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关注早夭的科学家,压力来自何方?

@每一位科技工作者:当我们仰望星空,璀璨的星河,已将夜空点亮。而当我们俯瞰大地,大地上的星火,正创造着,属于我们时代的光。——五月三十日,第六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致敬大地上的星火,致敬每一位默默奉献的科技工作者!感谢您对科普中国一直以来的支持!——科普中国

1、科技工作者

下午的时候,收到了来自科普中国的短信,5月30日,第六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其实,所谓的科技工作者,主要就是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广义上的老师,他们都为了教授系列和研究员系列的晋升而不断努力着。他们从事着与各行各业密切相关的各个学科的发展和进步。从理论研究到应用研究,勤勤恳恳,默默无闻。正是他们的努力,才有我们现在的科技进步。

第六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关注早夭的科学家,压力来自何方?

科研工作者

进入21世纪,人类的寿命越来越高。据统计,2015年,男性平均寿命73.64岁,女性平均寿命79.43岁。也就是说,不出意外,我们是能够平平安安工作到退休的。应该说,大部分人都是能够平安工作到退休的。但是,有一部分人,特别是站在或接近金字塔尖的人,却没能那么幸运。

第六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关注早夭的科学家,压力来自何方?

平均寿命

上海交通大学王珂在《为什么科学家早夭现象值得我们关注?》总结了2019-2021年间非正常死亡的科学家名单,其中最大的56岁,最小的才31岁。仅在2021年3到4月份,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国内高校3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先后去世,年龄在42岁至51岁之间。科研工作者为何会出现早夭,他们的压力来自何方?

第六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关注早夭的科学家,压力来自何方?

2019-2021 夭折科学家名单

2、压力来自何方?

很多人无法理解高校教师有何压力?大家都从学生时代过来,大学四年,除了上课、作业,没有其他的了。作为老师,学生能够感受到的就是上课这个过程。所以,很多人都觉得老师除了上课,就没事了。实际上,高校教师的压力,主要来自科研,而这一点普通学生是无法感受到的。

第六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关注早夭的科学家,压力来自何方?

压力来自何方

2.1 职称晋升需要科研

在高校中,单纯的教学基本上是没有前途的。尽管各个高校都在关注纯教学的老师的职称晋升,但是具体落实还需要时间。短期内,纯教学的老师永远都是讲师。从讲师晋升副教授,需要有省部级以上的科研项目,需要有一定数量的科研论文。从副教授晋升教授,需要有国家级的面上项目,有的学校还要求2项。

这里,会有一部分老师选择躺平。主要是一些年级较大的老师,过了35岁这个坎。但是,一些青年新教师,就必须要努力一把才行,否则职称晋升无望。职称晋升是青年教师最大的压力。因为这直接关系着收入水平,如果晋升无望,那么未来的收入水平的基础就已经决定了。

第六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关注早夭的科学家,压力来自何方?

职称晋升的压力

2.2 项目申请需要科研

科研工作想要进行,项目申请非常重要。项目申请,最关键的就是申请下来经费,有了经费,科研项目才能朝前推进。科学研究从来不是纸上谈兵,一台电脑,一支笔,一个本子,是无法进行科研的。科研的进行,需要大量的计算,也需要大量的实验。这就需要有高性能的计算资源,包括硬件和软件。普通的个人电脑,当然也可以计算,只不过时间成本就大了许多。这方面最关键的其实还是软件,工业软件都不便宜,力学用的仿真软件,几十万、几百万都是很平常的。这方面,应该说大部分高校用的仿真软件都是非正规的。

实验方面就更加费钱了。一个是实验仪器本身就比较贵,一个简单的万能试验机,少则十几万。如果功能更多一些,也是没有上限的。另一个是实验耗材,很多都是一次性的,比如力学实验很多都是破坏性实验,实验完了之后,试样就作废了。

所以,科研项目的进行,需要经费的支持,需要大量经费的支持。而国家每年用于科研项目的预算是有限的,申请项目的人却越来越多。所以,国家级项目的资助率都很低,比较容易申请的青年基金项目,资助率约25%左右。而面上项目资助率就更低了,竞争也更加激烈。

那么国家如何选择谁可以中这个项目呢?看的就是科研水平,这就要求有一定的科研基础,让基金委觉得这个项目非你莫属。如果在项目申请之前,没有什么科研的积累,那么是绝对不可能申请到项目的。所以,想要申请项目,必须有科研成果为依托。

第六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关注早夭的科学家,压力来自何方?

项目申请

2.3 学生培养需要科研

很多人可能觉得学生培养跟科研没啥关系,但是其实关系很大。这里的学生培养是指研究生培养。这里面有2个方面,一个是招生,一个是培养。

招生方面,科研水平显然决定了研究生的招生数量。作为学生,肯定是希望选择学术水平高的导师,而学术水平的高低,一个简单粗暴的方法就是查导师的学术论文。如果,导师没有科研,自然也就没有学术论文,那么也就没有研究生会选择。实际上,我们学校就规定,入轨导师没有科研项目,是没有招生资格的。

培养方面,导师需要给研究生发补助。一些学校的研究生补助可能是由学校负责的,但是越来越多的学校进行改革,研究生的补助由导师的课题经费承担。一个比较大的导师团队,即便是按最低标准,每年的补助也是好几万。那这钱从何而来?必须削尖脑袋努力写本子,申请项目。

第六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关注早夭的科学家,压力来自何方?

项目预算包含了研究生的补助

2.4 年终考核需要科研

高校绩效考核改革是每个高校都在探索的方式。传统的教师年终考核,基本上只看教学工作,科研工作是额外的奖励。现如今,这套考核方式已经不复存在了。可能有些学校还没来得及改革,但是这个趋势是肯定的。

现在,我们学校的年终考核,除了教学之外,还需要考核科研和社会服务。教学工作采用的是课时的方式,只要满足最低工作量要求即可。而科研工作没有最低,只有更高。科研工作采用的积分制,一篇论文、一个项目都以一个积分数进行累计。即便你是教学型的老师,仍然有科研工作量的要求,否则你的科研就是0,那么年终考核就可能不合格。不及格,就意味着这个年过得不好了,直接跟收入挂钩。联系不及格,甚至还会降级,直至解聘。

第六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关注早夭的科学家,压力来自何方?

年终考核

2.5 面子也需要科研

最后再说说面子。诚然,高校里面也存在着躺平族,通常都是年级略大的人,他们申请国家级项目无望,职称无法晋升。所以,他们就把工作重心转到教学中了,对于科研就是佛系了。

年轻教师当然可冲一冲,其中有一部分青年教师特别猛,青基、杰青、等等。这些特别猛的青年教师,除了上面说了那么多原因之外,我觉得也有面子的问题。比如,拿到了杰青,肯定得完成吧,完成了之后,不可能就停止科研了吧。这些个title,就好像永远在驴面前的青草,仿佛稍微努力一下,就可以吃到。这些大牛们,其实已经算是站在了科研金字塔的顶层了,他们的身份也让他们不得不继续努力下去。

3、总结

科技工作者的压力有很多,正是这些压力,压迫着他们不断地往前。而对于那些科研金字塔尖的大佬,为了更进一步,会加倍地努力。他们的压力,我无法想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星火   压力   科研项目   经费   导师   职称   科研工作   科学家   科研   研究生   努力   高校   老师   学校   项目   学生   全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