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人教版的教材插图,我们究竟在质疑什么?

看到头条有专家说是大众的审美高了,所以觉得插图有问题;也有人写洋洋洒洒几千字,说人教已经知道错了,着手重画,但对有些人说什么“渗透“”,嗤之以鼻,扣一顶“上纲上线”的帽子,觉得这些网友想得太多了,还拿着教改需要对教材“多元”文化探索为理由。

但对此,我是怀疑的。

多元化和审美完全是两回事。如果按照这样的逻辑,国外的教材,是不是也要因为多元化就可以画得很难看呢?

我想答案很清楚。

中小学教材的改革与编订,是个非常严肃的问题。

吕敬人老先生(他这个行业的泰斗,不知道的请百度),2011年受邀担任统编教材的艺术设计总顾问。

在杂志《中国艺术》曾经发表过《吕敬人:不破不立—中小学教材设计的十年探索》一文。在文中,对于怎样看待教材中图像选择与设计的关系时,他这样说:“教材所使用的插图都是由各科编辑部分别去找作者或插画师完成的,并且对于封面图片的选择,上级部门有非常具体的审定要求。应该如何利用封面体现一本教材的个性和辨识度,这个问题直到现在依然存在。最后封面都会统一审定,审定专家们会提出注入插图的要求、图像运用的诉求或画面构成的方式等方面的建议,但具体的设计还是由各学科的封面设计者来决定。”

也就是说,人教版的这个插图决定跟封面设计者也是有关系的,并不是吴勇一个人的事情。

而在谈到接手这套教材之初,是如何看待当前国内中小学教材的设计,与国内早期或是国外教材的设计相比,存在哪些问题时。吕敬人先生直言不讳地表示,"与过去相比,技术不是主要问题,倒是审美方面有些退步。”

连老先生都看得出来,“审美”的确是退步了。

我们作为孩子的家长,普通人,在网上发表对这个插图的不满,我们究竟在质疑什么?毕竟一套教材的编写加上后期严格的审定,需要花费的时间与精力都非常巨大。

我们质疑的,在层层的把关,严格的审查,那么多专业的编辑,设计师,专业人员,插图这么明显的问题,随便找几个小学生都可以看出来,这样的教材是如何通过的?

我们普通人,达不到那些艺术家的那种专业的境界,我们只有一种朴素的审美,一种朴素的希望我们的孩子,能够安全地学习,成长的愿望。

2022年5月,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关于教材工作责任追究的指导意见》,针对大中小学教材编写、审核、出版、印制发行、选用使用等各环节存在的主要责任问题,明确追责情形和处理方式,实行全覆盖、全链条、规范化责任管理。

以此为戒,愿孩子们的教材,越来越好。

对于人教版的教材插图,我们究竟在质疑什么?

不知道为什么,微头条发不了了,只好发文章了。

对于人教版的教材插图,我们究竟在质疑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插图   以此为戒   不破不立   教材   中小学   退步   老先生   朴素   普通人   封面   图像   国外   部门   关系   方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