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创药一用就止血,为何现在失传了,看看它的原料是什么就明白了

练武的人时常会对训练的人,说这样一句话:“内练筋骨皮,外练金刚罩。”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习武的人平常训练的状态;就是拳头手脚攻击防御,实战性都是这么磕磕碰碰练出来的。

武力较量有伤筋动骨流血的事是少不了的,还有就是冷兵器作战的士兵,在战场上你死我活流血负伤,更是难以避免;他们的伤情都需要快速止血、清淤、阻止感染,古时没有西药全靠中药膏粉疗愈。

在长期的使用中,“金疮药”因为它止血消瘀效果神奇,深得大家的喜欢和追捧。

不过遗憾的是,这种神奇的妙药,“金疮药”,现在却失传了,原因和它的用料有关。

不要以为它只是习武和打仗的人群专需,和我们普通人没什么干系,学而研之总之利多于弊;让我们看看它的原料,会明白它为什么会失传了。

金创药一用就止血,为何现在失传了,看看它的原料是什么就明白了

一,剃头匠的好运

其实,金疮药就是跌打损伤科药目的一个总称,它还有一个名字,又叫“刀尖药”。

这种药在古代是属于賊方药系列,大意就是刀气所伤,效果精效。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久,像东汉华佗被演绎的医术,“刮骨疗伤”后的止血;李时珍“开棺救孕妇”,这些名医在止血的时候,都会使用到止血系列的方子。

金创药一用就止血,为何现在失传了,看看它的原料是什么就明白了

只不过药方的配伍组成不同,各个医术者对药方的叫法不同,但是“金疮药”的功效大抵都具同样的效果。

各种“金疮药”的药方,流传的渊源是不同的,关于“金疮药”的功效,和它名字的来源,有一个史料是在近代起源的。

这个流派的说法是,发明了这种神药的人物,叫李成;是清朝的一个剃头匠。

这样一个职业和医术者本不是同行,一个纯粹的外行人,怎么把这个八竿子打不到的“金疮药”,给推向最辉煌的顶峰哪?

靠手艺吃饭的李成,在封建社会属于下九流,不过对于穷人家庭能有一个手艺,那也算不错的;最起码,有一门赖以养家的技术活家人不会挨饿。

只是可惜的是,李成是个手艺不精湛的剃头匠,每次顾客来剃头,他是又喜又忧;喜的是有客人才有收入,一家人的生活就有着落;忧的是,每次剃头他的手都不太当家。

金创药一用就止血,为何现在失传了,看看它的原料是什么就明白了

尽管每次都怀着多分小心,还是会拉破客人的头皮,渗出的血液严重的时候流多了,脾气躁的客人会急眼、骂人。

每当这时,李成能做的就是赔礼道歉不收理发刮脸的钱。

他琢磨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做剃头匠到老也不会发达,那天遇到倒霉的,头皮剃的深了,就会断了自己的财路。

他就寻思找个方法,让客人头上的伤口止血复合的快些。

北京城是三教九流各色人等聚集的地方,有本事深藏不漏的大有人在,有人告诉他这个事好解决,只要在剃破的头皮上撒上一点龙骨粉,就能很快止血而且伤口愈合的特别快。

李成一开始不知道什么是龙骨粉,既然有效果,就请明白人帮忙买来一些。

李成照着方子把龙骨砸开,碾成粉末装在小盒子里,遇到客人伤了头皮血流不止,捏一点一按,别说,止血真快,到第二天就啥事没有。

李成有了这个法宝,再不担心剃头流血,就让人多弄些龙骨备着,平常只要有空,就用铁药磙子撵碎,放起来慢慢用。

谁知这药粉的神奇之处不胫而走,慢慢街邻四坊都知道李剃头有神药。

金创药一用就止血,为何现在失传了,看看它的原料是什么就明白了

慕名而来的人多起来,大家都想买一点神药备着,留着日后碰伤皮肤用,一来二去的他的名声越来越大,找他的人再也不是门可罗雀。

李成心想“这比剃头强多了,又不累,还受人尊敬。”他干脆就歇了剃头的买卖,专心做神药生意。

按理说一个剃头匠不该有这么好的药方,李成从那捯饬来的也没人能说出来由,这件事,云做江湖神医所传吧。

李成的买卖日益扩散壮大,他本人没有什么本钱,就琢磨让出一些股份找人出钱入股。

人要是顺的时候喝凉水也会长膘,一个外国人听到消息,拿出一大笔钱入股了他的买卖。

他们先把神药到官府备了案,叫“金疮药”,然后扩大生产,有了钱就可以大肆收购药材,李成的名气大了,和他联络送药材原料的人络绎不绝。

金创药一用就止血,为何现在失传了,看看它的原料是什么就明白了

二,神药溯源

李成的买卖虽说药方是核心秘密,但在京城鱼龙混杂的地方,他的异军突起架不住有心人研究,很快他的“金疮药”方子,就不再是秘密了。

喝茶闲聊时,一个金石古玩家王懿荣知道了药方的秘密;初看这个药方没啥:“甲骨、樟脑、冰片、麝香、龙骨、松香、三七等”,都是药源中的原材料,虽说有贵贱也是中规中矩的常见货。

这个方子的奇妙之处,就是药方里藏着的一组“龙骨。”

都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这位金石家王懿荣就是研究这些古文化的,一看这龙骨可不是简单的药材,它的另一个名字可是响当当的“甲骨文。”

金创药一用就止血,为何现在失传了,看看它的原料是什么就明白了

这种带有图腾的龟背或骨头上,都有狞厉文,是商王朝祭天用的占卜器皿。

在商朝时期,根据《礼记.表记》里说:“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从这句话,能看出殷商祭祀文化已经达到相当高的规格;殷人祭祀几乎天天有,月月有;还被细化分为大祭小祭,商朝文化治下的百姓习惯,可以少吃一顿饭,不可以没有祭祀,祭祀解决了一切有疑问的思想活动。

商朝祭祀大到帝王登基,小到出门婚丧嫁娶,可以说无事不祭;没有祭祀商朝人精神就没了寄托。

祭祀用的占卜骨上,砸出很多秘密的小坑象形字,10个穿透的小洞孔,和37个不深的小孔,均因年份久远形成裂纹。

殷商最著名的大祭司妇好,当时是唯一的女姓大祭司;连后来最声名暴戾的殷纣王,都对他尊崇有加。

妇好每次率兵征战前,都需要祭祀过天地、祖宗、神泉后,才肯带领军兵出征,她不仅是神权阶层的领导者,也是维护奴隶阶级统治的特权代表人物,妇好深受皇帝武丁喜爱。

金创药一用就止血,为何现在失传了,看看它的原料是什么就明白了

后来,随着商朝祭祀的兴盛,所用的祭祀器皿越来越精美,最早时的甲、骨文占卜器具,逐渐被青铜器类代替。

这些甲、骨文不只是龟壳、骨头类的干燥药材,它上面的文字是一个时期的历史记录,这些东西数量有限,被做成药材原料,只会越来越少,而且很多还随着“金疮药”的名头流失国外,河南殷商的子孙里,有人为了几量碎银刨祖坟也是不鲜见。

为了堵住这些供应商和药商,将甲骨文的古董做药材使用,王懿荣自己花了大把的银两,收购了1500多片龙骨。

京城有人拿甲骨文做药材,来卖货的人多起来,王懿荣手里的资金吃力,根本就买不起了,他只好联系上大玩家刘鹗,将手里收藏的转卖给他1000多片。

这个刘鹗就更“厉害”了,他不仅从王懿荣的手里收购数量不菲的龙骨,自己还通过各种渠道,网络收购了3000多片;到后来,不满足于在京城等着货商上门,他自己直接就去了殷商遗址所在地,联系上当地人刘大绅又买了一千多片。

这个刘鹗收购龙骨,是不是出于保护的目地不得而知,终归,龙骨不再被药商垄断消耗掉,沉淀留下来也算一种保护文物的方式吧,必竟殷商六百多年的历史,还是有很多值得研究继承的价值,去其统治中的糟粕是历史为镜的功能。

金创药一用就止血,为何现在失传了,看看它的原料是什么就明白了

三,“金疮药”的特殊工艺

“金疮药”的制作方法,工艺难度是复杂难以掌握的;很多甲骨原料的筛选,和它异常坚硬材质的加工处理,都是费力还复杂。

像清朝的“金疮药”,药商收购上来的原材料,需要先检查有没有质变,如何清洗干燥、几蒸几晒、打磨成粉,熬煮到火候,分配量数,都有一套严格的管理方法。

经过加工好的粉末,包装最后一道工序,才会来到用家手里。

龙骨作为“金疮药”的主要成分,和它几千年葬于地下有深秘的关系。

龙骨本来是动物的血肉之躯,它的物理属性和所有生命体一样,经历亘久埋葬在地下,沁润在大地土壤的气息里,风吹雨淋日晒风沙掩埋,年份久了形成一种物理氧化体。

里面含有丰富的氧化铁和锰等稀有金属,逐渐演变的还有碳磷酸钙,对血液的凝固性极佳,被有心人发现,用于“金疮药”中彰显了突出药性。

金创药一用就止血,为何现在失传了,看看它的原料是什么就明白了

现在,市场体制和容量都发生了巨变,受限原材料的特殊性,无法批量生产金疮药,加上它属于国家保护的甲骨文文化,现代人已经很难获得龙骨。

清朝的这组“金疮药”至此,也就彻底根绝了。

龙骨的特殊性还有一个,是我们现在人的教育中持怀疑不太接受的,就是它带有的祈神文化的磁力,这种力是占卜后具备的。

龙骨和甲骨文上的坑点,是殷商和神沟通的咒语,他和我们所学的拼音、数字一样,都是一种表达内容的文字,这种信仰里的咒语,是属于梵语的一种,也是现在所掌握的知识中的空白点。

金创药一用就止血,为何现在失传了,看看它的原料是什么就明白了

对于祭祀,日本人的理解,比我们多些,就事说事不能说他们人品,尽管他们的祭祀文化也是学的中国的。

有段关于日本侵略中国时的历史,讲的是,日本人觊觎殷商古董中著名的司母戊大鼎,为了得到这只鼎,他们用了很多士兵几次搜索想得到它。

本来老百姓挖墓时得到这只大鼎,就想卖掉它发笔横财,价格都谈到20万大洋,就在村民和商人砍价时,日本人得到消息赶来。

安阳武官村的老百姓不想发财是假的,但是给日本人却不愿意。他们分析以日本人的秉性,这只大鼎拿到也不会给钱,村民急忙把鼎又埋入地下。

金创药一用就止血,为何现在失传了,看看它的原料是什么就明白了

日本人在村里搜查一圈找不到鼎,就把老百姓叫到一起,威胁他们拿不到鼎老百姓一个也别想活。

大家为了保护这只鼎,只好从不重要的地方挖些小古董交给日本人,听说的大古董没有着落,日本人决定先回去,以后择机再找。

等日本人走后,村民商量,鬼子一定还会再来,村里人知道埋鼎的人不少,如果他们枪毙人或者打死打伤村民,都会有人挺不住说出来。

几个管事的人商量,偷偷把鼎换个地方埋,村里人不知道更安全,说干就干他们不敢耽搁找了几个大汉埋鼎。

话真让他们说着了,没几日,正如他们预料的,很多日本军又来了,远远地被人看见回村报信。

眼见日本兵越来越近,这时大鼎还在地面上,挖土逃跑都来不及,几人心想这回可死定了。

不想,忽然刮起一阵泥沙俱下的大风,漫天突然而起黑不透风的尘雾,挡在鼎和日本人中间,大鼎和村民被遮在灰尘里,外面的人根本就看不见,日本人感觉怪异不得不退回驻地,村民侥幸逃过一场劫。

有这味龙骨成分的“金疮药”,被淹没在我国医药史里,属实是无可奈何的事。

不过祖国璀璨的医学浩瀚如海,有很多和“金疮药”一样功能的也有很多。

金创药一用就止血,为何现在失传了,看看它的原料是什么就明白了

尽管它们的组成不同名字,但是功效无二,也算弥补了这款“金疮药”绝传的缺憾;用其它药材代替,留下更多的甲骨文,不仅是敬重古代的历史,也是对古人的尊重。

世间万物都有灵性,大地万物皆可入药;和“金疮药”有相类功效的,在《伤科汇篆》里,《伤寒论》、李时珍的著作中都有。

这些荟萃与各类医药典籍中的,“金疮药”又叫“刀尖药”的,不只是单一的外用于;止血消瘀化毒刀兵剑戟利器所伤;还可以用于女性、儿科方面。

它具备消瘀止痛等清理内脏病积的功效,达到推动气血瘀滞下行,也是奇妙不可方物的奇药。

能从植物科目中开辟出新成分的“金疮药”,可能会找到更多好的资源,这对冲破材料制约的障碍,形成更大的空间发扬“金疮药”的能量,是前景广阔的。

像道家的“三黄散”系列,药源都是很好找的,它和《医学心悟》里的药方,功效都与“金疮药”相类,都有清淤止血快,皮肉不容易腐烂化脓,伤口恢复得又快又好的效果。

如果未来能挖掘出更多的“金疮药”,为人类的身体健康服务,扩宽“金疮药”的药源,对救死扶伤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

金创药一用就止血,为何现在失传了,看看它的原料是什么就明白了

参考资料:

《伤科汇篆》作者:胡廷光

《医学心悟》作者:程钟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李时珍   金疮   殷商   商朝   药商   京城   方子   龙骨   甲骨文   药方   日本人   祭祀   药材   村民   功效   原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