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80后女大学生,卖掉父母房子,办学12年,7年生5娃惹争议

有人说:“为了梦想可以放弃一切。”

80后的陆晓芳,就是这句话的忠实践行者。

为了追梦,她不惜卖掉父母的房子。

最终却在苦苦支撑12年之后,再也坚持不下去,无奈惨败收场。

后来,她独自照顾5个孩子,每个月靠5000块钱维持一家7口的生活。

这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我们一起去看看。

安徽80后女大学生,卖掉父母房子,办学12年,7年生5娃惹争议

(陆晓芳和她的5个孩子)

安徽80后女大学生,卖掉父母房子,办学12年,7年生5娃惹争议

陆晓芳,1981年出生于安徽合肥市的一个普通家庭。

虽然家里日子并不富裕,但好在父亲有一份稳定的工作。

所以在生活上,从未亏待过她和哥哥。

2005年,从安徽农业大学毕业的陆晓芳,像无数大学生一样,对未来满怀希望。

一脚踏出校门的那一刻,仿佛离实现自己的梦想,又近了一步。

陆晓芳的梦想,就是能成为一名老师。

在她看来,老师是一份非常神圣的职业。

她相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希望自己能帮助更多的人学到知识。

2006年2月,陆晓芳从同学口中得知,肥东县古城镇的范店小学,因为教学条件差需要老师。

对陆晓芳来说,这是一次绝佳的机会,她萌生了去支教的想法。

安徽80后女大学生,卖掉父母房子,办学12年,7年生5娃惹争议

(办学艰难,陆晓芳难过流泪)

怀着一颗踌躇满志的心,她瞒着家人,偷偷地跑到了肥东县古城镇范店小学。

然而,到了学校后,眼前的场景完全超出陆晓芳的预料。

范店小学最初是范店村的村民出地、出工、出资而建的,老师的工资都是村民们凑钱发的。

直到2000年,学校被政府收编,才得以改变。

但是,学校的环境并没有得到良好的改善。

教室里没有课桌椅、黑板、粉笔等基本的教学用具,每个孩子都是自带板凳到学校上课。

学校的办学条件非常差,学生也仅仅只有十几个。

因为没有老师,学校已经到了难以维持正常教学秩序的境地。

而这十几个孩子还都是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孩子的教育自然成了问题。

看着一个个天真无邪的孩子,陆晓芳心有不忍。

本应是读书的年纪,却因为没有读书的条件,被迫失去改变命运的机会。

父母忽略孩子,学校教育衔接不上。

无知懵懂的他们,根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

她想,如果自己留下来,这群孩子就有机会走出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

而在五彩斑斓的世界里,才有改变他们命运的机会。

安徽80后女大学生,卖掉父母房子,办学12年,7年生5娃惹争议

反复思量后,陆晓芳最终选择了留下来。

学校里时常断电,还因为交通不便,每个月外出一次就要买够一个月的储备粮。

最不方便的,是学校里没有自来水。

要用水的话,还得自己到附近的井里去打水。

但陆晓芳从不觉得很艰苦,比起这里的孩子,她感觉自己已经够幸运了。

她告诉自己,一定要守下去,只要孩子们能学到知识,她的坚持就有意义。

安徽80后女大学生,卖掉父母房子,办学12年,7年生5娃惹争议

陆晓芳沉浸在梦想成真的喜悦中。

但这种喜悦,仅仅维持了两个月。

两个月后,校长突然告诉她,学校已经办不下去了,让她自寻出路。

从一开始,陆晓芳就知道,学校会面临这种结果。

只是,她没想到时间会这么快。

她的内心忍不住地难过。

本以为自己就是孩子们的希望,只要自己留下来,学校就会继续办下去。

但她终究还是高估了自己。

面对无力扭转的现实,陆晓芳不得不选择离开。

可当真要离开时,陆晓芳意识到,周边村子就这么一个学校。

如果连这唯一的学校都关门大吉了,那这些孩子们该怎么办?

安徽80后女大学生,卖掉父母房子,办学12年,7年生5娃惹争议

陆晓芳问校长,这些学生以后要去哪里上学?

校长叹息着告诉她,只有去县城读书,或者辍学这两条路。

留守孩子们的家庭经济状况都比较困难,在这里上学都是“高就”,何谈去县城?

既然去不了县城,肯定就是辍学。

而这种结果,是陆晓芳最害怕看到,也不愿意看到的。

陆晓芳想不明白,范店小学虽然条件很艰苦。

但无论多难,总是会有老师过来支教的。

支教老师没有放弃,家长和孩子没有放弃,为什么上级机构要先放弃呢?

俗话说:“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但当时当地无奈的现实,明明就是“穷了教育,苦了孩子”。

她一次又一次地问自己,到底有什么办法,才能让学校继续办下去?

思来想去,唯一的办法,就是找到愿意接管学校的人,将学校重新开起来。

可这个人又要去哪里找?

其实,在2005年的时候,就有一些教育工作者尝试通过合作办学的模式,来恢复范店小学的正常教学。

但最终,他们的努力都失败了。

安徽80后女大学生,卖掉父母房子,办学12年,7年生5娃惹争议

陆晓芳还记得,刚到学校时,有一位70多岁的老人,正准备带着5个孙子去县城陪读,锅碗瓢盆都准备好了。

听说学校里来了新老师,老人欣喜若狂地跑到学校,确认是不是真的。

亲眼目睹是真的后,老人嘴里一直念叨着:“真好!真好!咱不用去县城了。”

周边的村民也纷纷跑来,感谢来支教的大学生,并且希望他们能坚持下来。

那个时候,他们真的就是孩子和家长的希望。

陆晓芳无法忘记老人眼睛里闪烁的泪水,也忘不了村民眼神里的期盼。

对他们来说,老师就是绝境里的一束光。

安徽80后女大学生,卖掉父母房子,办学12年,7年生5娃惹争议

没多久,陆晓芳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

她要接手这个学校,只要有她在,她一定会让这些孩子有书读,有学上!

更重要的是,她还可以做老师,延续自己的人生梦想。

陆晓芳如同初生的小牛一样,认为自己只要满怀激情,就可以战胜一切困难。

可她终究把一切都想得过于简单,不知道现实往往比想象的会更残酷。

作为一个没有社会根基的年轻人,她不仅毫无办学经验,更没有一分钱,可以用来改善范店小学的办学环境。

她也曾问过自己,到底拿什么来接手范店小学?

最后,她只能破釜沉舟,借钱办学。

2006年7月,陆晓芳悄悄地从亲朋好友那里借来一笔钱。

她用这笔钱租下范店小学,并和范店小学所属的杨塘学区中心学校签订了一年的办学协议。

安徽80后女大学生,卖掉父母房子,办学12年,7年生5娃惹争议

(陆晓芳多方筹资办起来的小学)

同年8月,陆晓芳正式接手范店小学。

那一刻,陆晓芳觉得,自己的未来充满了无限可能。

她在心里默默地说:

“既然选择了这条路,那就要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为这里的孩子负责。”

可是,生活并不是靠梦想来维持的。

她面对的是一所破落不堪的学校,时常断电,不通自来水。

更糟的是,遇上下雨天,教室里还会淅淅沥沥地下小雨。

陆晓芳当然知道这些问题的存在。

这一手烂牌,她该怎样逆转?

钱,钱,钱!

开头借来的钱已经花光了,学校看上去毫无变化,依然面临关闭的窘境。

陆晓芳总不能光用激情和热血,就教会学生知识吧?

安徽80后女大学生,卖掉父母房子,办学12年,7年生5娃惹争议

(重建的学校)

此时,很多家长已经得知,范店小学由新来的大学生老师接手了,他们找到了陆晓芳。

并告诉她:“我们真的希望,你能够好好地将学校办下去。”

是啊,陆晓芳是希望。

可这份希望,似乎没有她想象的那么简单。

接手学校的第一年,学校就招收到100多名学生。

为了能提高教学质量,陆晓芳拒绝做复试班级。

她担心那样的话,孩子们吸收知识的环境和能力都大打折扣。

她把学生从学前班到6年级,共分了7个班级。

但这也意味着,原本的教室不够用,唯一的办法就是增加教学楼。

所有的问题,都集中在一处,明明白白地告诉陆晓芳,学校急需进行改造,而且越快越好。

安徽80后女大学生,卖掉父母房子,办学12年,7年生5娃惹争议

俗话说,一分钱难死英雄汉。

何况对于一个刚毕业不久的普通女大学生呢?

万般无奈之下,陆晓芳最终选择向父母求助。

而生活在合肥市的父母,在得知女儿的境遇后,十分揪心,但更多的是不理解。

父母极力劝说:“孩子,你还是放弃吧,你太年轻了,承担不起这份责任。”

陆晓芳执拗地说:“如果我走了,那些孩子就完了。”

双方谁也劝不动谁。

最终,父母不忍心女儿为了心心念念的学校吃苦,决定卖掉居住多年的房子。

甚至,还将自己下岗时,工厂买断工龄的钱一并给了陆晓芳。

除了父母给的钱,陆晓芳又厚着脸皮向亲戚朋友借了一圈。

最后,一共凑足了40万。

一些村民为了支持陆晓芳,也纷纷将自家耕地租给她办学,租期30年。

安徽80后女大学生,卖掉父母房子,办学12年,7年生5娃惹争议

(陆晓芳在给孩子们上课)

钱有了,地有了,也得到了大部分人的支持。

很快,陆晓芳在学校的旧址上,重新翻建了一栋两层楼的教学楼,并将学校改名为:大陆小学。

来这里上学的孩子,基本全是周边村子里的留守儿童。

他们当中,有的孩子因为家庭穷困,没有交过一分钱。

而有的则因为是孤儿,根本没人管。

陆晓芳在得知情况后,把孩子们的上学费用都免掉了。

随着学生越来越多,学校的专职老师、教职工,也从最开始的几个人发展到十六人。

2009年,为了能解决教职工的办公问题和师生的住宿问题,陆晓芳又花了近6万元新建了一栋活动板房。

同年,为了解决孩子们的午餐问题,她又修建了一座食堂,还为学校建起了围墙。

不仅如此,为了方便孩子们上学,陆晓芳还将通往学校的主干路修好了。

几年下来,学校的条件不再像当初那样艰难。

孩子们不再自带桌椅来上课,也不用担心因为没有老师而上不了课。

陆晓芳也因为这所学校,荡尽了父母一辈子积攒下的家产。

不仅如此,为了能节约开支,她还把父母从城里接到了学校,给她做后勤,甚至还把哥哥和嫂子也“拖下水”。

家人虽有不理解,但都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支持陆晓芳。

倾全家之力,干这一件事,光见投入,不见收获。

生活原本还算过得去的家庭,也因为陆晓芳的一个决定,越发清贫。

如今,眼看着她就要拉上一家人,陷入这个无尽的深渊中。

安徽80后女大学生,卖掉父母房子,办学12年,7年生5娃惹争议

(在学校午睡的孩子)

很多人表示不解,陆晓芳明明可以事不关己地离开,重新寻找到自己梦想的起点,何必坚守在条件如此不好的地方穷折腾呢?

陆晓芳说:

其实我很清楚,这是一件风险很大的事,但这里只有这一所学校能让孩子们上学。

如果我走了,他们大部分都会辍学。

即便能上学的孩子,也要去20公里外的镇上。这些留守儿童和村子里的老人如何能受得了?

梦想已不仅仅是她自己的梦想,她心里还装着旁人理解不了的大爱。

其实,从2007年开始,杨塘学区中心校就没有再和陆晓芳签订新的办学协议。

没有协议,就意味着陆晓芳并没有合法的办学资格。

也意味着她花了几十万修建的学校,变成了一所“黑学校”。

陆晓芳几年的付出,瞬间变成了零。

更糟糕的是,不合法学校面临着随时被“取缔”的可能。

陆晓芳的心头,仿佛压着一块磐石,沉重无比。

安徽80后女大学生,卖掉父母房子,办学12年,7年生5娃惹争议

2009年,因为陆晓芳“未批先建”,以及协议合同到期,吃上了官司,被责令要求尽快腾出校舍。

却又因为100多名学生,没有学校可以分流出去,大陆小学又坚持了下来。

而很多家长在听说学校要被取缔后,也纷纷向相关部门反映。

希望学校能保留下来,让孩子们有一个接受教育的机会。

这让陆晓芳存有一丝侥幸,也许这就是学校能办下去的希望。

同时,她的事迹也引来不少媒体的关注,得到很多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

2014年,吴勇到大陆小学做志愿服务时,认识了33岁的陆晓芳。

他被陆晓芳的故事所打动,觉得这个女人很伟大,也很不容易。

也许是两个人都拥有一颗善意的心,没多久,他们便相互吸引,走到了一起。

安徽80后女大学生,卖掉父母房子,办学12年,7年生5娃惹争议

(学校里的孩子们正在吃午饭)

吴勇也非常支持陆晓芳的事业,为了能帮到陆晓芳,他还辞去自己原先的工作,帮陆晓芳一起在学校里照顾孩子。

2015年,即将生孩子的陆晓芳还在为了学校而坚持着。

为了能容纳更多的学生,她将原本用于职工宿舍的活动板房,投入教学临时使用。

虽然能勉强当作教室用,但这活动板房因为建筑时间比较久,存在安全隐患。

陆晓芳一直想要进行改造,却苦于没有资金无法动工。

2015年的冬天,许多志愿者为了不让学生受冻,自发捐款4760元给学校换上了新的窗户。

但没想到,新年的第一场暴雪就将这栋活动板房压垮了。

教室里的大部分课桌和凳子,连孩子们最喜欢的电子琴都被压坏了。

站在坍塌的活动板房前,陆晓芳的眼泪止不住地哗然而下。

为了这所学校,她已经苦苦支撑了9年,甚至将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都奉献在了这里。

这场雪,击碎了陆晓芳这些年来的坚持,仿佛也在暗示她,学校已经快要走到尽头。

但她又感觉很庆幸,她说:“还好因为暴雪,学校停课了,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随着活动板房的坍塌,陆晓芳面临着更大的问题,30多个孩子将没有地方上课。

不少学生家长在得知教室被大雪压垮后,纷纷担忧孩子日后的学习。

安徽80后女大学生,卖掉父母房子,办学12年,7年生5娃惹争议

(暴雪压垮的活动板房)

最后,陆晓芳不得不将狭小的图书室、老师的办公室,就连职工住宿的地方都腾了出来,才勉强凑出给学生上课的地方。

而面对倒塌的活动板房,陆晓芳想尽了一切办法,也没有筹集到资金来解决。

她只能无奈地向社会发起求助,很快,陆晓芳就收到2万元的捐款,也有人表示,可以免费为学校搭建教室。

陆晓芳在第一时间联系了好心人,建造了两个36平方米的“集装箱”教室,以保证在新学期能供学生们正常使用。

在无数人的帮助下,大陆小学虽摇摇坠坠,但又坚持了两年。

安徽80后女大学生,卖掉父母房子,办学12年,7年生5娃惹争议

2018年1月,大陆小学最终还是没能躲过被“取缔”的命运。

而此时,距离大陆小学的第一届毕业生已经过去了11年。

其中还有一名学生,考上了厦门大学的研究生,这让陆晓芳很是欣喜。

陆晓芳认为,自己的想法其实很简单。

就是希望孩子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能争取到一个深造的机会,可以用知识改变自己,改变家乡。

有人说:

陆晓芳的精神是值得鼓励的,很少能有年轻人做到像她这般大无畏。

也有人说:

她的行为十分固执、鲁莽、无知。

不应该在没有任何批准手续的情况下,坚持建学校。

她毫不在乎是否能得到法律的保障,也不考虑家人的未来。

面对别人的质疑时,陆晓芳则说:

自己是来完成使命的,大陆小学就是自己的使命。

但事与愿违,陆晓芳12年的追梦之路,最终以惨败收场。

安徽80后女大学生,卖掉父母房子,办学12年,7年生5娃惹争议

(陆晓芳给自己孩子喂饭)

学校关闭4年后,陆晓芳一家一直处于一无所有的境地。

因为没有法律的认可,连基本的补偿也拿不到。

在陆晓芳的父母眼里,空旷的教学楼成了他们仅剩的财富,他们不想离开。

为了谋求生活,陆晓芳与丈夫不得不选择回到自己长大的城市,重新开始。

但她却没了可以容身的家,没了工作,还要承担起养育5个孩子的责任。

他们只能在瑶海区和平小学对面租了一间两层楼的门面房,每个月租金一千多块钱,只为了能方便大儿子上学。

2014年,陆晓芳和丈夫吴勇在一起后,2015年就生下了大儿子。

但因为是早产,儿子的体质一直不是很好。

2016年,陆晓芳又生下他们的第二个孩子,原本已经有两个孩子的他们已经很满意了。

却不想在2018年、2019年、2021年,又意外怀孕。

因为不舍,最终陆晓芳还是将这三个孩子都生了下来。

就这样,7年时间,这个家庭迎来了5个孩子。

安徽80后女大学生,卖掉父母房子,办学12年,7年生5娃惹争议

(陆晓芳和自己的孩子们)

如今,为了养活一家7口,丈夫不得不在外打工,而她只能在家全职照顾5个孩子。

然而,一个人照顾5个孩子,该有何等不易?

但对陆晓芳来说,这并不是什么难事。

自己忙的时候,就让老二老三帮忙照顾小的。

当初的陆晓芳为了能给别人带去希望,不惜牺牲一切。

而如今,自己的孩子到了该上幼儿园的年纪,却因为没有钱,只能留在家里,帮着自己照顾更小的孩子。

这何尝不是一种心酸。

有时候,孩子嘴馋想吃零食,陆晓芳就给孩子做煎饼,熬点粥加点糖,来给孩子们打打牙祭。

因为没有钱买玩具,孩子们常常因为一个矿泉水瓶子打架。

但无论怎么省,日子始终过得紧巴。

2个大人5个孩子,加上房租以及各种生活开销,仅靠丈夫5000块钱的工资维持,已经达到陆晓芳一家人的生活极限了。

好在许多亲朋好友对陆晓芳一家十分关照,孩子的衣服、鞋子大部分都是他们送的;

有时候,还会有一些志愿者来帮她带孩子,社区也会送一些生活用品。

陆晓芳说:“自己从不后悔生这么多孩子,每天都在感受幸福。”

在她看来,虽然物质条件艰难,但自己却过得非常开心,也很充实。

如今,面对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陆晓芳自嘲:“这些年,我的思想已经与社会脱轨了。”

这也使得她对生活没有太强烈的物质欲望。

对于孩子,她觉得只要能吃饱穿暖,能上学就可以了。

目前,她最大的心愿,是能有一套公租房,至少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

对于未来,陆晓芳依旧满怀信心,她坚定地说:

现在全家的困难都是暂时的,未来一定会慢慢地好起来的。

安徽80后女大学生,卖掉父母房子,办学12年,7年生5娃惹争议

(陆晓芳)

陆晓芳虽然带着年幼的孩子,但她也经常抽出时间去做一些志愿活动。

2021年春节前后,她还和志愿者们经常出现在车站的引导队伍中;

疫情期间,也多次在社区为进出人员扫码登记。

后来,陆晓芳了解到,安医大有遗体捐献的接收站,就动了遗体捐赠的念头。

在她看来,遗体捐献是一个人去世后,为社会继续作贡献的另一种方式。

即使生在贫苦,活在贫穷,陆晓芳依然想要用自己的行动帮助更多的人。

她说:“这是一件挺有意义的事,如果自己的眼角膜能帮助别人复明,那也是一种生命的延续。”

在得到家人的支持后,陆晓芳神情坚定地在遗体捐献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

很多人说,陆晓芳的生活状态都是她自己造成的悲剧。

我只想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经历了12年的创业,遭受到许多打击,陆晓芳都没有丢失那颗善良纯粹的心。

她始终坚信,生活一定会慢慢好起来的。

人生最难能可贵的,并不是你所创造的财富。

而是在你失败之后,对生活依然抱有一颗相信美好的心。


作者:朱小鹿&廿一


关注我@朱小鹿,阅读更多百万级爆文。

你好,我是朱小鹿博士,是90后,也是武汉大学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后。

主业一门心思搞科研,副业用零碎时间写稿。

用动人的笔触,写走心的真实故事。

关注我@朱小鹿。或者点赞、评论、私信我,互相探讨学习,一起努力蜕变,成为更优秀的人。


安徽80后女大学生,卖掉父母房子,办学12年,7年生5娃惹争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肥东县   父母   安徽   小鹿   遗体   女大学生   县城   家人   房子   条件   老师   大陆   梦想   孩子   小学   机会   学校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