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为何兵止三八线?六次战役紧急喊停,一封电报改变主席决策

在朝鲜时我们就已经意识到了,中国的志愿军是我们美国两次世界大战以来碰到的最强硬的对手。

——美国前中情局局长、准将 弗农·阿·沃尔斯特


1951年初,抗美援朝第三次战役胜利结束,此役志愿军越过三八线,解放汉城,将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逼退至三七线附近。志愿军的大获全胜再次引发世界政坛轰动,面对志愿军势不可挡的攻势,白宫开始讨论是否应该放弃南朝鲜李承晚政权,撤出朝鲜半岛固守日本。

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以后,连续发动的三场战役完全击碎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更是将不可一世的麦克阿瑟从生涯巅峰打入了人生低谷,灰溜溜地退出了朝鲜半岛。然而就在这大获全胜之际,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却下达了一个命令:停止南进,全军休整!

志愿军为何兵止三八线?六次战役紧急喊停,一封电报改变主席决策

彭德怀油画

彭德怀的命令如一盆冷水浇灭了金日成统一半岛的热情,取而代之的是因不理解而延伸出的愤怒。苏联驻朝鲜大使兼军事顾问捷连季·福米奇·什特科夫也想不通为什么,明明局势大好,部队士气也正高,为什么不一举南下把美国人赶到海里去。

对于金日成和什特科夫不断催促的南下要求,彭德怀只是将毛主席的电报拿出来给两人看:

如朝方同志认为不必休整补充就可前进,则亦同意人民军前进击敌,并可由朝鲜政府自己直接指挥。志愿军则担任仁川、汉城及三八线以北之守备。

就是说如果金日成坚持要乘胜追击南进,志愿军也不阻止,但是只能让朝鲜人民军自己去打,志愿军帮你守住后方避免仁川登陆重演,同时为你提供后勤保障。

而且当时的人民军已经恢复了不少元气,具备战斗力的兵力有十多万人,理论上也是可以完全脱离志愿军进行单独作战的,但显然所有人都知道,朝鲜人民军根本不可能依靠自身力量战胜联合国军,不然也不会等志愿军来救。

金日成和什特科夫为了能让志愿军继续南下,把事情闹到了莫斯科,但是他们没想到的是,斯大林站在了志愿军一方,并且批评什特科夫“不懂不要瞎指挥,不要干涉彭德怀用兵”。而这也相当于苏联表态,赞同中国兵止三八线的做法。

志愿军为何兵止三八线?六次战役紧急喊停,一封电报改变主席决策

彭德怀和金日成

如今很多人提到抗美援朝战争,第一个反应就是中美两军之间巨大的武器装备差距。不过要知道的是,从第三次战役开始,志愿军就开始逐步换装苏式武器,到五次战役时,一线部队基本都是清一色的苏式武器,火力空前强大,尤其是在炮兵和班组火力上,有了质的提升,和美军并没有太大的差距。

既然如此,在一二次战役期间,用着“万国造”武器的志愿军能把美军推回三八线,那用上苏式武器的志愿军,为何不一鼓作气把美军赶下海呢?

志愿军为何兵止三八线?六次战役紧急喊停,一封电报改变主席决策

其实在第二次战役结束之后,毛主席和彭德怀就已经意识到三八线已经是志愿军进攻的极限了,二人虽然在三次战役发动时间上有些分歧,但是整体意见是一致的,就是将战线稳固在三八线,战争从战略进攻转变成战略相持。

有人可能会反驳,第三次战役、第四次战役和第五次战役主要战场都是在三八线以南,而且志愿军是先进后退,明显是因为打不过美军才被迫兵止三八线的。

对于坚信这种说法的,只能说没有真正去了解抗美援朝战争,更不了解毛主席和彭德怀二人。

志愿军为何兵止三八线?六次战役紧急喊停,一封电报改变主席决策

在志愿军入朝之前,毛主席就对抗美援朝的结果做出了三种设想:

1、在朝鲜半岛内驱逐美军,从根本上解决朝鲜问题。

2、迫使美国谈判。

3、美军配合国民党军队对中国大陆进行全面进攻。

对于这三种设想,毛主席的期望是避免第三种,争取第一种,接受第二种。也就是说只要把美国人逼到谈判桌上解决半岛问题就是胜利,当志愿军打到三八线后要不要继续打下去,一来看实际战场形势,二来主要选择权在于美国,这也是为什么毛主席会说:

美帝国主义愿意打多少年,我们也准备跟他打多少年,一直打到美帝国主义愿意罢手的时候为止,一直打到中朝人民完全胜利的时候为止!


志愿军为何兵止三八线?六次战役紧急喊停,一封电报改变主席决策

抗美援朝的前两次战役就基本已经奠定了朝鲜半岛的局势,同时经过这两次战役,彭德怀也意识到以志愿军的后勤补给能力、装备火力水平,以及美军已经逐渐适应了志愿军打法和部队连续作战下已经十分疲倦的客观情况,志愿军很难再达到两次战役时的战果。

所以在二次战役结束后,彭德怀就认为不应该立刻越过三八线,而应该让部队休整。至少要到春季后再伺机发动进攻,越过三八线,但也只是打到汉城为止,因为再远的话作战困难就会大大增加。

事实上当时联合国军方面也已经发出了谈判要求,也就是说已经达到了战前可以接受的战略目标。但这被毛主席看出美国是想搞缓兵之计,乘着谈判集结兵力再发动反击,所以毛主席立刻要求彭德怀立刻发动三次战役打破美军的阴谋,将美军真正逼上谈判桌。

不过毛主席也认为三次战役结束后必须让志愿军进行休整,并且要求部队做好长期战争准备,对于三八线至三七线的土地要不要占据视情况而定,情况不好撤回三八线就行,不追求一城一地的得失;彭德怀对于毛主席的战略安排没有异议,只是认为,如果越过三八线再撤回来,可能会影响士气,不应轻易放弃已占据的土地,所以才一开始希望能够先休整部队再发动三次战役,这也是三次战役中毛彭二人唯一的意见不同处,但对战局没有影响,影响的只是局势稳定后,朝鲜多多少土地的问题。

志愿军为何兵止三八线?六次战役紧急喊停,一封电报改变主席决策

那既然战前的战略目标中有争取驱逐美军的目标,为什么还在全线胜利的情况下刹车呢?

这就不得不佩服毛主席和彭德怀二人对战场态势的清晰认识,他们没有被一系列胜利捷报冲昏头脑,而是非常冷静地看待形势变化。这一点让不少美国人极为佩服,普利策奖得主大卫·哈伯斯塔姆在生前的最后一本著作《最寒冷的冬天》一书中将彭德怀称为“近乎完美的军事家”。


随着战事的进行,彭德怀清楚地认识到了志愿军面临的困难是越来越严峻。

首先是后勤上的困难,由于朝鲜政府的基层力量已经瘫痪,基本没有筹集粮食的能力,朝鲜人民也因为战火陷入粮食短缺的地步,志愿军根本无法就地征粮,所以志愿军的粮食基本都是来自中国大陆。

但是由于战线拉长加上美军飞机对后勤线路的密集轰炸,让汽车兵一度成为了志愿军中最危险的兵种,结果就是导致一线部队处于饥饿和疲倦之中。三次战役前,来自后方送来的粮食一度只能满足四分之一官兵的最低需求,其余的粮食基本只能来自于缴获。

志愿军为何兵止三八线?六次战役紧急喊停,一封电报改变主席决策

第二点就是兵力上的不足,虽然志愿军投入了数十万兵力,并且不断有新的队伍入朝,但随着战线的拉长,越来越多的部队不能直接投入到一线战场,而是要在纵深布置防线。一来是保护后勤要道不会遭到小股敌人的破坏;二来防止敌人反击,增加防线的韧性;三来预防美军复制仁川登陆式的进攻。而且随着新队伍不断加入战局,后勤的压力也会更大,周恩来总理甚至不得不亲自出面要求苏联直接从远东部队中抽调500辆现役卡车来保障后勤运输。

志愿军为何兵止三八线?六次战役紧急喊停,一封电报改变主席决策

志愿军汽车运输队

第三点则是三八线以南地势相对平坦,更适合美军机械化部队作战,不像半岛北部山地相对居多,使得美军的技术优势发挥不出来。而且,美军在半岛以南已经构筑了严密的现代化防御工事,战场形势和特点和北部的攻防战完全不一样,志愿军很难发动运动战特点,只能进行阵地强攻,以己之短攻敌之长,这无疑会大大增加无畏的伤亡。

更重要的是,新中国的国力不支持志愿军长期和美军进行大规模战役,打到三八线已经完成了可接受的战略目标,朝鲜政府也保住了,可以说抗美援朝已经获得了胜利,完全没有必要消耗国力去和美军死磕。

志愿军为何兵止三八线?六次战役紧急喊停,一封电报改变主席决策

另外斯大林也并不希望因为朝鲜半岛的战争持续扩大,因为这可能会把苏联卷入到与美国的正面战争中,从而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所以兵止三八线对于中苏两国来说都是非常明智的选择。

而后来之所以会在三八线以南出现第四次和第五次战役,是因为这两次战役,包括第三次战役,都是为了挫败联合国军的进攻意图,尤其是第四次战役以机动防御战为主,为我军主力在三八线集结布防争取时间。这三次战役本质的目的还是以战促和,将美军打回谈判桌,并获取谈判主动权,同时稳固三八线的防御。

三四五次战役从结果上看均达到了战略目标,不过遗憾的是,也是最具争议一点的是在第五次战役后期,联合国军司令李奇微利用志愿军后勤薄弱只能发动“星期攻势”的特点,结合磁性战术,在我志愿军物资耗尽准备回撤之时发动反击,而志愿军和人民军对美军反击估计不足,因此损失较大,并导致在谈判上失去一些优势。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不少别有用心的人忽视我军战前规划的战略目标,开始大肆抨击五次战役,并认为是美军挫败了志愿军的南下攻势,希望以一次局部胜利来给美军前期的惨败遮羞,同时达到贬低志愿军战斗力的目的。但他们忽略了一点,就是美军并没有达到摧毁志愿军防线的目的,大费周章地进攻却还是被阻于三八线,反而是证明了毛主席和彭德怀早前的战略部署是对的。

志愿军为何兵止三八线?六次战役紧急喊停,一封电报改变主席决策

值得一提的是,在五次战役之后,志愿军也曾计划发动第六次战役,并且这次战役吸取了五次战役后期失利的教训,彭德怀的准备是极为充分的。不仅动用了13个军参与进攻,还配置了3个榴弹炮师、1个火箭炮师、1个战防炮师、3个坦克团,同时还有22个空军团(清一色的米格15战机)来配合作战。

而且准备可够两个月消耗的物资(13个军组成两个梯队,每个梯队打一个月),不会出现物资只够打一星期的情况。

从兵力部署上看,此次志愿军的作战规模是空前的,并且还是陆空立体式的现代化作战,并且当我军航空兵加入一线作战后,美军的空中优势将大大降低,再配合重炮部队,志愿军的地面优势也会进一步放大,似乎是具备了和美军在南朝鲜进行决战的能力。因此也有不少人是认为计划六次战役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将美军赶出朝鲜半岛,至少也是逼美军主动撤离。

志愿军为何兵止三八线?六次战役紧急喊停,一封电报改变主席决策

真的是这样吗?从三四五次战役可以看出,志愿军的目的是希望以战促和,将战场上获得的优势转化为谈判筹码,逼迫联合国通过谈判的方式结束朝鲜战争。并且希望将战场放在三八线到三七线之间,大量歼灭敌军的有生力量,这样可以形成战略缓冲区,从而掌握战场主动,确保三八线以北的安全。

既然已经决定了兵止三八线,那么这个战略就不会轻易改变,因此六次战役的本质还是和三四五次战役一样,毕竟在谈判中要取得优势,那么战场上也必须要获得优势,不可否认的是五次战役确实让志愿军失去了一些优势,而且联合国军并不甘心承认失败,非常希望彻底击败志愿军,获得朝鲜战争的完全胜利。

所以毛主席和彭德怀认为有必要进行六次战役,并且还要通过这次战役彻底击碎联合国军反攻的幻想。

在1951年7月份,彭德怀给毛主席的报告中就如此说到:

和谈并不一定是顺利的,可能需要经过严重的军事斗争,再有两三次较大的军事胜利,才能使敌人知难而退。

志愿军为何兵止三八线?六次战役紧急喊停,一封电报改变主席决策

不过这次战役之所以没有实施,原因是在于志愿军副司令邓华发给中央的一封电报。

当前敌人已有强大纵深的强固设防,而又是现代的立体防御,是不可小视的。如果以现在的力量和装备进行攻击,其结果有三,一为攻破了敌阵,部分歼灭的敌人;二为攻破了敌阵,赶走了敌人;三为未攻破敌阵而被迫撤离战斗。不管哪一结果,伤亡和消耗均会很大,尤其后者,对我是很不利的。

由于第六次战役的目的还是为了配合谈判,所以当时正在开城参加停战谈判的邓华将军也是在第一时间知道了六次战役的计划,不过当时邓华认为,无论六次战役是胜是败,对半岛局势的影响都不大,但是志愿军一定会付出较大的损失和消耗。

志愿军为何兵止三八线?六次战役紧急喊停,一封电报改变主席决策

邓华将军的担心是正确的,这一点在后来我军失利的白马山战役,以及美军惨败的上甘岭战役中已经得到证实,中美两军都没法去攻克一处防御完善的工事,而且当时美军构筑的现代化防御体系很难让志愿军进行有效的穿插,志愿军要强攻只能选择平推战术,这明显是有利于美军的。

因此邓华将军还建议不实施战略、战役性的反击,而是进行战术性的推进,这一点也在后来两军的对峙中证明是有效的。1951年美军带着仆从国军队先后发动了夏季攻势和秋季攻势,伤亡人数超过10万,但却颗粒无收,表明志愿军可以通过阵地防御作战的形式挫败美军的反攻,同时还能消灭敌军的有生力量,自身的损失也是较小的。志愿军也没有必要耗费大力气去打一场进攻战,这也不利于长期作战。

志愿军为何兵止三八线?六次战役紧急喊停,一封电报改变主席决策

邓华上将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从第四次战役开始,志愿军的被俘人数就开始大幅度增加,前三次战役志愿军被俘总计约600人左右,但是第四次战役就有接近4000人被俘,五次战役被俘人数更是超过了1万;要知道整个抗美援朝期间,志愿军被俘总人数约为2.1万人,五次战役就占了一半多。可见越过三八线后,我军的损失就开始大幅增加,从侧面证明了三八线是我军进攻的极限。

志愿军为何兵止三八线?六次战役紧急喊停,一封电报改变主席决策

毛主席在收到邓华将军的电报后,非常重视他的意见。另外当时的一些自身的客观情况也限制了六次战役的发动,一是因为朝鲜雨季到来,在后方引发了山洪,给后方补给造成了困难,以至于六次战役需要的两个月的物资并不能按计划准备好。二来,空军方面也无法按时完成准备,虽然刘亚楼向彭德怀保证空军可以参战,但是朝鲜境内并没有足够多的机场,因此需要临时修建,而要完成机场修建,不仅要在周围部署大量的防空火力网,机场内也要储备好足够的油料、弹药,整个修建过程还要警惕美军的轰炸。当时估计,空军要完成准备至少要等到11月。

所以经过邓华的提醒,毛主席在深思熟虑后改变了原有的决策,向彭德怀发报:

“对于9月份发起的战役计划再行考虑,可否改为抓紧准备而不发动?”

而最后彭德怀在分析了各方面的情况后决定“大战役反击在无空军配合下暂不进行”,六次战役最后成为了备而不发,不过未发动的第6次战役仍然发挥了积极作用,因为准备工作是在进行的,大战役的准备工作是瞒不过美军的情报部门的,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六次战役还是对美军形成了战略威慑,导致其在军事部署上会有顾忌,因此也为谈判创造了优势。

志愿军为何兵止三八线?六次战役紧急喊停,一封电报改变主席决策

结合未发动的第六次战役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志愿军对于战场形势和自身力量有着充分正确的认识,没有盲目发动南下作战,去规划不切实际的战略目标,兵止三八线是当时中国能做出的最佳选择。

另外从国际局势上看,在三八线停战是美苏两国都能接受的结果,这也促成了两大阵营的谈判,避免了战争规模的升级,同时又符合两个超级大国斗而不破的战略平衡,所以半岛的分裂在美苏冷战格局下几乎可以说是不可避免的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志愿军   金日成   朝鲜半岛   战役   苏联   人民军   目的   朝鲜   作战   国军   电报   我军   后勤   美军   战场   部队   主席   紧急   何兵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