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中国卖家“撤退”亚马逊,还是市场不欢迎了?

文|纪硕鸣

纽约时报有篇文章讲美国网商亚马逊(Amazon),指中国卖家不知什么原因,在亚马逊大撤退。 中国商家的销售额比例,已从2020年底的约48%下降到了今年5月的约42%。 其实,这种现象,去年就有了,原因还与亚马逊有关。

一份《从新业态到新常态――2020中国出口跨境电商趋势报告》在2020亚马逊全球开店云论坛暨直采大会上发布了。 报告指,过去的5年间,中国的卖家群体在国际平台不断发展,已经形成向全球消费者提供其优质选品的主要力量,几乎没有之一。

中国商家带起亚马逊

是中国卖家“撤退”亚马逊,还是市场不欢迎了?

中国庞大的数字商城销售产品的商户激增,成为亚马逊得以成功一个重要因素。 跨境出口电商也正在成为中国外贸出口支撑的重要力量,并正从外贸“新业态”成为外贸” 新常态“。

但是从一年多前起,有数据显示,中国的商户在亚马逊平台上向美国人销售的商品份额一直在稳步下降。 美国本土商户的销售份额却正在走高。

在过去几年里,因为价格合适的理由,中国商家在亚马逊上出售给美国人的商品一直在增长,直到美国本土的商家冒起,与中国商家的商品销售额比例维持在大约五五开。 但据电子商务研究公司Marketplace Pulse的数据,中国商家的销售额比例已从2020年底的约48%下降到了今年5月的约 42%。

不仅是美国本土商家正在亚马逊上占据更大的销售份额。 在英国和德国,本土的亚马逊商户也超过了中国商户。 而亚马逊的发言人对中国商家和美国本土商家的销售额变化拒绝发表评论。

报道指,对于亚马逊上美中商户销售份额的变化,连美国的专家都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解释。 他们也说不清这是暂时的现象,还是中国卖家在亚马逊上的市场份额长期增长的持久逆转。

是中国卖家“撤退”亚马逊,还是市场不欢迎了?

在过去历史中,领先全球的中国电商业,让亚马逊积极争取中国卖家,导致中国商家在网上对零售和发生了全球经济深刻的 、引领趋势的变化。

从大约2015年起,亚马逊让中国卖家在其平台上销售商品变得更容易了。 中国商家一直是亚马逊占据支配地位的其中一个原因,但也是最让亚马逊头疼的问题之一。 中国商家是人们能在亚马逊上找到几乎所有产品的一个重要因素,它们很可能帮助降低了购物者看到的价格。 但亚马逊的批评者也说,亚马逊在打击危险或劣质产品以及中国卖家操纵客户评论方面做得不够,美国消费者保护法对中国商家来说可能鞭长莫及。

亚马逊限制中国卖家

很好玩的是,作者假设,中国商家在亚马逊上销售额减少,是与新冠病毒大流行导致中国工厂暂时停工,以及从亚洲运输产品的成本和复杂性增加有关。 但美国的消费专家直接否认了,美国本土的大多数商家也从中国或亚洲其他地方的制造商那里购买产品,也需要把产品运到美国。

纽约时报文章提出的问题是,如果这个现象的声势在逐渐减小的话,那么值得注意的是,它对购物者、国际贸易,以及数百万通过在亚马逊和其他在线平台上销售商品谋生的企业可能会意味着什么。

是中国卖家“撤退”亚马逊,还是市场不欢迎了?

2021年9月,世界日报的报道作了回答:亚马逊砍掉数万中国卖家祸因何在?

去年4月开始,美国网购龙头亚马逊大规模关闭中国的卖家,至少有5万至数十万家中国网店被封闭。 集中在深圳、向美国消费者销售各种商品的卖家大面积倒店,有人数千万美元货款、存货拿不回来,周转不灵而跳楼自杀。 腾讯报道,中国企业损失上千亿人民币。 亚马逊和中国厂商切割,到底是谁的错? 难道美中民间也开始脱钩切割? 值得一般网购者注意。

据腾讯的“深网”报导,紧邻深圳华为阪田基地的五和大道,是中国跨境电商卖家聚集地。 一位跨境电商卖家8月12日从高楼一跃而下自杀了,原因是亚马逊店铺被封,钱提不出来。 中国制造的商品便宜、有竞争力,是网购热门货;但有卖假货、作假评、伪劣商品充斥的现象也是事实。

亚马逊上的市场份额变化及中国商家遭遇的打击,消费者可能并不受影响,对美国本土商家来说也并不在乎,他们反认为可能是个机会。 而顾客以及市场仍然需要价廉物美的产品,需要公平地对待。

版权声明:本文系作者原创文章,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本文文字内容未经授权严禁非法转载,如需转载或引用必须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来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5

标签:亚马逊   中国   腾讯   亚洲   美国人   美国   销售额   份额   本土   消费者   现象   原因   商家   商品   市场   产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