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情绪问题的根本原理和方法

有一段咒语不知道你念过没有:

当你的孩子惹你生气的时候,请静下心来默念:我生的!我生的!我生的!随我!随我!随我!
当你老公惹你生气的时候,请静下心来默念:我选的!我选的!我选的!活该!活该!活该!
如果你朋友惹你生气的时候,请静下心来默念:我交的!我交的!我交的!眼瞎!眼瞎!眼瞎!
当老婆惹你生气的时候,你要静下心来默念:我爱她!我爱她!我爱她!惯着!惯着!惯着!

解决情绪问题的根本原理和方法

念这段咒语的时候是什么表情呢?是咬牙切齿地微笑?还是一边薅头发一边深呼吸?

生活中这样的场景真是随处可见。不过话说回来,这样的生气其实大多数都属于闲气。什么叫闲气呢?就是明明可以不生气或生气不管用,但是我们控制不住地生气。所以就变成了右手想打人,左手抓着右手。当然,还有的时候是抓着抓着就抓不住了,先动完手再说。后果就是一堆烂摊子要慢慢收拾,自己一边收拾还一边骂自己“没记性”。

被这样的情景翻来覆去地折磨着,我们也想走出来。所以也会看一些文章,比如“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控制情绪的三个策略“等内容,看完了觉得说得挺有道理,但事到临头还是”今天就不过了,先出这口气再说吧!“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鸡汤的作用是平复你事后的情绪,并不锻炼你解决情绪的能力。那么这个问题到底该怎么解决呢?

我们先讲一下原理。有了原理我们才知道怎么做以及为什么要那样做。

最核心的原理:我们所有的行为都是神经反射的结果。

具体的神经反射的过程是这样的:外界(或内部)给我们一个刺激,这个刺激被我们的感受器捕捉,感受器通过传入神经传递给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做出判断后给个指令,这个指令通过传出神经传给效应器,效应器做出具体的行为反应。

解决情绪问题的根本原理和方法

举个例子。如果我们手边有一杯热水,没注意被烫了一下,这个时候皮肤(感受器)就会把这个感觉通过传入神经传给大脑和脊髓(神经中枢),大脑和脊髓识别出这种感觉是痛觉并判定其危险,所以下达一个指令离开危险源,这个指令通过传出神经传递给手臂肌肉(效应器),手臂做出移动的动作,如下图。

解决情绪问题的根本原理和方法

这个原理不仅适用于我们的生理反应,同样适用于我们的心理反应。

想象一个场景,比如孩子在玩手机。我们的眼睛就是感受器,这个信号通过传入神经传递给大脑;大脑判定孩子玩游戏耽误了写作业(整天就知道玩没正事不省心),于是大脑下达一个指令——制止;这个指令会传递给嘴和手等行动器官并执行能达到制止效果的动作。

孩子这时候有两种反应,一种是停止,一种是依然我行我素。如果是后一种,那么眼睛、耳朵等感受器继续向大脑传递信息;大脑在原判定上继续增加判定这是孩子的挑衅行为,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战,于是产生个念头老虎不发威你当我是病猫啊!所以大脑下达指令,去教训他;这个指令传出的行为要么是发脾气骂孩子,要么是直接动手抢手机,要么……省略号的部分自行脑补。

省略号的部分发生的次数多了,我们也开始意识到,暴力是不解决问题的。于是我们去看关于教育孩子的文章或课程,在课程中我们大致会形成这样一个认知:越跟孩子发脾气越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加重问题。所以当下次我们再遇到类似情景的时候,大脑就会这样判读:这孩子又玩上了,真是没救了,必须要制止他,这个判定会发出一个指令制止。但随后又有一个判读出现:不能跟他发脾气,发脾气又得打起来,这个判断同样发出一个指令,控制第一个指令的行为。结果就是看着孩子在玩手机,自己在那咬牙切齿双拳紧握但一动不能动,啥也做不了,此时不由得会感叹自己怎么生了这么个玩意儿呢?这个时候内心无比的纠结、失望和无奈,然后不由自主地想起那句咒语:我生的!我生的!我生的!随我!随我!随我!

如此反复几次之后,终究会爆发的,为什么呢?因为你的身体消化不了那么多的隐忍不发,承受不住那么多的自我控制。其实每一次的隐忍实际上是已经发出来了,只是没有到达目标位置而已,也就是效应器已经准备好行动了(右手),只不过被另一个指令的效应器给阻止了(左手)。随着次数越来越多,终究有控制不了的时候,就攒成了一次大的爆发,那个后果可能更严重。

那么到底该怎么办呢?

我们回到原理上来看。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这里有五个部分,理论上来说,我们可以从这五个部分任意一处进行干预。为什么说是理论上呢?因为反射过程速度非常快,基本上在400ms(不到半秒钟) 就完成了,我们在发生时进行调节的难度很大,尤其是新手。那怎么办呢?因为这样的情景是反复发生的,所以我们可以提前做一点工作(也就是在这次发生之后下次发生之前),让下次发生的时候有些不一样,慢慢改变也就发生了。因为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主要是负责已形成信号的传递,所以我们主要集中在感受器、神经中枢和效应器上进行。

感受器负责接收信号,神经中枢负责对信号进行判断及下达指令,效应器负责执行指令。既然知道了这三者各自的功能,那么就可以对应处理。我们根据上手的难易程度从简单往困难处说,也就是倒着说这三方面。

从效应器入手,也就是从行为层面入手,这是大多数人处理这类问题的方式。大多数人是在控制和控制不住中愤怒和懊悔,前面我们分析的就是这种情况。在这个阶段通过控制行为来解决情绪问题效果不理想,且耗费心力。那么该怎么办呢?练习一种新的应对方式。比如说当你看到一件让你生气的事的时候,你原本的方式是要发作一下,但你现在告诉自己,我下次再看见这件事我就先数100个数,然后稍加练习。一旦你这么做了,你启动效应器的方式就改变了。下次再因为这件事有生气的指令传出来的时候你做的就是先数100个数,而不是先发脾气。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你在数数的过程中,你的大脑就有时间启动理智的通路,也就是你的理智就上线了,就可以在这两分钟时间内充分利用你的理性智慧去找到一个更合理的应对方法。当然,只要你肯想,你还可以想到更好的方法。樊登曾经分享过一个故事,他儿子有一次考试考得不好,他对这次考试没有任何反应,没安慰也没着急,结果他儿子很快就从这次考试的失利中调整过来并深深感谢爸爸这种对待他的方式。所以如果你选择在这个层面入手,核心就是更新自己效应器的反应方式,找到一种行为替代原有的行为。

接下来我们说一下神经中枢层面的处理。在这个层面处理的就是我们对问题的认知。一个感受传过来,判定是危险的还是安全的,是让人愉快的还是厌恶的,传出去的指令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在这个层面要训练自己的对立面思维。也就是从事物的另一面看待这个问题。一个问题可以怎么看,真是不同的视角就有不同的看法。当我们觉得孩子玩手机、上课睡觉等情况是不上进不务正业,但对孩子来说这可能是他们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甚至有的孩子跟我说没有手机他真的活不下去了。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生气,是因为我们判定这件事是坏的是危险的。真实的情况是很多事情没有好坏对错,只是我们太紧张了。人一旦处在紧张状态中,就容易风声鹤唳,就容易把事物往坏的方面考虑。所以,如果你是这种情况,那么需要先放松下来,然后训练自己一种积极的思维,也就是凡事从积极的方面入手。

解决情绪问题的根本原理和方法

比如看见孩子在玩游戏玩的很开心,你没有进行不好的判定(玩游戏会毁了孩子一生),你会有什么反应?会不会好奇是什么东西把你的孩子哄的这么高兴,甚至比你做的都要好?孩子有多久没这么高兴了?是不是你也想看看到底是什么东西这么吸引人?要是你能跟孩子一起玩一会儿的话孩子会是一个啥样的心情?当然,孩子可能会嫌弃你玩的不好,但他会打心底里开心,甚至有可能从一个要上瘾的边缘退回到娱乐上来。

解决情绪问题的根本原理和方法

最后说一下感受器层面,这也是最根本的部分,当然也最难。这个层面就是你感受不到这个让你生气的事物。比如,孩子在那玩游戏,你觉得那是他的事,他自己的时间自己安排,你还有你的事要做呢!你的心思全在你自己要做的事上,哪还有精力关注他干啥呢?为啥你会这么放心呢?因为通过你对孩子成长的关注和教育以及孩子的表现,你相信他能处理好他自己的事,能像你一样能对自己的生命负责。如果到了这种程度你还会关注他到底在干啥吗?此时就是感受器不感受了。说起来简单,要达到这个部分确实不容易。因为我们更多的时候是把心思放在别人身上,放在外在事物上,我们时刻在关注着那些变化,也就时刻接收着外在事物传递过来的信号。要想从感受器层面转变,就是要把注意力放在我们自身,关注我们自己内心的负面状态,关注我们人格中有待完善的部分,或者看看我们自己有没有去好好工作,好好生活。这是根本的解决方式。

总结一下:解决我们情绪的问题可以从这三个方面入手:感受器、神经中枢和效应器。首先,最理想的情况是在感受器层面感受不到引起我们情绪的外界信号;其次,如果已经接收了那么就积极的理解这些信号;再然后是用积极的行为方式去处理这些信号。这也是处理情绪最根本的三个步骤。

不管你在哪个层面入手,实际的情况都是你改变了你对这个问题的反射弧,改变了你的神经反应方式。也就是改变了你自己。

当然,你在以上那些方面已经有了行动并获得了一些经验和心得后,你也可以在过程中进行觉察练习。虽然我们的觉察(意识化)会比我们的反射(潜意识反应)慢上一些(最小差大约是100ms),但随着练习的深入你会越来越提前,甚至在念头生起的当下就有所觉察,从而中断信号的传输过程。如果真到了这个程度,那真是可喜可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效应器   感受器   情绪   神经中枢   传入神经   指令   层面   大脑   信号   生气   也就是   神经   原理   发生   方式   孩子   方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