇有一种寻宝探秘的乐趣。

考古是神秘的,能够带给人们猎奇探险的兴致;考古是惊喜的,能够带给人们探索未知、穿越时空的可能;考古是无限的,是已知,更是未知。我们虽然成为不了考古工作者,但我们可以通过观摩考古工作者的成果,丈量历史的厚度,感知历史的冰与火。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6

标签:山西   山西省   蚕蛹   彩陶   展柜   北魏   华夏   石器   遗址   璀璨   工作者   单元   展厅   场景   辉煌   年前   成果   发现   历史   文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