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司又遭印度打击!发飙归发飙,真正的对手另有其人?

中国公司又遭印度打击!发飙归发飙,真正的对手另有其人?

文/杨国英

印度又开始发飙了。

昨天,在对小米公司采取措施后,印度将调查范围扩大到中兴、vivo等其他中国公司,其理由是这些中国公司在印度的子公司涉嫌“财务不当”的行为。

这是时隔两年之后,印度对中国公司的又一次批量打击。

上一次是2020年。

2020年6月,印度对中国手机应用(APP)启动批量封禁,第一批59款中国APP,9月第二批封禁118款中国APP,两个月之后,又是第三批封禁43款中国APP。

这就有点意味了。

为什么两年后的今天,印度又开始挑事了?

是时势导致的美国威势上升,让印度再一次自愿充当围堵中国的前锋,当然,这种围堵,最近两年(加勒万河谷事件之后),还主要局限于经济层面。

这种局限,并非是印度自愿局限,而是印度综合实力(尤其是军事实力)不允许,不被允许他加剧军事摩擦。

现在的美国,在俄乌战争爆发之后,再一次拥有了带头大哥的“荣光”,欧盟开始紧密围绕在美国身边,亚洲的日韩,难得意见一致地跟着美国做小弟。

美国带头大哥的“荣光”再现,让印度不得不能有所表示,表示他对美国印太战略的认同和追随。

何况,针对俄罗斯的制裁,印度没有响应美国,这能刻意围堵中国经济以向美国表达其“内疚”。

何况,美国印太战略全面取代亚太战略之后,印度已成为美国在亚洲利益的绝对支柱,对美国不得不有所表示。

何况,一周前(5月23日),莫迪与拜登和岸田文雄作为三驾马车,推进印太经济框架(IPEF)起动。

所以,印度针对中国公司的批量打击,又一次出现了。

不仅出现,而且,接下来,印度大概率还要在其他经济领域对中国刻意发飙。

毕竟,在经济层面,印度对中国经济玩所谓的脱钩,至少表面上并不吃亏,中国双边贸易,印度历年呈大幅逆差的态势。

比如,2021年,中印双边贸易总额1256亿美元。其中,中国出口975亿美元、进口仅281亿美元。

发飙归发飙,但是,之于中长期,印度并不构成对中国太大的威胁。

一句话,印度并不是中国对手。

虽然,印度与中国同为10亿以上级别的人口大国,且GDP总量在未来5年内有望晋升为全球第四,但是,诸多因素制约其成为真正的大国。

第一,印度的种姓制度,阻碍了印度内部文化的融合。

印度不同种姓之间不通婚,不通婚,还谈什么文化融合。

第二,印度的土地制度,阻碍了印度制造业全产业链的发展。

对印度这样的超级人口大国,如果仅发展软件、生物制药等少数产业,那么,肯定是没有太广阔未来的。

对于人口大国而言(1亿人以上),必须建立制造业的全产业链优势,而制造业全产业链优势的建立,又必须在其土地价格没有大幅上升之前才有可能实现。

印度土地是私有制,且这些年,孟买、新德里等土地价格大幅上升,这就导致印度政府无法高效建设若干工业园,不要说若干工业园,因为土地私有,就连一条一两百公里的铁路,印度七八年都无法建成。

第三,印度的被殖民文化,驱动其高级人才的批量移民。

印度曾被英国殖民近200年,较为漫长的被殖民史,让印度高等种姓,自觉向往和追求英美文化。

而印度高等种姓,又恰恰是印度高等人才的主要来源,因为,中低种姓是没有经济条件一路读到名校的。

这最终的结果,就是印度绝大多数高等人才,都有英美留学的经历,并且,在留学之后大都会选择移民扎根(以美国为主)。

印度人才在美国的移民扎根,本质与中国人才移民是不一样的,一是印度移民人数更多更广,二是印度人才一旦移民扎根几乎都不会选择再回到母国。

所以,基于以上三点,印度绝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大国,至少不可能成为与其人口总量相匹配的大国,更不可能成为中国真正的对手。

在亚洲,中国真正的对手,不是印度,而是日本和未来的越南。

现在的日本,尽管曾经失去20年,但是,其现在的经济总量,依然是全球第三,而且,在新材料等诸如科技领域,仍然具有相当的科技控制力。

更重要的是,最近一两个月,日本政府频频发出“突破二战后和平宪法”的信号,日本成为真正的大国,缺的不是经济,而是军事。

一旦美国放纵其军事自主权,那么,日本将成为中国的对手。

现在的越南,看起来还很弱,但是,事实却成为中美博弈、东西碰撞受益最多的国家。

基于发展的角度,越南具备一定的人口优势(近1亿人)、还会持续增长,而且,更重要的是,越南相比东南亚各国,具有显著的土地制度优势——在越南,土地属于全体人民,国家作为所有者的代表,统一管理土地。

越南国有土地主导的属性,将助力其加速工业化、以及多数制造业的全产业链建设,并在其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取代一部分中国制造业。

越南未来将成为中国的对手,至少三分之一个对手。

这不仅因为越南制造业对我国存在局部替代的可能性,而且,还有其制度文化、以及历史地缘等因素,这些就不细述了。

当然,不管是现在印度如何刻意打击中国公司,还是接下来日本的直接或间接的挑衅,乃至未来越南对中国经济构成的挑战,这些,都将在或短或长的时间内,对我们具体产业和具体公司,构成或多或少的反射性。

印度希望中国公司减少在印度的市场份额,这对那些行业和那些公司构成负面冲击。

日本希望持续保持在关键新材料的垄断地位,这对那些行业和那些公司构成国产替代加速的机遇。

越南希望未来能在部分制造业领域取代中国,这些领域和所涉及公司,现在到底有没有准备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印度   中国   种姓   对手   越南   公司   日本   美国   产业链   大国   制造业   移民   人口   土地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