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山原村张氏文化研究之三

月山原村张氏文化研究之三——月山原村张氏家族人物(上 篇)

月山原村张氏文化研究之三——月山原村张氏家族人物(上 篇)

月山原村张氏文化研究之三——

月山原村张氏家族人物(上 篇)

三、月山原村张氏家族人物

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张泽武

月山原村张氏家族人物序

月山原村张氏先祖耕读传家,书香继世,忠孝为本,积德好善。纵观月山原形势,山川秀丽,地杰人灵,钟灵毓秀,英贤俊杰,蝉联相继,为世所称。

月山原村张氏文化研究之三——月山原村张氏家族人物(上 篇)

清朝时期,月山原村有监生张琚、监生张嘉善叔侄捐粟赈灾。张嘉善次子张中伦、张中伦长子张合龄、次子张长龄学富五车,大气雄风,雄健英明,或为太学生,或为贡生,或为文庠生,或为武庠生,名冠文武双坛,流芳百世,名垂竹帛。

民国时期,张氏先祖张撵劳耕读传家,孝友继世,经商致富,在陈吴街开办商铺,堂号“永生堂”;张正喜,厚德行医,乡里称之。

解放初期,月山原村尤以“三声一虎林”最为著名,张同声、张恒声、张振声、张虎林,品学兼优,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光大张氏家风,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是张家的中流砥柱,世之楷模,是张家的好榜样,功不可没;张成林、张官清、张庆文南征北战,保家卫国,出生入死,功勋卓著。

解放后,月山原村,人文蔚起,群星灿烂,英才俊杰,层出不穷。从政者有:张逢辰、张虎生、张水旺、张耀声、张振兴、张中民、张校民;从教者有:张建华、张书声、张根书、张孝民、张志民、张耀华、张东辉、张光锋;从军者有:张瑞民、张永军、张大道等,张氏后裔各从其业,恪尽职守,勤勉敬业,奋发有为,皆有所成,赞誉有佳。

三、月山原村张氏家族人物(上 篇)

张琚 张嘉善

民国六年《洛宁县志》卷五 “人物志”记载:

“监生张琚,王召里月山原人,及其侄监生嘉善,素以好善为心,道光丁未岁大饥,叔侄同力共济,出粟二十五石以赈贫乏。琚八十一岁、嘉善八十二岁卒。”

清朝道光年间太学生张琚、张嘉善执教授业,开月山原张氏从教之先河。张琚、张嘉善叔侄乐善好施,存心利济。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丁未岁大饥荒,出粟二十五石(折合现在12500斤),救济百姓,让当地百姓,安度灾年,至今传为佳话。

月山原村张氏文化研究之三——月山原村张氏家族人物(上 篇)

民国六年《洛宁县志》卷五 人物

张中伦

张中伦,字子常,为太学生张嘉善次子,太学生张琚侄孙,食廪数十年,品学兼优,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被选拔为“丁酉科贡生”, 候选训导。清朝翰林院编修徐继孺时任提督河南学政为张中伦所题的“岁进士”、民国时期前河南省教育司司长、参议院议员史宝安为张中伦所题的“雄健英明”匾额,现存于张氏后裔家中,基本完好。

月山原村张氏文化研究之三——月山原村张氏家族人物(上 篇)

民国六年《洛宁县志》卷五 人物

月山原村张氏文化研究之三——月山原村张氏家族人物(上 篇)

翰林院编修提督河南学政徐继孺为张中伦所题的“岁进士”匾额

月山原村张氏文化研究之三——月山原村张氏家族人物(上 篇)

月山原村张氏文化研究之三——月山原村张氏家族人物(上 篇)

月山原村张氏文化研究之三——月山原村张氏家族人物(上 篇)

前河南省教育司司长、参议院议员史宝安为张中伦所题的“雄健英明”匾额

月山原村张氏文化研究之三——月山原村张氏家族人物(上 篇)

月山原村张氏文化研究之三——月山原村张氏家族人物(上 篇)

民国七年,前河南省教育司司长、参议院议员史宝安为候选训导岁贡生张中伦所题的“雄健英明”匾额,送匾人有:贡生张士秀、雷同声、张纯如、举人张守基、拔贡韩梦笔、张国恩、孙福海、张庚三、张敬铭等20余人,现存于张氏后裔家中,基本完好。

光绪年间岁贡生张中伦,邑廪膳生员张合龄,学识渊博,谆谆善诱,因材施教,名重一时。张中伦长子张合龄、光绪年间邑廪膳生员,文采斐然,名重一时;张中伦次子张长龄为光绪年间武庠生,善骑射,弓马娴熟,远近知名。

张撵劳

民国时期,张氏先祖张撵劳耕读传家,孝友继世,经商致富,在陈吴街开办商铺,堂号“永生堂”。精心谋划,诚信为本,起早贪黑,不辞辛劳,带领四子(正福、正申、天申、正心),操持经营,日用百货、银匠铺、染坊、肉坊,红事(结婚、三年)白事(丧事)所用物品租赁,生活所需,一应俱全。开设中药铺,聘请名医尚希贤等人,为百姓治病。尤其注重培养人才,为国效力。

张撵劳四子张正心,1947年9月参加农会,在拉锯时期,冒着生命危险,积极协助区政府武装人员转移洛南县战备物资,为保护洛南县大队枪支,尽心竭力。洛南县独立营副政委廖聪秀、妇女干部李文英牺牲后,在白色恐怖下,张正心与兄长张正申等张氏族人冒着生命危险参与前往王范运回烈士遗体,参与看守、掩埋烈士遗体,不辞辛劳,难能可贵。

张正喜

张正喜,张中伦侄孙,行医济世,民国时期在陈吴街杜金胜开办的“长盛协”药铺坐诊,厚德行医,无论穷富老幼,一视同仁,善待病人,乡里称之。解放后,为月山原村、寨根等村乡亲治病,方便乡邻,不惮其劳,分文不收,人多感念恩德,至今口碑犹在。张耀声写有《乡间仁医——正喜伯》,以记录其生平事迹,该文被收录入张孝民《老村的记忆》。

乡间仁医——张正喜(作者 张耀声)

张正喜是家族的伯父,生1906年,卒1962年,享年56岁。这位老人,勤劳、淳朴、善良,是村里的小能人,除了会木匠、泥水匠、厨师等技术外,更精通的是推掌按摩(农村称之为"掐肚子")有手到病除之神功,在当地小有名气。

四五十年代,村民们还过着缺吃少穿的苦日子。那时,乡村缺医少药,医疗条件极为匮乏,更谈不上用现代化的仪器来诊断病情,而他根据多年的从医经验,仅凭灵巧娴熟的双手来诊断各种疾病,就能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特别是对于疑难杂症,急性肚子疼,小孩腹泻等有特效绝招。

老人对医术精益求精,治病耐心细致,一丝不苟,他准确定穴位,用力轻重结合,通过刺激穴位,疏通经络,活血化淤,消除病痛,从而达到最佳效果。

老人厚德行医,对病人如亲人,不论穷富,一视同仁。他总恪守轻重缓急的治疗规矩,遇到危疾病人,他不顾一切,放下农活,放下饭碗,竭尽全力进行治疗直到病人平安,恢复正常为止。特别到了冬季,病人总是络绎不绝,不管是繁忙的白天还是晚上来治病,他都不厌其烦地治疗。有时病人吃住在家,治好病后从不收一分钱。当病人经过治疗病情好转时,他沧桑的脸上便露出欣喜的笑容。他那淡淡的微笑,如一缕清风,驱散了笼罩在病人心头的烦恼和忧愁。

掐肚子不仅是技术活,也是力气活,整个过程得一个小时左右,他治好一个病人总是累得满头大汗,两肩和腰酸痛难忍,那疲惫的样子叫人看着难受。他一会儿直直腰,一会儿微微闭眼,那神情仿佛在琢磨,在回忆在期盼着什么。不一会儿就拿起拇指粗细的竹制烟杆,铜烟锅、玉石烟嘴、黑色的布烟袋晃晃悠悠的,他吧嗒吧嗒地抽着。细细密密的烟雾从他的头顶升起,随后四处弥漫,他那神态恬静而安然。一圈圈的烟雾里散发着老人的艰辛和疲惫,散发着病人的喜悦和感激,散发着乡亲们的期望和祝福。

山村的冬夜非常宁静,也十分寒冷。冬闲季节,村民们只有到邻居家串门坐夜来熬度时光。我经常随父亲到窑洞治病坐夜,灰蒙蒙的窑洞里暖融融的,微弱的灯光在燃烧着,轻声细语天南海北地闲聊着,在那聚气暖和的窑洞,陪伴老人的有病人,有灯光,有烟雾,有坐夜的乡亲,还有老人映在墙上正在治病的身影。夜深了,我在桌子旁闭着眼,迷迷糊糊一个一个打盹儿,伴随着窑洞里那一幕幕的情景进入了梦乡。

老人医术高,人品正,和善,仁爱,热情:深受乡邻的爱戴。当时有这样一种说法,"将来月山原没有了张正喜,十里八乡有病了谁来治"。这话的确是对老人的见证,也是对老人的留恋和敬仰。

民国时期,陈吴街共有两个中医铺,一个是张缄三办的,堂号"延年寿",坐诊医生贺荣申;另一个是杜金胜办的,堂号“长盛协”,坐诊医生是月山原村的张正喜。那时,村民小病靠单方验方。大病靠中医诊治,可见张正喜在当时是很有名气的。

带徒从医,传承后人:1958年大跃进运动开始村队机构大变革,新村,寨根,新寨,王召寨,月山原等七个自然村合并为了一个大队。当时大队部设在同里沟,下设木业组,医疗组,青年队,后勤组等:老人在医疗组带徒从医治病,徒弟有寨根孙绍,南庄朱铁强等人。在老人的精心指导下,他们基本掌握了医术,特别是寨根孙绍,在老人去世后,接过老人的接力棒,继续行医治病,深受乡邻爱戴。

1950年冬季,农村土地改革运动开始,因老人勤劳,挣得了一份殷实的家业。当时有一条政策:只要有土地和雇工,就是剥削,由于老人开染坊,有几亩薄田,雇长工(长工是他的外甥朱根成,和一个瘸子放羊人)等原因,被划为地主成分。当时除了留有三间破草房和一个密洞处,其余的农具、车辆、牲畜、桌子、椅子等全部被分去了,老人为人谦和善良,厚德行医张氏家族的人仍很受尊敬,没有受到多大歧视,但对晚辈在仕途升迁、就业、婚姻的问题上影响很大。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一晃几十年过去了,但老人的音容相貌仍在脑海里挥之不去。斯人早逝,风范长存。他那为乡邻治病的高尚品质,永远留在人间,代代相传。愿老人在天堂享受安宁与幸福!爱心留人间,口碑代代传。

月山原村张氏文化研究之三——月山原村张氏家族人物(上 篇)

作者简介:张泽武,洛宁县陈吴乡新寨村人,2003年发起并组织成立了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任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2006年参与组织筹备成立洛阳姓氏文化研究会,任副秘书长。2017年被推举为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会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洛宁县   洛南县   正心   洛宁   翰林院   教育司   嘉善   光绪   贡生   乡邻   雄健   窑洞   匾额   病人   老人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