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观察与思考》李国江 程宝林‖对“人教社”教材插图的批评


《瞭望·观察与思考》李国江 程宝林‖对“人教社”教材插图的批评

编辑部的话: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的小学生教材插图出现严重问题,网络有文章谴责其出版的小学生数学教材插图涉嫌表现或暗示露下体、猥亵,丑化、病态表现国人等引起公愤。

然而,26日该社发布的说明,试图以所谓艺术表现的“画法画风”逃脱责任。

《瞭望·观察与思考》李国江 程宝林‖对“人教社”教材插图的批评

在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八十周年的日子,我们特刊发瞭望中国新媒体副总编辑程宝林和特邀评论员李国江的文章,即表明作者的观点也表达我们的态度和立场,泱泱大国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及其主管部门在此事上难咎其责,必须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给全国人民一个说法,还中国教育一个清白。

《瞭望·观察与思考》李国江 程宝林‖对“人教社”教材插图的批评


关于插图的思索

特邀评论员 李国江


一、怪像,令人眼花缭乱的痛殇

近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插图上了热搜,引起广大网友的“炮轰”,也让很多国人气愤不已,受到大家的谴责与抨击。

我们不妨拈来,看这些插图为什么让大家不喜欢,不高兴,不接受,不答应。

《瞭望·观察与思考》李国江 程宝林‖对“人教社”教材插图的批评

这是老师教授小学生识数的插图。你看老师的面部表情、肢体语言多么“丰富”——好一幅狰狞的面目:斜眼翘眉吐着长舌竖起高耳。不谙世事的小学生,也许认为是搞怪、取乐。但在我们看来,这分明是祸害人间的巫婆在施展魔术,是食人血的美女蛇在释放毒液,这是在误人子弟、戕害下一代呀!

《瞭望·观察与思考》李国江 程宝林‖对“人教社”教材插图的批评

这是描述当今小学生形象的插图。你看,头顶大包头,脖系红领巾,面目贼眉鼠眼,指上也让人浮想联翩——男童如唱卡拉0K,女童似领导作指示一般。这哪像小学生,分明是早熟的成年人。难道当今小学生的形象就是这样,没有活泼的朝气,没有阳光的灿烂,却是摇头晃脑的机灵,老于世故的滑圆,心怀鬼胎的阴险。

《瞭望·观察与思考》李国江 程宝林‖对“人教社”教材插图的批评

这是反映小学生做游戏的插图。那奇怪的眼神,那与年龄不相称的奇装,那杂乱无章的道具,这样呆板的组合,莫不是想搞笑的卖拐?莫不是想正襟危坐的拉皮筋?抑或是毫无意义的搭枝架?让人捕捉不到欢乐的气氛,也找不到一点美感。有的只是当今社会的轻浮、浅薄与刁顽,反映的是娱乐至死的世风。

人们无不发问,设计这样的插图,出版这样的教材,是谁批准的?是谁审查的?是想干什么?

人们无不担忧,这是培养什么样的“祖国花朵”?这是将下一代推向何处?这是将社会引导到何方?这是将国家置于何地?

难道,主管部门就不管吗?难道,我们让坏人霸占了教育阵地?

二、解读,教育究竟应该起到怎样的作用

教育承担着传播知识、培根育人的重任,无疑是至高无上的,其功能也是不可低估的。那么,我们不妨先从理论上对教育做一番解读。

从作用对象看,有着个体发展功能与社会发展功能之分。教育的个体功能是由教育活动的内部结构决定的,是在教育活动内部发生的,也称为教育的本体功能;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指教育作为社会结构的子系统,通过培养人进而影响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教育的本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生,是教育的派生功能。

从作用方向看,也有着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的区别。教育的正向功能是指教育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负向功能是指教育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

从作用呈现形式上看,还有着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之论。显性功能是指依照教育目的,教育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之相符合的结果。如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等,就是显性教育功能的表现。隐性功能是指伴随显性教育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的功能。

教育的作用毋容置疑,积极的正向的作用,是启发心智、催人上进、鼓舞人心的,是促进社会的和谐、推动社会发展的;消极的负向的作用,是让人颓废、荼毒心灵的,是撕裂社会制造事端的。

三、回望,曾经的清风朗月多么令人神往

新中国成立以来,剔除了中国社会数千年的封建糟粕,将戕害心灵的教育毒瘤逐渐剜除,一扫而光。五十年代以来,从全民扫盲到全国办教育,以点代面,全面推开,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如雨后春笋,一如阶梯状垒高成长,无论是在校就读的在职教育,还是未进校门的函授教育,都在引导人们渴求知识,服务社会,报效国家。

你看那时编的教材,是多么的正能量,是多么让人心情舒畅积极向上。《孔融让梨》《东郭先生和狼》《谁是最可爱的人》《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等等,这些耳熟能详的作品,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教育了一批又一批人,使一代又一代国人,成为社会的栋梁、祖国的希望!

再看那时的教材插图,是多么的灿烂多么阳光多么积极向上。

《瞭望·观察与思考》李国江 程宝林‖对“人教社”教材插图的批评

长征是轰动世界艰苦卓绝的斗争史诗,在战火纷飞、饥餐露宿的长征途中,红军依然保持着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瞭望·观察与思考》李国江 程宝林‖对“人教社”教材插图的批评

老一辈革命家以一针一线,在昭示后人,不忘初心,以身试人,保持光荣传统。

《瞭望·观察与思考》李国江 程宝林‖对“人教社”教材插图的批评

老爷爷那一脸的笑意,洋溢着幸福与希望。爱劳动,爱集体,从娃娃抓起。

《瞭望·观察与思考》李国江 程宝林‖对“人教社”教材插图的批评

打造青山绿水,创造美好生活,建设美丽国家,需要你我携手。和谐人生和谐社会和谐国家,是人民的向往人民的希望人民的幸福。

《瞭望·观察与思考》李国江 程宝林‖对“人教社”教材插图的批评

团结一致才能得胜利。从小,就要培育孩子的进取意识、团结意识,就要弘扬艰苦耐劳、永不言败的精神。

从小,我们就记得,那时不止教材插图,那时的小人书也那么让人爱不释手。《小英雄雨来》《平原游击队》《安东卫连》《红灯记》《沙家滨》等等,成为一代人的“口袋书”,成为一代人的少儿读物,成为一代人挥之不去的集体记忆。

四、追踪,丑陋教材幕后那只看不见的黑手

教材问题不是简单罗列几本书、配几幅插图、识几个字的问题,而是事关教育的根本方向问题,事关培育什么人、走什么路的问题。

别小看那不起眼的几篇文章,那几幅插图,它不是武器胜似武器,它不是刀枪高于刀枪。它摧毁的不是人的躯体,而蚀化的是人们的灵魂。它是慢性毒药,让人们在潜移默化状态下,消磨意志,毒化心灵,涣散人心,不辨正误,不明是非。

归根结底,追踪溯源,我们一定要坚定清醒的认知,要表明正确的立场态度。而绝不可掉以轻心,绝不可心慈手软,也绝不能将此看作是创作手段的多样化,是什么标新立异的表现手法,是幽默、搞怪、求新、求异。这也绝不是“审美”的错位,而是思想颠倒,是非不分。

请看前些年,在改革的幌子下,那只肮脏的黑手,给我们下一代的教材塞进了多少“私货”,这不仅仅是没品位的内容,而很多是毁“三观”的毒草。他们将拯救人们思想的文学巨匠鲁迅等伟大人物的文章移出了教科书;以“不能宣传战争的血腥”为借口,将教育几代中国人的《谁是最可爱的人》的文章移出了教材;将表现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狼牙山五壮士》剔除出课本;将高尔基充满战斗激情、表现革命浪漫主义情怀的《海燕》扼杀进大海……

透过现象,还原本质。那一只黑手上下其手,正赤裸裸地上阵发起进攻,那仅仅是“文化汉奸”吗?

各位看客,且请看好,下面的文字不是污辣你的眼睛,而是惊醒你的脑壳。

1979年,中美建交。

这一年,福特基金会,洛克菲勒基金会,亚洲基金会,三个在野的美国共和党阵营的基金会先后访问中国。

这些背景雄厚的基金会纷纷进驻中国并启动培训中国的官员、学者,资助中国经济人才的改革研究。共和党的基金会喜欢推销转基因技术,推销炼化技术,推销汽车产业,推销医疗系统,希望通过改变我们的生活习惯去购买美国的产品。赚得盆满钵满,捞了不少银子。

民主党似乎更高一筹,不同于共和党的基金会喜欢通过改变中国人的习惯,从中赚取更多的利润,民主党的基金会政治性极强,总喜欢往别的国家人氏的脑子里面注入所谓的民主思想。

譬如那个卡特中心,它主要资助方向是什么基层民主。索罗斯那个基金会更是打着“民主自由人权”的幌子,在教育、文化、法律、医药方面植入元素,从底层年轻人中,选拔培养他们的代理人。

我们不知道这个叫吴勇的画手,是不是选定的代理人?反正,我们看到的,这个吴勇真的不一般。

1998年,吴勇从中青社“下海”搞了个吴勇工作室,人员不多,他一光杆司令;撬动的力度不小,搅得人们头晕目眩,张口结舌。

他刚“下海”扑腾一下,一批国际大佬就纷纷就上前来力捧,承接的活儿也都是国际级的。

一年之内,拿到了瑞士诺华公司、英国皇家芭蕾舞团、美国波士顿交响乐团、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大单,还被选定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顾问。

在国内也混的是风生水起,原本名不见经传的画手,瞬间“小丑鸭”变为“金凤凰”,培育下一代的教材插图,也让这个“大家”插手“涂鸭”,这些“丑陋的教材”,便堂而皇之,凌空出世。

你不要小瞧了人家,不要相信人家的水平不够,画的不好。难道画了那么多年,还没有那点基本功?人们应该相信,这不是水平问题,而是态度问题。试问,人家到底在外部势力那儿,拿了多少好处,你知道吗?数钱数的抽筋了吗?

由此,在课本这个育人的“田园”,给小学生扔下几粒毒种子,期望着毒草的丰收,也就见怪不怪了。

五、回归,敢问路在何方

毛泽东同志对于和平演变,有着清醒的认识,他不断观察和思考新兴的社会主义社会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极为关注艰难缔造的党和人民政权的巩固,高度警惕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为消除党和政府中的腐败和特权、官僚主义等现象,进行不断探索和不懈斗争。

他告诫全党,一切反动派把希望寄托在第三代、第四代身上。要防止和平演变,防止资产阶级复辟。并嘱咐年轻一代:“世界是属于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今天重温伟人的教诲,仍然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面对敌对势力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进攻,面对对“娃娃”们的争夺,是该在教育方面来一次拨乱反正了,对教育乱象应该进行一次彻底的清理,让教育正本清源,回归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上来。

还孩子们一双纯净的眼睛!

还祖国一方清朗的天空!

少年强,则国强!

《瞭望·观察与思考》李国江 程宝林‖对“人教社”教材插图的批评

从教材插图说开去


瞭望中国新媒体副总编辑 程宝林


眼下的中国,要问人们最关心的是什么?那肯定是防控新冠疫情。如果往国外再延伸一下,必然是已经打了三个多月的俄乌战争。这也是笔者近期关注的两个重点,每天的一早一晚既看全国疫情确诊数是否下降了,又看俄乌战争有什么新进展。别无其他。

可是这几天网络平台曝光的一件事,却牢牢占据了我内心的“头条”,使我如鲠在喉,寝室难安,后背发凉,愤慨难抑。这就是人教版小学教材的插图问题。而且在整个网络上也是群情激奋,掀起了“滔天巨浪”。

我把网络上登载的这些插图一一截屏观看。粗看,丑陋不堪,毫无美感;细看,“包藏祸心”,头冒冷汗。比如有张插图,画的是两个丑陋的小孩一起捧着一个同样丑陋的“大姐姐”的胳膊,尝其汗水的味道。这胳膊的长度大概是“大姐姐”身高的一倍多,严重突破了比例界限。一个小男孩说:“姐姐,你好漂亮,你的汗是什么味道呢?”另一个小孩回答道:“呃,也是咸咸的。”这插图简直荒诞不经,不忍卒看;还有几张插图,有的画的是小男孩直接玩“下衣失踪”,把隐私部位暴露无遗;有的画的则是小女孩身穿黑丝衣服,打扮成兔女郎形象,眼神极其迷离;还有的画的是小小年纪的孩子,不仅身着奇装异服,而且在脚腕处还有一大片醒目的纹身。更令人气愤的是,有张插图竟然将五星红旗倒着悬挂……除此之外还发现,几乎所有插图中的孩子们,长相都是说不出的诡异:眼线很宽,眉眼距离很宽,而且嘴歪眼斜,眉毛耷拉,眼神呆滞,毫无生气。用不少网友的话说“看上去像痴呆儿”。这简直是“辣眼睛”“毁三观”,“丑出了天际”,极大地颠覆和挑战了国人的认知底线!笔者看到无数网友和家长已是怒不可遏,在网上纷纷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呐喊。

网上披露,这些教材的插图(含封面)是由北京吴勇设计工作室设计的。公开资料显示,吴勇系2018年第九届全国书籍设计艺术展评委,国际平面设计联盟(AGI)委员,中国出版协会书籍装帧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平面设计艺术委员会委员,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硕导。他于1998年从“中青社”“下海”创建工作室后,很快就拿到了瑞士诺华公司、英国皇家芭蕾舞集团、美国波士顿交响乐团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大单,还担任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顾问。可谓头衔多多,业绩多多。

笔者无意指责吴勇设计室设计创作的这些插图,毕竟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审美观,你也可以把此归结为画风和审美问题。但笔者想问的是,编制学生教材是一个什么样的程序?好像国家有一个专门的组织机构吧?这个组织机构不是由一个人组成的吧?组成人员应该不是水平平庸的“酒囊饭袋”而应该是专家教授吧?程序上也应该是层层把关,逐级审定的吧?可既然如此,那这样的插图是怎样堂而皇之印到教材上的?又是怎样千万上亿册公开发行的?如果说一个编委和评审是“色盲”“美盲”,难道所有的“把关者”都是如此?这恐怕解释不通吧?如果真是这样,笔者倒是愿意把“流氓”这个“头衔”颁给他们。

针对网上的滔天“声讨”,人民教育出版社发布说明称,已关注到网友的意见,已着手重新绘制有关册次数学教材封面和部分插图,改进画法画风,提高艺术水平,充分发挥教材封面和插图的育人作用。请注意,出版社只是发布了一个说明,丝毫没有内疚和道歉的意思。难道一个重新绘制就算万事大吉了?这也太“轻描淡写”了吧?!

就在广大网友对教材插图问题予以谴责时,又有网友曝光了比教材插图更严重的问题。有位公众号为“核弹财经”的在视频中披露,几年前,他发现孩子的数学老师并没有按照人教版教材的顺序教学,对此他甚为不解,待他将整本教材大纲看完后,才明白老师这样做是对的。原来教材中知识点的排序有明显问题,有的知识点与整本书没有联系,有的知识点本应让学生系统学习,却被硬生生拆散放进几个学期的课本里,好多知识都是突然来一下然后就没了,等几个学期后又突然学一下,简直就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不符合小学生接受认知的逻辑”。据此他引用网友的话说“数学被严重的渗透了”。

由此,这又使笔者联想到多年前语文教材的改版问题。原来课本中一些爱国主义的内容被大大压缩,《黄继光》《刘胡兰》《雷锋日记》《狼牙山五壮士》等经典作品,被认为“这些英雄事迹不符合现代社会观念”或“情节不真实”而相继从教材中除名。就连得到第一代国家领导人高度评价、影响了几代国人的《谁是最可爱的人》这样的旷世经典文章,也以“过于煽情,又过于血腥,与现代观念不符,英雄主义已经不合适了”为由从教材中删除。而《爱迪生救妈妈》等一些多有争议的赞颂外国人的文章,却堂而皇之地走进了教材。

由此,还使笔者联想到去年发生的“眯眯眼”问题。某产品在宣传海报中,所选模特或形象代言人竟然是“眯眯眼”;在电影《雄狮少年》中,主要人物造型也是“眯眯眼”。在此之前,中国最知名大学美术院搞了一场服装设计走秀,所有的模特也都是清一色的“眯眯眼”。颇为离奇的是有的模特本来眼睛就够小的了,却视“眯眯眼”为更美,化妆时采取延长眼尾的手法,将眼型拉的更长更夸张,再加上奇特的化妆造型,使得这些模特看上去分外吓人。这一严重颠覆国人审美的恶劣行为,自然得到了社会的同声谴责。

如果将所有这些文化方面的问题联系起来审视,是否可以看出这其中的问题并不简单?是不是隐藏着尚不为人知的一些“深层次”的原因?是不是出版社对插图重新绘制一下,对教材里的一些知识重新充实调整一下就可以了?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法是严重错误的!我们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把这些年来所有的文化“乱象”完完整整、认认真真地梳理一下,看看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危害有多大?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休戚与共、血脉相连的重要纽带。对文化的颠覆是最基础最根本的颠覆。也正是文化有如此至关的重要性,美国中情局早在上个世纪对付中国的《十条诫令》中,前两条就是与文化有关的内容,即“尽量用物质来引诱和破坏他们的青年,鼓励他们藐视、鄙视、进一步公开反对他们原来接受的思想教育……让他们不以肤浅、虚荣为羞耻”,“一定要尽一切可能做好传播工作,包括电影、书籍、电视、无线电波……和新式的宗教传播,只要他们向往我们的衣食住行、娱乐和教育的方式,就是成功了一半”……为此,他们始终不余遗力地在我们国内寻找“代理人”。由此我们可以大胆地讲,这些年在教材等文化方面出现的各种“乱象”,绝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它一方面暴露了敌对势力“渗透”的成效,另一方面说明我们一些人已经成为“文化汉奸”,正在帮助敌对势力做着“毒化”“污染”“腐蚀”我们青少年心灵的工作。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如果看不到这一点或者看到了不从根本上采取措施,我们极有可能要付出颠覆性的代价。

从这个角度看问题,这次教材插画问题的大暴露是个好事。强烈要求国家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并采取坚决措施,对人教出版社一查到底,看看背后有没有政治把关、有没有“黑手”操弄、有没有力量推动、有没有利益输送等问题,给全国人民一个交代,给中国的教育一个担当。

《瞭望·观察与思考》李国江 程宝林‖对“人教社”教材插图的批评


《瞭望·观察与思考》李国江 程宝林‖对“人教社”教材插图的批评


《瞭望·观察与思考》李国江 程宝林‖对“人教社”教材插图的批评


《瞭望·观察与思考》李国江 程宝林‖对“人教社”教材插图的批评

瞭望中国新媒体刊头题字 马誉炜将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插图   教材   显性   美国   基金会   中国   小学生   国人   笔者   批评   作用   功能   社会   国家   文化   程宝林   李国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