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年后,香港再次踏上回归的新起点

明天就是香港回归二十五周年。

如果对香港回归二十五年来所经历的风风雨雨进行梳理总结,再去看新当选的香港特首李家超会见媒体时的发言会特别有感触,至少给我们传递出三个积极而又明确的方向。

一个是光明正大维护国家统一与安全。

李家超在发言中特别强调,必须坚持全面准确落实「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坚定维护《宪法》和《基本法》确立的宪制地位,守住法治的核心价值,坚持底线思维,抵御来自内外的威胁和破坏,保障香港社会大局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这是对英美及所谓港独势力的强有力回应。

另一个是把破解民生难题作为施政首位。

以变革精神重点克服和解决最迫切、最关注的问题,包括土地房屋供应方面要精简程序,多管齐下,提速、提效和提量;以有力的措施优化医疗护理系统;多措并举,创造青年的上流机遇;加快实施规划建设关爱社会,让广大市民得益。

还有就是强调香港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香港是连接内地与国际的一条有效桥梁和通道,应尽可能利用好独特优势,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香港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提升八个中心的国际竞争力,依循这个方向,更好、更快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一手抓国家安全,一手抓民生改善,一手抓融入国家战略,三手抓三手硬,三手齐头并进,感觉香港一下子找准了回归祖国的正确方向。

事实上,校准一国两制在香港实施的航向并不容易,过去二十五年我们也跌了不少的跤,吃了不少的亏。

最具冲击力和具有代表性的莫过于2019年的“香港动乱”。

这场简单的修例风波,在英美殖民势力的推动下,很快演变为挑战中央权威、挑战香港社会秩序的“暴乱”。

在给我们带来巨大冲击的同时,也让回归以来的香港社会问题得到了全面展示。

在众多争论和分析之后,我们对香港的认识逐步趋同。

一是香港回归以后,在“一国两制”的实施上,更多强调“两制”,而无视“一中”的首要关键原则。

说到底,在香港回归后,我们没有立即及时地开展彻底、全面地去殖民地化的工作。以至于时至今天的香港,“维多利亚湾”仍叫“维多利亚湾”;“麦理浩道”还是“麦理浩道”。香港的行政体制、司法体制、教育体制、学校教材、媒体管理等重要事项还运行在殖民时代的轨道之上,我们一项都未触及——“香港特别行政区,俨然像是中国内部地位高于而非至少平等于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内陆各省区的一个半自治国家性质的政权实体”。

最明显不过的是教育问题,香港百多年来实行的是英式教育,用的是英国教材,给香港人,特别是香港的年轻人灌输的是西方的文化与价值观。香港回归之后,教材不改,还是原来的那一套,结果导致香港的年轻人没有国家观念,对自己的祖国知之甚少,满脑子是西方的所谓民主、自由,对中国的党和政府充满了偏见。青少年是一张白纸,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由于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使得他们不认同自己的祖国,不认同中国的党和政府,把英美的西方文化与价值观当作座右铭,将自己视为西方的一分子,对中国人的身份认同不清晰,这是许多香港青年人的悲哀。

  司法制度也是这样,香港回归后,司法制度仍然是英国留下的司法制度,一些英国白人仍然当法官。结果造成这样的现象,在判决占中事件时,英国法官明显偏袒占中闹事的极端分子,有罪不判或重罪轻判,而对依法行使权力的香港特区警察则网织罪名,予以重判,严重挫伤了香港特区警察的积极性。

二是没有触及香港内部令人不满和绝望的社会结构。

有评论指出,回归前香港的社会结构可以说是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复合体。没有经历过资产阶级革命的洗礼,而是在英国殖民者的统治下背靠着旧中国开始搞资本主义,因而封建主义的众多残余遗留至今(比如某记者在攻击特首的时候,是这样说的:林太,很多香港人想知道你什么时候死?细细体会这句话,即便做了特首,自己在社会上的标签依然需要依附于某个男人);也没有经历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买办资本主义得以发展壮大,并且继承了封建主义的诸多反动因素。

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以李嘉诚为代表的大富豪、大家族。他们在殖民时代与英国人合作,利用香港中转站的特殊地位,赚得盆满钵满的同时,也逐渐完成了对香港社会的完全把控。演变到现在,他们就成为以地产和基础设施绑架香港经济和普罗大众的“反动势力”。

在香港的生存压力巨大,大多数人特别是大多数的年轻人,面临着高昂的生活成本、难以企及的高房价、几乎被掐断的社会上升途径。比如,我们认为90平米的小户型房子,在香港的大多数普通人看来都是高不可攀的“豪宅”。

香港回归后,我们并没有对香港的社会问题动刀,而是采取了容忍与默许的态度。

三是香港与内地融合不足。

“一国”原则坚守不足,“两制”刻意强调的话语下,在大陆与香港的交流融合上,树起了太多的有形无形障碍,以至于香港人对大陆人充满着敌视与误解。特别是随着大陆经济的崛起和不断开放,香港经济的相对优势和地位下降,香港人充满着失落感与紧迫感。

基于这三点,尽管在香港动乱等大事件中,可以看到英美背后策划、支持与鼓动的黑手,特别是美国人意欲“搞乱”香港来遏制中国的野心,但我们必须承认这都是外因。

最根本的还是“一国两制”的落实出现了偏差,没有直面应对香港畸形下的各种问题,这才让外部的敌对势力有了可乘之机。

庆幸的是,所谓的“香港动乱”得到了妥善的处理,风风雨雨我们走过来了。

站在回归二十五年是个新的起点上,我们必须着眼于香港在精神和国家认同上的真正回归,在增强国家认同、教育的拨乱反正、司法改革、破解社会问题等方面实现突破,彻底将香港的殖民化扫入历史的废纸篓。

李家超领导的新一届香港政府显然被寄予厚望,希望他的发言是个好的开始,祝福香港,祝福祖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香港   维多利亚   封建主义   特首   英国   社会问题   动乱   资本主义   大局   势力   新起点   祖国   司法   年后   地位   社会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