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高临下教网友“做人”?安倍遇刺,“精英公知”反要中国反思?

安倍被刺身亡,舆论一片哗然。

一方面,很多网友对这位参拜靖国神社、鼓动“美日为台湾挺身而出”的日本政客毫无好感,对他遇刺感到“高兴”。

许多人也很自然地把它与62年前岸信介遇刺联系起来。后者是甲级战犯,也是安倍的祖父。那一年中国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信息很容易找到。

另一方面,也有一些“精英”大V要分分钟教会网友做人。他们高举“人道主义”大旗,以“世界公民”自居,居高临下地指责其他中国人“无脑”、“民粹”,甚至“不人道”、“精神错乱”。

不出所料,他们祭出了“邻里丧亲,但不相象”的祭品。有丧事,不要在巷中唱“乐器。用中国传统礼仪攻击中国人,给了他们更多的自信和勇气。也许他们的知识结构里只剩下一点点残渣。或者说,我根本不知道这句话的由来和背景,也无法理解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我只知道人都是跟着别人的意见走的,我觉得沾沾自喜,因为我好像漂浮在道德的制高点上。

居高临下教网友“做人”?安倍遇刺,“精英公知”反要中国反思?


众所周知,中国先贤有一段更为著名的经典记述:“‘天之作孽犹可违,人之作孽不可活’。”这也叫。“如果你想掉你的书包,可以请你多掉一点吗?

还有“一个中国老记者”呼吁中国网民此时抛开与安倍的政治纠葛。“我希望更多的人能理解并加入我的这种态度。”

唉,作为一个“中国老记者”,我不敢用这个崇高的集体称号来指挥网民,即使我还在任,还没有退休。那是多大的脸啊?

我无法“理解并加入”这种“态度”。我只想从个人角度谈谈我的拙见。

作为一个自然人,在公共场合感到惊讶是人之常情,无论是怜悯、同情还是哀悼。

但是,如果是政治符号,同样的情况就另当别论了。否则就没有所谓的不朽和声名狼藉的区别了。

重点是,对政治人物做出如此不同评价的,是人民,是他们背后的公正伦理,是人民的心。

中国人会对安倍有一个公正的评判,日本国民会致悼词。很明显,不是某个主导力量,更不是某个自以为能指明方向的大V。

当一个人涉足政坛,名声越来越狂躁,羽翼丰满的时候,他就必须面对生前身后的各种成名风险,要么被万人敬仰,要么身败名裂。这种风险是其政治收益的合理对冲,是其个人权利的自动转移。

从这个角度来看,判断安倍遇刺事件有两种不同的路径和维度。目前网络舆论在这个问题上分歧明显,从根本上混淆了两者的界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困惑?可能是网友心中累积的公愤一时冲破了理性的堤防。更有可能的是,由于安倍的种种政治操弄,以及日本右翼的执迷不悟和对中国人民淳朴感情的反复刺戳,网民们已经无法将他们归类为具有人性的活物,只能将他们纳入自己所努力争取的政治群体。

这些无良政客应该甘愿赌输。如果这个时候非要装成大尾狼玩白莲花,那就没意思了。

那些恨不得安倍被刺“痛哭一场长歌”的团体,可能还在抽象层面讨论“人权”、“自由”等等。殊不知,这些原本闪耀着人类理性光辉的话语,应该与具体的实践相结合。如果他们白飞,不把这些话和具体人的具体事结合起来,那只能是看起来很美好的空洞的告白。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装聋作哑的理解。以某些“精英”的知识和思维能力,不可能不明白这些简单的道理。或许,流量是他们首先考虑的。反正他们习惯了左打右打,各种交联。只要有流量,就会有收益。网友争论的越多,这些人就越开心。

至于那些“精日”组和1450,不在讨论之列。对他们来说多一个字就是对一个人智力的侮辱。

几年前,我作为一家中国媒体的代表,去日本参加一个论坛。在那次会议上,我试图表达,作为个人,作为一个南京人,为什么中国人民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以及日本右翼至今仍无视历史的倒行逆施,不能被原谅,我至今仍感到痛心和愤怒。

居高临下教网友“做人”?安倍遇刺,“精英公知”反要中国反思?


我想这也代表了目前很多网友的共同心声。这也是我实在受不了那些想教中国网民“做人”的群体的根本原因。

摘录一些内容,和朋友交流。全文是《在中日韩媒体三边交流会上的演讲》。

媒体同仁、专家朋友们:

感谢你们的邀请,使我能与在座的所有同事和朋友一起探讨“媒体对和解与信任的责任”这一主题。巧的是,今天正好是我40岁生日。对我个人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一天,所以请允许我从个人角度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中国古代圣人孔子说:“四十而不惑”。但是,40岁的我,还是会对很多事情感到迷茫,比如今天讨论的话题。就中日两国而言,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人民都因为战争灾难而有着强烈的和平愿望。为什么战后70年的磨合,中日两国仍未能实现相互和解与信任?是什么阻碍了和解,影响了信任,怎样才能实现和解,赢得信任?作为媒体,我们能为和解和信任做些什么?这是我第一次来日本。在此之前,我从未计划过要来日本。原因可能听起来不可思议,因为我是南京人。40年前,我出生在中国东部的古都南京,在那里生活了近30年。这是一座有着6000多年文明史、近2600年建市史、近500年建都史的城市。它在我的记忆中是和平的,安宁的,美丽的,充满活力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先贤   相象   中国   网友   南京人   居高临下   右翼   政客   日本   舆论   中日   公正   角度   中国人   精英   政治   媒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