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龙当师长就拥兵2万,全军起义为何只有7500人?两次拒蒋是主因

1926年7月中旬,国民革命军第九军第1师师长贺龙中将,率部历经恶战攻克澧州(今常德市澧县),大败贺耀祖的湘军第1师主力,彻底打开了从贵州经湘西入湖南的大门。攻城得手后,贺龙正下令全力追杀贺耀祖的余部,却突然接到北伐军总司令部的急电:贺耀祖已有“反正”之意,正在接洽,着各部停止追击。

贺龙当师长就拥兵2万,全军起义为何只有7500人?两次拒蒋是主因

(建军大业剧照)

这个贺耀祖也是位名人,湖南宁乡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投蒋以后很受重用,抗战初期曾任重庆军事委员会办公厅主任兼军统局局长(戴笠是副的)。

贺耀祖早年毕业回国后,投入湘军从团长干起,到1923年,已经是湖南军阀赵恒锡手下的“湘西防务司令兼第1师师长”。既然是湘西防务司令,当时也是黔军入湘的主要拦路虎。

不过贺耀祖倒是个很识时务的人,眼见北伐军从广东、广西、贵州方向全面杀入湖南,而赵恒锡的湘军又一败再败,大势已去也。于是贺耀祖跟自己在日本时就相识的蒋总司令、北伐军第八军军长唐生智都搭上了线,请求归顺国民政府,将所部改编成为“国民革命军”。

擅于招降纳叛的老蒋,立马就答应了,这边“两贺大战”刚刚分出胜负,攻城期间伤亡惨重,结果对手一夜之间成为“友军”,贺龙很是郁闷。

贺龙当师长就拥兵2万,全军起义为何只有7500人?两次拒蒋是主因

(贺耀祖)

一、贺龙早期的戎马生涯。

大家都知道贺龙早年“两把菜刀闹革命”的故事,却未必了解他其后的军旅经历,实际上以两把菜刀重新拉起武装的时间,还是早在1916年。此间正是南北混战时期的民国乱世,也就是孙中山的护法军政府和北洋政府之间的打打停停。

而湖南正是双方争夺的焦点,堪称是“城头变幻大王旗”,到1918年,贺龙手下也不过几百人枪,还属于“游杂武装”。

1918年春,广州军政府任命林德轩为“湘西护法军第五军军长”,军部驻扎在石门,贺龙前往拜访,极受林德轩欣赏,随即任命为该军第一团第一营营长

这是贺龙的部队首次有了正规的部队番号,也有了合法的防区,部队改换旗号驻防在湖南桃源县城,于是招兵买马和剿灭土匪,队伍开始壮大。

贺龙当师长就拥兵2万,全军起义为何只有7500人?两次拒蒋是主因

(早年贺龙)

民国年间湘西的局势更是动荡不安,到1920年谭延闿重新督湘时,陈渠珍又成为湘西地区的老大,也就是后来的“湘西王”。陈渠珍掌握湘西军政大权后,对原有的地方武装最初都实施拉拢政策,任命贺龙为“湘西巡防军第二支队司令”,这是个临时性的编制,大致相当于团级。

时间进入1923年,南北双方在四川境内又爆发激战,川军内部分化为拥护广州军政府的第一军(熊克武)和服从北洋政府的第二军(刘湘)两大阵营。

为了援助熊克武,孙中山派遣川军老将石青阳,到川黔和湘西地区招兵买马,然后入川助战,期间石青阳也找了陈渠珍帮忙。

陈渠珍深知贺龙绝非池中之物,又非自己的嫡系,早晚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乃顺水推舟力荐贺龙所部入川助战。

贺龙当师长就拥兵2万,全军起义为何只有7500人?两次拒蒋是主因

(谭延闿)

而贺龙更是久慕孙先生之名,又特别想把部队拉出去求得更大发展,于是欣然同意前往。陈渠珍眼见送走了一个“煞星”也挺高兴,临行前还赠送给贺龙一营新兵和一些枪支弹药。

陈渠珍做梦也不曾料到,未来也正是贺龙率领的红军,在湘西杀得他哭爹喊娘,这当然是后话。

石青阳募兵回川后,被孙中山任命为“川东边防军总司令”,然后石总司令再委任贺龙为“川东边防军警卫团”团长,驻防长江上游地区的涪陵地区,由此贺龙率部从湘入川,暂时离开了家乡湖南。

贺龙当师长就拥兵2万,全军起义为何只有7500人?两次拒蒋是主因

(红军时期)

二、贺龙部队逐渐发展壮大。

涪陵不仅榨菜有名,还是从长江中下游上溯至重庆的咽喉要道,正是在这里驻防期间,贺龙干出了一件震惊中外的事情:扣押日本轮船“宜阳丸”号,时间是1923年9月。

当时的刘湘跟北洋军吴佩孚是穿一条裤子的,为了与熊克武的部队作战,刘湘请求吴佩孚接济武器弹药。从武汉到重庆的水路运输,必经川东石青阳部队的防区,所以用普通的货船运送军火,那肯定是没戏的。

吴佩孚接到刘湘的多次求援电后,无奈之下选择用汉口“日清轮船公司”的日籍轮船来送货,在民国初期,哪一派的军阀武装也不敢轻易招惹“洋人”,吴佩孚认为如此肯定安全。

不料贺龙获得相关情报,在涪陵码头直接拦截查扣了这艘“宜阳丸”号,当场搜出来大批军火,仅子弹就有130多万发。

贺龙当师长就拥兵2万,全军起义为何只有7500人?两次拒蒋是主因

(第120师师长期间)

私运军火当然是大罪,贺龙不仅扣船扣货,还羁押了日籍船员17人和吴佩孚的军械处长张运矶,消息立时引发舆论大哗,各界人士纷纷为贺龙的敢做敢为“点赞”,也有人很为他捏一把汗,这明显是捅了马蜂窝。

日本驻宜昌总领事贵根闻讯后,亲自出马来到涪陵交涉,要求放人放货,遭到贺龙的断然拒绝,并将“宜阳丸”事件的内幕通电中外。事件亦惊动了日本政府,北平的驻日使馆拼命给北洋政府施压,在各方的斡旋下,贺龙最终同意释放日籍船员,但是货物坚决扣留。

石青阳特佩服贺龙的强硬立场,随后将截获的军火全部装备了“川东边防军”,而贺龙的部队也分到了相当的份额,遂实力大增。

贺龙当师长就拥兵2万,全军起义为何只有7500人?两次拒蒋是主因

(贺龙在延安)

1923年11月25日,孙中山亲自任命贺龙为“四川讨贼军第九混成旅”旅长,从营级、团级再到旅级军事主官,贺龙终于迈进将军行列。遗憾的是,川中之战熊克武最终败在刘湘手下,其所部“讨贼军”也分崩离析,有的投靠刘湘,有的自立山头。

唯有贺龙矢志不移,跟随熊克武退出四川,辗转撤到黔东的铜仁地区落脚,其旅部就设在周逸群的家中,从此相识相知。周逸群,黄埔二期生,1924年的老党员,北伐战争开始后,受组织委派出任贺龙部队的政治部主任,既是贺龙参加革命的引路人,也是入党介绍人。

1931年5月,红二军团政委兼湘鄂西特委书记周逸群同志,在战斗中英勇牺牲。

贺龙当师长就拥兵2万,全军起义为何只有7500人?两次拒蒋是主因

(周逸群)

1924年12月,熊克武重新组建“川滇黔建国联军”,下辖两个军五个师,贺龙所部被改编为第一军第1师,下辖两个旅近万人。熊克武与孙中山商定,“川滇黔建国联军”出湘西取荆沙,然后与广东方面的北伐部队会师于武汉。

方针既定,于是1925年初,熊克武以贺龙第1师为前锋,向澧州攻击前进,仅用24小时就攻克全城。贺龙继续督师前出,连克津市、慈利等湖北名城,军威声震两湖,所部第1师兵力也发展到13000余人,装备有步枪8400余支、手枪840支、机枪78挺、各种炮56门以及战马500匹。

可以看出,在当时各路军阀武装的师级部队中,贺师绝对是一支装备精良、战力强悍的劲旅。

贺龙当师长就拥兵2万,全军起义为何只有7500人?两次拒蒋是主因

(解放战争中)

正当熊克武部积极向荆沙地区进攻时,1925年3月孙中山突然逝世,广州国民政府命令“川滇黔建国联军”班师回粤休整,熊克武只能从命。而贺龙认为广州政治形势不明朗,蒋、汪等人并不认可这支军队,坚决要求率第1师留在湘西以策万全,熊克武考虑之后同意了。

果然,熊克武回到广州即被下狱,“川滇黔建国联军”也被瓦解,大部缴械被并入谭延闿的湘军,而留在湘西的贺龙第1师,成为这支军队唯一的血脉。熊克武离开后,湖南军阀赵恒锡眼见贺龙势单力薄,也纠集大军来攻,企图重新恢复对湘西的控制。

敌众我寡,贺龙只好率兵且战且退,第二次撤回贵州铜仁,暂时栖身在黔军系统之内。

贺龙当师长就拥兵2万,全军起义为何只有7500人?两次拒蒋是主因

(解放成都)

三、贺龙部队参加北伐战争。

1926年3月间,国内政治形势又发生较大变化,广州国民政府已经完成了两广的统一,正酝酿北伐,而湖南的军阀也分裂为赵恒锡、唐生智两大部分。赵恒锡是吴佩孚的死党,那么盘踞湘南的唐生智只能投靠了广州政府,总得抱一颗大树嘛。

不久赵恒锡出兵攻唐,唐生智当然向广州方面求援,于是北伐战争的序幕拉开了。广州国民政府一边调集主力准备北上,一边命令李宗仁的第七军自广西先行出动,增援唐生智,同时派员联络黔军各部参加北伐。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黔军最终宣布加入国民革命军作战序列,所部编为第九军(彭汉章)和第十军(王天培),从贵州东部出兵参加北伐,第一步的战略目标当然是湘西。

贺龙当师长就拥兵2万,全军起义为何只有7500人?两次拒蒋是主因

此时贺龙所部的番号已改为国民革命军第九军第1师,作为黔军的先头部队,重新杀回湘西,于是有了开篇的“两贺大战”。夺取常德和澧州之后,根据北伐军总司令部的命令,黔军主力挥师北上经略湖北,贺龙的第1师连克沙市、石首等鄂西重镇,兵锋直指宜昌。

1926年12月7日,北伐军(黔军主力)攻入水陆咽喉宜昌城,其中贺龙的第1师俘敌数千缴枪3000余支,战功卓著,受到北伐军西路军前敌总指挥唐生智的通令嘉奖。要知道,贺龙的部队虽然先后打过川军和黔军的旗号,但是骨干力量其实仍是湘西子弟。

加之贺龙能征善战,所以第九军第1师很快成为各方竞相拉拢的“香饽饽”,1926年12月23日,唐生智和苏联顾问巴罗夫一行,专程赶到宜昌劳军,笼络之意溢于言表。唐生智还当场宣布,贺龙的第1师改由前敌指挥部直辖,番号更改为“独立第15师”

贺龙当师长就拥兵2万,全军起义为何只有7500人?两次拒蒋是主因

(唐生智)

独立第15师在宜昌战役中收编了不少北洋军部队,加之缴获颇丰,于是就地扩充为五个旅15个团的编制,兵力也接近了20000人,这都快赶上一个军了。

值得注意的是,贺龙在当时的国民革命军系统里,属于没有派系没有后台的“另类武装”,加之出身草莽桀骜不驯,因而遭到各派的忌惮的觊觎。

先是老蒋以“整编”为名,于1927年2月19日下令,将独立第15师原有五个旅15个团20000余人的规模,缩编为5个团和3个直属营,只给11000人的额定兵员数,多出来的近万人予以就地遣散。

接着是王天培黔军第十军、何键的湘军第35军等部,纷纷向国民政府告黑状,以贺龙部队“出身草莽、纪律不严”等理由,要求解散该部,其实无非就是想吞并这支部队,同时控制位置敏感的宜昌罢了。

贺龙当师长就拥兵2万,全军起义为何只有7500人?两次拒蒋是主因

(南昌起义剧照)

为调查事情真相,武汉国民政府遂派出以吴玉章部长(中共党员、延安五老之一)为首的调查团,前往宜昌处置。吴玉章到达宜昌后,亲眼目睹了何健和王天培的胡作非为,也发现他们的部队正摩拳擦掌,准备消灭贺龙的独立第15师。

吴玉章严厉申斥了何健等人,不过形势复杂,为了息事宁人,武汉方面后随后将独立第15师调离宜昌,第一步先至鄂城地区整训,后调至武汉担任警备任务。

在这次事件中,贺龙深受触动,也为我党的深明大义和处事公允所感动,政治立场愈发坚定。

而不久以后周逸群的到来,使他的政治态度也日趋明朗,对老蒋和各路军阀充满厌恶感。

贺龙当师长就拥兵2万,全军起义为何只有7500人?两次拒蒋是主因

(南昌起义剧照)

四、贺龙第一次拒蒋拉拢。

1927年春,北伐军整体上推进至长江中下游地区后,内部也发生了矛盾,唐生智、张发奎拥汪组建武汉国民政府。而黄埔系和桂系则拥蒋,在南京又搞了一个国民政府,双方都宣称自己是正统,史称“宁汉分裂”。

比较而言,武汉的汪精卫当时还伪装成“左派”面孔,继续奉行国共合作,所以贺龙自然全力拥护武汉政府。在南京的老蒋,为了瓦解武汉方面的军事力量,特派总司令部秘书长李仲公等人,秘密潜入武汉拉拢各派武装。

李仲公通过私人关系联系到了贺龙,相约在武汉见面唔谈,这个李仲公原是汪派的人,是后来才转投老蒋的一个变色龙,人在鄂城的贺龙不明就里,随口答应见面。

贺龙当师长就拥兵2万,全军起义为何只有7500人?两次拒蒋是主因

1927年3月15日,贺龙在独15师武汉办事处宴请李仲公,席间李仲公话锋一转,言及贺龙只要投蒋,将立即晋升为军长兼省主席,并可得到大笔军费。贺龙这才弄明白,原来李某人是老蒋的说客,乃冷笑一声离席而去,随即下令将李仲公抓捕扣押,转交唐生智处理。

这是贺龙第一次拒绝老蒋的拉拢,不到一个月以后,上海就爆发了“四一二事变”,蒋某人公开背叛革命,武汉方面群情激愤,左派势力纷纷要求“东征讨蒋”。其中尤以贺龙的态度最为激烈,因为在周逸群等同志的影响下,贺龙此时已非常拥护我党的主张。

然而此时,吴佩孚残部勾结杨森正蠢蠢欲动,企图反攻武汉,而奉系张作霖也出动10万大军沿京汉铁路南下,直逼武汉三镇。武汉政府为求自保,只好先搁置“东征”,全力实施进一步“北伐”。

贺龙当师长就拥兵2万,全军起义为何只有7500人?两次拒蒋是主因


贺龙的部队一马当先北上作战,1927年5月下旬,贺龙率部突破奉军沙河防线,俘敌3000余人,缴获四个团的武器装备,随后又参加了对临颖的总攻,连战皆捷,让前敌总指挥、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张发奎刮目相看。

为了嘉奖贺龙的赫赫战功,汪精卫、张发奎也为了拉拢该部,于6月15日发布命令,将独立第15师扩编为第20军,任命贺龙为军长、周逸群为军政治部主任。不过他们对于杂牌出身的贺龙,更多的只是利用而已,并不真正信任。

基本上哪里有难啃的骨头,就调贺龙的部队去打硬仗,但是一不给补充兵员、二不给补充枪弹、三不再给该军按时发饷。 而独15师在河南作战期间,伤亡又很大,比如第5团战前有1800余人,战后锐减至365人。

因此独15师在扩编成第20军后,兵力不增反降,只余7000人(参加南昌起义七个团7500余人)。

贺龙当师长就拥兵2万,全军起义为何只有7500人?两次拒蒋是主因

(电影贺龙军长剧照)


五、贺龙第二次拒蒋拉拢。

击破北洋军对武汉的反攻后,1927年6月26日,新任第20军军长贺龙率部班师返回武汉,受到各界的热烈欢迎,此时第4军、第11军和第20军均隶属于第二方面军的战斗序列。在宁汉分裂、形势错综复杂的历史关头,贺龙的这支王牌部队,立即成为各方势力争夺的对象。

湘军系统的唐生智,特派胞弟唐生明和亲信叶翔等人,前来说项,要求贺龙脱离张发奎的二方面军序列,接受他第四方面军的指挥,贺龙以不利于武汉政府的团结为由,加以婉拒;桂系的李宗仁、白崇禧,也通过汉口卫戍司令李品仙,抛来橄榄枝,贺龙更是不为所动。

出手最阔绰的当然是坐镇南京的老蒋,他派出的特使,是日本振武学校的同学、与黔军颇有渊源的参谋长朱绍良,因为其早年曾在黔军混迹过。

贺龙当师长就拥兵2万,全军起义为何只有7500人?两次拒蒋是主因

(朱绍良)

朱绍良是出身杂牌的蒋氏亲信,1935年首批铨叙陆军二级上将,抗战期间的第八战区司令长官。他带人秘密来到武汉后,通过黔军旧部的关系,私下里约见了贺龙,一边表达老蒋的“仰慕”之情,一边开出了前所未有的大价码,目标只有一个:要求第20军投蒋。

相比于第一次李仲公的封官许愿,这次朱绍良奉蒋之命,可谓是下了血本,朱绍良开出的条件是:

1、在上海、南京各为贺龙置办一栋豪华别墅;2、兼武汉卫戍司令,同时将汉阳兵工厂交给贺龙全权警备和管理;3、只要贺龙发表通电,朱绍良可立即兑付300万大洋,补足武汉方面一直以来拖欠第20军的军饷。

尤其是第2条,几乎是所有军头梦寐以求和难以拒绝的,掌握了最大的汉阳兵工厂,有枪有弹就可以肆意扩充部队,还会有大笔收入进账!

贺龙当师长就拥兵2万,全军起义为何只有7500人?两次拒蒋是主因

(南昌起义剧照)

然而贺龙第二次予以坚拒,对这些优厚的条件嗤之以鼻,考虑到朱绍良只是个说客,并且还是黔军旧识,贺龙没有像对待李仲公那样直接抓起来,而是派出警卫分队,将朱绍良“礼送”出境。

其实就是武装押送出去,一直“礼送”到九江才释放,老蒋闻知,对此气急败坏。由于贺龙不见容于汪、又两次拒蒋,使其部队严重缺钱缺枪,在南昌起义之前无法完成增编,也是客观事实。

1927年6月28日,贺龙专程拜望了第六军政治部主任林伯渠,两人深入交流了对目前时局的看法,贺龙深受启发,并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在这一基础上,周恩来在周逸群的陪同下,于7月初在苏联顾问的公馆里会见了贺龙,双方相谈甚欢。

贺龙在会见之后对周逸群坚定地表示:“无论形势怎么变,我贺龙始终站在共产党和工农大众一边”!

贺龙当师长就拥兵2万,全军起义为何只有7500人?两次拒蒋是主因

六、毅然参加南昌起义。

1927年7月5日,武汉国民政府在武昌旧督军署大楼内,举行“东征讨蒋”誓师大会,决定任命唐生智为东征军总司令,以唐部湘军从江左岸进兵、以张发奎的粤军和程潜的湘军从江右岸进兵,以贺龙的20军和叶挺的第11军为前锋,各部会攻南京。

然而当贺龙率部星夜兼程挺进到九江时,却接到了武汉政府的紧急命令,要贺、叶二部停止前进原地待命,贺龙不知原因心急如焚。

原来汪精卫得知冯玉祥、刘湘等部队联蒋后,也决定叛变革命了,在武汉召开了秘密会议,并且于7月15日公开发动了反革命政变。

当天周逸群得知消息并告知贺龙,贺龙勃然大怒,随即决定接收逃出武汉的党员和工农群众,全部安排到第20军教导团隐蔽,第20军此时实有兵力7500余人。

贺龙当师长就拥兵2万,全军起义为何只有7500人?两次拒蒋是主因

汪精卫叛变革命后,对于掌握部队思想进步的贺龙、叶挺犹不放心,派出江西省主席朱培德,至九江邀请贺、叶两位将军上庐山“开会”,阴谋扣押他们并解除兵权。

危急时刻,身份没有暴露的第四军参谋长叶剑英秘密下山,及时通报消息,遂使贺龙和叶挺免遭敌人毒手。

1927年7月23日,鉴于形势的严重恶化,中共代表谭平山在九江饭店主持召开会议,提出了准备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的计划,并要求贺龙率第20军迅速向南昌集中,贺龙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早该动手了!共产党怎么说,我就怎么干”!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贺龙被任命为起义部队总指挥,从此走上一条新的革命道路。


贺龙当师长就拥兵2万,全军起义为何只有7500人?两次拒蒋是主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5

标签:北伐战争   南昌起义   国民革命军   湘西   逸群   北伐军   宜昌   所部   湘军   军长   国民政府   主因   湖南   武汉   师长   广州   部队   贺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