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家的那些事(1)

地主家的那些事(1)——从买卖大烟土说起

(一)

我的老家在福田河街,1960年下放到乡下生活。开始的那几年,听到一些久经世故的人谈及我们家的发家史,比如说邻村的老木匠董师傅。

有一回,董师傅在我们家做家具。午饭后休息,喝茶,他衔着长长的铜锅烟管,振振有词地说:“你们家解放前是做洋油生意的,有一回到汉口进货,进了五六桶洋油回来。开卖的一天,一个河南新县的人买走了一桶。第二天,新县的那个人又买走了一桶…… 你们家掌柜的寻思那个人为什么接连来买这东西?”董师傅故意慢吞吞地吸着旱烟,停下来不说。吸了几袋烟之后,终于忍不住了,接着说:“你家掌柜的打开油桶,香气扑鼻,那里是洋油,桶里全是大烟土!”他又补充一句:“还有几桶没有卖的,你们说还卖吗,就是靠剩下那几桶烟土发财啦!”

其实,我也隐约地听家里人说过这个故事,有这回事,是我们七爹家。我祖父排行第五,五爹,人称“李雅记”。(注释:我们福田河习惯称祖父为“爹”,父亲或叔父为“爷”。以下同)

(二)

我的老家在福田河老街的中段,坐西向东,北隔壁是我四爹家,称号“李宏泰”,南隔壁是娄家。

正屋一进两栋。前面一栋临街,前后栋之间有一口天井,天井左右对称的是两间厢房。

正屋后面是一个较大的院子,院子很规整,大约有十多米的见方,左侧有几口闲置的染缸,右侧有一间养鸡鸭的小房子。院子偏右有一 棵高大的椿树,院外老远就能看见,她似乎是我们老街的地标。

院子后方与正屋相对的是一栋三间的简易棚房。这里是粮食加工的作坊,有大至石磨、石碓、粝子(破稻壳出糙米的工具,竹木制造、外形像石磨)、风簸等等设置,小至筛子、簸箕、蔑篮、箩筐、扫帚等等器具,一应俱全。院子的后门就在棚房旁边。

简易棚房后面就是我家的新屋,是解放前几年在自家田地上盖的,也是一进两栋的新房。不过方向是坐南向北,大门对北。

新房的基脚全是用石块垒起来的,有一米多高,露在外面,墙体是烧制的青砖,用石灰砂浆粘合。整个墙面一道道崭新的白色的石灰线条,整齐而错落有致,十分引人注目。大门、窗户的上方都砌上白色石条,显得坚实而庄重。新屋的屋顶是与青砖色调一致的清一色小瓦,屋檐全用石灰砂泥做成封檐,以防瓦片滑落。

新屋在我的印象中,只有我十叔家住过,大多房间都闲着,或者堆放柴草,屯积谷物。比较冷清,我们小孩子有时偶尔结伴进去玩一玩。

新屋门前左侧有我家的菜园,面积比较大,中间用石块砌了一口水池,口面差不多有十个平方,一两米深,外形如同一把葫芦水瓢,沿着葫芦柄方向砌着几步向下的台阶。

天旱的季节,池水干涸,家里的大人带着我们小孩去扒泥鳅,捉鳝鱼,捡乌龟和蚌蚌,还捞一些小鱼虾,有一次,扒的泥鳅鳝鱼有满满的一木桶。

雨水充沛的时节,池水清澈,还可以在那里浣洗衣服。

菜园子是我们喜欢去玩的场子,夏天进去,在黄瓜架下还能吃到鲜嫩的黄瓜。

这一些就是我祖父母留下的祖业。他们在这里生儿育女,兴家创业不知有多少年。

(三)

我祖父母一共生养了五男二女,是名正言顺的“七子团圆”,我对祖父没有印象,他去世时我还在襁褓之中。伯父继承祖父的位子,成为当家人。我父亲排行老二。

我好像三四岁的时候,因为一件特殊的事情,伯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知道是跑什么反,他不慎失足从自家天井掉下来,摔伤了腿。为了消解身上的淤血,需要服用新鲜的童子尿。我很害羞,总是躲起来不给他喝。


写于二〇二二年七月八日


【作者简介】李承元,1944年生,湖北麻城人,1963年麻城一中高中毕业后,插队落户务农,1979年受聘于福田河双庙关中学任教。业余爱好写作与书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新县   麻城   洋油   老街   烟土   正屋   福田   鳝鱼   祖父母   石磨   青砖   天井   祖父   石灰   地主   院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