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去浙江视察,见大臣亲自给灾民发粥,回京后立刻举荐他升职

雍正去浙江视察,见大臣亲自给灾民发粥,回京后立刻举荐他升职

自古以来,坐在高高的朝堂之上拥有整个江山的皇帝都是被人所羡慕敬仰的。

但是,殊不知,皇帝也有自己的无奈。

皇宫规矩颇多,皇帝行动受限,长期待在皇宫中犹如坐牢一般。

故而,各朝代的皇帝们都十分喜欢微服私访,也因此留下了许多有意思的故事。

雍正去浙江视察,见大臣亲自给灾民发粥,回京后立刻举荐他升职

江南水患康熙忧愁 胤禛解忧发现贤臣

康熙四十二年夏天,南方多省被水患困扰,众多百姓流离失所,其中以杭州淳安县的灾情最为严重。

折子上奏,康熙皇帝忧心忡忡,在与大臣们几番商议下,决定派自己的儿子——爱新觉罗·胤禛前往浙江视察协助解决水患事宜。

爱新觉罗·胤禛,是康熙皇帝的第四个儿子,也是康熙驾崩后继位的雍正皇帝。

雍正去浙江视察,见大臣亲自给灾民发粥,回京后立刻举荐他升职

不过,在当时,爱新觉罗·胤禛还只是个贝勒。

百姓受苦,康熙帝寝不安枕,太子胤礽见父亲忧虑至此,便亲自上奏举荐其四弟胤禛前往南方协助赈灾。

康熙帝拿着二儿子的奏折左思右想,觉得胤禛为人刚正不阿、做事顾全大局、踏实稳重,便同意了太子胤礽的举荐。

雍正去浙江视察,见大臣亲自给灾民发粥,回京后立刻举荐他升职

公元1701年夏,在康熙帝的期盼下,皇四子胤禛和皇十三子胤祥踏上了南巡的道路。

为了尽快赶到杭州,一行人一路风尘仆仆日以继夜、快马加鞭。

然而到达浙江时,迎接他们的却是空空如也的巡抚衙门。

雍正去浙江视察,见大臣亲自给灾民发粥,回京后立刻举荐他升职

往昔,京城下来的人,遇见这般清冷的待遇是不多见的。

平日里,哪个地方府衙不是在得知钦差下来办公时,早早对款待事宜作出安排?

那热情奢侈程度,恨不得将心肝肺腑掏出来铺地上表忠心。

何况这次下来的可是皇子,敢这么做的,恐怕也只有杭州巡抚朱轼了。

雍正去浙江视察,见大臣亲自给灾民发粥,回京后立刻举荐他升职

朱轼,字若瞻,一字伯苏,是瑞州府高安县艮下村人,康熙三十三年时的进士。

因为人刚正廉洁、勤勉上进,仕途上由庶吉士到湖北潜江知县再到奉天府尹,一路行来因政绩颇佳顺遂而。

南方水患时,朱轼正在浙江担任巡抚,因其凡是都喜亲力亲为。

故而胤禛到来时,朱轼并不在府衙之内。

雍正去浙江视察,见大臣亲自给灾民发粥,回京后立刻举荐他升职

对朱轼而言,百姓才是天,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因此,此时此刻的朱轼,正亲自带着能动用的所有兵丁给灾民发粥,实在没有时间和兴趣顾及官场那一套礼数。

胤禛倒也不甚在意,从留守兵丁那得知朱轼去向后,便不顾旅途辛劳带着一行人前往粥棚视察。

雍正去浙江视察,见大臣亲自给灾民发粥,回京后立刻举荐他升职

到了粥棚,胤禛才算见识到什么叫“民间疾苦”。

只见粥棚处挤满了衣衫破烂、头发凌乱、满脸乌黑的灾民,你推我嚷得渴盼着一碗救命粥。

这碗粥,为了能够让更多人吃上,熬得并不浓稠,但灾民们捧在手里,却依旧如获至宝般珍惜。

雍正去浙江视察,见大臣亲自给灾民发粥,回京后立刻举荐他升职

由于人多吵闹,胤禛一行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在人群中找到朱轼。

只见朱轼弓着腰,一手拿勺、一手拿碗,正在亲自为灾民盛饭。

因为人多,朱轼的官袍被挤得皱皱巴巴,身上也是灰尘和泥点子,官帽早已不知丢在何处,花白的头发凌乱不堪。

雍正去浙江视察,见大臣亲自给灾民发粥,回京后立刻举荐他升职

自古以来,江南水患颇多,胤禛也不是第一次出北京城协助救灾。

可是哪一次,各县府的府尹不都是自己站在一旁指挥着下人做事?何曾见过亲自动手的人呢?

朱轼的形象和行为令胤禛大受感动,忍不住在心中大加赞赏。

雍正去浙江视察,见大臣亲自给灾民发粥,回京后立刻举荐他升职

“去!”胤禛一挥手,底下的随从瞬间冲入人群,帮着发救灾粥去了。

人群的突然躁动引起了朱轼的注意,朱轼抬起头,看了许久,才认出胤禛。

惊讶之余,他连忙想放下勺碗前去参拜,却不料被胤禛示意阻止。

随后,胤禛也一起加入了赈灾的队伍中。

雍正去浙江视察,见大臣亲自给灾民发粥,回京后立刻举荐他升职

4道小菜倍受举荐 成为帝师颇受尊重

多日之后,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杭州的灾情得到良好的控制。

胤禛一行人因此决定立刻赶回京城复命,临行前一晚,朱轼特意邀请胤禛等人来到家中为其饯行。

那是几间很老很旧的房子,墙面和柱子上的漆已经多有剥落,屋内家具陈旧,打眼望去竟看不到一个下人。

雍正去浙江视察,见大臣亲自给灾民发粥,回京后立刻举荐他升职

朱轼介绍说:家中只有自己和卧床的妻子及女儿一起生活。

胤禛一行人到时,朱轼的女儿正在卧房伺候母亲。

见父亲带了贵客登门,才擦了擦手匆匆行礼躲到后堂煮茶做饭去了。

朱轼将胤禛一行人请到正堂聊着国计民生,等待中,胤禛观察着朱轼的房子,心中不免又对朱轼的清廉多了几分敬重。

雍正去浙江视察,见大臣亲自给灾民发粥,回京后立刻举荐他升职

少顷,朱女前来请朱轼等人入座用餐。

胤禛一行人来到膳厅,发现桌子上却只放了四盘菜,分别是:肉皮、腊肉、闽笋、粉丝,还有一壶自家酿的米酒。

这样的菜系,虽不能与胤禛在皇宫或在其他州县察访时吃的满桌珍馐相比拟,却是朱轼家里能拿出的最好招待了。

雍正去浙江视察,见大臣亲自给灾民发粥,回京后立刻举荐他升职

要是在往日,朱女是万万不会轻易烹饪肉食的,家中已经习惯了以素餐为主。

只不过这些天,父亲回来便说前方施粥的事,她也从中听懂了几分:皇宫下来人了,来的是两位皇子。

因此不等朱轼吩咐,朱女便自行拿出了家中最好的饭菜进行招待。

雍正去浙江视察,见大臣亲自给灾民发粥,回京后立刻举荐他升职

但是,这样的饭食,却让胤禛的随从们面露尴尬。

一时间,几个侍卫面面相觑,不知道是该发火的好还是不改发火的好。

朱轼自然是察觉到了气氛的突变,他解释道:“微臣家中贫寒,令四皇子和十三皇子见笑了,这菜色虽简单,但小女厨艺甚佳,两位皇子不妨尝尝民间手艺。”

雍正去浙江视察,见大臣亲自给灾民发粥,回京后立刻举荐他升职

一席话出,膳厅内气氛顿时缓和。

胤禛哈哈一笑,大大方方坐了下来,其他人也相继入座。

一口菜一口酒下肚,胤禛长吁一口气,对着朱轼感慨道:“整个大清朝,像朱大人这般廉政清苦的巡抚,已经不多了,待我回到京城,一定要向阿妈如实禀告。”

雍正去浙江视察,见大臣亲自给灾民发粥,回京后立刻举荐他升职

朱轼听后道:“天灾如猛兽,百姓苍生受难,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大有人在,微臣一家还能维持温饱已经很满足了,只求两位皇子将我县情况如实上报,拯救黎明苍生。”

胤禛听后,连连点头。

饭毕,胤禛一行人告辞回京。

雍正去浙江视察,见大臣亲自给灾民发粥,回京后立刻举荐他升职

到达京城后,胤禛顾不得休息便将杭州水灾情况如实禀报给了康熙皇帝,并赞扬朱轼的清廉之举,向康熙帝极力举荐,为他升职。

康熙帝听后龙心大悦、慨叹不已,立刻下旨升朱轼为左都御史。

朱轼为左都御史期间,依旧保持着清正廉洁的作风,又由于其学识渊博,被康熙帝任命为文华殿大学士。

雍正去浙江视察,见大臣亲自给灾民发粥,回京后立刻举荐他升职

1722年农历十一月十三日,康熙驾崩于畅春园,享年69岁。

在经历了“九子夺嫡”后,获胜者爱新觉罗·胤禛正式继位,成为清朝第五位君主,顺治元年定都北京后的第三位皇帝,年号雍正。

那一年,朱轼已经60岁,四阿哥爱新觉罗·弘历长到读书年龄后,便被任命为弘历的老师,十分受弘历和雍正的尊敬。

雍正去浙江视察,见大臣亲自给灾民发粥,回京后立刻举荐他升职

悉心教育三朝元老 四盘两碗成就佳话

而关于朱轼给当弘历老师,在历史上,也流传出了一则故事。

那年,四阿哥弘历刚到入学之年,雍正便在懋勤殿设讲坛,让弘历对朱轼行拜师礼。

自此,弘历便开启了人生中凄惨的苦读之旅。

雍正去浙江视察,见大臣亲自给灾民发粥,回京后立刻举荐他升职

朱轼一生居官廉洁,刚正不阿,才不会管教的学生是不是阿哥、学生的爹是不是皇帝。

反正落到他手里,一切就得按照他的规矩来,因此,朱轼对弘历要求十分严格。

能严格到什么程度呢?据说连一向对儿子以严厉管教著称的雍正都看不下去了。

雍正去浙江视察,见大臣亲自给灾民发粥,回京后立刻举荐他升职

起初,雍正还对朱轼的严格多加赞赏。

可是随着时间一长,父爱战胜了权位,雍正的父爱之心在体内逐渐觉醒。

听着太监的一次又一次奏报,雍正坐不住了,开启了老父亲模式:明里暗里给朱轼提醒,让朱轼对自己的儿子适当放放水,不要这么严厉苛刻。

雍正去浙江视察,见大臣亲自给灾民发粥,回京后立刻举荐他升职

可是谁知,朱轼根本不买账。

雍正暗示他,他不但装作听不见,还在每一次被暗示后,对小弘历更加严格。

作业课业全部加倍,弄得小弘历早早就得起床读书,睡眠不充足,压力十分大。

雍正去浙江视察,见大臣亲自给灾民发粥,回京后立刻举荐他升职

朱轼的这波操作,足实震惊了雍正的认知,身为皇帝,朱轼是第一个敢公然违背圣意、反抗自己的。

时光轮转,1735年,农历八月二十三日雍正驾崩,享年53岁。

1736年2月12日,弘历继位,年号“乾隆”。

正所谓严师出高徒,继位后的弘历文武双全,对朱轼十分敬重,朱轼因此被封为“帝师元老”。

雍正去浙江视察,见大臣亲自给灾民发粥,回京后立刻举荐他升职

平日里,乾隆除了勤勉朝政,清闲或遇到困惑时,也时常会去老师朱轼家坐坐。

按理说,朱轼此时已经是“三朝元老”。

在电视剧中,像朱轼这般颇有身份的人物,在拥有了足够高的权力地位后, 哪个不是逐渐失了本心变得张扬跋扈、趾高气昂?

雍正去浙江视察,见大臣亲自给灾民发粥,回京后立刻举荐他升职

但是,朱轼却没有因为自己位高权重而改变。

康熙年间,他为官清正、生活简朴,乾隆盛世,他依然如此。

故而,当乾隆去朱轼家做客时,便得到了跟他父亲雍正当年的同等待遇,四个菜:肉皮、腊肉、闽笋、粉丝和一壶自家酿的米酒。

雍正去浙江视察,见大臣亲自给灾民发粥,回京后立刻举荐他升职

不过与雍正不同的是,此时的朱轼毕竟是三朝元老,所以特地奢侈了一把给乾隆额外加了两个小菜:肉圆子和冻鱼。

这“四盘两碗”在当地还有个独特的名字——“朱公席”,这里边还有一个小故事。

话说,那是朱轼刚过不惑之年的夏天,那年朱轼受命前去福建办公。

为了不惊动各地官府,便身着便服带着几个随从低调地离开了京城。

雍正去浙江视察,见大臣亲自给灾民发粥,回京后立刻举荐他升职

经过多日辛劳奔波,朱轼等人终于到达的福建地界。

由于路途遥远,朱轼几人口干舌燥,恰遇路边的一个茶摊子,二话不说就入座就要茶喝。

这一要茶,便得罪了茶摊老板。

雍正去浙江视察,见大臣亲自给灾民发粥,回京后立刻举荐他升职

那老板是个头裹花巾的妇女,朱轼因见其头发花白年纪略大,便喊其一声“大嫂”。

妇女原本见客到来一脸喜色,听到朱轼的称呼后,立马变脸如翻书不乐意了。

朱轼在官场多年,耳濡目染,察言观色早已成为本能。

雍正去浙江视察,见大臣亲自给灾民发粥,回京后立刻举荐他升职

见妇女变脸,以为几个大男人唐突闯入冒犯了,便施礼道歉说:“大嫂不要见怪,如果此处多有不便,我等一行人离开就是。”

妇女没想到,朱轼会如此客气有礼,便收了愠怒之气还礼道:“老爷请别误会,奴家只是听老爷称呼不妥,故而生气,老爷们快快入座,奴家上茶便是。”

说罢,转身沏茶去了。

雍正去浙江视察,见大臣亲自给灾民发粥,回京后立刻举荐他升职

妇女的话引起了朱轼的好奇,等端上茶来,朱轼开口询问缘由。

妇女解释道:“奴家虽年岁已大,但尚未出阁,方才老爷称奴家为‘大嫂’,故而生气不悦。”

朱轼惊疑:“姑娘何故不出嫁?”

雍正去浙江视察,见大臣亲自给灾民发粥,回京后立刻举荐他升职

妇女叹了一口气说道:

“并非奴家不想出嫁,而是我地有一风俗,无论家中贫富贵贱,但凡家中女子出嫁,娘家都必须要宴请好友亲朋三天三夜。

这期间,每桌酒席荤素菜加起来要摆四十二大盘,二十大海碗,除此之外,还要给女儿准备丰厚的嫁妆。”

雍正去浙江视察,见大臣亲自给灾民发粥,回京后立刻举荐他升职

“这风俗有钱人家还好,像我家这般的穷苦人家哪里能置办得起,因此奴家就未曾出嫁。

不仅我家,这里如我一般的白发闺女比比皆是,已经形成一种特色。

我们虽已经年老,但因未出嫁,仍旧不喜被称为‘大嫂’。

奴家方才不知各位老爷是外地而来不知我地习俗,多有冒犯,还请各位老爷海涵。”

雍正去浙江视察,见大臣亲自给灾民发粥,回京后立刻举荐他升职

妇女话音刚落,朱轼一行人中便有人替妇女愤愤不平。

朱轼也觉得当地妇女十分可怜,便决定更改其风俗。

福建公务结束后,朱轼在回奏朝廷的奏折中提及了此事。

此时正是康熙四十四年,康熙皇帝看到奏折,特地批复由朱轼全权处理高陪嫁一事。

雍正去浙江视察,见大臣亲自给灾民发粥,回京后立刻举荐他升职

朱轼得到允许,便在当地知县的配合下大肆整治当地婚庆习俗,规定“四十盘、二十碗”必须换成“四盘两碗”。

并且还专门派人从京城请来能工巧匠,教当地妇女纺纱织布做女红谋生计。

当地贫苦人家妇女为了感谢朱轼,便称他为“朱公”,而“四盘两碗”也伴随着朱轼的事迹在当地农家流传开来。

雍正去浙江视察,见大臣亲自给灾民发粥,回京后立刻举荐他升职

一来二去,人们不仅婚假会准备“四盘两碗”,平日宴请贵客也是“四盘两碗”。

因此,“四盘两碗”又被当地称为“朱公席”。

后来,这个习俗逐渐传到了朱轼的老家江西高安县。

雍正去浙江视察,见大臣亲自给灾民发粥,回京后立刻举荐他升职

高安县人们自豪家乡出了个清官,便将“朱公席”沿用至今,追溯到今日。

当地的“四盘两碗”中的两碗,已经有了更多的选择。

除了原先的“肉圆子和冻鱼”之外,还多了“猪脚和薯粉圆子”供游客选择。

雍正去浙江视察,见大臣亲自给灾民发粥,回京后立刻举荐他升职

不过,倘若有的游客想全都尝尝,那当地讲究的店家是断断不会卖的。

为了不扫游客的兴,店家则会在劝说游客遵从“四盘两碗”的习俗后,额外再打包另外两碗带走品尝。

言归正传承接上文,咱们继续来看朱轼用“四盘两碗”招待乾隆的故事。

雍正去浙江视察,见大臣亲自给灾民发粥,回京后立刻举荐他升职

话说,朱轼命下人端上了四盘两碗宴请乾隆,乾隆作为学生自然是不敢有意见。

一来这菜系是他爹当年吃的菜,他爹都能吃他不能吃,何况他吃的还比他爹当年多两道菜;

二来朱轼是他的老师,古代十分讲究尊师重道,帝王家的孩子尤甚,老师招待学生吃饭,学生还有嫌弃之理?

雍正去浙江视察,见大臣亲自给灾民发粥,回京后立刻举荐他升职

因而乾隆也跟父亲雍正一样,乐呵呵地吃完了朱轼招待的所有饭食。

由于朱轼的清廉、表里如一,乾隆对自己的老师更加敬重了。

不过,由于乾隆皇帝的名声比百姓大太多,所以久而久之传下来,这“四盘两碗”的“朱公席”便是由朱轼招待乾隆时期所创了。

雍正去浙江视察,见大臣亲自给灾民发粥,回京后立刻举荐他升职

但故事毕竟不是历史,经过时间长河的渲染,俨然已经成为了一则故事。

但在故事中,我们不难学习到:凡是受人民尊敬爱戴的人,必定是真心实意为人民服务的人。

只有真心实意地为人民服务,才会在人民心中得到敬仰,才会在历史的长河中名留千史。

参考文献:

潇湘晨报:清廉故事|朱轼和朱公席 来源:宜春日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雍正   灾民   爱新觉罗   乾隆   水患   奴家   京城   巡抚   皇子   升职   杭州   浙江   老爷   大臣   康熙   皇帝   家中   妇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