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良老师:高考志愿填报的22条建议

关于志愿填报的基本技巧,前面一篇很通俗了。

干货篇:一文秒懂志愿填报的游戏规则

这篇主要说填报的原则。

分条来说,看着清晰。

同时配了不少微信群交流截图,供参考。



#01



不要太纠结。




这个要放在第一条说。


纠结的本质在于:怕吃亏,想占便宜。


不要傻乎乎的问别人上什么学校好,学什么专业好。


什么叫“好”?他人蜜糖,我之砒霜,每人情况不同,追求各异,价值观有别,选择自然不同。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一句话能回答的大多是谬误。


当然,强烈建议在专业选择上,追求体面的同时,别忘追求体验



另外,要求高了将无路可走。志愿迟迟报不了,不是因为难报,而是因为难以甘心。


报志愿和找对象一样,怎么选都是遗憾


找对象想找个身材好,又漂亮,又温柔,又会做饭的,又不喜欢淘宝,又知书达礼,又多才多艺……即使真有这样一个姑娘,你最应该想的是:人家凭什么喜欢你?你的资历(分数)够不够。


买房子,挑来挑去,这不合适那不合适,本质上也是如此。什么都合适的房子,“钱”(分数)不合适。



从良老师:高考志愿填报的22条建议


#02



只能专业服从。




学校和专业不能兼得(状元除外)。


在非新高考地区,平行志愿主要保证上大学的权利,但不怎么能保证专业。想保专业,只能降低学校的要求。


因为决定我们上哪个学校和哪个专业的,并不是同一个单位。


你到车站坐车。


上哪个学校,是由车站安排的。


这个车站,就是每个省的招生办。


上了车坐哪个座位,也就是说选哪个专业,这个,是由车上的售票员决定的,这个售票员,就是每个学校的招生办。


允许上车之后,如果不服从“售票员”的座位安排,就只能下车,这时,另外五辆车已满。你只能直接进入下一批,或等征集志愿。


一定要知道,我们在《报考指南》上看到的排名,实际上是这一年录取的最后一名同学的排名。比如,中国农业大学某年在安徽的最低排名是8687名,我们在参照时,会看到它的经济学类是5755,中间差着3000多名呢。安徽医科大学护理和临床最低录取排名,中间差两万多名呢。


所以,专业选择,不能只想着我要上什么专业,更要想我不想上什么专业。


如果你的分数很勉强,有些专业你又打死不想上,这个学校就不要报了。大多数你不想上的专业,也正是大家不想上的专业。


分数刚够得上的学校,你最不想上的专业一般都会录取你,很灵的。


从良老师:高考志愿填报的22条建议




#03



首选城市。




过去的经验告诉我们:买房子,最关键的是地段、地段,还是地段。


一个人工作的城市,最有可能是户籍所在城市,或大学地。要么荣归故乡,要么就地落实。所以,城市势能很重要。


有专业追求者除外,如有志于临床兽医学、植物病理学、土壤学农业水土工程等,就应该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说理由就是三个关键词:视野、机会、圈层。


判断城市,可以看人口净流入量,还要看第三产业占比(香港比较高),看开放度,看是不是高校聚集地。


中国城市的分层还是非常明确的。


城市的四个等级:A.北上广圳天,B.杭州、南京、西安、成都、武汉、哈尔滨、重庆,C.厦门、大连,D.其他省会城市。


城市势能,不容忽视。


什么叫好股票?就是大家都认为好的股票;

什么叫好城市?就是大家都认为好的城市。



上海高校报考的位次排名近几年就连年上升,上海大学、上海对外经贸、上海理工、上师大、上海立信,连上海海事、上海工程技术、上海中医药、上海电力等大学,几乎都是逐年上升。上海一般的学校,在很多地方,却有着名校的招生分数,不能不说是大家理性选择的结果。(参考以往四川地震、武汉疫情填报情况,2022年上海高校招生应该也略受影响)



所谓好学校,就是好学生的聚集地。

大家都愿意去上,就把学校层次推上去了。


另外,今年还要补一条,一些城市还能给一样东西,户口。


从良老师:高考志愿填报的22条建议


从良老师:高考志愿填报的22条建议


附:

从良老师:高考志愿填报的22条建议



#04



同等条件下,首选综合类大学。




除非你读医科、师范、艺术、外语等专业,否则尽量选择综合性大学。


越是综合性大学,给学生提供的综合资源越多。


其实,即使是学习外语这类专业,北大、复旦的英语系,显然也比专门的外国语大学层次更高。


另外,综合性的大学,男女生比例一般更均衡一些。


大家看到了,中国绝大多数高校都在向综合类高校方向阔步前进。



#05



刚过一本线,最好上二本。



毕业证是不分一本和二本

所谓“一本”和“二本”,是人为地把一些学校放第一批次,另一些放第二批次。将来都会取消的。

最明显的例子,有的学校,在某省招是一本,在另外一个省招是二本。

排在最后的一本学校多是在政策下苟且偷生,一本二本合并之后,这样的一本就可能以不可阻挡之势下滑。

硬着头皮选一本,不如选二本中的好学校。一则多些选择余地;更重要的是,让自己的选择更有潜力。


#06



看学校潜力。



什么叫志愿报得好?就是你上着上着把学校层次给上上去了的学校。

郑州大学新晋双一流,得了国家的钱,河南省也会举全省之力支持,以后分数有上涨可能。

深圳大学历史不悠久,但有地域优势,生源会把深圳大学逼成名牌大学。

南方科技大学第一年招生的时候(那时南方科技大还没有“证”),合肥八中去了四位同学,现在发展得都非常好。

还有几所点下名: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外交学院 、国际关系学院、江苏大学 、西交利物浦……


#07



专业不是那么重要。



世界变化太快,快得专业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看看你身边的大人,有多少人现在从事的就是他当年所学的专业?我当年的专业叫“机电设备与维修”,电焊挺好的;现在呢,语文教师。(当然,在教师行业,我算特例,现在大多都很稳定了。)


尽量选择辐射面广的专业。有特殊爱好的除外——但特殊爱好不是这一科考试得了高分,而是在课外下了很多功夫,不功利地酷爱。


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兴趣其实是不明确的。所谓没兴趣,常常是因为没能力。把一件事情做好了,有成就感了,兴趣自然也就有了。


而且,人的兴趣还是会变化的。


尤其是文科类的。有些理工医学农学等专业性很强的专业,另当别论。



从良老师:高考志愿填报的22条建议




#08



很牛的专业要看学校的层次。




上职业大专就不要选择生物工程了。生物工程是头部性的垄断型专业,将来就业,低层次学校毕业的,会被名校完虐。


在文理分科的公众号文里,我写过,有艺术天赋,绘画和音乐都爱好,同等条件下,学绘画而不学音乐。


音乐就是垄断性的寡头行业,要么开演唱会,要么在酒吧、夜总会。绘画就平和一些,是分层行业,你可以一张画卖几百万,我可以做做设计、搞搞美术培训,大家都有饭吃。


另外,强烈建议各位同学,考虑下父母所从事的工作,很多经验、资源是你个人奋斗多年都很难获得的。


父母如果是中产阶级,大家不要以为父母现在的层次是我们的底线,很有可能是我们的天花板。



#09



选新兴专业,是风险投资。




抓住机会,会占优势,比如早期的计算机专业;但也有个问题,这些专业大多是学校跟风开的,师资力量薄弱,加上各个大学都开设,就业竞争反而可能激烈。


近年,机器人专业,还有人工智能类,大数据类,都属于此类。


关键是找不到教授,目前也没有完善的教材,能不能学到东西是个事,基本等于自学;当然未来又眼看着那么需要相关人才。


这一条不代表我反对报人工智能专业,仅是一点思考。如果是我,我愿意冒险


从良老师:高考志愿填报的22条建议


从良老师:高考志愿填报的22条建议

从良老师:高考志愿填报的22条建议



#10



中外合作学校,也许还是机会。




至于国际形势,我想,还是要看“大趋势”,而不仅仅是“小变量”。


中外合作类的学校,不会垮下去,一方面大家对中国高校的失望,更重要的是,中国家长财富增长,消费升级,学费贵的大学可以满足虚荣和面子问题,就像家里买个好车一样。这类高校的需求还很大。


一些学校的中外合作,办得确实有一定特色,人才培养的理念和模式,也值得借鉴。确有一扫中国高校的腐朽之气的气势。


从良老师:高考志愿填报的22条建议




#11



平行志愿依然要考虑学校顺序。




虽然说每个人拿着车票进站,选择的第一辆车已经坐满,第二辆车也已经坐满,就上第三辆车,只要他“带的钱”(分数)是够的,第三辆车一点也不鄙视、排斥他,很高兴地让他上车了。


但是平行的志愿还是要讲顺序的。


举个例子:你的分数能上北大,但你拿着车票直奔安大(第一志愿报是安大),那肯定是要被安大录取走的,北大想录取你也没办法。



#12



代码出现一次算一个志愿。



一本只能报六个学校,代码在报考指南上出现一次,就是一个志愿。


比如说,合肥工业大学,分普通的、中外合作的、宣城校区的三类,要是都报的话,就要占三个学校志愿。


各校中外合作专业,即使你填志愿服从,也不会被调剂过去,因为是分开招的


有的专业明确“不招收非志愿考生”,也就是说,即使你专业志愿服从,也不会被调剂到这些专业。



#13



师范类,未来会更火。



不排除个人情感因素:我自己当教师,特别希望优秀的大脑到教师行业来。


客观来想,还是觉得师范类是个好的选择,不仅仅是对女孩子。


教育这个行业不会没落,工作相对单纯,容易有成就感;工作过程就是增值过程,能让自己成为一支好股票;另外,社会需求比较大,未来报酬会越来越高。


所以,那么多名校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不是偶然。


从良老师:高考志愿填报的22条建议



公费师范生分数直逼(也有超过的)C9,也不是偶然的。


当然,教育行业变成服务行业,教师的服务员化,似乎都是大势所趋。

但,未来世界,人人都是服务员,大家互相服务,也是大势所趋



#14



想不好干什么,选基础性学科



从良老师:高考志愿填报的22条建议


从良老师:高考志愿填报的22条建议


#15



警惕独立院校现象。



二本和三本合并以后,当年被限制在三本招生的独立学院,获得井喷式力量。


他们招生做得到位,很多家长有虚荣心,觉得考不上南大,可以上南大金陵学院,考不上浙大,我就上浙大的城市学院,别人问时,就说孩子在南大,多风光。所以志愿不能全报独立学院,以免有风险。


高考改革省浙江更是出现这样的事件,某个独立学院最低分数线为646,完全碾压了武大、华东师大、南开、西安交大、中山大学。还有很多独立院校的分数竟然和985相当.


简单说独立院校就是三本,一般只有十几年的办学历史,只不过挂着名校的牌子,和名校是没有关系的,办学实力当然也是没法比的。浙江一二三本合并第一年,好多学生、家长不了解情况,大多数家长和学生只经历这么一次报考,又没有经验,从名字上根本看不出学校的差距,完全不知道南开大学滨海学院,与天津大学的区别。




#16



要深刻理解“拉开梯度”




理科生在二本,大多达到了“一分千人”的盛况,你觉得你往下放了5000名,其实才放了一道选择题的分。


所以怎样才算“拉开梯度”,要看你排多少名,不能一概而论。


从良老师:高考志愿填报的22条建议

从良老师:高考志愿填报的22条建议


所以,一本的第二批次志愿一定要填。


理财有风险,填报需谨慎,不能只想着进攻,还要想着防守。



#17



不能跟风,要看职业规划


从良老师:高考志愿填报的22条建议


从良老师:高考志愿填报的22条建议


从良老师:高考志愿填报的22条建议

从良老师:高考志愿填报的22条建议


从良老师:高考志愿填报的22条建议


#18





想知道学校怎么样,“四查”。



查户口(校史,原来叫什么名,和那个名相关的专业是王牌专业)

查名人(院士,院士研究什么,什么专业就是这个学校最好的专业)

查家底(博士点硕士点、国家重点学科,这些相关专业是王牌专业)。


当然,还要查地址有的学校冠以省名,但并不在省会城市。以安徽为例:安师大、安徽理工、安徽工程、安徽科技都不在合肥。

中国海洋大学在青岛。

华北电力大学在保定。

国防科技大学在长沙。

江苏大学在镇江。



#19



“伺候人”的专业才有未来.




有家长和我说无论不能让孩子学护理专业,说那是“伺候人”的专业。


实际上,未来只有具备“伺候人”的能力,你的专业才更有价值


前面说了,本质上,我们人与人,就是互相“伺候”。


医生的部分功能可能被替代,机器看片情绪稳定。


未来护理缺口是比较大的,不愁找工作。


要知道,那么多行业都将被人工智能代替或部分代替,只有“伺候人”不容易被替代呀。


从良老师:高考志愿填报的22条建议



#20



参加高招会一定要打好草稿。




下面是去年分数下来后家长给我发的信息的整理:


1.我孩子理科考600分,怎么报?

2.文科一本的有哪些好学校好专业?

3.南京有哪些好学校可以填报?(南大。)

4.超(或低)一本线20分应该报什么学校?

5.这个分怎么报个层次高且能被录取的学校?

6.怎么填报才不会被退档?


这些都无效的问题,会使别人没办法回答,忙了几天,不见进展。


志愿网上提交前记得做两件事。


1.打招办电话。

2.问学长学姐(他们有招生群,得来的信息更真实,连食堂最好吃的菜都会介绍到),确保万无一失。



#21



确定原则,不怕“浪费”。




不能全是变量,只做减法,厘清边界,缩小范围,逐个筛选,关注“大小年”(和西瓜一样,今年贵,明年种植的就多,价格就便宜),反复检证。


从良老师:高考志愿填报的22条建议


“一分都没浪费”是志愿填报最糟糕的思维方式,“分分计较”可能是上了一所学校最差的专业


而且,还有一个局部竞争问题,到了大学,你在你的集体处于何种层次,也不能忽视,分数浪费点又何妨。



#22



不要被骗。



每年这时候,因为家长和学生焦虑,都是骗子最辛苦的时候。


从良老师:高考志愿填报的22条建议



转引点鸡汤语来结束:最终决定我们人生道路的,并不是单单一次选择、一个专业或者一本书,而是我们看待世界的眼光、稳定的价值与精神世界,以及愿意为之付诸的实际的努力。


这样想,选择时,可以更坦然一些,不管是孩子,还是家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志愿   都会   安徽   上海   名校   中国   分数   层次   家长   老师   未来   建议   学校   城市   行业   大学   专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