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杀安倍,令和维新?别高看日本了!(下)

咱们书接上回《刺杀安倍晋三标志着日本军国主义的复兴??(上)》

日本近代史开篇就是一个刺杀事件,但是今天的日本,政治刺杀其实是没啥大用的,最少改变不了国家大政方针了……

刺杀安倍,令和维新?别高看日本了!(下)

明治天皇登基时候还是这样子

明治维新之后天皇是掌权了,可是他再能又怎么样?所谓“浑身是铁能打几根钉”,他还得依靠一批人给他干活,才能真的坐稳了不是?

刺杀安倍,令和维新?别高看日本了!(下)

换套衣服不顶用,国家体制要变才成!

于是乎那些所谓的“尊王攘夷派志士”现在成了“维新志士”,后来转化成新的财阀,还有旧的藩阀,也就是所谓的长州藩、萨摩藩这藩阀,又分别演化成后来的日本陆海军军阀,还有一些参与明治维新比较有影响力的所谓志士,他们成为了新一代的政党的政客。

刺杀安倍,令和维新?别高看日本了!(下)

小愤青时代的伊藤博文,他严格来说算藩阀和政客之间的过渡人物

这几派势力实际上也是在争斗不休的,经常是平衡很脆弱,海军大臣出任了首相,被暗杀之后,换上来的新首相就不得不向陆军靠拢,或者说政党领袖,所谓的派阀,还有财阀推举的这个代理人被暗杀之后,那么可能政治局面就又要发生一个改变。

刺杀安倍,令和维新?别高看日本了!(下)

日本海军大将山本权兵卫就当过首相,幸运的没被暗杀而是被人家揭露腐败下台的

所以后来什么515事件(海军军人杀了政党内阁的首相),包括最后结束了日本政党政治的226事件(陆军去砍当了首相的海军大将),这些都是有很重大意义的。

刺杀安倍,令和维新?别高看日本了!(下)

陆海军之间到了这个地步,日本也是独一份……

一人的倒下意味着整个局面和国家政策走向的改变。

这里其实需要着重说一下“515事件”。

日本明治维新之后,最开始的政治势力其实就是藩阀,随着工业化的实现财阀出现,而部分藩阀也分化出来政党派别。上面提到过的伊藤博文其实就算是这么一个承上启下的人物吧……

财阀势力壮大之后,又有一部分人去跟政党结合起来,这倒是也没啥奇怪的,算世界各国的政治通例。

刺杀安倍,令和维新?别高看日本了!(下)

日本军阀的鼻祖——山县有朋

但是在日本,政党不管出身如何,只要去跟藩阀和由藩阀另一派分化出来的军阀对峙,那就危险了。

刺杀安倍,令和维新?别高看日本了!(下)

公卿贵族出身的西园寺公望

大正天皇即位后,正好欧洲战云密布,隔壁的中国又爆发了辛亥革命等等事情的综合作用之下,执政的西园寺政府采取了排除藩阀官僚干涉,整顿行政与财政,以及克制帝国主义性质的外交政策等举措,加深了与藩阀官僚的对立。

刺杀安倍,令和维新?别高看日本了!(下)

这么一部宪法也需要“护”,挺悲剧的

山县有朋那些藩阀或者说军阀们就开始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不断地穷折腾,惹得日本国内的知识分子,甚至劳动阶层极大的不满。

毕竟日本已经接受西方文化大约半个世纪,尽管明治政府拼命地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但是国家大致平稳发展,经济增长迅速。随之带来的都市生活、文化、艺术空前繁荣,一战结束后世界各殖民地的解放运动风起云涌。受此影响,日本国内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无政府主义、妇女解放运动、国民参政运动等各种思潮蜂起,自由民主气息日渐浓厚。

刺杀安倍,令和维新?别高看日本了!(下)

所以,政党的政客们就利用这个背景狠狠地挫败了藩阀官僚们继续独霸国政的企图。

日本迎来了所谓的“大正德谟克拉西”,也就是“大正民主”时期。

看来日本好像是基本跟西方的国家差不多了,政党选举进议会,议会多数组阁,首相管着国家大政……

可是,就在此时日本少壮派军人发动了“918事变”,造成东北亚格局骤然紧张。时任日本首相的犬养毅,对此是高度恼火的,拒绝了军部的承认“满洲国”的要求,并且通过自己的渠道和中国国民党开始谈判。

其实犬养毅本来跟军方关系还是很不错的,可他这一招就让日本军部暴跳如雷,另外他还主张裁军和限制军备节约预算缓解经济危机,所以军部天天大骂犬养毅是在“干犯统帅权”。

刺杀安倍,令和维新?别高看日本了!(下)

一九三二年五月十五日(昭和7年),一群年轻海军少壮派低级军官光明正大闯进犬养毅的首相官邸,犬养毅发现入侵者后想好好说理,大喊“听我解释”。但是,这些少壮派军官只高喊一句“毋须赘言,下手!”

犬养毅肚子及头部各中一枪,送医不治。

刺杀首相是大事吧?

偏偏因为政变军人口号就是“诛除国贼”,把犬养毅对华缓和政策说成是出卖了日本攫取的东北权益,弄得听起来仿佛很正当了……

结果,日本各地的愤青立马满街乱窜的要求政府放过这些政变军人,还切手指头示威……

最后政变军人果然被从轻发落,关了一阵子然后退伍了事……

日本的政党内阁从此就是个笑话了!!!

毫无疑问,这个诡异的气氛鼓励了后来者。后来者很快就来了……

刺杀安倍,令和维新?别高看日本了!(下)

不满是非常的不满……

1936年2月26日,一群日军的下级军官因为各种理由对社会现实不满,带着手下发动兵变了,这就是所谓的“二二六兵变”……

满街砍政府大臣,是很大的事情吧?

刺杀安倍,令和维新?别高看日本了!(下)

可还是因为那个诡异的气氛,面对喊出“尊皇讨奸”口号的兵变军人,日军的高层采取的对策是——劝说……

刺杀安倍,令和维新?别高看日本了!(下)

这像是对付兵变么……

直到最后在天皇的重压之下,才不得不采取强硬手段镇压了兵变。要不是天皇担心少壮派说不好对着自己去了,没准最后会出现什么滑稽结果呢!!

不过226兵变最大结果就是让政党的领袖们彻底怕了,财阀们也怕了,觉得自己搞不定这些丘八爷,说不好哪天就没命……

算了,让他们自己去玩吧……

刺杀安倍,令和维新?别高看日本了!(下)

嘿嘿,陆军大将当了首相,东条宪兵,名不虚传……

但是到了二战中,东条内阁上台之后,实行了一种集权的法西斯政治,所以把这些所谓的财阀、政客,还有军阀的势力什么的,都压住了,可以说它又是用铁腕维持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局面。

刺杀安倍,令和维新?别高看日本了!(下)

嗯,结束了……

二战之后,日本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

刺杀安倍,令和维新?别高看日本了!(下)

确切的说是我赐予的……

美国人赐予了日本一部宪法,其中主要的基本原则和大多数的框架是抄美国的,这就造成了日本在战后军阀不复存在,财阀受到重击,被美国占领军各种解散什么的,虽然势力残余的仍然很大,但是他们已经不能独立成为一股势力,不能在军阀和政党的派阀之间左右逢源,他们只能在政党的派阀中寻找自己的代理人。

刺杀安倍,令和维新?别高看日本了!(下)

现在这个年月任是谁,都得来拼选举

日本进入了政党政治时期。

今天虽然自民党一党独大的格局轻易不会变,而安倍晋三也虽然是自民党内部的大佬,能很好的稳住整个自民党的局面,即便是不当首相,在幕后操纵的势力也是非常的大,但是他毕竟不是当年那个唯一能维持住脆弱局面的人了。

刺杀安倍,令和维新?别高看日本了!(下)

大佬就是大佬

尽管他的死后可能造成自民党内部的各个派系又重新分化组合,日本政府的官员、阁僚什么的重新洗牌一轮,但是日本整体的政治气氛在美国的控制之下,继续右转,紧紧地追随美国,这个对外局面是无论如何不能改变的。

刺杀安倍,令和维新?别高看日本了!(下)

我才是真的大佬!

而且更重要的是,日本国内政党中,除了共产党之外,其他的政党都没有能完全顶住美国的压力,明确的拒绝追随美国政策的可能。

即便是像安倍这种政治强人,他所谓的强权很大程度上也是能取得美国的支持才能有这么样强权。当然,这跟他所谓的政治世家也是有关系的。可是如果美国的势力变成跟他作对,他的政治世家背景再强,他也很难站得住。

刺杀安倍,令和维新?别高看日本了!(下)

您是二老……

道理非常简单,前面日本有很多首相也出身于政治世家,但是不愿意追随美国的脚步太紧,采取了对华友好的政策。我们可以去翻一翻,历数一下,他们在位的时间都不长,他们的权力结构都没法稳定。

刺杀安倍,令和维新?别高看日本了!(下)

我们鸠山家也是豪门,但是确实斗不过美国……

也正是这个因素,可以说安倍的死对日本的政治有影响,但是没有那么大。

最多不过是让那些自民党内部的派阀进行一次重新权力分配,也许会形成另一个稳定的格局,也许不会那么稳定,但是不重要。

最重要取向那就是追随美国,在整个世界范围,在东亚范围,在印太范围内,对中国采取围堵政策,唯一的区别就是跑得快点儿,跑得慢点儿,心甘情愿和不那么心甘情愿,以及在台湾问题上积极挑事,还是在台湾问题上不主动出头,只是闷声跟着美国走,也就这点区别了。

刺杀安倍,令和维新?别高看日本了!(下)

这位伙计应该没啥太深的政治背景,不过长得蛮精神的……

所以,安倍的死实际上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所谓的刺杀,自然也不会有啥过深的政治背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日本   明治维新   大佬   少壮派   财阀   自民党   兵变   军阀   天皇   美国   政党   首相   军人   势力   政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