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赫鲁晓夫为何写信威胁以色列总理?

1956年11月5日,以色列总理本.古里安收到了一封私人信件,信的内容是:“鉴于以色列悍然入侵埃及的无礼行为,以色列在未来是否还是一个国家,将成为一个问题。”没错就是你想的那样,这就是一封威胁信件。

1959年,赫鲁晓夫为何写信威胁以色列总理?

以当时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的关系,以色列总理收到威胁信件再正常不过,按照正常的流程,这封信压根就不会出现在古里安面前。

但是有句话说得好,有些人,你可以把他的话当成气体,但有些人即便是放屁,你也要当成真理。写这封信的就是第二种人,他来自苏联,他的名字叫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

这个名字可能平平无奇,但如果提起他的工作的话,你们一定会肃然起敬。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兼苏联部长议会主席,他还有另一个职务,苏联最高领导人。

那么问题来了,赫鲁晓夫为什么要写信威胁以色列呢?

1956年7月26日,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埃及将收回苏伊士运河的管辖权,为此埃及不惜爆发战争。这条新闻几乎在一瞬间就登上了头版头条,各国的主流媒体全都像疯了一样往埃及派遣记者,他们只想确认一件事,埃及政府是不是疯了。

1959年,赫鲁晓夫为何写信威胁以色列总理?

纳赛尔当然没有发疯,他之所以下令收回苏伊士运河,其实也是无奈之举。自从1869年苏伊士运河开通开始,承担了主要建造成本和大量经济损失的埃及,在英法两国的干预下,运河股权全被两国瓜分。

在运河开通以后,埃及不仅没有赚到一分钱,还要接受英国驻军的命运。直到1946年,英国出于各种目的,同意将运河公司3%的收益交给埃及。但是作为交换条件,运河交由巴黎理事会管理。

简单地来说,在苏伊士运河区内,英国和法国可以光明正大的驻军,并且完全不用遵守埃及的法律,等同于国中之国。在法鲁克王朝时代,腐朽的王室为了维持统治只能答应了英法两国的要求,顺带着还签署了一大堆不平等条约。

1952年,埃及爆发七月革命,法鲁克王朝灭亡。刚刚掌控国家权力的纳赛尔,干的第一件事就是驱逐8万名英国驻军。一开始英国表现得非常强硬,他们拒绝撤军,甚至还要求纳赛尔遵守法鲁克王朝签署的条约,为英国提供各种便利。

1959年,赫鲁晓夫为何写信威胁以色列总理?

对此,纳赛尔宣布,废除所有法鲁克王朝签署的条约,同时纳赛尔开始在国际社会上寻求帮助。他首先想到的就是美国,不过当时美国和英法正处于蜜月期,再加上还要靠着他们遏制苏联。所以美国提出,美国可以卖一批武器装备给埃及,但是埃及政府要保证,这些武器不能用来对付英法两国。

这种奇葩的条件,纳赛尔当然不会接受。既然美国靠不住,那么纳赛尔只能把目光对准苏联。

1956年5月,埃及正式和中国建交,并在中国的帮助下和苏联取得了联系。此时的苏联正值赫鲁晓夫时代,对于埃及的要求赫鲁晓夫几乎全盘同意。苏联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就通过捷克政府,向埃及出口了价值8000万美金的武器装备。

有了苏联的武器装备以后,纳赛尔觉得是时候干一件大事了,赶跑那群英国佬。有了苏联的加持以后,英国终于顶不住了,1956年6月13日最后一批英军撤离埃及。

1959年,赫鲁晓夫为何写信威胁以色列总理?

但是这个时候问题来了,驻扎在埃及的英军虽然撤离了,可是驻扎在运河区的英国军队却被保留了下来。对此纳赛尔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因为苏伊士运河不仅牵涉到英国,这其中法国人的态度同样重要。埃及虽然可以怼一怼英国,但绝对不敢同时得罪英法两国。

而且就在纳赛尔到处找盟友的同时,英国在埃及南部扶持了一个苏丹政权,并在1956年1月宣布独立。在英国的帮助下,苏丹军队一水的英制装备,战斗力直接拉满。为了稳住国内的局势,纳赛尔只能暂时搁置运河问题。但是随着越来越多苏联武器的到来,纳赛尔的底气也越来越足。

1956年7月26日,纳赛尔发表了全国讲话,他语气激昂地说到:“现在,我正与你们谈话的时候,你们的埃及兄弟们正在去接收运河公司。从今天开始,苏伊士运河的所有资产都移交给埃及政府。”

纳赛尔的做法激怒了英法两国,但是两国并不想直接对埃及开战,而是想借助第三方国家光明正大的干涉埃及内政,这个时候以色列闪亮登场了。

1959年,赫鲁晓夫为何写信威胁以色列总理?

第一次中东战争结束以后,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的关系可以说是降到了冰点,而且当时以色列认为新生的纳赛尔政权软弱可欺,以色列刚好可以借机抢夺更多领土。

当时在以色列内部,部分官员一直试图建立大以色列国,所谓的大以色列国指的是,从尼罗河到幼发拉底河,这么大一片土地都是犹太人的国土。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以色列一边和美英法等国联系,一边和苏联打得火热。

1956年10月,英国 法国 以色列三国在巴黎举行军事会议,三国达成协议。以色列出动10万大军,从陆路入侵埃及西奈半岛,英法联合出动8万大军,承担海上和空中打击任务。

10月29日,第二次中东战争爆发,战争的过程几乎毫无波澜。刚刚收到苏联武器装备的埃及军队,连基础训练都没完成,就被以色列打得节节败退,不到一天的时间西奈半岛就被以色列占领。

1959年,赫鲁晓夫为何写信威胁以色列总理?

在这种情况下,10月30日,英法两国出面调停。要求将运河区交由英法两国管辖,同时开放苏伊士 伊斯梅利亚等港口,至于已经被以色列占领的西奈半岛则割让给以色列管辖。面对这种等同于卖国的调节,纳赛尔当然不会接受,当然英法也没指望他会同意。

10月31日,英法联军开始参战,埃及空军和海军几乎在一瞬间就被消灭,只能靠着地理优势打巷战,同时纳赛尔开始寻求国际社会的帮助。大部分阿拉伯国家第一时间与英法断交,并停止向英法出口石油。

美国为了不让英法两国继续在中东施加影响力,也一改先前的态度开始支持埃及。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直接和英国首相联系,他要求英法立刻停火,否则就将英法开除北约组织。

但是此时的英法两国并不愿意接受调停,所以美国决定给英国一个教训。美国政府开始抛售英镑,从10月31日开始英镑持续走低,最高峰的时候贬值超过了15%。就在美国干预的同时,苏联也没有闲着。

1959年,赫鲁晓夫为何写信威胁以色列总理?

赫鲁晓夫的想法其实很简单,苏联和英法两国的关系本来就不好,所以他也不可能从经济层面打压两国。既然不能来硬的,那就来软的吧。

1956年11月5日,赫鲁晓夫在克里姆林宫写了三封信,第一封就是视频开头写给以色列的,另外两封信基本上都一样。信里的内容是:“如果此时,一个比英法实力强大得多的国家,向英国和法国发射毁灭性的武器,英国和法国是什么感觉呢?”没错,这依旧是威胁信,至于信里的毁灭性武器到底是什么,我估计你们都能猜到。

赫鲁晓夫支援埃及的目的很简单,1955年在美国的主导下,中东各国签署了巴格达条约。按照美国的预计,这将是中东版北约,其目的同样是为了遏制苏联。

对于美国人的做法,赫鲁晓夫当然不能忍,所以当埃及和苏联接触以后,苏联几乎全盘接受了埃及的条件,武器装备全都按照成本价免费送。赫鲁晓夫的目的,就是为了打破美国的封锁圈。因为埃及作为阿拉伯联盟的领袖,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巨大,如果埃及加入苏联阵营,大部分阿拉伯国家也会和苏联保持友好。所以在支持埃及的问题上,苏联表现得比美国更积极。

1959年,赫鲁晓夫为何写信威胁以色列总理?

以色列总理本.古里安,在给英法两国的信件里写道:“苏联已经威胁他,如果战争继续,以色列可能将不会作为一个国家存在,所以我不得不停止战争。”

就这样在美苏两国的干预下,第二次中东战争结束。埃及顺利收回了苏伊士运河,而苏联也向世界展示了,苏联人的调停方式。没有什么是一封信不能解决的,如果有,那就加个毁灭性的武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赫鲁晓夫   苏伊士运河   英法   西奈半岛   以色列   苏联   王朝   埃及   目的   中东   英国   武器装备   美国   运河   战争   以色列总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