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出台国内首部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法规 无人驾驶走进生活还有多远?

央广网北京7月7日消息(总台央广记者管昕)近年来,智能网联汽车成为全球的创新热点,深圳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领路”全国。数据显示,2021年,深圳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营业收入1066亿元。

《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8月1日起实施。这是国内首部关于智能网联汽车管理的法规,明确规定列入产业目录的智能网联汽车,经过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登记后,方可上道路行驶。其中,无人驾驶可在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划定的区域、路段行驶。这部地方性法规将给行业带来哪些影响?无人驾驶汽车真正走进我们的生活还有多远?

对于智能网联汽车来说,车辆能不能入市?能否合法上路?发生交通事故时责任怎么认定?网络安全和数据保护怎么开展?这些都是当下行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而《条例》对这些行业痛点进行了重点布局。比如:授权行政区全区域开放道路测试、列入产品目录并登记方可上路、明确交通事故责任划分。

深圳新能源汽车车主姬女士表示,她已关注无人驾驶技术多年,基于深圳的产业基础,成为国内第一个出台相关法规的城市,完全在意料之中。“深圳出台这个法规,我感觉比较有突破性。我猜测该法规未来大概率会在一些工业区或者景区等,普及得会更快一些。”

陈晨在自动驾驶领域从业多年,他参与了该《条例》草案的讨论和研究。陈晨表示,这部地方性法规将给行业带来积极影响。“首先它是国内首部通过立法来确定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方面的条例,因为以前所有地方出台的都是规范性的测试性文件,位阶相对来说很低,但这一次是以人大立法的方式,把这件事情真正地推到了最前沿。而且本身立法也有很多的创新点,它并不是以前一些测试文件的延续,它里面有很多新的写得非常好的不保守的点,对促进行业的发展有极大意义。”

“道路测试”是开展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研发和应用的重要环节,目前深圳已开放测试道路里程约145公里。

《条例》规定,相关职能部门要建立联合工作机制,制定深圳市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的具体办法,并组织实施;授权市政府可以选择车路协同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的行政区全域开放道路测试、示范应用,且将审批权限下放给全域开放的区相关主管部门。深圳市交通运输局相关人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有了法规依据,早则今年下半年晚则明年,深圳将在适合的行政区全区域开放道路测试。目前来看,只要行政区里符合条件且具有较为完善的设施,便可以向市里提出全域开放。

在陈晨看来,尤为引人关注的是,该《条例》真正实现了对无人驾驶的立法。“它里面规定了完全自动驾驶的智能网联汽车,可以不具有人工驾驶模式和相应装置,可以不配备驾驶人,单这一条的意义就非常大,相当于已经可以确定高等级的自动驾驶汽车,是可以不用主驾上坐一个安全员,也不用副驾上坐一个安全员,可以完全的连方向盘和踏板都没有,这一点其实已经在全世界的立法上处于非常领先的位置了。它基本上已经实现了无人化的立法了,因为以前各地地方性测试文件都还要求需要一个安全员坐在旁边。”陈晨表示。

我国对机动车产品进入市场实行准入管理制度,未列入汽车产品目录则无法销售、无法注册登记、无法正式上路行驶。当前,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仍处于大规模研发投入阶段,智能网联汽车产品要像传统机动车产品一样上市销售,制定相应的产品标准是重要前提。

在准入和登记方面,该《条例》规定,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部门组织制定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地方标准。列入国家汽车产品目录或者深圳市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目录的智能网联汽车,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登记后,方可上路行驶。未列入相关产品目录的,不得在深圳市销售、登记。

业内人士陈晨认为,虽然地方标准还没有开始制定,但已经明确了方向和责任部门。“符合标准就可以进入到目录,之后就可以上铁牌上路行驶了。我觉得这一点也是令我们这些企业感到非常振奋。路径指明了,后面就一步一步地推动制定标准,进入到了目录,我们看清方向了。”

自动驾驶出交通事故谁担责?深圳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林正茂表示,在权责认定方面,《条例》首次明确相关交通违法和事故处理规定。

根据《条例》,完全自动驾驶的智能网联汽车在无驾驶人期间发生交通违法或者有责任的事故,原则上由车辆所有人、管理人承担违法和赔偿责任,但对违法行为人的处罚不适用驾驶人记分的有关规定。

多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无人驾驶汽车,交通事故的责任认定,一直以来存在争议,

但深圳在这个问题上进行了立法明确。汽车业内人士刘晋南表示,对违法行为人的处罚不适用驾驶人积分的条款,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特点。陈晨也表示:“如果出了交通事故,该怎么认定责任的问题,广泛存在争议。争议最大的不是民事责任,而是行政责任,是扣分。但这一次《条例》写明了——不扣分,只罚款。这一点为以后道路交通安全法的修订作了一个很好的借鉴。”

北京理工大学深圳汽车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孙超认为,从法律上来看,智能网联汽车算是有了真正意义的“出生证”或者“身份证”,但是谁能拿到,谁有资格申请到,还要看准入标准如何制定,以及市场监管具体政策。他还表示,拿到“身份证”正是实现商业化运营的第一步,吸引大量企业前来先行先试,使得人才、资金聚集,商业模式探索的驱动力被释放出来了。

随着技术的成熟和法规的完备,真正的无人驾驶汽车实现量产进入市场销售,还会有多远?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认为,深圳的地方性法规实施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条的发展步伐将加快。“进行市场化运作,至少还要一两年时间。现在的量产车没有自动驾驶的模式,这是最大的问题。估计深圳的法规实施以后,可能在半年或者一年以后,会有这种汽车或者这种车型上市。”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驾驶人   深圳   无人驾驶   法规   智能   安全员   汽车   地方性   深圳市   行政区   产品目录   首部   条例   道路   测试   标准   国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