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年毛主席游孔庙,对旁人打趣地说道:我考考你们,孔子姓什么?

2020年12月26日,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后八里村举办的一场揭幕仪式,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关注,这一天正值伟大领袖毛主席诞辰122周年纪念日,而在邹城后八里村的伟人广场上,一座全国最高的毛主席铜像悄悄地同全国人民见了面,只见这尊铜像高达13.97米,尽显领袖伟大风范。

令全国人民所惊讶的是,这所铜像竟是八里村村民自费筹建,只为让子子孙孙时刻瞻仰毛主席,学习伟人精神,时刻警告子孙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作为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的山东,自古便有着“礼仪之邦”的美誉,而作为孔孟故里的山东省济宁市,更是凭借着“孔孟之乡”的荣称,吸引着众多名人前往,毛主席也难逃例外,曾两次前往曲阜,探游孔庙。

先后两次的曲阜之行,皆给毛主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52年毛主席游孔庙,对旁人打趣地说道:我考考你们,孔子姓什么?

一、“孔子的家乡我去过两次”

在1965年6月13日,会见越南领导人胡志明时,毛主席在了解到胡志明刚刚参观过“三孔”之后,便很是兴奋地借机提起,自己也曾去过两次孔子的家乡:“第一次已经是四十多年前了,这第二次嘛,就是在解放之后。”

1920年4月11日,这天,本意留在北京组织“驱张”请愿活动的毛泽东,却因需赶到上海送第二批去法国留学的人员出国,不得不离开北京奔赴上海。

正是在赶往上海的途中,毛泽东有了和孔子故乡的第一场邂逅。

自幼就熟读各种古典书籍的毛泽东,自然少不了对《论语》等书籍的接触,在得知自己即将路过孔孟之乡时,毛泽东当即就决定,要在此停留几日。

就这样,在曲阜阙里,毛泽东满怀崇敬之情,与好友逐个参观了孔府、孔庙和孔林,参拜了孔子墓。

除了在曲阜停留,在济南、泰山等地,毛泽东都停留游览了一番,结果就是,足足25天,毛泽东才赶到上海,此时已经是6月7日了。

52年毛主席游孔庙,对旁人打趣地说道:我考考你们,孔子姓什么?

1936年7月,在接受美国记者采访时,毛泽东还曾亲自描述当时参拜孔子墓的情形:

当时计划的是到南京,稍作停留休整一下,后来得知前面马上到曲阜了,当即我就决定在曲阜下车。之后,我就去看了孔子墓。在孔庙附近,看到了那棵孔子种的树。另外啊,我还去到了孔子的弟子颜回住过的河边,还去了孟子的出生地……

在曲阜下车的毛泽东,热爱且崇敬圣人,如饥似渴地学习着传统文化。

二、“孔子不姓孔”

与第一次中途下车经历相似的是,毛主席第二次来到曲阜,同样是计划之外。

1952年10月28日,与上一次不同的是,这一次中国已经不再是旧中国,再次来到曲阜的毛泽东已然是一位伟大领袖。在杨尚昆、罗瑞卿等中央领导以及曲阜县县委书记孔子玉的陪同下,毛主席再次参观了孔庙,参拜了孔夫子墓。

在参观孔庙大成殿时,毛主席全程沉浸在与周围人对孔孟等圣贤的讨论之中,谈起此处为何叫做“大成殿”时,毛主席当即就开了口,向众人讲述缘由“大成是孟子对孔子的评价。“孔子之谓集大成者。大家应该都知道这句话吧!”,这句话显然是毛主席抛出的引子,引着众人接着讨论。

52年毛主席游孔庙,对旁人打趣地说道:我考考你们,孔子姓什么?

众人见毛主席兴致如此高,也不敢抢了话,只是笑着应答道:“知道,知道的,知道……”

“除了孟子很是推崇孔子,历代的统治者啊,大都很是推崇孔夫子的,一代接一代地推崇,一顶接一顶的高帽,直接就把孔子推上了后来者难以企及的地位……”

话匣子一开,就很难关上了,众人见主席如此和蔼亲近,便纷纷都开口接话,表达意见了,尤其是曲阜县县委书记孔子玉,作为孔子后代,更是满门心思想要为主席介绍,也许是太过于激动,一时之间,孔子玉也没意识到自己话语的不妥,竟介绍起了旧时朝代皇帝给孔子的封号。

等到众人意识到话语不妥时,为时已晚,根本拦不住。

然而,毛主席却并未作出反应,依旧亲切,微笑着听着孔子玉的介绍,只是在孔子玉结束后,爽朗地笑着,幽默地说了一句:“这孔夫子是年年有进步,代代都加封嘛!”

此话一出,众人提起的心便全都放进了肚子里,皆暗自松了口气,也随着开怀大笑起来。

紧接着,毛主席突然抛出的一个疑问,使得众人陷入了沉思。

“这样吧,我考考你们,你们可知道孔子姓什么?”此话一出,众人瞬间沉默了,许世友和罗瑞卿几人皆是大眼瞪小眼,不知道该作何回答,心中想的都是“这孔子不就是姓孔吗?”

52年毛主席游孔庙,对旁人打趣地说道:我考考你们,孔子姓什么?

见众人都不说话,毛主席先是笑了几声,接着就向他们解释清楚究竟孔子姓什么。“孔子是殷商贵族的后裔,自然是和商纣王一样,姓‘字’了嘛!”

解释一出,众人皆是恍然大悟。看众人的表情如此精彩,毛主席便没停,接着讲了下去:“直到后来,这商纣王被灭,分封诸侯之时,孔子的祖上变成了宋国的国君……”

悠闲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毛主席讲话的功夫,众人就已将孔庙逛了个遍。至此,包括毛主席在内的众人皆是兴致满满,想着不打搅毛主席兴致的几人,便商量着先让毛主席在孔府休息半小时,之后,再接着到孔林游览,既然来了就游个尽兴。

然而,孔林之行一个意外的发生,差点将孔子玉等人吓得腿软跪地。作为孔家的专用墓地,孔林可以说是聚集了上万棵古树,内里的自然环境非常复杂,极其可能发生意外或人为事件。

在毛主席还未进入孔林时,毛主席的警卫便已将孔林排查了几十遍,防止有特务借机行凶。随着毛主席进入孔林,众人的心也跟着提了起来,尤其是警卫人员,时刻紧盯着四周。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没有意外出现,在孔子玉的引导下,毛主席等人正准备跨过洙水桥,走向孔子墓。

52年毛主席游孔庙,对旁人打趣地说道:我考考你们,孔子姓什么?

“砰!”,突如其来的一声爆裂声,使得原本已经心安下来的众人,瞬间进入了警戒状态,尤其是孔子玉更是心惊至腿软,要知道为了这次迎接毛主席,他付出了很大的心血。

与众人截然不同的是,毛主席却显得格外淡定,见惯了战场上险恶的毛主席,根本没做任何反应,反而伸出手,拍了拍孔子玉的肩,开口询问道:“你们这经常打枪吗?”

“不打,不打,呃,不经常打,有时候也打。”慌了神的孔子玉,根本无法正常思索,此时的他脑中早就乱作一团。

“报告!刚才的爆裂声是轮胎爆炸导致的!”就在众人想着护送毛主席坐车离开时,后面负责开车的同志匆匆跑了过来,报告了具体情况。

就在众人听到报告,深吸一口气,准备向主席报告时,才发现,刚才还在身边的毛主席,已经过了桥,到了孔子墓前。

直到上午11点,毛主席等人才离开孔林,返回车上,而在孔子墓前一直保持沉默的毛主席,在上车时,发出了一句感慨:“我小时候学的都是孔孟,那些些内容拿到现在,确实是有些过时了,但是,孔子的那一套对我来说还是大有好处的,毕竟,没有孔夫子,我连大字都认识喽!”

正如,毛主席所说,毛主席对于孔子,是既欣赏又批判的,他既认同孔子的一些思想,同时又觉得孔子的某些思想是不正确的,需要抛弃的。

52年毛主席游孔庙,对旁人打趣地说道:我考考你们,孔子姓什么?

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就孔子的历史地位和教育贡献这两方面,毛主席曾多次在公开场合提及,并予以肯定。

1964年2月13日,在春节座谈会上,在提及教育问题时,毛泽东便肯定了孔子的教育思想,说道:“孔夫子的传统是坚决不能丢的,实践出真知,孔子的的学问就是从实践中自学得到的!”

然而,毛主席也认为要一分为二地去看待孔子思想,不能绝对化、迷信化,要学会摒弃孔子那些不利于社会发展的消极思想和言论。一直将人民放在第一位的毛主席,在对于孔子学说中那些具有等级性、歧视性的错误思想时,自始至终就持着否定态度。

值得一提的是,毛主席还曾在一次和他的眼疾医生交谈时,幽默地表达对等级思想的批判。

1975年春,当时毛主席的眼睛突然患病,负责照顾毛主席起居的工作人员,便为毛主席请来了当时北京著名的眼科专家唐由之。

在当得知眼前这个医生叫做唐由之时,毛主席便立即联想到了《论语》当中“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一句,还开口询问了唐由之,名字是否是来自这句话。当时的唐由之,并未作他想,便点了点头。

52年毛主席游孔庙,对旁人打趣地说道:我考考你们,孔子姓什么?

没曾想,毛主席竟将其直接引申到深方层面,“你可不要按照孔夫子的‘由之’去行事,要按照鲁迅先生所讲的‘由之’行事。”

从毛主席从少时到年老,不同时期对孔子思想的态度、评价,便可以看出,一直以来,毛主席想要的都是有利于人民、国家、社会进步的正确思想,一直都在强调要辩证地看待孔子、儒学,要与时俱进,不断挖掘优秀的思想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6

标签:孔子   孔庙   邹城   济宁市   孟子   曲阜   爆裂声   论语   孔夫子   铜像   上海   北京   兴致   思想   报告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