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回解密《西游记》(17)吃了唐僧肉为什么能长生不老

吃了唐僧肉长生不老。这句话在《西游记》里是经典名句,响遍了全球,妇孺皆知。但它在《西游记》第二十七回才出现,因为它也是对钟祥历史文化的影射,故而提前到这里进行解析。

逐回解密《西游记》(17)吃了唐僧肉为什么能长生不老

唐僧是新法的化身,是嘉靖皇帝站大劳苦大众的立场上实行的仁政,所以它遭到了官僚地主阶级的坚决抵制,新法是唐僧,官僚地主阶级就是那些妖精。“吃了唐僧肉能长生不老”,它包含了两层意思:1、嘉靖皇帝是以仁治国的君王。2、嘉靖皇帝以仁治国的思想来源于他的故乡——湖北省钟祥县。下面介绍一下钟祥与楚文化,与仁的关系。

逐回解密《西游记》(17)吃了唐僧肉为什么能长生不老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平纣,按照王、公、侯、伯、子、男的等级爵位大封有功之臣。对那些善于拍马溜须养花养草、喂狗喂猫的近侍,一高兴,也赏给他们一亩半分,让他们感受一下自己的恩泽。于是,大大小小的领主(诸侯国),布满华夏大地。谁知他们的后代子孙并不安分守己,而是你争我夺,相互残杀,在神州大地闹得狼烟四起,烽火连天。

公元前740年,子爵熊通首先摆脱周王朝的统治自己独立称王,建楚国,即楚武王,定郢都(郢都,楚国都城之称谓)于郊地(钟祥)。从这个时候起,华夏神州实际上分裂成两个主权国家:周周、楚国。230年后,即公元前506年,伍子胥为报父兄之仇,在吴王阖闾的支持下,率兵攻破了郊地,郢都被迫他迁。此后郊地更名郊郢,设郡,辖十二县。楚国建后,为了与周王朝分庭抗礼,从机构设置,官职称呼,社会礼教等各个方面都按自己的思维制订标准,从而形成了具有自己浓郁的特色文化——楚文化。所以,钟祥是楚文化的发祥地。

逐回解密《西游记》(17)吃了唐僧肉为什么能长生不老

楚文化的杰出代表——钟祥宋玉

与周王朝诸侯国相比,楚国始终推行以仁治国的思想,举例说明,战国时代是奴隶制社会,女人是男人的附属品,但在楚国,女人却有一定的婚姻自主性。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开始巡视全国。当他走到原楚国大地江浙一带时,得知楚国男女婚姻比较自由:女人经常发生逃婚事件,女人可以自己选择男人结婚、女人可以主动跟男人离婚,女人死了丈夫还可以再嫁。他认为这不符合道德和法规,就拟了一道诏令,并命人将其刻在石头上,不许再发生类似行为。这便是《会稽刻石》。其中有这样两句:一、有子而嫁,倍死不贞。这句话的意思是指责那些有子女或带着子女再嫁的寡妇,是对丈夫的不贞行为。二、妻为逃嫁,子不得母。这句话的意思是女子如果因为不满男方离婚而另找对象,是淫荡的伤风败俗的行为,子女可以不认她是母亲。因而,他明令有以上行为的女人,任何人都可以随便杀死她而无罪。《会稽刻石》就是对楚国以仁治国的有力证据。

钟祥是世界长寿之乡,“吃了唐僧肉能长生不老”,影射嘉靖皇帝以仁治国的思想(唐僧)来自楚文化的发祥地、世界长寿之乡——钟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西游记   长生不老   楚国   唐僧   长寿   王朝   嘉靖   地主阶级   发祥地   新法   公元前   子女   皇帝   女人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