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刺原定目标太难,就去行刺另一个人,这种逻辑不是个例

据报道,行刺安倍晋三的嫌疑人山上徹也供认,本想袭击宗教团体的干部,但是他无法做到。所以决定袭击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

行刺原定目标太难,就去行刺另一个人,这种逻辑不是个例

从嫌疑人的供述中可以推断,因为原定目标安保措施太严密了,无法接近,所以临时选择行刺更加容易靠近的安倍。如此诡异的行刺动机,看似匪夷所思,其实这样的逻辑在生活中普遍存在。

行刺原定目标太难,就去行刺另一个人,这种逻辑不是个例


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不敢直面真正的伤害,而是转嫁仇恨,选择更容易伤害的人进行情绪宣泄,这其实是懦弱的一种表现。

行刺原定目标太难,就去行刺另一个人,这种逻辑不是个例


曾经在大连发生的驾车冲撞行人事件就与此类似,嫌疑人因投资失败,对生活失去信心,但是他没有去报复与他投资失败有关的人,而是选择伤害无辜的人,只因为无辜的人对他没有提防,伤害行为更容易实现。

以前曾在超市看到这样一幕,一名恶男因为嫌收银员动作慢,就对收银员大加责难,一通训斥、谩骂,收银员备受委屈,却不敢顶撞恶男。

然而随后收银员在对待一名老人时,却同样嫌弃老人动作慢,对老人进行刁难,旁人看不过去纷纷谴责她,她又瞬间哭泣,哭诉自己如何辛苦,如何委屈。

在恶男训斥她时,她连掉眼泪的勇气都没有,但是面对老实人,她却大胆刁难,因为她知道这样能够安全地进行发泄。

很多遭受霸凌的人,都没有勇气去反抗霸凌,反而去霸凌其他人以寻求心里平衡。这样的逻辑源自内心中固有的懦弱。就像在外受到欺凌的孩子,往往会迁怒家人一样,懦弱使他们选择了更安全的宣泄对象。

更有一些偏激的人,将自己的怯懦,归结于社会的不公,于是给了自己报复社会的理由,做出伤害无辜人的行为。这些人的可悲之处在于永远无法战胜内心的懦弱。

无论山上徹也和那个宗教团体干部有怎样的仇恨,最终他也没有勇气去刺杀这个他心中真正的仇人,反而将仇恨转嫁给了安倍晋三。

而安倍晋三一贯的平易近人,却成为他生命的最大威胁,也使他成为山上徹也转嫁仇恨的对象,成为无辜的受害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人时   逻辑   个例   嫌疑人   懦弱   无辜   袭击   团体   委屈   勇气   宗教   内心   类似   对象   老人   干部   目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