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者:“我们对香港有信心”

中国基金报记者 吴娟娟

身处国际金融中心香港,无数人见证历史,也将自己的命运融入历史。内地与香港之间的纽带似无形之手,一次次于香江力挽狂澜,维护了市场稳定,也改写了无数人的命运。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25周年之际,我们请来几位亲历者讲述背后的精彩故事。

“那时担心香港要崩盘了”

讲述者:文先生(时任外汇交易员)

1997年10月,索罗斯为代表的大鳄先从外汇市场对中国发起冲击。

文先生(化名)当时在香港担任外汇交易员。在他看来,1997年~1998年那场“港币保卫战”是最值得铭记的职业生涯经历之一。

下面是文先生的自述:

因为香港采取联系汇率制度,港币以固定汇率与美元兑换,汇率只允许在很窄的区间(7.75~7.85)内波动。

1997年10月之后,港币兑美元汇率经常触及7.85弱方保证。

最开始,发钞行和金管局从市场了解到:有人在拼命抛售港币。

电视台、报纸天天报道港币接近弱方保证,从外汇交易员到家庭主妇,都感受了问题的严重性。

人人都知道,1992年,索罗斯以一己之力打败英国央行,狙击英镑成功。1997年2月,以索罗斯为代表的对冲基金大鳄做空泰铢。2月14日,泰铢汇率跌至10年最低,6月28日,泰国外汇储备减少到28亿美元,泰国央行干预能力枯竭,7月2日,宣布放弃固定汇率,泰铢暴跌。泰铢暴跌之后,印尼、马来西亚等也难逃魔掌。

这预示这场港币保卫战的“凶险”程度。

作为外汇交易员,我们平时每天也都有压力,但那段时间完全不同。平时担心赚钱、亏钱,那时担心的是香港要崩盘了。

1998年3月,时任总理朱镕基对中外媒体郑重表态:不惜一切代价,维护香港的繁荣和稳定,捍卫联系汇率。

尽管那时我们的外汇储备没有现在这么多,但我明白中央政府会不惜一切代价守住香港港币联系汇率,心里有了底气。这太重要了。金融市场是预期游戏。有时候,并不需要把钱摆到台子上才算数,关键时候信心是金。

这场战役到1998年8月底以香港胜利而告终。总理的讲话大大提振了信心,可以说是香港信心的转折点。

回望过去,职业生涯中与这一历史进程交织,我感觉很幸运。就像军人会以参加过诺曼底登陆为荣,我会骄傲地把自己与一辈子都没打过仗的同行区分开来。

“很感激朱总理公开表态”

讲述者:陈德霖(时任香港金管局副总裁)

时任香港金管局副总裁的陈德霖处于风暴中心。他事后回顾这段经历时写道:“1998年8月亚洲金融危机重创香港,当时港元、本地股票和期货市场持续遭受投机者大举狙击,国际大鳄透过双边操控,刻意制造市场恐慌,意图操控利率、股票和期货定价,牟取暴利。有鉴于此,特区政府果断采取防御性行动,维持金融体系稳健,捍卫联系汇率。

1998年8月28日,财政司司长曾荫权宣布结束入市行动。10个交易日间,港府动用1180亿港元购入33只恒生指数成份股,占当时外汇基金资产大约18%,这笔金额还不包括我们在恒生期货市场建长仓反击“空军”所投入的资金(这些长仓在同年9月底已全部平仓)。我们很感激朱镕基总理公开表示‘只要香港有需要,中央政府会提供储备,帮助对抗投机者’。在此非常时刻,中央政府承诺支持无疑是强大后盾。

8月28日,恒生指数收市报7830点,较8月14日入市之初高收18%,几乎倍于大鳄试图通过双边操控而达到的4000点目标水平。28日当天,市场单日成交录得超过790亿港元的历史新高,而买方基本上只有一家──金管局。何以见得?因为当天我们的扫货金额与这790亿港元的成交额所差无几!在香港金融史上,这的确是惊心动魄的一天。

1998年10月底,对冲大鳄们基本上平仓离场。到11月24日冲上10852点,是当时的半年高位,而恒指期货仍未平仓合约数目也回落到约5万张的较正常水平”

“世界经济已经走到了悬崖边上”

讲述者:张智威(当时供职于香港金管局研究部)

保银投资总裁、首席经济学家张智威也见证了2008年的香港。“当时世界已经走到了悬崖边上。”

下面是张智威的自述:

“2008年的夏天,我从美国华盛顿特区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加入香港金管局,负责中国经济研究。

当年香港的外资金融机构受打击很大,很多机构关门或裁员。香港房价应声而跌。我听一位朋友说,香港国际学校陆续有小朋友离开,因为家长失业了,房子也卖掉了。

我个人生活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不过,工作非常忙。金管局高层密切关注经济和金融市场情况。

2008年9月15日,雷曼破产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谁也没想到美国会让这么大的一个金融机构破产。大家都在猜测下一个雷曼是谁。众说纷纭,人人自危。

金管局当时面对三重任务:一是要避免香港的金融机构出现雷曼事件;二是解决雷曼破产的连锁反应;三是维持联系汇率。

当时香港有很多投资者手中持有雷曼的债券。要卖掉雷曼债券,部分机构可能风险披露得不够。有大批的老百姓在没有完全理解雷曼债券风险特征的前提下就入手了,雷曼破产后他们也爆仓了。很多老百姓到金管局门口抗议维权。我上班的时候,要穿过上百人的维权人群,场面非常混乱。

当时海外投资者也担心香港的联系汇率能不能守住。2008年10月温总理讲话之后,机构的信心大增。2008年我们的外汇储备是充分的,这是1997年港币保卫战之后,中央政府再度发声为香港背书。而这一次中国的实力更为雄厚。

当时有两个关键节点。一个是2008年10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公布中央协助香港渡过金融海啸的5项措施:即加强与内地金融机构的合作,提升香港金融的防御能力,应对金融危机;确保内地食品供应,纾缓香港通胀压力;加快基建项目,以创造就业职位,拉动内需市场;支持在内地投资的中小港商,减轻其经营压力,避免出现大规模结业潮;进一步扩大个人游等。另外一个是2008年四季度,推出四万亿的刺激政策。

可以说,我们对香港的信心,是基于对中国经济的信心。

2008年年底,大家对经济是完全没有信心的,觉得全球即将进入美国1930年代那种级别的大衰退,香港也要受到牵连。

四季度中央政府宣布了四万亿的刺激政策,但效果并不是立竿见影的。2009年3月,我们看到内地PMI数据明显转好,才吃下定心丸。市场的情绪明显提升,有了企稳的态势。再加上,扩大“自由行”,很多人来香港旅游,对香港的经济有了进一步的促进作用。

身处监管机构,我是比较幸运的,至少生计没有受到威胁。但我也非常紧张,因为我知道很可能要出大问题。我后来看保尔森和伯南克的回忆录中写到,保尔森在2008年开会开到一半紧张到吐了出来,精神压力大到已经有了生理反应,香港金管局的部分同事可能感同身受。

很多人不了解香港当时面临的情况有多危险。没亲身经历过金融海啸的人,以为2008年香港轻松过关了。但金管局工作的经历告诉我,当时全球经济已经是走到了悬崖边上,中央政府当机立断正确的决策才避免了经济的衰退。

而联系汇率的维系和香港经济的复苏正得益于内地的支持。没有内地的支持,香港的金融市场和无数人的命运可能都要改写。”

亲历了这些历史的人,此后的人生多少都受到它们的影响。内地和香港的血脉关联越来越深刻地他们后续的人生中。

“2008年金融危机后

我从外资跳槽到中资机构”

讲述者:叶英聪(当时负责外资机构衍生品交易)

2008年初踏入职场的中欧基金国际固定收益及多元资产总监叶英聪说,那场危机改变了她的职业生涯。

“当时,我刚刚本科毕业开始上班没多久。2008年9月15日雷曼宣布破产。这个日期我会一直记住。刚参加工作,我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对公司对行业的具体影响又如何。但我能感受到我的上司非常紧张。听公司资深的同事谈论这件事。大家表示吃惊,美国怎么会不救雷曼。

后来,我所在的外资行裁掉了股票衍生品部门的大部分人员。为了职业的稳定,我转而来到了一家中资机构,那个时点,这家中资机构是唯一还在招人的。2008年~2009年,当时有不少人和我一样从外资来到中资机构。后来很多人都在中资机构挑起了大梁。

那两年,从外资流向中资成了潮流。因为中资机构受到的创伤比较小。而外资也退出很多风险业务,相关的从业者也流向中资机构。

我是做股票衍生品交易的,当年香港做交易的中国人并不算多。2008年香港的外资行掀起了裁员潮。我当时也有危机意识,考虑到债券更多是场外的柜台交易,标准化程度有限,较难被系统取代,后来我就换到了固定收益部门。

一入行就遇到大事件,我在以后的职业生涯对市场充满敬畏,尤其是对流动性的变化特别敏感;另一方面,也体验到中国内地和海外市场不同的风险特征以及所处周期。”

 编辑:舰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香港   恒生指数   中资   中央政府   美国   港币   港元   金融机构   汇率   外汇   外资   信心   内地   机构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