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行才知道#
2022年5月23日,一场“非比寻常”的会议召开了。
我写过专题分析文章(经济复苏攻坚战打响:最新国常会稳经济一揽子措施,该如何解读?),如果错过,或者因为信息爆炸不知道是什么会议的朋友,可以点击标题查看了解一下。
新华社5月23日报道,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进一步部署稳经济一揽子措施,努力推动经济回归正常轨道确保运行在合理区间。
会议决定,实施6方面33项措施,主要包括:
一是财政及相关政策。
二是金融政策。
三是稳产业链供应链。
四是促消费和有效投资。
五是保能源安全。
六是保障基本民生。
大部分措施是针对疫情的负面影响而推出的稳经济措施,比如财政及相关政策、稳产业链供应链主要是对冲疫情对企业的负面影响;做好失业保障、低保和困难群众救助等工作主要是帮扶困难居民。
国常会还提出了促消费和有效投资的措施,这些措施也主要是托底性质的稳增长,而并非大水漫溉。总的来讲,国常会部署稳经济一揽子措施的目标是努力推动经济回归正常轨道。
正好上一周,中国互联网舆论掀起了针对“毒教材”的热议和声讨,还上演了一出“拉娱乐八卦人头搅混水”(就是景甜被罚款的新闻来转移公众视线)的好戏,让这场重要的会议,被各路财经,房地产,以及投资关联的自媒体的炒作和借势,被淹没了。
但是这些媒体炒作的一个关键点,很有意思,那就是把这次国常会提出的稳经济一揽子措施,偷换概念,说成是“12万亿规模的强刺激”。
基于这个概念,股市要飞,楼市要爆,房价要涨,甚至还拿出2009年的“4万亿”经济刺激做类比。其实在很多炒房,炒股的圈子里面,是掀起了一阵旋风的。
但是现实却一点脸都不给,甚至直接就用现实给这样的论调“上了一课”。
股市没有大涨,最多算稳稳的,楼市就更不用提,基本上还是在低迷和冷冻中瑟瑟发抖。
打脸如此之快,让“12万亿规模的刺激”论调很难受。
当然,世界所见,皆有因缘,从来没有什么空穴来风的说法。
这篇文章,就准备从这个“12万亿规模的强刺激”的说法和逻辑来源入手,有专业,有态度,有依有据的和各位读者朋友们一起,进行一次深入的讨论和分析。
拨开迷雾,看清本质,把握趋势,看到方向,才是正途。
硬核内容,错过不再。
以微见著,洞察先机,把握趋势,指导决策。
PS:
(如果这篇文章在其它资讯平台被看到,不用怀疑,就是抄袭搬运,厚颜无耻)
选择大于努力,思维决定层次,是任何时代任何环境下的重要规则。
有板有眼的12万亿是怎么来的?用“12万亿”做关键词,全网搜索可以看到很多关联的内容:
当然,12万亿是规模,后面收敛一点的,用的定语是“救市计划”,激进一点的就更厉害了,什么“新一轮放水”,“经济刺激”这样的论调都有。
而这种说法的来源,就是5月23日的国常会,而所谓的“12万亿救市”,是按照这次会议“一揽子计划”里面的数据大致算出来的:
数据基本上是真的,只有个别的有待进一步核实。以上规模全部加在一起,共可释放出12万亿左右的天量资金。
所以就有些人觉得这12万亿的规模相当于2009年4万亿的三倍,能够带来一轮超常规的天量投资,这是一轮强刺激,所以……
房价还敢不起飞?
股市还敢不大牛?
叠加全国普遍的楼市调控放松现实情况还有从2022年开年以来就经历了几轮暴跌的股市这样的背景,用“12万亿”来概念炒作,以及拉动情绪的做法,就非常好理解了。
事情就这么一个事情,说话写作都要讲究因果清晰,有依有据。
国家针对经济现状,做出了政策表率,高级别会议提出的经济纾困和刺激政策,解读利好,原本没有什么问题,但是误读和夸大,那就过了。
过了就错了,所以才有过错的说法。
从回归理性,尊重事实的角度来看这个所谓的12万亿救市计划的说法,其实用直击本质的眼光,就能看出来,此次出台的这12万亿基金项目,并非“增量”资金,而是“存量”资金。
真正的货币放水,是增量资金,从宏观层面来看,最直观的有两个数据,一个是固定资产投资,一个就是M2:
首先来看固定资产投资,比较明显的两个时间点,一个是2009年那一次的4万亿,一个是2017年货币化棚改,然后很明显,增速一路下行,这其实是中国国家对于货币增量的克制和稳健货币政策的体现,本质上是好事,而2022年,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增速上升。
然后从M2的角度来看,2009年“四万亿”落地后,M2同比增速达到了27.7%,当年的GDP增速为8.7%,两者的差额是19%。
2018年到2019年,增速回落到了8.2%到8.3%附近。即便是在疫情最高峰的时候,M2增速也只反弹到11.1%。
而2020年以来,中国的M2就非常克制,都在10%上下波动。
货币数据具有前瞻性,政策力度高低和态度往往晚于数据反映,而从货币数据的表现来看,并没有明显的大水漫灌的表现。
两相结合,本质立现:2022年国常会提出的12万亿,是稳经济的重要财政措施没错,但是和以往的放水,性质不同,效果不同,表现不同。
从原来的大水漫灌,简单粗暴,到2022年的精准滴灌,盘活存量,要看清楚表象之下的深层次区别。
中国国家对于通胀的厌恶,愿意牺牲效率,急病缓治,用时间换空间的主线思路,依然没变。
当然,有拉预期,刺激情绪的说法和观点也很正常。
12万亿,就算存量盘活,螺蛳壳里做道场,对于当下中国所正在经历和面对的经济压力和现实问题而言,也是好事,后续必然也会带来利好效果。
但是可能和主流这种浮躁浮夸的尬吹以及经历过曾经大水漫灌的群体理解的不一样。
从几个细节里面,来挖掘一下后续的中国经济趋势和方向,以及国家的思路主线:
1、这次国常会的政策和一揽子计划的出台,要看清楚背景和环境:因为疫情防控的原因,今年到了4月份已经有点稳不住了,固定资产投资都开始负增长了,所以才有这段时间我们看到的开大会,是为了督促落实要干活,所以,看清主线:
现在这些投资、货币政策是为了托底,防止超常规下滑,而不是超常规刺激。
2、厌恶通胀,保持政策定力,是这一次国家纾困经济压力的明显主线。
基于全球各国进入了加息周期的现实环境,和09年以及17年不一样,中国实际上是不具备货币信用扩张的空间和条件的。
但是经济不能不救,那么提高精准滴灌的效率和力度,才是真正的主线。
3、这一次的12万亿,主要是以国家财政为出发点进行推行的,直接一点,主要是让利未来收益,降低成本的方式,这里面真正有效的政策其实不是放水刺激多少,而是退减税2.64万亿。
放到国常会这种最高级别的场合来进行信号释放,其实和很多人理解的不一样,退税这个事情,本质上就是要让地方政府让渡收入的做法,其实这条政策在年初就已经确定下来的,而且是在2021年的基础上增加退减税2.5万亿以上,这个对很多企业来说是真的可以减轻很大的负担。
问题是这个减税过程,其实并不顺利,这个不多展开,国家开会强调,敲打警示的意味高于经济纾困政策本身。追求旱涝保收的不仅仅是银行,这个懂得自然懂,把政策高度拉高的目的就是一种监管和督促的态度。
基于以上几个细节的分析,其实对于这种12万亿的说法和逻辑,相信也应该有一个比较客观和科学的认识和重新理解了。
纾困为主,托举为主,防止下滑,而不是刺激上行。
短期是预期管理,情绪和信心的利好,中长期对房地产和金融市场的刺激和拉动,明显很有限。
稳楼市的力度很大,但南京取消二手房限购的政策没有到半天就被叫停,武汉取消四个非核心城区限购的政策也被“一日游”。至今,四大一线城市基本上没有楼市松动政策出台,这说明国家不想搞大水漫灌,不想重演2009年的局面。
而股市,已经过刚刚过去一周的行情给出了回答,也给所谓的12万亿计划带给市场的刺激价值定了性。
经济周期,有两个阶段是非常危险的,一个是极度繁荣,会有盛极必衰,行情跳水的风险。
另一个就是经济刚刚走出低谷,正式开始复苏和恢复正常的阶段,这个阶段,各种情绪炒作和风口概念的夸大,是主流。
很明显,当下中国正处于第二个阶段当中,一些躁动和乱象也逐渐出现。
比如广东的东莞市开始出现楼市躁动,量价双升,引得全国蛰伏已久的各路炒房群体和资金开始汇聚。
比如股市几个小小的反弹,各路所谓的股神和投资逻辑又开始粉墨登场,开始了各种忽悠和表演。
不同的圈子,有不同的信息和舆论环境,但是这些乱象和躁动,其实背后都是符合经济复苏阶段的必然规律的。
人和资本,都是极度自私的,对实体商业,各行各业的恢复,没人关心,对中国宏观经济三驾马车的现实情况,没人关心,而都盯着自己熟悉的楼市和股市,希望在新一轮的预期和情绪搏杀短进快出,捞点快钱。
别不好意思,事实这就是很多人的心声,但是经济基本面没有真正回到正常的轨道,整个社会和经济环境中没有明确的增量前提下,凭借炒作套利得来的钱,烫不烫手另说,关键是,抓的住吗?
很多人低估了这一轮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困难,以及需要的时间。
当然,也有意无意忽略了当下中国这个国家所面对的这个充斥着复杂博弈风险的全球经济大环境。
自己折腾,无可厚非,误人子弟,那就不是很对了。
别忘了,2022年年初,国家给全年经济定下的基调是什么?
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现在连基本面的稳都还没有实现,就奔着货币膨胀,资产价值增量表现去了?
这和ICU都没出,就惦记上夜总会和迪吧的刺激,并没有区别。
当然,或许有人会说我的观点保守,这没办法强求,不过从理性,谨慎的角度出发,包括对国家面对经济现实情况的主线思路的分析来看,还是上文的那个观点:
牺牲效率,急病缓治,用时间换空间。休养生息,徐徐图之,才是正确的选择。
行稳致远,和国家保持方向和节奏的一致,接下来,不是拼谁跑的快,而是拼谁跑的远。
警惕躁动和乱象,以及在情绪和预期层面的炒作,不用计较短期的行情波动和舆论杂音所诱惑,跟着经济基本面的步伐,有序行动,才是正途。
而且,稳的住,才拿的稳。
做人要靠谱,说话要讲良心,写东西更是要讲规矩。
能看懂这个结论的朋友,一定有不错的经济素养和投资经验。
以上,就是对“12万亿救市计划”说法和逻辑进行的专题分析,和各位朋友做一个分享。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最新规定,本文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关于置业,投资等行为的明确建议,入市风险自担。)
以上正文,来自@熊猫贝贝小可爱
交个敢说真话,会说实话,善于观察的年轻人朋友,可好?
原创写作分享不易,如果觉得文章不错,欢迎转发点赞。关注本人
实力原创,头条独家,如有抄袭搬运侵权行为,必究!
有问题欢迎留言,再不行就私信也行,文明交流,有问必答,谢谢各位。
更新时间:2024-09-0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