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揠苗助长”式的教育劳民伤财,拉低人类社会综合自养能力

“揠苗助长”式的教育劳民伤财,拉低人类社会综合自养能力

育邻梦

网友提问:小学低年级,是否需要补课呢?

双减之后,现在很多一年级,二年级的小朋友很多都在课外补习。 语文补阅读识字,写作。 数学除了课内知识提前学习,还补习奥数之类的 英语也一样

回复:“揠苗助长”式的教育劳民伤财,拉低人类社会综合自养能力。正确的做法应该:完善社会公共儿童游娱环境,将城镇小区绿化改建成儿童菜园、果园、游园,为孩子们体验种植+养殖提供条件、为家庭生育节省时间+经济成本。

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从前宋国有一个农夫,嫌自已田里的秧苗长得太慢,因此整天忡忡忧忧。有一天,他又荷着锄头下田了,他觉得稻苗似乎一点也没长大,于是苦心思索着有什么办法可以使稻子长高一点。忽然,他灵机一动,毫不犹豫的卷起裤管就往水田里跳,开始把每一棵秧苗拉高一点。傍晚,农夫好不容易才完成他自以为聪明的杰作,得意洋洋的跑回家,迫不及待的告诉他太太说:“告诉你一件了不起的事,我今天想到一个好点子,让咱们田里的稻苗长高了不少。”农夫太太半信半疑,就叫儿子到田里去看,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子听到家里的稻子长高了,兴奋地飞也似的跑到田里去看。这时,他发现稻苗是长高了,但是却一棵棵低垂着,眼看着就要枯萎了。

生命,被赋予了繁殖能力+生长周期+小部分损伤自愈功能的自然物质组合形态,所有自然生命都必须以被动适应+主动索取的方式适应自然生存环境。植物从自然物质中吸纳可溶于水的微矿物质结合光合作用生产生命养料、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微生物寄宿在植物或动物体内.....非生命物质滋养植物—>植物滋养动物—>微生物寄生于植物或动物体内,自然生命悄无声息地形成了有始有终的“生态食物链”。

人类,自然生命体系中综合智商最高、成长发育最慢、成长可塑性最强的社群性胎生哺乳动物,也是自然生命体系中唯一具备按照自主生存需求通过主动劳动创造生活消费物资的动物族群,驯化播种植物的农业驯服圈养动物的畜牧业和渔业采矿加工制成生产劳动与生活辅助用具的工业辅助人类战胜疾病的医药业......主动劳动创造已经成为人类与其它自然生命区别开来的根本标志。当然,人类也是自然生命体系中唯一进化形成复杂抽象字符文明、唯一通过抽象字符文明传承综合群体生存技能的动物族群,行走&讲话要学、吃饭&穿衣要学、为人&处事要学、遵纪&守法要学、劳动&创造要学,不学成不了具备文明学识的现代人。

舞蹈+绘画+口才+书法+学科内容补习大班课,省会城镇不低于100元/节、乐器小班课或者一对一,省会城镇不低于150元/节、体育等被标榜为学校教育的某些科目更是高达数百元......当辅助孩子学习成长的教育事业被无尽商业化之后,社会本应该提供给孩子们的公共综合游娱设施不见了踪影、大街上随处可见课外培训的店招。《中国生育成本报告2022版》数据显示:全国家庭0-17岁孩子的养育成本平均为48.5万元;0岁至大学本科毕业的养育成本平均为62.7万元。把一个孩子抚养到刚年满18岁所花的成本相对于人均GDP的倍数,澳大利亚是2.08倍,法国是2.24倍,瑞典是2.91倍,德国是3.64倍,美国是4.11倍,日本是4.26倍,中国是6.9倍,几乎是全球最高的。

“揠苗助长”式的教育劳民伤财,拉低人类社会综合自养能力

课后学习需要适量

生育孩子,笃定会消耗家庭综合生活时间成本。生产劳动被职业化之后,已经没有任何一项职业劳动容许背着自家孩子干活儿了,即便职业保姆、幼儿老师也不可能在工作时间花一分钟陪伴自家孩子。基于此,越来越多年轻人为了保住饭碗而不敢轻易起婚育之念头,全国平均初婚年龄越来越大【2020年,中国人平均初婚年龄涨到了28.67岁。数据显示,全国平均初婚年龄1980为23.59岁,1990年为22.87岁,2000年为24.21岁,2010年为24.89岁】、离婚越来越高便是佐证。因为,接受完大学本科教育即已达25岁左右,之后稍稍为职业梦想奋斗一把就30岁出了头。

孩子刚出生时只有最基本的生命体征、出生8个月左右开始能爬、1岁左右能走&能试着说话、3岁以后可以自己独立吃饭&排便、7岁以后基本实现行动自主、15岁【根据各国司法界定的不同,全世界法定成人年龄从15岁到21岁不等,我国规定18岁以上体力+智力发育正常的的人为完全民事行为成年人】以后基本具备完全独立民事行为能力......年过花甲【60岁】之后独立生存能力开始下降、直至个人最终回归大自然,人类个体生命轨迹犹如完整的抛物线、独立自主生存能力不会突然驾临也不会突然消逝。因此,每个人的成长发育都遵循“花开花落终有时”。

3岁以上可入幼儿园、幼儿园学制3年、小学学制6年、初中学制3年、高中学制3年、大学学制3年以上......现代学校教育体制很大程度上已经参照了人体身心结构发育节奏,教学内容亦从游玩入手终至与现实社会生活接轨。所谓学校课时之后补习,一是提前预习学校即将教授的课程、二是重复练习学校教育学过的内容。因此,课外补习实际上是培训机构假借家长害怕自家孩子输在“成长起跑线”之名,干了为学校教育“揠苗助长”+画蛇添足”的活儿。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董遇传》:“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泛指熟读能够更加准确地领会书本的要义。然而,著书作者与学生所处生活环境相差太大、任何书籍中所涉及到的智慧知识学生都没有办法重复来过。因此,人类先贤留给今人“学以备用”的智慧知识绝没有人能够完全“无师自通”,最最基本的就是如果没有老师教、任何一个人都可能不识

狼孩的故事

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附近一个山村里,人们发现狼群里有两个人类的孩子,八岁的卡玛拉和6岁的阿玛拉。狼孩刚被发现时,生活习性与狼一样,用四肢行走、白天睡觉、晚上出来活动、怕火+怕光和怕水、只知道饿了找吃的+吃饱了就睡、不吃素食只吃生肉(不用手拿,放在地上用牙齿撕开吃)、不会使用人类语言+每到午夜后像狼似地引颈长嚎......

弗朗西斯·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虽然,狼孩的故事真假难辨。但是,它却告诉人们一个最最基本的生活事实——人类婴儿必须通过学习才能掌握现代人类综合生存智慧。如若没有学习,人类和其它自然动物生命将没什么两样,饿了采摘植物果实、渴了喝山泉水、困了找树杈或者山洞睡会儿。因此,接受教育对孩子的学习成长肯定是有益的,并且接受教育的好坏将大概率左右孩子的综合学习成长。

过犹不及做事做过了头、做得不够都不好,出自《论语·先进》;物极必反,指事物发展到极端,会向相反方向转化,出自《吕氏春秋·博志》。不接受教育,孩子长成什么文明生存技能也学不会的“文盲”;被过度教育,亦有可能被教成纸上谈兵的“书面专家”。我国人口总和生育率:1950年-1971年高达30%以上、1972年-1991年维持在20%左右、1992年-1998年在20%~15%之间、1999年-2019年在15%~10%之间、2020年&2021年跌破10%......2016年1883万—>2017年1765万—>2018年1523万—>2019年1465万—>2020年1200万—>2021年1062万,短短5年时间人口年生育减少超过40%,这和近年“揠苗助长”式的教育劳民伤财、拉低人类社会综合自养能力不无关系。

“揠苗助长”式的教育劳民伤财,拉低人类社会综合自养能力

育邻人使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陪练和顾问。

育邻人愿景:让天下没有难育的小、没有难养的老。

孩子的成长如同百年大树,需要经历风雨、需要来自家庭的无私陪伴、需要来自学校和社会的谆谆教导。育邻人:探索以邻里友善带动社会和谐、推进社会德育教化、促进每个人健康快乐成长,以期与家长一起“量身定制”孩子的成长计划、建成社区邻里相帮的教育服务生态圈。

“揠苗助长”式的教育劳民伤财,拉低人类社会综合自养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揠苗助长   稻苗   狼孩   初婚   能力   劳民伤财   学制   田里   人类   成本   植物   动物   自然   生命   孩子   学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