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自信?

想知道如何让自己变得自信吗?答案很简单,就在自信的两个字里面。自己相信自己,就是自信。

如何相信自己?

越了解自己,就越相信自己,就越自信。

“你是在逗我吗?本来就觉得自己长得不行,能力不行,这也不好,那也不好,越了解自己,我会越自卑的,怎么会自信!?”

每一个自信的人,都是了解自己的人。一个了解自己的人,就是一个自信的人。

无论你认为自己怎么不好,你都有值得赞赏的地方。比如:

长得不好看,也许你皮肤细腻,肤如凝脂;

长得不帅,也许你的眼睛,单眼皮,聚光,迷人;

个头不高,也许你的身材像邓爷爷,浓缩的都是精华………

总之,按照这个思路,总能找到,内心特别认可自己的,值得赞赏的优点,是这样吗?

当你没有注意到、或者没有仔细找自己的优点时,是不是没有完全了解自己?

其实佛陀、科学、中国传统文化都用自己的表述方式,来告诉人们“越了解自己,就越自信”,是真实不虚的。

先看佛陀咋说的。

佛祖在菩提树下成道的时候,以佛的智慧观察众生,非常惊叹说:“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每个人都是自信的,圆满的,只可惜被一些东西遮蔽住了,没有看见。所以向内看,去了解自己,就可以看见自己更多的自信、智慧和圆满。

再从科学的角度看看为什么说“越了解自己,就越自信”。

神经语言程序学研究发现:每一个人都具备成功快乐的资源。每一个人都有过成功快乐的经验,也就是说,拥有了让自己成功、快乐、自信的能力。

如果你觉得自己不快乐、不成功、不自信,是因为你没有看见自己的能力、资源,不够了解自己。

中国传统文化中认为:内圣外王,人人皆可成为圣贤。阳明先生立志成为圣贤。龙场悟道,创立了心学。他一直在不断了解自己,最后使自己成为圣贤,他也做到了。

所以,想要自信,最根本的路,就是了解自己。

如何了解自己,变得自信呢?

有三个办法。每一个办法,随便用哪个,都能让你越来越自信,变得越来越好。

第一个办法:夸自己。

不遗余力的夸自己。

尽可能多的找出自己认可自己的地方,每天夸,可以重复的夸。比如我皮肤白,眼睛漂亮,腰细、腿长,自律、善良、学习能力强……当我不自信、能量低落时,就欣赏一下自己的优点,立刻满血复活。

无论你找出了一个优点,还是一下找出五个、十个优点,放大它、欣赏夸赞它。当你越了解自己,你会看到自己越来越多的优点。

有个人说,我找到自己的一个优点,马上就能想到自己一堆的缺点。

不自信的人内心往往住着一只未被驯服的野兽。它会故意向你展示丑陋的一面,好让你看起来和野兽一样丑陋。因为野兽也需要认同和爱。

接纳野兽,才是驯服野兽的开始。接纳自己看起来不完美的地方。比如,你想到自己很善良,马上你就想到自己有恶毒、阴险、自私的念头。OK,马上和自己说,我看到了我的善良,同时看到了自己的恶毒,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

有恶才有善,有丑才有美,有坏才有好。正是有黑暗的存在,我们才看见了光明。

如果你看到这里,你也可以夸赞自己是如此爱学习、有坚持精神和有上进心的人。

当你开始夸自己,你就开始给自己变得自信注入能量。

如果你往一个水池里注水,注入的比池子里漏出的多,你猜猜会发生什么?水池子总有一天会空的,是吗?

所以我们要想自信,同时要堵住让自己越来越不自信的能量流失。

如何堵住自信能量的流失呢?

就是不否定、打压自己。

一天夸自己一遍,否定打压自己千百遍,如何自信?

那么如何做到不否定自己呢?

从不否定、指责别人开始。

一个对他人指责、苛刻的人,对自己也绝无可能宽容。

一个满腹牢骚,经常看老公、孩子不顺眼,经常抱怨指责领导、同事、朋友的人,内在也很难欣赏和赞美自己。这些是影响自信的根本。

所以,

变得自信的第二个方法:不否定、指责、打击他人。

孟子说:“爱人不亲,反其仁;礼人不答,反其敬;治人不治,反其智。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

我们爱一个人,他却不愿意和我们亲近,那就要反思自己的爱的纯粹性:是爱?还是控制?还是担心和恐惧?

对他人礼遇有加,他人却对我们爱答不理,我们要反思一下,自己的礼貌,是做样子,还是真的发自内心的尊敬?

管理一个团队或经营一个家庭,没做好,就要反思一下自己的智慧是不是不足。

总之,我们无论做什么,没有达到我们的目的,都要从自身找原因,向内看,求诸己。

以前我们习惯向外看。现在如果想要自信,就要改变向外看的习惯,多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养成向内看的习惯。

有句话说得好:眼睛是为了让我们看不见而存在的。

正因为我们总是向外看,找这个人的不是,那个人的错处。从来不向内看了解自己,渐渐不认识自己,忘了自己,才是不自信的根本原因所在。

当把影响我们自信的漏洞堵上,水池里的水,就会越注越多,自信也会越来越满。

佛陀说:三千面相皆是佛相。

我们每一个遇到的人,如果是你喜欢的,那是老天爷在告诉你,你喜欢他(她)的地方,你也有。

如果说,没发现自己有这个优点啊,那这个人就是提醒你,去了解自己吧,你也有这个优点。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书和文章都鼓励我们去结交成功的、积极向上、高能量的人的原因。我们没有像我们喜欢的人那么棒,只是我们还没充分了解和认识我们自己而已。

如果是你不喜欢的,那是老天爷在告诉你,你不喜欢他(她)的地方,你也有。只是你暂时不接纳自己这部分而已。

不接纳这部分,你就会无意识自我否定。让自信的能量,偷偷流失。

所以,对于我们不喜欢的人、事、物,不指责、不抱怨、不否定。它们只是在用黑暗让我们看见光明。比如你不喜欢某人的自私,他只是在提醒你,你也有慷慨、大方的一面。让你同时看到自己的自私和慷慨,是多么美好的事情。

“胡说八道呢吧?遇到我喜欢、不喜欢的,都被你说成了花。怎么可能?”

影响我们自信的,往往不是自信本身,而是我们认为的那些“不可能”和“不相信”。

认为“三千面相皆是佛相”,对我们有好处,没坏处,这样想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快的了解自己、认识自己。为何不姑且一试呢?

庄子说:“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一天生一天就死的菌类,它不知道有一个月这个概念;对于春生秋死的昆虫蟪蛄,它不知道有一年完整的季节循环。

我们每个人都有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的局限性。那么对于生命成长有好处没坏处的事情,为何不姑且相信,试一试呢?

而且,如果我们否定、指责他人,也会容易担心别人也会否定、指责我们。会在意别人的眼光和看法,从而让自己不自在,不自信。

如果换个角度想,别人的喜欢与不喜欢都是别人的事,别人喜欢我,也是因为看到了他自己身上有的特点,自己无需得意;别人不喜欢我,也是因为他们不能接纳他们自己那部分而已,自己也无需自责。

同时我们向内看自己,更多了解自己的特点。就会不那么在意别人的眼光,从而有助于自己变得自在和自信。

想让自己自信的第三个办法:不比较

看到别人混得没自己好,身材比自己胖,老公没自己的帅,有没有偷偷地乐一下?幸福感有没有多了一些?

别高兴。比较能带来幸福感,就能带来不幸福感。也能打击我们的自信心。

有没有本来挺自信的,同学一聚会,这个升部长了,那个年薪千万了,还有的娃上了哈佛、哥伦比亚了。自信心在比较中被摧残所剩无几?

世俗的社会,大家会根据外在取得的成绩来定义个人。每个人身处其中,或多或少会受其影响。能做到不比较,在意和珍惜自己已经得到和拥有的,而不是在意自己没有得到的,和不曾拥有的,最好。

但是如果做不到不比较,如何让比较对自信心的损害最小呢?

拿自己有的,和别人没有的比;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比。前提还是要了解自己,对自己拥有的东西细数家珍。

越多的了解自己,看到自己拥有的,就越有幸福感和自信心。

你发现了吗?让自己自信的三个办法,第一个办法夸自己,是在向自信的池子注水,第二个不否定他人和自己,以及第三个,不比较,都是在堵住自信池子的水不往外流。

即使池子有点漏,如果注入的水足够快,足够多,自信的池子也很快会满,是这样吗?

如何在夸自己上再下点儿功夫呢?

不断学习、成长、取得成绩,为自己夸赞自己欣赏认可自己提供原材料。

有些人自信满满的努力,可是坚持了很久,却没有收到想要的结果。自信的原材料没提供成,反而被消耗没了,为什么?

因为他们认为,每一次付出和努力,都会比以前更好。

钢琴演奏练习,一定是一次比一次弹得更好吗?体操运动员表演体操动作,一定是每一次练习的动作都比上一次练习的动作做得更好嘛?

不是的。

每一次的付出和努力,都只是让我们有所学而已。都是让我们从过程中,有所学习和成长,从中更了解自己擅长和不擅长的,从而更好的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接纳、认可自己而已。

每一次的付出和努力,不论结果如何,都值得肯定、鼓励和赞赏。

不知道这篇文章是否有颠覆你的部分认知?

我们都太多关注于结果,忽略了过程。我们太依赖外界的认可而获得自信,却忘记了,了解自己才是自信的根本。

要想成功,自信,最大的资源都在我们的内在。越了解自己,就会越自信。眼睛虽然是让我们向外看,同时我们也要养成向内看,找资源和自信的新习惯。

同时我也愿意支持你。本人同时具有心理咨询师(高级)证书和智慧家庭指导师证书。


希望自己越来越自信、自律、家庭幸福、孩子教育得好,欢迎与我链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自信   池子   佛陀   圣贤   自信心   野兽   幸福感   能量   在意   优点   眼睛   习惯   智慧   办法   地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