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大事》:烟火气与死亡

桔子的第 1 篇原创


哈喽,这里是桔子,今天和你聊这个。


我们中国人这辈子最缺失两堂课:


性教育和死亡教育。


这两件事却也是最需要面对的现实。


比起性教育的羞于谈起,死亡教育被赋予的色彩更沉重严肃也更具有哲思。千百年来,我们一直避而不谈,对“死”忌讳。


但今天,终于有部电影要好好跟我们谈谈,我们这件↓


《人生大事》

《人生大事》:烟火气与死亡


内含剧透


故事放在丧葬行业说起。


殡葬师莫三妹(朱一龙 饰)在处理丧事时,被一个“小哪吒”武小文(杨恩又 饰)从柜子里钻出来捅了他的屁股。


因为小文觉得三妹在伤害她的外婆,她对“外婆去世了”这件事还没有概念。


“小哪吒”在执着向三妹要回外婆的过程中,两人产生了羁绊,而三妹也从讨厌做丧葬师成长为认真对待这件事。


《人生大事》:烟火气与死亡


故事很简单,“成长”、“羁绊”这些套路见过很多了。


很多人抱着看《入殓师》的期待去看这部片,难免会有些失望,因为觉得它对于“死亡”这件事好像讨论的不够深,寥寥带过,老生常谈。


没错,《人生大事》的情节更多是在围绕“生活”,讲述三妹的蜕变。


影片叙述有瑕疵,目前豆瓣评分7.3分是合适的。


但我觉得,这部片更有中国独特色彩。


“什么死啊死的,晦不晦气。”


“做丧葬的,不吉利。”


1


影片为什么将故事放在丧葬行业讲述?


大多数人是在医院死亡,当家属不知所措之际,也许会有护工上来偷偷询问:“需要一条龙服务吗?”


这里的“一条龙服务”,是指丧葬行业为去世的人料理后事,包揽了从拉运遗体到殡仪馆、选金坛、举办葬礼到完成遗体火化这一系列的事情。


中国是最具有仪式感的国家,对于死亡这件事,更是讲究,而殡葬师则是帮助我们完成这件事的人,让我们有所安慰。


换言之,这个行业工作内容是面向死者,实际却是面向生者。


正如这部影片,在讲述活着的人。


《人生大事》:烟火气与死亡


存在主义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提出一个哲学理念,


向死而生。


我们从出生开始就无法避免死亡,我们活着就是在走向死亡,人的存在就是向死的过程。


海德格尔指出,在这段走向死亡的过程中,人能感受到自我的强烈存在,与亡故的结局相比,这个过程更本真,更真实。


而这部影片正是强调这个走向死亡的过程——生。


编剧、导演刘江江在采访中谈到创作契机,是因为看到殡葬用品店里有个小姑娘在写作业,生出“角落里也有春天”的感叹。


生与死本就是不可分割的。


刘江江已经说得很明白,


整个电影是站在人生的终点去讲该如何好好活着。


2


三妹从小接触丧葬业,但他真的了解该怎么面对死吗?


他只是不怕尸体,却没有真正思考过死亡。


他遇到小文、遇到出轨的情人求他缝合爱人的尸体、遇到父亲去世,


逐渐接受着死亡教育,这才一步步成长起来。


《人生大事》有一个情节被吐槽得很多,就是三妹的父亲去世了,三妹把他的骨灰放成了烟花。


真就……把老子炸成了烟花呗?


《人生大事》:烟火气与死亡


这合理吗,现实吗。不现实,很荒诞,太随意。


但这个影片中最通达的人——


三妹的父亲,交代:


一切从简。甚至不要骨灰盒,拿个奶粉罐子装着就好。


我看到这段,想到了《俗女养成记》里一个令人捧腹的情节:


陈嘉玲的阿嬷去世了,家人们在送丧的过程中,陈嘉玲一把抢过阿嬷的骨灰跑走,就是为了完成临终前阿嬷交代她的事:


“把阿嬷的骨灰撒到大海里,让阿嬷能自由自在,去当李月英好吗?”


《人生大事》:烟火气与死亡


可到了海边正要撒时,陈嘉玲傻眼了。坛里是一块块骨头,不是灰。


她崩溃着对大海吼:


“阿嬷,你都骗我!这怎么跟说的不一样!”


非常有意思,我认为这段戏解构了我们对于死亡的严肃态度。


正如《人生大事》中那场给我们看的烟花,三妹找到的答案:


放轻松点,人都有一死。


公元前两百多年,我们有位伟大的思想家,庄子。


他在妻子去世时箕踞而坐、鼓盆而歌。


在妻子的葬礼上歌唱,这一行为荒谬吧?


但通达生命道理的他认为:


“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


一旦生命开始,便是一个等待终结的过程,无需难过。


3


正视死亡后,该如何看待生与死的关系。


庄子有着神来一笔:


“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他已经超越了个人肉体的生死,直指精神的永恒。


庄子“重生”而“轻死”,指出肉体虽会消亡,但精神、思想会延续。


这部片,是有点庄子的味道在的。


《人生大事》:烟火气与死亡


《人生大事》中,小文一直都在强调:“我外婆说……”


外婆消失了,但她对小文的影响会一直在。


这精神的传承何尝不是另一种活着?


而三妹一开始对丧葬行业的痛恨,旁人对殡葬师的忌讳,也反映出另一位对我们文化影响深远的思想家——孔子的观念:


“子不语,怪力乱神。”“未知生,焉知死?”


孔子对于“死亡”的态度是存而不谈的,鬼怪之事,更是不要去说。


这对于古时统治者是一个很好约束民众的思想工具。


不要去思考死亡,不要去探寻意义,安分些好。


人们总说,孔子的儒家是积极的,庄子的道家是消极的,


但在死亡观上,我认为正相反。


庄子直面死,超越死,他的哲思已经自由飘到了宇宙洪荒。


正如影片中众人不想去谈死,而小文却一直在执着询问死亡,甚至在骨灰盒上涂鸦、拉着三妹办“活人葬礼”、文艺演出表演唱丧。


《人生大事》:烟火气与死亡


小文才是最勇敢的那个人。


是小文让三妹意识到,他从事的行业是有意义的,不是什么需要避讳的事,不需要在人前抬不起头。


也让我们意识到,


直视死亡,才懂得如何更好地生活。


4


这部影片中浓厚的烟火气息,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羁绊,我认为是最大的亮点。


知名教授欧丽娟曾提到,她读过一些安宁病房的相关记录,里面有医生、护士、甚至是临终病人的感言。


她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


所有的临终心愿,会感到遗憾的通通都是跟人有关。


例如找到错过的人、失联的朋友,


诚心诚意地跟他们说一声对不起,或者表达感谢,


没有一项是后悔他错过哪一次升迁的机会,没有任何一个遗憾是关于金钱。


这太有趣了,我们终其一生在追求一些死前根本不在乎的事。


而《人生大事》正是告诉我们,活着时最珍贵的事,


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牵连,这也是对抗虚无死亡的武器。


珍惜它,尽量不留遗憾。


《人生大事》:烟火气与死亡


影片结尾,婚礼在丧葬店举办,这是一个家庭结合的仪式,也正如导演刘江江所期盼告诉大家的,


这样的地方也是有春天的,生生死死,互为羁绊。


带着这样的情感,正视我们的共同结局,


拥抱那团黑,不要害怕,


然后,好好活着。


参考文献:

[1]朱美霖. 从"薪尽火传"看庄子的生死观[J]. 文学教育(下),2022(5):23-25.


影视▕ 阅读▕ 时事

晚上跟你聊聊


关注公主号 桔子闲聊,每周和你聊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海德格尔   哪吒   孔子   人生   丧葬   羁绊   桔子   庄子   骨灰   临终   葬礼   殡葬   外婆   烟火   影片   行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