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位名家为红旗渠题词,都是经典之作,只是“沈体”风格有些违和

4位名家为红旗渠题词,都是经典之作,只是“沈体”风格有些违和

红旗渠是位于中国河南省北部山区林县(今林州市)的一条“人工天河”,被誉为“中国的水长城”“世界第八大奇迹”。

4位名家为红旗渠题词,都是经典之作,只是“沈体”风格有些违和

红旗渠修建于上世纪60年代,是30万林县人为了解决当地严重缺水的千年难题,苦战十年,用铁锤钢钎削平1250座山头,凿穿211个隧洞,铺架152座渡槽,在壁立千仞的太行山腰上修建的一条从山西到河南的长达1500公里的大型引水灌溉工程。

4位名家为红旗渠题词,都是经典之作,只是“沈体”风格有些违和

如今红旗渠不仅灌溉良田无数,彻底解决了林县人民的缺水难题,它还成了中国人精神力量的象征,国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等。

4位名家为红旗渠题词,都是经典之作,只是“沈体”风格有些违和

既然是世界著名的水利工程,又是5A景区,自然少不了名人题词。其实在红旗渠沿线,零散地分布着很多名家的题词,其中有提到“红旗渠”三字的题词主要有四处,一处是郭沫若先生题写的“红旗渠”,一处是赵朴初先生题写的“红旗渠纪念馆”,还有两处是彭冲先生与沈鹏先生题写的“红旗渠纪念碑”。

4位名家为红旗渠题词,都是经典之作,只是“沈体”风格有些违和

郭沫若

郭沫若(1892-1978),四川乐山人,他是中国近代文史巨匠,在诗文、话剧、史学、书法、古文字等方面都卓有建树。曾任政务院副总理、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文联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

4位名家为红旗渠题词,都是经典之作,只是“沈体”风格有些违和

郭沫若题写的“红旗渠”牌匾悬挂于总干渠分水闸楼顶,这是红旗渠分水枢纽工程,属于标志性建筑。他题写的“红旗渠”三个苍劲有力的朱红大字,看起来清秀洒脱,浓淡相宜,也属于郭氏书法中的佳品。

4位名家为红旗渠题词,都是经典之作,只是“沈体”风格有些违和

关于郭沫若题写的红旗渠,还有一段故事。那是在1972年6月的时候,人民画报社准备刊载红旗渠的照片,于是委派记者到林县搜集资料。当时红旗渠连一个正式的标志性牌匾也没有,对外宣传使用的“红旗渠”三字是从郭沫若的书法作品中集字而成,并且看起来并不是特别协调。

4位名家为红旗渠题词,都是经典之作,只是“沈体”风格有些违和

于是记者就提议请郭沫若先生正式为红旗渠题字。后来通过在中国人民大学任教的林县人马全民的学生、郭沫若小女儿郭平英牵线搭桥,郭沫若正式为红旗渠题写了“红旗渠”、“青年洞”两幅墨宝。这就是郭沫若为红旗渠题词的大致过程。

除了郭沫若题写的红旗渠,赵朴初先生曾为红旗渠题写过“红旗渠纪念馆”。该馆的前身是红旗渠纪念亭,始建于1973年,于2000年扩建并更名为红旗渠纪念馆。

4位名家为红旗渠题词,都是经典之作,只是“沈体”风格有些违和

赵朴初

赵朴初(1907-2000),著名诗人、作家、书法家、佛学家、社会活动家,曾任佛教协会会长、西泠印社社长、中国书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4位名家为红旗渠题词,都是经典之作,只是“沈体”风格有些违和

赵朴初诗书印样样精通,而且一生与佛结缘。他的字体态丰腴,舒展广阔,细看还有些苏东坡的石压蛤蟆之态。整体上看,他的这幅题词融合了厚重的碑学气息,非常赏心悦目。

4位名家为红旗渠题词,都是经典之作,只是“沈体”风格有些违和

彭冲

另外,红旗渠还有两块刻有“红旗渠纪念碑”的石碑。其中一块由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冲于1990年题写。

彭冲(1915-2010)是一位老革命,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曾任第三野战军72师副政治委员。建国后曾任南京市长、江苏省委第一书记、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

4位名家为红旗渠题词,都是经典之作,只是“沈体”风格有些违和

他所写的“红旗渠纪念碑”六个刷金大字,端庄清秀,隽永雅致,而且写得非常工整用心。看见此碑,不觉就会让人肃然起敬起来。

4位名家为红旗渠题词,都是经典之作,只是“沈体”风格有些违和

沈鹏

另一块“红旗渠纪念碑”由著名书法家沈鹏先生所写。那是他在1990年4月庆祝红旗渠通水25周年前夕所题。

4位名家为红旗渠题词,都是经典之作,只是“沈体”风格有些违和

出生于1931年的沈鹏,江苏省江阴市人,是当代书坛在世的泰斗级人物,曾担任过中书协主席。

沈鹏擅长行草,早期曾受到过二王、怀素以及魏碑的影响,后大胆革新,自成一体,其书法被誉为“沈体”。他所题写的“红旗渠纪念碑”与以往的题词一样,有质朴古拙、遒劲飘逸的特点,而且颇有苍然之气,的确很有辨识度。

4位名家为红旗渠题词,都是经典之作,只是“沈体”风格有些违和

而“红旗渠风景区”这几个鲜红大字也是由沈鹏题写。相比“红旗渠纪念碑”,他的这幅题字确实要端庄大气得多。

在上面几幅关于红旗渠的题词中,个人感觉沈鹏先生所题的“红旗渠纪念碑”还是欠点精神和正大气象。

4位名家为红旗渠题词,都是经典之作,只是“沈体”风格有些违和

毕竟千里红旗渠彰显的是中国人“誓把山河重安排”的豪情和干劲,象征着中国人“人定胜天”的不屈精神,所以题写“红旗渠”最好还是要有些厚重庄穆之态,遒劲刚健之力。如此才更加符合红旗渠外在的恢弘气象与内在的坚韧不屈的精神。

如果字态歪垮散漫,显然与红旗渠的内外气质有些不和谐。相比之下,另外三位名家所题,可能更适合一点,不知大家是否认同此观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8

标签:红旗渠   郭沫若   全国人大常委会   遒劲   牌匾   委员长   书法家   经典之作   纪念碑   纪念馆   标志性   大字   书法   名家   中国人   风格   精神   正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