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最近频发声!给出了重要信号


央行最近频发声!给出了重要信号

▣作者:钟灏


央行最近频发声!给出了重要信号


最近,央行发出的声音比较密集。


作为货币政策的制定者,央行的每个信号都值得我们关注。而且,最近的信号都协调一致地指向了一个方向——


宽松。

继续宽松。


我们先看看央行都说了什么。


1


6月29号,央行在官网发布了货币政策委员会第二季度会议的通稿。


这个会议,每个季度都会举行一次,把脉经济运行情况,对症下药制定合适的货币政策。


这类通稿尽管字数不多,但都是经过反复推敲的。


主要有以下三个看点:


第一个看点是:相比上一季度的会议,这次删除了“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的表述。


一季度会议提了一次杠杆率,这次则没有提及。


这意味着,杠杆率适当上升是容许的。


什么是杠杆率?就是整个社会的债务和GDP的比值。债务是分子,GDP是分母,如果债务的增加没有引起GDP的同比例增加,也就是说我们借钱融资去扩大生产却没有生产出对应的GDP,那么就会导致杠杆率的上升。


这是宏观经济受疫情影响的背景下,决策层不得不通过提升债务总量还避免信用链条断裂的方式。


这是经济下行周期实行凯恩斯主义的必然结果。


当然,我并不认为这种取向是错的,后面我们细说。


第二个看点是,这次会议删除了“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的表述。


一季度通稿的原话是:


“会议分析了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会议认为,今年以来我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有效实施宏观政策,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


这次则变为:


“会议分析了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会议认为,今年以来我国坚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效实施宏观政策,最大程度稳住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盘。”


很明显,这是对当前形势的判断作了一个修正。这也是容许杠杆率升高的逻辑起点。


2


这次会议还有关于房地产的表述,跟一季度完全一样,仍然是:


“维护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更好满足购房者合理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


这说明金融政策将继续发力,支持房地产回暖。


目前中国的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筑底、弱修复的过程中。在这样的背景下,这次会议仍然继续强调:


宏观经济面临着“三重压力”;

货币政策要强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

要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


这表明,大概整个下半年,货币政策都会继续保持宽松的取向,不会因经济有一点弱修复而出现转弯和刹车的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央行对全球疫情的表述也有了变化——剔除了“国外疫情持续”的表述。


这是自2021年三季度以来,首次删除“国外疫情持续”的说法。


在删去“国外疫情持续”的同时,认为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向好。


这里面的意思很微妙:不再把国内路线和国外路线对立起来,避免盲目的“优越感”。


提到“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向好”呢,则表明我们的防疫问题对货币政策的制约将有所减少。


当然,这次会议中还提到物价的问题,意思是要在货币宽松的情况下尽量保持物价的稳定,不要出现像欧美那样的大通胀。


3


上面说的央行的二季度会议是24号开的,只是到29号才发布通稿。


除了这次会议之外,央行还通过其它渠道发出声音。


6月25号,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王一鸣,在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季度论坛(2022年中期)上表示:


当务之急要稳住宏观经济大盘。努力实现二季度转正,经济能够稳定在合理区间。就宏观政策来说,积极的财政政策需要加大力度。比如能不能适当上调赤字水平,进行预算调整。也可以考虑增加不计入赤字的特别国债的发行,来进一步推动内需的扩大。


当前供需还存在较大缺口。尽管基建投资在专项债发行进度加快的支撑下保持较快增长,但仍然受到项目储备、资金用途、地方财政收支压力、化解隐形债务等方面的约束。所以基建投资能不能对冲房地产和制造业投资减缓,还取决于下一步的政策力度。


王一鸣还预测,特别国债发行等经济支持政策将会在短时间内颁布。


王一鸣讲的这段话内容比较丰富,指向性也比较明确。那就是当前稳经济不是央行自己能完成的,信用的收缩、借款人的消失,都是央行所不能控制的。所以他直接“喊话”财政部,需要在基建投资上加大力度,实在不行就发行特别国债。甚至他还直接预测特别国债将在短时间内出台。


刚才我们说,经济下行周期,要稳定经济或逆转经济趋势,杠杆率的上升是不可避免的。在市场主体纷纷降杠杆(不敢贷款、主动还款)的大环境下,只能是政府部门去加杠杆,加到一定程度才能把居民和企业的积极性带起来。


27号,央行行长易纲也发声了。


他在接受官媒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专访时表示,货币政策将继续从总量上发力以支持经济复苏。


你看这几天,央行一系列的高调发声,都表明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们都是一个宽松的基调,甚至力度还要加大。


4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央行比我们更了解经济的内伤。


别看这两个月股市大幅反弹,内伤可不是一下子就能痊愈的。


以村镇银行为开端,未来一些实力较弱的中小银行可能会面临一波挤兑风潮。


这是通缩螺旋的一个表现,一个典型表现。


至于通缩螺旋是怎么形成的,你我都知道。我们只能说,目前决策层面的这种拯救,是十分必要的!


不要一听说放水和基建,就反感,就认为会产生重大副作用。


我们要从实际出发,看它是不是基于当前各种约束条件下我们唯一能做的事、唯一能用的工具。


作为一个明确反对凯恩斯主义的人,我本来要比大部分人更反感这种干预。但我认为应该反对的是整个体系的层面,而不是局部的动作,因为一个局部动作往往取决于上一个动作,在“上一个动作”已经造成了后果的情况下而停止“下一个动作”是不符合实际的。


央行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它的意义正在这里:


极端情况下的兜底;

信用链条断裂时的最后一个贷款人。


如果这种情况它都不出手,那它就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最后总结一下:


央行的宽松方向没有变;


还可能会在财政政策上加大力度,发行特别国债;


这会导致杠杆率上升(至少是政府部门上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央行   凯恩斯   通稿   杠杆   基建   国债   疫情   宽松   债务   货币政策   力度   信号   形势   动作   会议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