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年老人无意在店里得知,失散54年红军团长丈夫的消息,77岁复婚

1987年的夏天,在河南郑州的一家公司楼下,一位老太太正在散步。家里如今只剩下她一人,没事的时候她就喜欢下楼走一走,看看热闹。这天她走着走着,来到一家杂货店,正想四处看看有没有需要的家用品。

当她走进杂货店,发现店主是一位年轻的姑娘,而且她的口音听起来很耳熟。但是老人一时间又想不起来在哪里听过,于是她跟姑娘拉起家常:“姑娘,你是哪里人啊?”小姑娘回答自己来自大别山。

听到这个地方,老人瞬间神情有点复杂,又好奇地问:“你这么年轻来到这么远的地方做生意,你家人同意吗?家里还有些什么人?”姑娘也是个健谈的性子,跟老人说起自己家里的情况。家里人都是支持的,就是爷爷不太赞同,比较担心。

接着她又说起自己的爷爷,爷爷是一位老红军战士,各方面都很好,就是担心我出来做生意遇到坏人。听到姑娘的话,老人开始激动起来,嘴里念叨,像啊,真的像。她激动地问:“你有没有听说过赵基生?”

小姑娘突然愣住,下意识回答:“你怎么知道我爷爷的名字?”老人听后,更加激动,询问能不能看下你爷爷的照片?姑娘听后,也没有多想。因为爷爷是老红军的身份,经常有些老相识或是老战友说认识爷爷。

于是她拿出一张随身携带的照片,指着爷爷的样子给老人看。老人凑前,仔细端详了一会,突然流泪满面。过了好一会,情绪渐渐平复,她交代姑娘:“回去有机会问问你爷爷,他还记得蒋红英吗?”

87年老人无意在店里得知,失散54年红军团长丈夫的消息,77岁复婚

由于姑娘一时间无法回家,于是她将这件事情写在信上寄给爷爷。一段时间后,远在老家的爷爷赵基生接到信件,看到蒋红英的照片,不由地愣住了。他怎么会不记得蒋红英呢?那可是他青梅竹马的初恋啊!

原来老人名叫蒋红英,与赵基生之间有着一段深刻的感情。

蒋红英出生在浙江,家里非常贫困,一家人甚至连个完好的房子都没有。为了维持生计,蒋红英的爷爷来到上海做苦力养活家人。等到蒋红英的父母结婚后,也选择来到上海做苦力谋生。但是在当时的上海,做苦力只能勉强温饱,因此他们一家人只能住在上海的贫民窟艰难生活。

1917年,蒋红英在上海的贫民窟出生了,跟着父母挣扎在繁华的大上海。也正因为她出生在上海,所以见识到如火如荼的工人运动,接触到进步思想,也由此在心里埋下革命的火种。只是她还未来得及参与革命,又发生变故。

1927年,蒋介石发动政变,在上海大肆屠杀革命党人,制造严重的白色恐怖。在如此危机下,蒋红英父母带着蒋红英回到老家定海。可他们在老家又没有房子,不能生存。无奈之下,他们只好暂时投靠舅爷家里,暂时住下。

奈何舅爷的家里也不富裕,人口众多,生活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蒋母无奈,只好忍痛将蒋红英送到同村一个姓陈的人家做童养媳,好歹能有口饭吃。就这样,不满十岁的蒋红英从此有了一个丈夫,陈家九岁的儿子。

蒋母看着女儿在陈家住下来,也稍稍放心。令她没想到的是,现实如此残酷。一天,年幼的蒋红英拖着满是伤痕的身体,偷偷来到蒋母面前,说出自己在陈家遭遇的一切。

原来陈家虽然条件很好,但是陈父陈母却非常刻薄。他们觉得,既然蒋红英上了门,就是陈家的人,要给陈家做牛做马。于是蒋红英一进门,他们就把她当成仆人一样使唤,让她从早忙到晚。

87年老人无意在店里得知,失散54年红军团长丈夫的消息,77岁复婚

每天早晨,蒋红英要早起给陈家做早饭。吃完早饭,蒋红英要忙着打扫家里的卫生,洗好一家人的衣服,一直忙到深夜。更可恶的是,陈家根本不让蒋红英吃好穿好,故意让她穿着破旧的衣服,吃不好的饭菜,甚至时不时还会毒打她一顿。

蒋母听后,看到蒋红英身上遍布的伤口,不禁抱着女儿伤心地痛哭起来。等到情绪缓和下来,蒋母再也受不了了,决定独自带着女儿逃亡。可两个身无分文的人,要想去其他城市,谈何容易。

没办法,蒋母只好带着蒋红英一路乞讨,踏上逃亡生涯。幸运的是,经过两人的努力,母女两人最终在大别山的新县箭厂河乡定居。她们之所以选择此地定居,是因为当时的新县是红军革命根据地,百姓都分到土地,安居乐业。

而且由于箭厂河乡是著名的红色传奇乡,群众们的思想觉悟都很高,乡村内到处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母女俩见到欣欣向荣的村子,心中欢喜不已,也就决定在此定居下来,开始过上安定的生活。

在这里,蒋红英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对世界的认知发生彻底改变。她才知道,原来穷人也可以反抗,可以努力争取自己想要的生活;原来世界上有一个政党叫共产党,为穷人打天下。了解这些后,她的内心被深深感染,决定加入组织,成为革命队伍的一员。

1928年,蒋红英加入当地工农红军,成为一名小情报员,做着简单的工作。但是你可千万别小看蒋红英,虽然她年纪小,但是头脑非常机智灵活。因此她做起情报员的工作,也是驾轻就熟,做得有声有色。

久而久之,每次红军队伍需要传递情报,大家第一时间都会想到蒋红英。而蒋红英每次传递情报,总会利用自己年纪小,不容易引起别人注意的特点,不停穿梭在各个地区,成功完成一个个传递情报的任务。

87年老人无意在店里得知,失散54年红军团长丈夫的消息,77岁复婚

期间,蒋红英与一位叫赵基生的小伙子相恋。说起两人的相识,也有一番故事。那天,蒋红英来到报名处登记加入红军,而登记身份的战士正是赵基生,两人由此相识。相识过后,两人进行简单的交谈。

在交谈过程中,蒋红英得知赵基生的基本情况。赵基生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受到家里人的影响很早就加入革命。而且由于他早年上过学,有些文化知识,所以得到首长们的欣赏,被首长留在身边工作。

那天,他正好被派往登记新红军的身份信息,由此结识蒋红英。但当时赵基生对蒋红英的印象并不是非常深刻,只记得蒋红英说着一口南方口音,个头不高,身材比较瘦小,因此两人的交流并不多。

后来蒋红英担任情报员,才与他有了些短暂的相处。在相处过程中,赵基生发现蒋红英非常机灵,又好学上进,留下比较好的印象。而蒋红英也发现,赵基生有文化,性格开朗,能力优秀,对他的印象也很好。

加上两人的年龄比较相近,有共同语言。一时间,两人成为要好的革命同志,经常待在一起探讨未来的理想。

随着时间过去,蒋红英长大了,承担的任务也越来越繁重。但当时由于蒋介石实行剿共政策,不停杀害共产党人,革命形势不容乐观。因此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两人在党组织的安排下,伪装成夫妻,共同执行任务。

此后,赵基生和蒋红英伪装成不同的身份,不断穿梭在各个城市,秘密执行任务。两人有时候扮演夫妻,有时候扮演兄妹,一次次冒着生命危险,穿梭崇山峻岭,完美完成一个个任务。历经了一个个考验,两人成为可以交付后背的亲密战友。

不过让两人产生情愫的,还是和一个任务有关。

那时国民党的围剿部队来到大别山,企图围剿红军。很快红军的指挥部也得知消息,下令做好防范。可令人着急的是,其他各个地区隐蔽的红军战士并不知情。看到这样的情况,首长们焦急不已。

87年老人无意在店里得知,失散54年红军团长丈夫的消息,77岁复婚

因为敌人即将到达大别山,如果不能及时将消息传出去,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危急时刻,党组织找到赵基生和蒋红英两人,让他们伪装成一对刚刚成婚的夫妻,辗转各个村子传递情报。

而党组织之所以做出这个决定,也有一番考虑。党组织考虑到,两人的年纪正好相仿,又是相处多年的朋友,彼此有默契,于是决定让两人假扮夫妻完成任务。

就这样,赵基生骑着马,蒋红英坐着花轿,不停穿梭在各个村子中间,迅速完成传递情报的任务,及时拯救一大批红军战士的生命。

不过任务是顺利完成了,但是两人的内心却并不平静。因为按当时的习俗来说,两人坐过花轿,穿过喜服就算是成亲了。虽然当时两人是为了革命任务的需要,但是这一番经历还是在两人心中掀起不小的涟漪。

而且就算两人之后不成亲,也是会被周围人说闲话的,毕竟当时人们的思想还比较保守。好在两人相处多年,又对对方有好感,于是在赵基生担任红军团长后,两人在党组织的批准下,正式结为夫妻。

婚后,夫妻俩并没有沉浸甜蜜的爱情多久,而是选择共同投入革命,为革命的胜利贡献一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赵基生跟随部队转战各地,南征北战。蒋红英则继续担任情报员,执行任务。双方都在各自的岗位上,为革命贡献力量。

不幸的是,这时国民党政府调来大量兵力,围剿红军,意图彻底消灭红军力量。面对国民党的围剿,红军战士依靠骁勇善战的能力,取得初步的胜利。奈何双方实力实在过于悬殊,敌众我寡,红军陷入敌人的封锁。

为了打破敌军的封锁,红四方面军决定进行战略转移,留下部分红军战士继续战斗,蒋红英也是其中一员,继续留在大别山坚持革命斗争。但由于红军大部队的转移,大别山的革命形势变得越发严峻,敌人到处搜查革命党人。

87年老人无意在店里得知,失散54年红军团长丈夫的消息,77岁复婚

即使如此,蒋红英依旧坚持斗争,可惜不幸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一天,蒋红英正在照常传递情报,不幸被敌人发现。危急时刻,蒋红英吞下情报,不让敌人获得任何消息。敌人见此,恼羞成怒,将蒋红英抓起来,严刑拷打,企图得到有用的消息。

可蒋红英已经是一个意志坚定的革命战士,又怎么会出卖自己的信仰,于是她咬紧牙关,坚持不肯吐露一点消息。很显然,她的坚持换来敌人更加残酷的刑罚,将她打得昏死过去,以为她已经死了才离开。

幸好身受重伤的蒋红英被善良的村民发现,将她送去治疗,才捡回一条命。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她的伤势彻底康复。可等她出来后,却发现部队已经离开,再也找不到部队的踪迹。

原来当时红军历经战斗,损失惨重,不得不撤出大别山根据地,来到其他地方休整。此时红军的踪迹,国民政府都未必得知,更别谈她一个弱女子。

但即使如此,蒋红英养好伤势后,依旧关心红军的步伐,想追上红军队伍。经过一番了解,她得知队伍踏上长征,于是沿着长征的路线,一路前行。辗转下,她来到母亲打工的地方,与母亲团聚在一起。

母亲得知女儿的一番遭遇后,坚决不同意女儿再跟随部队,踏上长征。

蒋红英看着部队越走越远,又无法得知部队的具体地点,就此放弃寻找部队的念头,安心与母亲生活在一起。

此时她不知道的是,丈夫赵基生的命运也遭遇一番坎坷。

一次,赵基生所在部队突然遭遇敌军袭击,双方展开激烈的战斗。在战斗过程中,赵基生身受重伤,昏倒在战场上。好在战友将他从战场上拉回来,把他送入医院接受治疗,他才活过来。这时中央传来命令,下令部队进行转移,踏上长征。

长征一路上的环境艰难,气候恶劣,还要通过敌人的封锁,危险重重。在这样的情况下,部队显然不适合带上受伤的战士一起行军。为此组织上做出决定,让一些受伤的战士留下养伤,或者脱队,等到养好伤势再跟上部队。

87年老人无意在店里得知,失散54年红军团长丈夫的消息,77岁复婚

赵基生听到消息,考虑自己的伤势过于严重,要经过长时间的治疗,所以选择主动脱离队伍,回到家乡养伤。

就这样,赵基生在家乡养伤,蒋红英留在南京,两人天各一方。等待两人暂时安定下来后,也想寻找到对方,继续生活在一起。可赵基生多方打听,有的说蒋红英已经牺牲,有的说蒋红英失踪,根本无法确定具体的消息。

而蒋红英经过打听,也是同样的结果,要么是牺牲,要么是失踪。加上当时信息并不发达,交通也不便利,双方就此失去对方的消息。

后来,远在老家的赵基生,养好伤势后,成为一名农民,过着平静的生活。随着时间过去,父母开始催赵基生再婚。一开始,赵基生拒绝了,想等着蒋红英回来。可等了几年,一直没有妻子蒋红英的消息,加上父母一个劲张罗要抱孙子,最终赵基生和同村的一个姑娘结婚,成立新的家庭。

转眼间,几十年过去,昔日的红军团长赵基生已经成了一个农民,过着平静的生活。

新中国成立后,赵基生联系上过去的战友,让他们帮忙提供材料证明身份,成为附近有名的红军战士。多年过去,赵基生和妻子生下几个子女,还有了孙子孙女,一家人幸福美满。

而留在南京的蒋红英与母亲相依为命,过着勉强度日的生活。在闲暇时间,她依旧会想起丈夫赵基生,奈何毫无办法。随着时间过去,蒋红英的年龄也渐渐大了。母亲看着女儿渐渐年长,又一直孤身一人,开始劝说让她再嫁人,成立家庭。

可赵基生是蒋红英的初恋,她根本无法忘怀,坚持不肯成婚。母亲看着固执的女儿,心中悲伤不已,苦苦哀求蒋红英放下赵基生,成立新的家庭。蒋红英看着母亲苍老的脸庞,最终只能含泪同意母亲的要求,同意再婚。最后在他人的介绍下,蒋红英与张聚缘结婚。

张聚缘是一名浙江人,与第一任妻子结婚后,妻子早逝,留下一个女儿。虽然蒋红英成了后妈,但是双方都心地善良,一家人的生活还算融洽。只是伴随战争频发,一家人被迫流浪各地,过着居无定所的生活。

87年老人无意在店里得知,失散54年红军团长丈夫的消息,77岁复婚

辗转周折下,一家人最后定居河南,过上安定的生活。再次回到河南,蒋红英的内心感慨万千。就是在这个地方,蒋红英曾经历经一段传奇故事。但是自从她再嫁人后,再也没有跟人说起过自己的经历,也再也没有人能够得知那段历史。只有蒋红英一人,偶尔独自怀念过去那一段热血沸腾的历史,那一个初次恋上的男人。

1952年,张聚缘成为一名工人,一家人住进工厂的家属楼,日子越过越好。可日子越来越好的同时,时间也慢慢逝去。一转眼33年过去,张聚缘去世,家里唯一的女儿成立家庭,只剩下蒋红英一人独自居住,过着独居生活。

不过蒋红英也没有感觉孤单,尽情享受此时的宁静,每天保持一日三餐,闲暇时间出去散散步,过着平静的生活。

直到一天,她吃完早饭,来到一家店逛逛,听到店主的口音很是熟悉,于是和店主开始攀谈起来。在交谈过程中,蒋红英得知店主是新县人。蒋红英当然是知道新县的,想当年她还在那里当过红军。想到这里,她继续和店主交流起来。

而店主是一个年轻的姑娘,也是一个爱说话的性子,也和蒋红英闲聊起来。在聊天过程中,蒋红英得知店主的爷爷叫赵基生,还是一位老红军,不禁激动起来。在看到赵基生年轻时的照片后,蒋红英更加确定他就是自己当初的丈夫。

看到他,蒋红英不禁掩面哭泣。一时间,多种情绪涌上心头,有惊讶,有惊喜,更有无奈。她没有想到,命运如此捉弄人。原来赵基生还活着,没有牺牲或者失踪,还一直生活在这里。想到这些,蒋红英的情绪不禁崩溃。

店主看到蒋红英突然哭泣,连忙安慰。等到蒋红英的情绪缓和,她向店主讲述自己与赵基生两人之间的故事,并让她带话给赵基生,还记不记得一个叫蒋红英的人?

店主听后,一时间感慨万千。她没想到,爷爷和蒋红英之间居然还有一段如此感人的故事,因此她立即给爷爷写信,告知蒋红英的存在。

赵基生得知后,也不禁感慨万千。最终在家人的撮合下,蒋红英和赵基生成功见面。两人看到对方苍老的脸庞,简直不知说什么好,又哭又笑。想当初,分别时两人还是新婚夫妻,如今54年过去,两人已是耄耋老人。

87年老人无意在店里得知,失散54年红军团长丈夫的消息,77岁复婚

此后,蒋红英经常来找赵基生一起聊天,两人又成为朋友。1994年,在双方子女撮合下,赵基生和77岁的蒋红英再次举行婚礼。婚礼上,两位老人再次拿着结婚证,露出幸福开心的笑容。这个笑容,穿越曾经的革命年代,和太多曲折和艰难。

看到老人的笑容,家人也开心不已,送上真挚的祝福。当地政府得知这一对老人的故事,也感动不已,送上真诚的祝福。后来,在赵基生的帮助下,当地政府证实了蒋红英老红军的身份。

就这样,这一对穿越革命战火的夫妻,最终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局,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此后,两位老人生活在一起,经常有着说不完的话,讲不完的故事。两位老人还多次来到曾经战斗过的地方看望,回忆属于两人的过往。

两位老人的婚礼,曾经轰动一时,证明那个年代纯真的爱情。细数两位老人多年的经历,只能说命运使然,幸好幸福最终降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新县   大别山   红军   消息   团长   店里   店主   部队   战士   爷爷   敌人   家人   丈夫   姑娘   老人   女儿   母亲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