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评:莫言《饺子歌》(全诗长800来行,曾获2020年中国长诗奖)

文/捍士

简评:莫言《饺子歌》(全诗长800来行,曾获2020年中国长诗奖)

首先司马南和莫言对文学的观点与看法没有对错,且有益更多人参与及动脑——集众人的智慧,越辩也能越明。包括莫言的诗歌,相关的作家也都被直接或间接卷入,这是好事情,总体讨论或争论也都还较客观……最终根源问题就在于是否是背叛祖国和人民、是否是为了国民或人类,这些观点与搜证也都是很有意义的,被质疑和有不同看法也是有积极意义的,就算没有谁“输”谁“赢”的结果也是有意义的,也是好的结果。我发现当代诗歌更多人只能是看热闹居多,因此想以莫言的诗歌为例,希望更多人能各有体会及参与,而不是显得有太多“距离”。莫言等已有名的人写诗也是一种参与,更是一种勇气。

诗歌是语言的精华,中国是诗国等,这是人们常提及的话。诗歌也是最能窥探作者思想和全貌的体裁,不管长短诗,写得好也都能看到作者本人内心世界的全貌,短诗可能需要多参照几首才能看全,长诗写好了,则一首都可以涵盖。时下诗歌,观众是在网络前看一个热闹比较多,所以“不好”或“奇葩”的分行诗,被更多人知道和热衷于流量下去传播,以嗤之以鼻的感受…当笑话看的心态多。

比如莫言的诗歌,更多就是受到了“诺贝尔奖获得者等身份”的加持,与诗本身无关的东西超过了诗歌本身,与诗无关的东西更有流量和热度,所以莫言一写诗,就获得很高的成绩,备受一些平台和主办方宣传,就被人怀疑,加上诗歌的文本内容更让人不悦,受到批评,这是自然会出现的结果……这些都是很不好的现象,这种现象在诗坛也很普遍。我们抛开所有外在的东西,来只看诗和作品,一首诗最后给你的综合感受能打几分。如果10分是满分,比如莫言的诗你会投几分?原因是哪些?诗也有宏观、微观,整体与局部,语言、技法,音乐和画面,最后内容所呈现的情感及思想等等,对看的人所造成的内心冲击大小或收获多少……可以用打分的形式传出你的感受。诗可以多纬度多视角慢慢品读,也可以直观与经验的方式阅读…读诗可能会死很多脑细胞,但也能激活很多脑组织。

莫言的《饺子歌》很长,我用4A纸,一页双排打印出来都有整整的10张,是从《北京文学》公众号,他发表的刊物平台打印的,大致数了一下,没有错的话,有800多行,放进平常我们看到的诗集书里,就是一本书。我等下先给大家看每一份纸张和上面的内容,读者可以暂停去读,读诗,很多好作品每读一遍会有不同的感受,而每读一遍的快慢也不同,着重点也不同,莫言的这首长诗,第一遍可以看自己喜欢不喜欢;第二遍可以看他具体写了什么内容;第三遍可以看他写得好不好;如果有好的地方,你便还会看第四第五遍等等,由于时间关系,读几遍等下会可能都有涉及,最少要3遍才有较中肯的发言权。

1.题目《饺子歌》既俗也不俗,单从题目不会知道太多。俗是像家家户户和街边都能常看见和吃到,一首长诗来写饺子,太生活小情调化让人不悦;不俗是如果这么常见和寻常的东西,几乎到被人可以忽略不计的东西,也没有人大书特书的物品,如果也能写得丰富或厚重、出奇或很有感情,那便是很不俗。

2.在来看“小引”部分

饺子歌

文 / 莫 言

小引:

一轮明月照校园,

两个学生在正前。

与我相距十米远,

高声大嗓把话谈。

看第一遍的直感打分,很多人看到这里就觉得没有必要看了,太普通了、打油诗、顺口溜…各种感受的都有,我最初看到时,就是第一遍看到时,也是这个感受,10分是我感受的满分的话,3分是最高我能给的范围了,我会留些客观,第一遍时我看完这一小段,也就是1分的感受。那静下心来看第二遍会是多少呢?莫言很直白的说了一个场景“月亮很亮的一个校园夜晚,相距十米的前方有两个学生,正在大声的相互说话”就是交代了这样一个场景,3行的内容写成4行,就诗而言,没有浓缩反而加长,这点感受也是很不好的;还有就是格式,像古诗7言那样对称,而且结尾的字都押韵,形似古诗但内容不似,也是很减分的,就像拙劣的模仿。第二遍看到这里,和第一遍还是大致一样。

但是值得看第三遍,比如最后“谈”字,他们既然不是在吵架,又为什么要很大声的说话,而且是夜晚,并没有白天繁杂的各种嘈杂声,用人生经验来说,夜晚安静得还能听到虫叫才对,况且他们两个学生在前面彼此离得并不远,“我”相距他们十米,是特意想说给“我”或更多人听的嘛?不知道,前面这段内容还未能看出,是铺垫,吸引读者往下继续探究,第三遍等于等下还要回头在来整体的看。但从这点而言出发,便至少可以打到了5分,因为有内容,但能否超过6分……往下看,因为目前所能看到的整体仅仅就是局部。

3.到了真正的正文

男生:

我们最崇拜的侯教授,

是堪与汪兆铭媲美的美男子。

一举一动都是民国范儿!

他的脸

比他的灵魂还敏感。

他用眼睛呼吸,用耳朵说话,

他说汪精卫喜欢他小姨,

但他小姨嫁给了阎锡山的表弟。

他说他在台湾岛有很多亲戚,

那个谁谁谁是他外公的妻侄。

侯教授穿着长袍上课,

梳着中分的长发

像那个谁

学生用手机拍他

甩长发的瞬间,

潇洒无比。

当他将烟斗叼在嘴里

像那个谁

天天天……天哪——

女生尖叫,

男生用脚跺地。

郁金香在冰雪中开花,

娇嫩险被冻死。

食堂熬了一大锅鱼翅,

没有吃货,

就没有杀戮。

鱼翅是假的,

味道比真的还好。

书商冒名马克思写了一本书,

让一个流氓成了巨富。

造假也不是一无是处,

从鲨鱼的角度。

自命不凡的人

为了脸上七个痦子

做了三十年皇帝梦。

他生在当代,

是一个历史性错误。

男生说:因为冒号就代表说。“我们最崇拜的侯教授,是堪与汪兆铭媲美的美男子。”这是一句,这句还有很多暗喻,大体意思是说:我们学生最喜欢的侯教授,是能与汪精卫媲美的美男子,且含有学生崇拜侯教授,侯教授崇拜汪精卫的意思(是否教授崇拜汪精卫,要看下面的内容来结合确认)“一举一动都是民国范儿!”那就是这个意思。“他的脸/比他的灵魂还敏感。”这句则可要可不要,特别是“敏感”一词,要了也没有达到作者想要达到的效果,反而暴露了一些诗作的缺点,脸比灵魂还敏感实在有些拗口,意思能明白,但是表达不佳,意象替代不佳。就像李敖曾经说过一句我认可的话“1.你要表达什么?2.你表达得好不好?”读和写都是这个道理,是通用的,莫言此处只完成了一半,但第一句不错,第一句也有一个待后面解决的问题,就是关于“汉奸”的问题,因为汪精卫代表汉奸,而他们崇拜的是汉奸,这就是隐含的问题。

他用眼睛呼吸,用耳朵说话,(这句又有点眼前一亮,这是诗歌的陌生感写法,眼睛是不能呼吸的,耳朵也是不能讲话的,用在汉奸身上就有些形象——眼睛不敢闭上,耳朵要保持着警惕,“耳朵”说的话就是心里说的话,不能完全睡去、要听着声音提防被人害。所以,如果说直白了,就没有了诗意,就需要更多的文字来描述;此处精炼,也运用了一些合适技法~具体运用了哪些技法,现在可以不必深究,有比喻,也有拟人…也可以留到后面有时间在来或给需要深究的去做)

他说汪精卫喜欢他小姨,

但他小姨嫁给了阎锡山的表弟。(读到这里我会问,这个“他”是不是侯教授?如果是侯教授,侯教授又是谁呢?想说汪精卫和他没有成为亲戚,却与另一国民党将领成了半个亲?那汪精卫喜欢的人他抢不过一个地方将领的表弟?到底是汪精卫喜欢他小姨,还是他想汪精卫喜欢他小姨?……这个关系好复杂,逻辑好难捋。这里显示了莫言善于讲故事的功底。)

他说他在台湾岛有很多亲戚,

那个谁谁谁是他外公的妻侄。(和上面的关系与逻辑类似。可能是反讽。)

侯教授穿着长袍上课,

梳着中分的长发(基本众所周知的汉奸发型及不中不洋的装扮)

像那个谁

学生用手机拍他

甩长发的瞬间,

潇洒无比。(小说味很浓,慢慢脱离了诗的文本)

当他将烟斗叼在嘴里

像那个谁(越来越像汉奸,也可以越来越像吸鸦片的萎靡不振了的人)

天天天……天哪——

女生尖叫,(女生第一次发声,是几个天和“天哪——”很长的尾音)

男生用脚跺地。(男生也气愤?)

郁金香在冰雪中开花,

娇嫩险被冻死。(夸赞学生?不知道都往下看和确定。)

食堂熬了一大锅鱼翅,

没有吃货,

就没有杀戮。(食堂能做得起鱼翅?不管是什么词,用得好都可以,所以“吃货”一词无可厚非,关键看吃货形容的是民国人还是现在的校园人,用在现在的校园人身上可以,因为这个词比较新,用在民国人身上就不太合适与跳脱。也不管是什么词,用得不好,就不如不用)

鱼翅是假的,

味道比真的还好。(作者做了说明,鱼翅是假的,“味道比真的还好”就值得推敲,并不是说这句话不好,这句话的批判性挺不错,值得推敲的是“假鱼翅”的味道比真的还好?性质到底有多恶劣?有没有言过其实?等。)

书商冒名马克思写了一本书,

让一个流氓成了巨富。(噢,批判金钱和奸商或时下人的物欲之心?因为一个流氓写的书,名字不管多“伟大”,但学习流氓的人同样让人鄙视与谴责。)

造假也不是一无是处,

从鲨鱼的角度。(很浓的批判性,我个人喜欢,只要是批到点上的都接受与支持。鲨鱼可以理解成一个庞然大物,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自命不凡的人

为了脸上七个痦子

做了三十年皇帝梦。(和前面看似不衔接,但是“皇帝梦”衔接了前面的鲨鱼,它也是海水里的王者。“七个痦子”则让人潜意识里出现那种特别恶心的小人形象…还有也有点像朱元璋的画像。)

他生在当代,

是一个历史性错误。(皇帝是成不了的,对于当下,那是落后倒退的象征,就算放到袁世凯时代,他也没有当多久皇帝,好像是83天,如果袁世凯到今天,那就更不用说了,立马混乱和命不保夕。前面的那个鲨鱼或者小人等,他生在当代,就没有了用武之地,如果生在抗日战争时期,可能还能当个走狗…可是,皇帝和汉奸略微有点混乱,哪怕是土皇帝)这段诗,就目前读的一遍而言,比开头小引的那段高,小引5分,这段明显有很多东西,也有很多东西值得思考与人需要的改正,我会给这段8分。

4.

女生:(女生开始说了。最初小引里的两个学生,便目前可以理解成,一男一女。且看女生怎么说)

他如果不生在当代,

会不会去当汉奸?

如果他当了汉奸,

岂不可惜了他的风度!(有点女生的思维,思维方式和说话方式都有点像。但做为诗歌来讲,略有点感到重复,偏向于小说的场景画面感了。但影响也不是很大,关键还要看内容和思想与情感。)

俺娘说了,

长得俊的男人,

都爱面子;(那长得丑的呢?爱不爱面子?)

而爱面子的男人,

骨子里都是女人。(哈哈,这句话,莫言彻底让我喜欢,包括他以前写的网上疯传的《晚熟的人》、写给青年们的信《不被大风吹倒》等也有喜欢。到此处上升为了欣赏。这句则是批评逐渐娘们化的小鲜肉…而长得丑的人也就自然有很多保留了男子汉气概,没有跟风与同流合污。)

骨子里是女人的男人,

最容易中美人计。(会联想到我们生活中或电视上很多小女生喜欢娘化的男人。“美人计”是容易被女人同化?在联系前面的一些内容与主旨,可以因人解读出很多,比如,变相的汉奸,被比自己强的异族男人欺凌,软弱无力,没有骨头等…)

告密者的后代,

把被告说成原告,

搅浑历史。(汉奸的后代且称“奸人”,颠倒黑白。)

那封告密信

在档案馆里暴跳如雷。(义愤填膺)

死无对证,无人谛听。(又成为了过去,如同尘封)

即便他留起八字胡,

也成不了鲁迅。(鲁迅代表民族魂)

我认识一个小偷,

貌比潘安,绝对的小鲜肉,

他撬了我姥姥家的锁,

偷走了所有值钱的东西,

连我小姨都拐跑了。(加强前面的被受欢迎美男子?这节对我情感波动不是很强)

我舅舅与这小偷打官司,

自然是输了,不输才怪,

自由恋爱遮蔽了入室偷盗,

杀人放火,以上帝的名义。(这个批判我前面一样,有认同,但对于诗歌而言,这更多像平缓的过渡)

原本是打家劫舍

谁知道弄假成真

这是朱元璋说的。(提到朱元璋能理解,用典说明女生的小姨被偷走的全部,因为朱元璋从一无所有到成为万人之上,便有他背后的女人,马皇后等的功劳,把两个故事整合成相似性?可是,然后呢?褒贬就显得有点含糊与模糊,力度不是很够,说服力也不是太强)

姓朱的并不都是皇族,

所以,告我也没用。(所以,姓朱的又回到了平民百姓?这让我又不得不有另外一个想法,这个女生不像女生,还有她和朱元璋是否有某种瓜葛了?)这段目前综合来讲,我的感受7分。

5.好了,今天就先读到这里……

(来自“捍士(视频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痦子   小引   长诗   美男子   简评   鱼翅   汉奸   鲨鱼   饺子   年中   诗歌   皇帝   教授   东西   女生   喜欢   更多   内容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