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被忽视的战争影响: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深入审视俄罗斯的损失

这是熊猫贝贝的第1159篇原创文章:


战争对于有的人来说意味着荣誉,对有的人来说意味着耻辱,但对大部分的人来说意味着死亡与破坏。

不管有的人怎么美化战争,不得不说,战争对于全人类来说,永远是一出悲剧。

而对于国家而言,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但凡是被卷入战争漩涡,就意味着必然的损失。

哪怕是最终获得了胜利,收获了无数荣誉和物质回报的战胜国,时间拉长了看,也必将遭受曾经战争带来的诅咒和负面影响。

有些损失是不被注意的,有些影响是持续存在的。

战争,特别是现代战争,永远都是悲剧,是恶毒的诅咒,是必须要反对的邪恶可怕的事情。

这应该没有争议,如果对反战和和平共识有不同看法,那么这篇文章可能并不适合这样的群体阅读,人性是自然追逐安全稳定的。

2022年最大的黑天鹅事件,由俄乌冲突发展而来的俄乌战争,依然在进行,持续的时间,已经超过了3个月,客观来说,其实这场原本就不对称的现代战争,从第一天爆发起,最终胜负就没有什么悬念。

有着护国神器大伊万护体,承接了曾经也是全世界顶级极化大国苏联的主要衣钵和遗产的俄罗斯,和被揶揄为“欧洲的子宫”的乌克兰,完全就不是一个级别的对手。

现实也是这么发展的,乌克兰的失败,只是时间问题,战场上俄罗斯主动和优势尽占,决定权牢牢握在手上。地缘安全的角度,俄罗斯可以说已经锁定了胜局。

而在经济,贸易,金融,货币等等维度来看,俄罗斯也表现得应对自如,不敢说大获全胜,但是也不会吃亏,战场之外的战场,俄罗斯给全世界表现出来的,也是稳卷在握,毫不慌乱。

那是不是就说俄罗斯优势尽占,秦始皇摸电门,赢麻了?

肯定不是,有些损失是表面和外界看不到的,有些持续的负面影响是长期难以发觉的。

从大航海时代开始,西方的贸易逻辑,就一直是半贸易半武力,在贸易的过程中,如果西方发现自己在武力上占据优势,那就很容易化身海盗,直接动手,若是发现打不过,或是没有把握,才会倾向于平等贸易。

当时的英国,还处于日不落的武力颠覆,当它自认为它所认为的贸易走不通,自然会充分暴露自己的本性,至于什么体制,什么需求,人家根本就不关心,也没兴趣深究。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节点,它真正地,打疼打醒了夜郎自大的大清,有趣的是,对于这次战争,英国却是另一种说法,他们并不认为是国与国的战争,而只是一次贸易战,是为了教训大清,禁止他们的商品(纺织品)在大清出口的一次正义之举,这套说辞,迄今为止,在中国这里还有不少市场,在一些人看来,只需要好好的与英国做贸易,那么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也不会在后来发生那么多事!可从本质看来,从头到尾,这都是一个弱者思维,强盗逻辑!

以美国为例,二战以前的美国,在当时完全是另一个样子,和英国一样,他也和大清贸易,但武力上没有英国强大,没办法像英国一样,动则掀桌子,一直都是非常老实本分的做贸易,也正是因为安分守己,成为了美国最终成为二战以后最大的红利获得国家。

但是战争的诅咒,还是躲不掉,极度膨胀的权力和战争红利,让美国失去了务实本分的优秀品质,美国梦成为童话的泡沫,1973年的布雷顿体系解体,美元解脱了束缚,美国脱离固定的框架,从此走上了一条掠夺之路,美国也因此出现了三个典型的特征,产业空心化,货币金融化,武力扩张化。

美国走上了霸权文明掠夺的不归路,而同样是二战最大战胜国苏联什么结果,不用多说了吧?

战争,就是悲剧。即使短期能获得一些表面上的好处,长期来看,都是悲剧。

这篇文章,将从一个特别的,全新的角度切入2022年俄乌现代战争背后,看似优势尽占,胜局在握的俄罗斯,一个正在遭遇,并且将在可见的未来必然会带来严重负面影响的重要损失。

拒绝人云亦云,洞悉事物本质,聊点和主流杂音和垃圾信息不一样的东西。

本文已反复自查合规,不碰红线,语言平和公允,不带价值导向。

内容有依有据,分析理性客观。

硬核内容,错过不再。

以微见著,洞察先机,把握趋势,指导决策。

PS:

(如果这篇文章在其它资讯平台被看到,不用怀疑,就是抄袭搬运,厚颜无耻)

选择大于努力,思维决定层次,是任何时代任何环境下的重要规则。

不能被忽视的战争影响: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深入审视俄罗斯的损失

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1

不能忽视的核心资源流失现象:俄乌开战以后的俄罗斯移民潮


两个俄罗斯人,安德烈·索尔达托夫(ANDREI SOLDATOV)和伊琳娜·博罗根(IRINA BOROGAN)在刚刚过去的6月份,在《外交事务》杂志上发布了一篇文章:

逃离莫斯科——开战后俄罗斯的移民潮

两人都是俄罗斯的调查记者,也是俄罗斯特工活动监督机构Agentura的联合创始人和编辑。他们合著过书籍《同胞:俄罗斯流亡者、流亡者和海外代理人的残酷和混乱历史》。

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人本以为因政治原因而离开祖国的日子已经过去。他们可以选择离开或回到俄罗斯,但那更多是出于经济因素或其他个人选择。

可近年来,随着普京对反对派的压制越来越强,越来越不愿意听到社会中响起的批评声,因政治问题而离开的浪潮又一次出现。

俄乌战争的发生,则将这一浪潮推至顶峰:越来越多的俄罗斯人,选择离开自己的故土和家乡,远走他方。

不能被忽视的战争影响: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深入审视俄罗斯的损失

图片来源:网络

《外交事务》在《逃离莫斯科》一文中,分析了四类正在出逃俄罗斯的人群:

第一类,反对派政客、记者和社会活动家。

第二类,持自由主义立场的学者和研究人员。

第三类,商人与职业经理人。

第四类,信息技术专家。

无论是出于主观还是客观,无论是被动还是主动。根据《外交事务》的统计,自俄乌冲突以来,已有数十万俄罗斯人离开故土,超过6万人进入哈萨克斯坦,超过2.5万人进入格鲁吉亚,乌兹别克斯坦、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等国也接收了大量俄罗斯人。

到2022年3月底,还有更多的人在东欧的一些不同国家寻求庇护。自从俄乌冲突爆发演变为真正的现代战争以来,有办法这样做的俄罗斯人一直在逃离出境,这是自布尔什维克革命以来最大的一次外流。

纵观这四类人,很容易发现他们的共同点:

他们都是现代国家和社会价值体系下,绝对的精英定义群体。

实际上,准确来讲,这些群体的共同点有三个:

精英人才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就像是大脑。

这样的群体流失,对任何国家都是严重的问题。

对俄罗斯来说,同样如此。

特别是在他们覆盖面如此之广的情况下——覆盖商界、政界、文化界和技术工业界,这意味着俄罗斯在各行各业的短期未来都会遭受重击。

因此,《外交事务》在评价这些人的逃离时,认为俄罗斯的「脑子正在被掏空」。

实际上,这可能也是为什么俄罗斯这个国家,长期以来都是幅员辽阔,人丁稀少,人气不旺的根本原因所在,就连国家政府,对人口流失,移民行为,都没有什么主动的动作和反对态度。

这似乎成为了俄罗斯这个国家固有的风格。地广人稀。俄罗斯非常缺人,但是每年还有40万左右的俄罗斯人选择离开俄罗斯,移民海外欧洲。

1700万平方公里土地,只有1.4亿人,而且还在减少。对于俄罗斯人来说,虽然爱国,但是为了生活,为了下一代的命运,为了安全感,所以每年大量的人迁移到发达的欧洲,北美,甚至亚洲,其实说白了就是追求更好的生活,这一点非常现实。

人口问题,早已是俄罗斯这个国家的心头大患,俄乌冲突以后,更是成为了无法忽视的重要难题。没有之一:任何国家的底层资产就是人口,是民众!

虽然现实战场和各个维度领域上,貌似俄罗斯并没有颓势,也没吃什么亏,但是仅仅从人口人才流失这件事上来看,战争的诅咒,或许已经缠绕在俄罗斯这个国家身上了。

不能被忽视的战争影响: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深入审视俄罗斯的损失

图片来源:网络

2

人地博弈的思考:从毛泽东的战略思想,看懂当下俄罗斯的困境


其实俄罗斯人口流失问题,说到底,就是人地博弈的问题。

只不过,曾经的中国,在这个事情上,做出了和俄罗斯完全不一样的选择:

为了保住土地而人都牺牲了,那最后土地也保不住,而暂时失去土地,人保住了,那土地还能再夺回来。

这句话出自毛泽东之口,解放战争时期,延安是中共中央所在地,被誉为“革命圣地”。

清清延河水、巍巍宝塔山,吸引着无数热血青年和爱国民主人士,但是也成了蒋介石集团的眼中钉、肉中刺。

解放战争进行到1947年,就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即将转入战略进攻之际,蒋介石发了狠心,严厉要求一定要对“匪军老巢”延安实行“犁庭扫穴,切实占领”。

1947年3月,蒋介石把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改为重点进攻,其重点进攻方向之一就是陕甘宁边区,而首当其冲的就是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所在地延安。

对于1947年共产党军队撤出延安的做法,很多领导和军事将领不理解为什么要撤出。因为延安是红色中国的首都,是“革命圣地”。一旦我们放弃了延安那不就标志着革命失败吗?持有这种想法的人很多,但毛泽东就说了十六个字“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

从1947年3月撤出延安起,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中央军委坚持转战在陕北,物资供给等各方面条件极端艰苦,与敌周旋环境极其险恶,从容地指挥着西北和全国各个战场人民解放军的作战行动,真可谓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决定留在陕北指挥全国解放战争的行动,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各解放区军民的斗争意志和胜利信心。

毛泽东的策略是以保存有生力量为主,到农村去,发动群众,稳固大后方,在运动战中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结果是个中国人都应该知道:短短1年多以后,1948年4月21日,延安重新回到了人民的怀抱。

从毛泽东的这个战略思想以及成功的现实验证,其实对于当下俄罗斯的现实困局,具有很重要的本质揭示意义:

1、对于没有条件离开俄罗斯和选择留在国内的人来说,公民社会的空心化意味着他们可能被困在一个文化素质较低、偏执和强硬的国家。

2、人口持续流出的趋势已经形成,对俄罗斯未来进一步全球化竞争,是一个至关重要,不利的趋势因素。

3、当下离开俄罗斯的精英,大多都是希望建设民主国家的自由主义者。帝国主义者很少会离开今日的俄罗斯。这样必然会导致一个国家更为极端,意识形态更为纯粹,缺乏缓冲和理性。

就好比如果美国只剩下红脖子会是一个怎样的场景?

4、俄罗斯人,需要适应一个和主流文化世界隔阂越来越大的封闭国内环境,各个维度和领域与西方越来越隔绝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

这样的环境必然会进一步对国内移民需求产生挤压。


从人地博弈的角度来看,即使俄罗斯在这次战争中大获全胜,经济金融领域实现突破,但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意识形态铁幕,和各个维度的隔阂已经落下,未来如何增加人口,保住高质量人才留下,提升全国人口素质,必然将成为这次战争,留给俄罗斯这个国家和民族,最头疼的难题之一。

不能被忽视的战争影响: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深入审视俄罗斯的损失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3

后续影响分析:俄罗斯不再有一个简单的未来?


战争不是悲剧,也是诅咒,人类从有史以来,其实已经证明过无数次这个真理了。

一切从根源出发来看:曾经苏联解体的核心因素,在于经济无法继续支撑。

其实这么多年过去了,美国针对俄罗斯的套路还是和苏亮一样,表现可能有所升级,本质不会改变:就是想通过长期而严厉的外部制裁,让俄罗斯的经济难以正常运转下去。

人口流失,不谈什么意识形态层面的问题,说到底,是不是经济的问题?

如果俄罗斯家庭家家户户丰衣足食,生活品质超英赶美,那么放100个心,赶都赶不走,就这么现实,反而周边和贫穷落后国家的民众,想尽一切办法都要往俄罗斯钻。

美国这一手很毒,也很准。

俄罗斯航班被禁止进入美国、欧盟、英国与加拿大领空。

许多国际大公司,要么暂停在俄罗斯的业务,要么完全撤出。

由于制裁,俄罗斯外债百年来首次违约。这意味着俄罗斯的主权信用将会进一步降低。

对此,普京的对策是禁止200多种产品的出口,覆盖电信、医疗、农业、电气和木材等各行各业,并利用最重要的天然气作为核心武器,进行反制。

这样的表现,的确显得十分强硬。可经济损失不是他的姿态能挽回的。

当然,这种打击更是长期的。既然不能通过战争解决,那么实际上就是经济层面的对峙和耐力比拼,俄罗斯需要面对和防范经济萎缩的威力,目前还没有完全显现。

但从大量人口,持续流出这个表现来看,可以看出威胁已经在潜滋暗长。

俄罗斯不会瞬间崩溃,它会一点点损耗。

人们将逐渐发现,自己生活在一个经济持续走低,技术水平下降,效率同样变低的社会中。

俄罗斯在这次战争以后会迎来一个怎样的未来?不容乐观。

但是不管怎么样,至少从中国的角度来看,希望俄罗斯能够撑的久一点,再久一点。

不能被忽视的战争影响: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深入审视俄罗斯的损失

俄罗斯特有建筑赫鲁晓夫楼(图片来源:网络)

写在最后:

以俄为鉴,中国也必然需要重视人口人才的本地化和归属感


当然,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不是为了讽刺揶揄俄罗斯这个国家的,观他人之短,查己之不足。

中国虽然没有人口流出的问题和风险,但是中国的精英,人才,富豪,甚至真正的中产“润”出去的现象和趋势,并不是什么秘密。

对于俄罗斯当前的困境来说,实际上站在中国的角度和立场上来看,完全就是一个五十步笑一百步的性质。每年清华、北大等高校出国留学的学生有很多,可是他们回国的却很少。就拿这硅谷来说,从1978年到2015年,吸纳清华大学就人才2万多名。要知道清华大学一年毕业生也就三四千人,算一下需要清华培养六年的人才数量。虽然心痛,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顶级的人才都在往美国跑。

这种人才流失,其实比俄罗斯所面对的人口流失,损失和伤害更为持续,影响更为深远。

有人好奇,为什么建国初的中国有那么多世界顶级科学家。如钱学森、邓稼先等,反而到了近现代中国快速发展时,反而很少出现世界顶级的科学家?可以肯定地说,不仅是中国这样,日本、韩国也是一样。特别是印度,更是严重,基本上摸到人才门槛的,都以去欧美为改变人生的目标。

这种问题,不是说大家都有就能不在乎,中国要想未来对外崛起,对内复兴,虹吸人才,绝对是一个硬性指标和必然要求。

一切科技,产业,工业,技术的突破,竞争,还有发展,说到底,不还是人和人之间的竞争吗?

以俄为鉴,中国也应该对人才流失的问题,加以重视。

未来中国不但要培养人才,还要留住人才。而只有爱国心是不够的,更不要唯心地以为用道德去绑架和约束人才,就能实现留住人才的目的。

连饭都吃不起、房子都住不起,何谈爱国心呢?重点还是国家对于科研人才的重视,薪资和福利可以适当的提升,以及科研环境要干净。

让有才能的人能够安心地去研究,这样才能够留住人才,而不是为其他国家培养人才。

当然,路坚且难,一路坎坷,不过这一定是对的方向。

既然警示在前,方向正确,那么这条路,无论多难走,都必然是中国的选择。

这,就是中国未来崛起和复兴,必由之路。

共勉。

不能被忽视的战争影响: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深入审视俄罗斯的损失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最新规定,本文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关于置业,投资等行为的明确建议,入市风险自担。)

以上正文,来自@熊猫贝贝小可爱

交个敢说真话,会说实话,善于观察的年轻人朋友,可好?

原创写作分享不易,如果觉得文章不错,欢迎转发点赞。关注本人

实力原创,头条独家,如有抄袭搬运侵权行为,必究!

有问题欢迎留言,再不行就私信也行,文明交流,有问必答,谢谢各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8

标签:俄罗斯   解放战争   延安   战争   维度   英国   美国   中国   俄罗斯人   角度   损失   人口   未来   国家   人才   贸易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